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小學作文

    5U文學網(wǎng) > 作文 > 小學作文 > 魯迅的文學常識有哪些,魯迅的相關(guān)知識以及主要作品

    魯迅的文學常識有哪些,魯迅的相關(guān)知識以及主要作品

    | admin

    魯迅的文學常識?急用 謝謝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shù)理論引進、基礎(chǔ)科學介紹和古籍??迸c研究等多個領(lǐng)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lǐng)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lǐng)土的作家”。

    小說集:

    《吶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

    《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

    散文集:

    《野草》1927年7月,北京新潮社。

    《朝花夕拾》1928年9月,北平未名社。

    向左轉(zhuǎn)|向右轉(zhuǎn)

    擴展資料

    文藝影響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xiàn)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xiàn)代學術(shù)等多個領(lǐng)域都有巨大貢獻。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chuàng)作的為數(shù)不多的小說建立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式;他所創(chuàng)作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他的所開創(chuàng)的雜文文體富有現(xiàn)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zhàn)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創(chuàng)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shù)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書。幾乎所有的中國作家都在魯迅開創(chuàng)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學風格體式。

    作為翻譯家他大量的翻譯了外國的文學作品、科學自然作品為開啟民智,引入先進的科學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作為美術(shù)愛好者魯迅大量引進了西方木刻、版畫作品,并在精神、理論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學習木刻、版畫藝術(shù),極大的推進了現(xiàn)代木刻、版畫在現(xiàn)代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為現(xiàn)代中國的美術(shù)事業(yè)做出卓越的貢獻。

    學術(shù)影響

    作為一名學術(shù)研究者,一方面,魯迅運用西方的文學觀念研究中國古典小說撰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其不僅結(jié)束了“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的時代,也創(chuàng)造了文學史著作的典型范例,“為后學開示無數(shù)法門”,郭沫若將其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并稱為為中國近代學術(shù)史上的雙璧。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對勘正了《古小說鉤沉》《嵇康集》《漢畫像集》《會稽郡故書雜集》等數(shù)十部古籍,為后世的古典文學研究留下了一筆巨大財富。

    魯迅堪稱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著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xiàn)代作家、現(xiàn)代知識分子。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創(chuàng)造了“內(nèi)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并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xiàn)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yè)的中國人”的文學。他與同時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一樣,在關(guān)注本民族的同時,也在關(guān)注著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并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政治影響

    魯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學運動伊始時期便向封建舊文化宣戰(zhàn),不斷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斗爭。“女師大學潮”發(fā)生后與迫害學生的軍閥進行論爭,魯迅不畏強暴執(zhí)筆對戰(zhàn),顯示出一個正直文人的氣概。爾后國民黨統(tǒng)治之下又大膽披露其黑暗統(tǒng)治。三十年代又與共產(chǎn)黨內(nèi)左傾的錯誤文藝路線進行斗爭,其后與黨領(lǐng)導下的文藝工作者合作成立了無產(chǎn)階級文藝思想領(lǐng)導的左翼作家聯(lián)盟,魯迅作為左聯(lián)的盟主領(lǐng)導左聯(lián)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文藝妄圖絞殺無產(chǎn)階級文藝的陰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魯迅

    有關(guān)魯迅的常識有哪些

    1. 魯迅常識

    魯迅常識 1.魯迅的文學常識

    魯迅簡介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為豫才,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后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正式用筆名——魯迅。被譽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詩歌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續(xù)集》《南腔北調(diào)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墳》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shù)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shù)形象小說《祝?!贰栋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zhàn)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 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囚斞赶壬簧膶懻铡?/p>

    2.關(guān)于魯迅的知識問答

    一、魯迅舊體詩: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3、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無題)

    4、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 (魯迅·無題)

    5、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魯迅)

    6、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7、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

    8、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魯迅·悼楊銓)

    二、魯迅名句: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4、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5、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8、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9、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10、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

    11、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12、曾經(jīng)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xiàn)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13、人類總不會寂寞,以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14、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

    15、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16、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17、其實先驅(qū)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18、貪安穩(wěn)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19、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20、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

    21、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22、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3、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頹廢的快。

    24、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25、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26、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27、過去的生命已經(jīng)死亡。我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jīng)存活。

    28、死亡的生命已經(jīng)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29、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30、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31、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32、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33、懷疑并不是缺點??偸且?,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34、糾纏如毒蛇,執(zhí)著如冤鬼。

    35、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

    36、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37、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

    38、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

    39、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40、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

    3.魯迅相關(guān)的文學常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才;后改名為周樹人。

    后于1984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華蓋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shù)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shù)形象小說《祝?!?、《阿Q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

    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zhàn)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 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囚斞赶壬簧膶懻?。

    4.關(guān)于魯迅的文學常識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中國現(xiàn)代文學之父。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

    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筆名除魯迅外,還有鄧江、唐俟、鄧當世、曉角等。

    出生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

    1898年更名為周樹人。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yī)學院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

    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fā)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jié)婚,夫人朱安。

    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后在杭州、紹興任教。

    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在此之前,他是一名醫(yī)生,因戰(zhàn)亂奮起改行為作家。

    魯迅生平是一個“愛書如命”的人。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結(jié)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嬰。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魯迅全集》。

    作品及《魯迅書信集》,并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

    2005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shù)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贰栋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

    魯迅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 *** ……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5.關(guān)于魯迅的小知識

    魯迅光緒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歷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紹興城內(nèi)東昌坊新臺門周家。

    幼名阿張,長根,長庚,學名周樟壽。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師學堂,改名周樹人。

    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參加縣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為由不再參加府考,繼續(xù)前往南京求學。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為發(fā)起人之一。

    3月2日,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大會,被選為常務委員,作《對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意見》演講。擴展資料: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來則有 *** 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在觀察和表現(xiàn)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guān)注著“病態(tài)社會”里知識分子和農(nóng)民的精神“病苦”。

    因此,在《故鄉(xiāng)》中,最震動人心的不是閏土后來的貧苦,而是他一聲“老爺”所顯示的心靈的麻木。對知識分子題材的開掘,又著眼于他們的精神創(chuàng)傷和危機。

    6.有關(guān)魯迅 知識問答題

    魯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獄,此后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

    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

    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jié)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jīng)常拿著醫(yī)生為父親開的藥方到藥店去取藥,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

    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里包含著親切,眼光里流露著溫存。但現(xiàn)在他家窮了下來,周圍人的態(tài)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

    周圍人這種態(tài)度的變化,在魯迅心靈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對他心靈的打擊也太大了,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利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人是一種態(tài)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tài)度。

    多年之后,魯迅還非常沉痛地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保ā丁碵吶喊〉自序》)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后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

    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nóng)村,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農(nóng)民的生活。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后,他不得不到農(nóng)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nóng)村。

    在那里,他與農(nóng)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劃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guān)心,相互友愛。

    魯迅一生都把他與農(nóng)村小朋友這種樸素自然、真誠單純的關(guān)系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guān)系而懷念著,描寫著。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做官的道路。

    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假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jīng)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

    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 *** 勾當?shù)摹?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shè)法籌措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xiāng)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后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

    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shè)了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

    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xiàn)實世界并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

    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fā)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yōu)異,使他在畢業(yè)后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后來進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

    他之選擇學醫(y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y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魯迅想通過醫(yī)學啟發(fā)中國人的覺悟。

    但他的這種夢想并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xiàn)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jīng)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

    在他們的眼睛里,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

    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 *** 。

    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于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shù)。

    于是魯迅棄醫(yī)從文,離開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fā)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guān)于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奠定了他后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chǔ)。

    在當時,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譯了兩冊《域外小說集》,他個人單獨發(fā)表了《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一系列重要論文。在這些論文中,他提出了“立國”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熱情地呼喚“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精神界之戰(zhàn)士”。

    在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

    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后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 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

    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

    7.魯迅的小常識

    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漢族。

    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亭。以筆名魯迅聞名于世。

    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臺醫(yī)科專門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

    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

    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 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詳情請看百度百科:/view/2004。

    魯迅相關(guān)的文學常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才;后改名為周樹人。后于1984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華蓋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shù)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shù)形象小說《祝?!?、《阿Q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zhàn)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囚斞赶壬簧膶懻?。

    [編輯本段]魯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

    魯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此后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jié)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jīng)常拿著醫(yī)生為父親開的藥方到藥店去取藥,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里包含著親切,眼光里流露著溫存。但現(xiàn)在他家窮了下來,周圍人的態(tài)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周圍人這種態(tài)度的變化,在魯迅心靈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對他心靈的打擊也太大了,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利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人是一種態(tài)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tài)度。多年之后,魯迅還非常沉痛地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吶喊〉自序》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后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nóng)村,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農(nóng)民的生活。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后,他不得不到農(nóng)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nóng)村。在那里,他與農(nóng)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劃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guān)心,相互友愛。魯迅一生都把他與農(nóng)村小朋友這種樸素自然、真誠單純的關(guān)系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guān)系而懷念著,描寫著。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做官的道路。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假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jīng)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shù)摹?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shè)法籌措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xiāng)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后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shè)了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短煅菡摗肥墙榻B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xiàn)實世界并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fā)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yōu)異,使他在畢業(yè)后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后來進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他之選擇學醫(y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y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魯迅想通過醫(yī)學啟發(fā)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并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xiàn)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jīng)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在他們的眼睛里,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95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于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shù)。于是魯迅棄醫(yī)從文,離開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fā)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guān)于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奠定了他后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chǔ)。

    在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后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后的現(xiàn)實,社會的昏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五四運動之后,他的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巖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fā)出來。在那時,他已經(jīng)在教育部任職,并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這是他第一次用“魯迅”這個筆名發(fā)表文章,《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最早的現(xiàn)代白話小說。這篇小說,凝聚了魯迅從童年時起到那時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體驗和對于中華民族現(xiàn)代命運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專制的歷史痛斥為“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后的中國社會發(fā)出了“從來如此,便對么?”的嚴厲質(zhì)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之后,魯迅連續(xù)發(fā)表了多篇短篇小說,后來編入《吶喊》兩個短篇小說集,分別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魯迅的小說作品數(shù)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chuàng)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diào)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這種表現(xiàn)人生、改良人生的創(chuàng)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guān)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guān)系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guān)系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采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tài)度,并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泄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郁積的怨憤之氣。在《孔乙己》里,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zhèn)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魯迅對他們的態(tài)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愛他們,但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

    魯迅對權(quán)勢者和偽君子抱著深惡痛絕的態(tài)度?!犊滓壹骸分械亩∨e人、《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祝?!分械聂斔睦蠣?、《長明燈》中的郭老娃、《離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這樣一些權(quán)勢者的形象。他們有權(quán)有勢,但對他人的命運卻沒有真誠的關(guān)心,對社會的進步?jīng)]有絲毫的熱情,他們關(guān)心的只是自己的權(quán)勢和地位,自私、虛偽、冷酷,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銘、《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則是一些假道學、偽君子,他們口口聲聲說是關(guān)心社會的道德,實際上他們自己都是毫無道德心的人。

    魯迅的小說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shù)魅力。這種魅力是從哪里來的呢?是從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的內(nèi)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畫帶來的。讀魯迅的小說,時時有一種“發(fā)現(xiàn)的喜悅”。畫面是普通的畫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卻在這么普通的畫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隨時都能注意到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特征,覺察到平時覺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正是由于這種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使魯迅小說的藝術(shù)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時期,我們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學生對故事中所描寫的魯鎮(zhèn)等江南水鄉(xiāng)、三味書屋等風土人情還不夠熟悉,對人生還沒有更多的親身體驗,魯迅小說是作為一個整體進入我們的感覺世界的,但在我們感覺到的人物和畫面中到底潛藏著多么豐富的內(nèi)涵,我們還不可能盡數(shù)感覺到,隨著我們社會經(jīng)驗的增加和人生體驗的深化,這些人物和畫面的內(nèi)涵就會不斷從中生發(fā)出來。為了揭示不同生活畫面和不同人物命運的不同的意義,魯迅的小說結(jié)構(gòu)是多變的,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樣式,一篇有一篇的寫法?!犊袢巳沼洝放c《阿Q正傳》不同,《孔乙己》與《白光》不同,《故鄉(xiāng)》與《祝?!凡煌?,《孤獨者》與《傷逝》不同。不僅結(jié)構(gòu)樣式不同,音調(diào)節(jié)奏也不同?!犊滓壹骸肥悄敲吹膯渭兌掷渚?,《傷逝》則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魯迅的小說是小說,也是詩,意境幽深,外冷內(nèi)熱,其運用民族語言的功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寫作《吶喊》、《彷徨》的同時,魯迅還創(chuàng)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27年。如果說《吶喊》《彷徨》中的小說是魯迅對現(xiàn)實社會人生的冷峻的刻畫,意在警醒沉睡的國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則是魯迅溫馨的回憶,是對滋養(yǎng)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懷念。幼時的保姆長媽媽,在備受歧視的環(huán)境中給予過他真誠的關(guān)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羈的老友范愛農(nóng),給過他無限樂趣的“百草園”,吸引著他的好奇心的民間戲劇和民間娛樂活動……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這個險惡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們,滋養(yǎng)了魯迅的生命。這些散文,把抒情、敘述、議論結(jié)合在一起,有時如平靜的港灣,有時如波濤翻滾的大海,有時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時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態(tài),體現(xiàn)了魯迅散文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凈細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詩則呈現(xiàn)出迷離恍惚、奇詭幻美的意境,它們像一團團情緒的云氣,在空中旋轉(zhuǎn)飄蕩,變幻出各種意想不到的形狀。魯迅內(nèi)在的苦悶,化為了夢,化為了超世間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國現(xiàn)代主義文學中的一朵奇葩。魯迅曾對別人說:“我的哲學都在《野草》里?!濒斞缸顑?nèi)在的情緒體驗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過這種奇特的藝術(shù)手段傳達出來。魯迅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是驚人的。

    最充分體現(xiàn)魯迅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的還應該首推他的雜文?!半s文”古已有之,在外國散文中也能找到類似的例證,但只有到了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到了魯迅的手中,“雜文”“是匕首、是投槍”,這種文體才表現(xiàn)出它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潛力。魯迅的雜文可以說是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一部“史詩”,它不但記錄了魯迅一生戰(zhàn)斗的業(yè)績,同時也記錄了魯迅那個時代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當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要創(chuàng)造適應于中國現(xiàn)代發(fā)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時,遇到的是從各種不同的階層,各種不同的人物,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的誣蔑和攻擊。魯迅的雜文就是在這種沒有固定不變的戰(zhàn)線、沒有固定不變的論敵的思想文化斗爭中自然形成的。從五四起,魯迅就開始用雜文的形式與反對新文化的各種不同的論調(diào)進行斗爭,但那時他還是不自覺的。到了后來,有些人開始嘲笑他是一個“雜文家”,他才更明確地意識到“雜文”的力量,并且開始自覺地從事雜文的創(chuàng)作。魯迅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jīng)”,它能夠“對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從而為新文化、新思想的發(fā)展在舊文化、舊思想的荊棘叢莽中開辟出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夠存在,能夠發(fā)展,能夠壯大。魯迅一生寫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diào)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5部雜文集。在這15部雜文集中,魯迅把筆觸伸向了各種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各種不同階層的各種不同的人物,其中有無情的揭露,有憤怒的控訴,有尖銳的批判,有辛辣的諷刺,有機智的幽默,有細致的分析,有果決的論斷,有激情的抒發(fā),有痛苦的吶喊,有親切的鼓勵,有熱烈的贊頌,筆鋒馳騁縱橫,詞采飛揚,形式多樣,變化多端。它自由、大膽地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的情感和情緒體驗,為中國散文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更加寬廣的道路。魯迅雜文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魯迅晚年還完成了一部小說集《故事新編》(1936年出版)。這部小說集取材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歷史事實,但它沒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進了魯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還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寫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發(fā)生直接的對話。魯迅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我們能夠通過對現(xiàn)實人物的感受和理解,還古代人物一個鮮活真實的面貌,也通過對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現(xiàn)實人物的真實面目。通過《故事新編》中的小說,魯迅實際重構(gòu)了中國的文化史,揭示了中華民族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據(jù),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國封建文人圣化了的歷史人物的形象?!堆a天》可以被認為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世紀”, 在魯迅的觀念中,真正體現(xiàn)中華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賢和帝王將相,而是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的女媧,她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寫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劇,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類,但那些自私狹隘的世人并不想繼承、發(fā)揚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實現(xiàn)自己自私狹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學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拋棄;《鑄劍》表現(xiàn)的是被壓迫者向壓迫者復仇的主題;《理水》《非攻》歌頌了中國古代那些身體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鬃印⒗献?、莊子、伯夷、叔齊這些歷史人物也在魯迅的筆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愛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魯迅的《故事新編》以荒誕的手法表現(xiàn)嚴肅的主題,創(chuàng)立了一種完全新型的歷史小說的寫法。

    魯迅在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歷史小說、雜文各種類型的創(chuàng)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創(chuàng)造。他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掙扎奮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筆堅持社會正義,反抗強權(quán),保護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熱情支持青年學生的正義斗爭,揭露段祺瑞執(zhí)政府鎮(zhèn)壓學生運動、制造“三·一八”慘案的罪惡行徑,寫下了《記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對國民黨政府對共產(chǎn)黨人和進步青年的血腥鎮(zhèn)壓,參加了左翼作家聯(lián)盟和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等一系列充滿義勇正氣的文章?!棒斞傅墓穷^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自動地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字。

    生前,他立下遺言:“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guān)于紀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shù)家。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鄙勘葋喺f:“一個人的臨終遺言,就像深沉的音樂,有一種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p>

    魯迅一生的著作和譯作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共16本。

    其中《少年閏土》一文選進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文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

    1918年起,先后發(fā)表《狂人日記》《阿Q正傳》《藥》等小說名篇,后來收入小說集《吶喊》。

    [編輯本段]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清光緒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于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魯迅原名樹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歲,使用魯迅為筆名。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縣知縣,此時正在北京任內(nèi)閣中書。后任內(nèi)閣中書。

    父親: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閑居在家。因肺結(jié)核而死。

    母親:魯瑞(1858~1943)當?shù)嘏e人魯希曾三女,思想頗為開通,出身于紹興近郊安橋頭一戶官宦人家,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

    家庭:

    在紹興,周家算得上一門望族,做官經(jīng)商且都不說,單是人丁的繁衍,就相當可觀,所以到魯迅出世的時候,周家已經(jīng)分居三處,彼此照應,儼然是大戶了。魯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過江西一個縣的知縣老爺,后來又到北京當上內(nèi)閣中書,成為標準的京官。紹興城并不大,像周介孚這樣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贏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門上那一 欽點"翰林"的橫匾,正明白無誤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魯迅真是幸運,他的人生長途的起點,就設(shè)在這樣一處似乎距樂園相當近便的地方。

    這就使魯迅獲得了一系列窮家小戶的孩子所無法享受的條件。家里四五十畝水田,就是周介率不從北京匯一文錢回來,日常生計總是綽綽有余,足以將貧困從他身邊趕得 遠遠的。周家是講究讀書的,周介率甚至有過讓兒孫一起考取翰林,在門上懸掛著“祖孫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額的雄心,那種書香人家的氣氛,自然相當濃厚,魯迅家中有兩只大書箱,從《十三經(jīng)注疏》和《四史》,到《王陽明全集》和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從《古文析義》和《唐詩叩彈集》,到科舉專用的《經(jīng)策統(tǒng)纂》,甚至《三國演義》和《封神榜》那樣的小說,都擠擠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書,眾多親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書甚豐,而且不單是那些枯燥難懂的正經(jīng)書,更有許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歡的好玩的書,從畫著插圖的《花鏡》,到描寫少男少女的《紅樓夢》,幾乎什么都有。

    一次,一位親戚甚至允許魯迅到一間堆滿雜書的小屋于里自由翻揀,他推開那房門的一剎那間,臉上的表情會是多么驚喜!從六歲開始,魯迅就開蒙讀書,先是隨本家親戚學,后來又被送到紹興城內(nèi)最有名的一家三味書屋去讀經(jīng)書,《論語》、《孟子》……甚至連古舊難懂的訓詁書《爾雅直音》,也在塾師的指導下讀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說, 一定不覺得這樣讀書有什么快樂,但是,一個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著書香門第的熏陶,有博學的老師指點,能夠日日讀書,還能用壓歲錢自己買喜歡的書來讀,這實在是那個時代的小孩子能夠享受的最好的條件了。 魯迅全集

    中國是個講究父權(quán)的國家,獨鐘那種粗暴專橫,將子女認為私產(chǎn)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遇上這樣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會被糟蹋得暗淡無光。魯迅的運氣如何呢?周介孚雖然脾氣暴躁,有時候要打罵孩子,但在教魯迅讀書這件事上,卻顯 得相當開通。那時一般人家的孩子,開蒙總是直接就讀四書五經(jīng),叫一個六歲的孩子天 天去念"學而時習之",他會多么痛苦?周介孚卻不這樣,他讓魯迅先讀歷史,從《鑒略》開始,然后是《詩經(jīng)》,再然后是《西游記》,都是選小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書。即使讀唐詩,也是先選白居易那些比較淺直的詩,然后再讀李白和杜甫,這就大大減輕了魯迅開蒙的苦悶。祖母更是特別疼愛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讓魯迅躺在大桂樹下的小板桌上,搖著芭蕉扇,在習習的涼風中給他講故事,什么貓是老虎的師父啦,什么許仙救白蛇啦,魯迅直到晚年,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興味和愜意。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神態(tài)一本正經(jīng),卻比祖父更為溫和。他家教雖嚴,卻從不打小孩子。魯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會》中,記過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魯迅那樣快樂的時刻,偏偏逼他去背書??蓪嶋H上,周伯宜平時對兒子們的讀書,監(jiān)督得并不緊。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很寬容。 有一次魯迅和弟弟偷偷買回來一本《花經(jīng)》,被周伯宜發(fā)現(xiàn)了,他們又害怕又絕望,因 為這是屬于閑書,一般人家都不許小孩子看的:"糟了,這下子肯定要沒收了!"誰料周伯宜翻了幾頁,一聲不響地還給了他們,使他們喜出望外,從此放心大膽地買閑書,再不用提心吊膽,像做賊似的。至于母親魯瑞,對他的摯愛就更不必說了,幾個孩子當 中,她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從人情來講,父母總是愛子女的,可由于中國人祖?zhèn)鞯穆?,這種父母之愛竟常常會演化成對幼小心靈的嚴酷的摧殘。當然不能說魯迅就沒有遭過這 樣的摧殘,他后來會寫《五猖會》,就說明內(nèi)心也有深刻的傷痕。但總的來說,他還是相當幸運的,至少在童年,他經(jīng)常都是沐浴在溫和寬厚的長輩之愛中。魯迅曾在《野草》中寫了一篇關(guān)于他小時候發(fā)生的一件事,這篇文章叫《風箏》,初中七年級上冊有選這篇文章。

    [編輯本段]周海嬰眼中的魯迅與許廣平

    魯迅一家人或許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父親的形象都被塑造為“橫眉冷對”,好像不橫眉冷對就不是真正的魯迅、社會需要的魯迅。的確,魯迅是愛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說魯迅沒有普通人的情感,沒有他溫和、慈愛的那一面。我后來也問過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沒有看見過我爸爸發(fā)脾氣的樣子?”他說從來沒有。在我眼里,母親與父親之間的感情包含著兩種:一種是學生對老師的崇敬,還有一種是夫妻之間的愛護、幫助。我母親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幫助父親做了很多事情,抄稿、寄信、包裝等等。母親喊父親什么,我不記得了,記憶中也沒有她老遠喊父親的印象,只是有事就走到父親面前,詢問他喝不喝水,或者告之該量體溫了、該吃藥了,是一種自然的平視的狀態(tài)。

    母親是父親的一片綠葉,為父親做了很多工作,母親當年也是一位有才華的女性。母親告訴我,她后來也跟父親提到過,想出去工作;父親聽到后,把筆放下嘆了口氣:“那你出去我又要過我原來的生活了……”于是母親放棄了原來的想法。我想魯迅最后十年能創(chuàng)造出那么多的傳世作品,當中也有母親的犧牲。雖然希望出去教書的母親心情也很矛盾,但她覺得用自己的犧牲換來父親創(chuàng)作的高峰,一切付出是值得的。

    魯迅魯迅相貌普通,濃眉大眼,眼神透有幾分深邃。濃八字胡,頭發(fā)整齊肅起,頗為滄桑。臉型方正,幽默。照片上的魯迅多很嚴肅,但實際魯迅很愛笑,有時笑起來煙斗都拿不住。

    [編輯本段]魯迅名言

    詩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3、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無題)

    4、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 (魯迅·無題)

    5、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魯迅.)

    6、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7、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題三義塔)

    8、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魯迅·悼楊銓)

    9、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評《史記》)

    言論

    有關(guān)魯迅的文學常識

    魯迅曾留學日本仙臺醫(yī)科專門校(現(xiàn)東北大學)?!棒斞浮笔撬?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zhàn)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p>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shù)理論引進、基礎(chǔ)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lǐng)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lǐng)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lǐng)土的作家”。

    毛澤東(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評價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擴展資料: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xiàn)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焙同F(xiàn)代學術(shù)等多個領(lǐng)域都有巨大貢獻。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chuàng)作的為數(shù)不多的小說建立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式;他所創(chuàng)作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

    他的所開創(chuàng)的雜文文體富有現(xiàn)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zhàn)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創(chuàng)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shù)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書。

    魯迅堪稱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著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xiàn)代作家、現(xiàn)代知識分子。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他創(chuàng)造了“內(nèi)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并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xiàn)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yè)的中國人”的文學。

    他與同時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一樣,在關(guān)注本民族的同時,也在關(guān)注著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并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魯迅

    關(guān)于魯迅的文學常識是什么?

    關(guān)于魯迅的文學常識包括:《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白話文小說,寫于1918年4月,首次采用了“魯迅”這個筆名。該文首發(fā)于1918年《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吶喊》。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1923年結(jié)集,收入其1918-1922年共14篇作品。內(nèi)容上側(cè)重于描寫農(nóng)村題材,從辛亥革命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jié)重提出了“改造國民性”也就是啟發(fā)農(nóng)民覺悟的主題,大部分作品表現(xiàn)出魯迅對農(nóng)民命運的關(guān)注、同情和深刻的理解。

    魯迅的文學知識

    魯迅的第二部小說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說十一篇。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nóng)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guān)懷。

    與《吶喊》相比,《彷徨》在藝術(shù)上更為成熟。書名《彷徨》,表現(xiàn)魯迅這一時期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中,暫時的徘徊和彷徨的心情。這表現(xiàn)了作家在五四之后的退潮期的思想苦悶和內(nèi)心寂寞,也表現(xiàn)了他不甘消沉的探求精神。

    收錄在魯迅的小說集《彷徨》中。故事講述了辛亥革命時期一個敢做敢為的有志青年呂緯甫,十年后卻由于理想的破滅對前途的絕望而變成一個窮愁潦倒、麻木頹唐的老夫子。通過呂緯甫的悲劇,針砭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動搖性和軟弱性,折射出五四新文化運動落潮后的時代氛圍。

    21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