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化端午節(jié)小作文
推薦文章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老節(jié)日的形成蘊含了深邃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古老節(jié)日重視神靈、祖先信仰與祭祀活動,精神信仰是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核心,并非挑個日子避邪防疫就成為流傳萬古的民俗大節(jié);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砀呷幕宋绻?jié)小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高三文化端午節(jié)小作文1
端午節(jié)是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節(ji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度過了一段難忘的幸福時光。
下午,我們在教室里集合,老師帶來了一大桶衣服,說:“今天,我們要去富蘭城堡舉行一個活動,具體是什么呢?等會兒,你們就知道了?!崩蠋熡仲u起了關(guān)子。
我們換好衣服,滿心歡喜地走在去富蘭城堡的路上,一路上太陽公公把全部的熱量都散發(fā)在我們身上,遠處的大樹也向我們揮手。
我們終于來到了富蘭城堡,剛進門,濃濃的端午氣息撲面而來,樓道邊擺滿了香氣撲鼻的艾草。
我們坐在椅子上,老師講解著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知識,讓我們的知識寶庫又多了一些寶藏。
這時幾位老師手上拿著一大袋精美的香囊袋發(fā)給我們,緊接著,老師走上臺告訴我們香囊的用處,然后讓我們把香囊袋給媽媽,讓媽媽把香料裝進去,我輕輕地走到媽媽身邊,媽媽雙手接過香囊袋,然后細心地找著比較好的香料輕輕地放進香囊袋,媽媽深情地對我說:“這些香料就是媽媽對你的點點滴滴的愛,這滿滿的香囊,就是媽媽對你滿滿的愛。”
這時,老師說:“請媽媽們上臺,寶貝們站在你媽媽兩步遠的地方,媽媽再給寶貝戴上香囊?!?/p>
我站在媽媽對面,媽媽彎下腰,深情地注視著我,把香囊鄭重地戴在了我的脖子上,說道:“寶貝,我愛你?!边@時,輕輕的香囊卻讓我覺得無比厚重,因為那里面裝滿了媽媽對我的愛。
我剛回到座位,幾位老師又拿了許多的藍絲帶分發(fā)給我們,那位老師說藍絲帶代表著感恩,請寶貝們把絲帶系在媽媽的手上。
我走上臺,媽媽站在離我兩步遠的地方,我輕輕地將絲帶系在媽媽的手上,可是我的手笨笨的,怎么也系不好,這時媽媽說:“沒關(guān)系,你的愛媽媽已經(jīng)感受到了?!蔽衣犃饲椴蛔越卣f:“媽媽,我愛你!”
回到座位上,這時徐老師激動地說現(xiàn)在我們開始快樂尋寶,寶藏是牛扒券哦!同學(xué)們聽了歡呼聲一陣高過一陣。
我們沖了過去,像鬼子進村一樣不停地翻找著,我在椅子堆里不停地翻找,別的同學(xué)把包間弄得一片狼藉,有的人把畫打翻了,有的人把沙發(fā)搬走了,有的人把椅子絆倒了,還有的人大聲喊:抄家啦……
這個難忘的端午節(jié),我會永遠記住。
高三文化端午節(jié)小作文2
每一條彩繩背后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題記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xí)班回家,一個人底著頭,漫不經(jīng)心的走著,突然看到地上躺著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jù)分析判斷,這里前一陣子應(yīng)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后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種習(xí)俗吧!)這才突然反應(yīng)過來。端午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望著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學(xué)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么無邪,那時的日子那么溫暖。
那時,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的聽著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shù)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jié)。然后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清楚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么溫暖,卻那么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為什么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現(xiàn)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jīng)歷無數(shù)風(fēng)雨坎坷的見證。系好后,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fēng)對嫩柳的撫弄;秋日里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仿佛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溫和目光。
只是后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么忙,忙到無暇顧及節(jié)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為我系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xí)慣了沒有彩繩的節(jié)日。只是當看到同學(xué)手上帶著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高三文化端午節(jié)小作文3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jié)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制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fā)了,向著蒙著神秘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農(nóng)歷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臺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里,多少歡悅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zhuǎn)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采。還有車前草,節(jié)節(jié)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采回家,這樣那些神秘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zhàn)勝了太陽般的自豪?,F(xiàn)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秘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復(fù)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節(jié)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干嘛哪么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墒?,在種種過程里藏著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高三文化端午節(jié)小作文4
端午節(jié)是吃粽子的日子,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更是懷念屈原投江的日子。那次經(jīng)歷讓我愛上了這個節(jié)日。
去年過端午恰逢周末,我百無聊奈,嘴里念叨的滿是諺語,當讀到“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這一句時,我停了下來,不禁思忖:為什么呢?這也太假了吧!百思不得其解。忽然,媽媽微笑著說:“走,逛街去!”聽到這句話,好像把我從無盡深淵中拉了出來,讓心靈的幼苗漸漸舒展。是啊,逛街總比宅在家好,說時遲那時快,我胡亂地收拾好書桌就開啟了一次快樂之旅。
老媽帶著我在人海中穿梭,好不容易擠進了一家商場。嗬,商場里好吃的好玩的商品琳瑯滿目、數(shù)不勝數(shù)!媽媽告訴我,端午節(jié)臨近了,“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都是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不錯,那貨架上擺放的幾乎都與端午有關(guān):端午粽、雄黃酒、菖蒲我還真沒見過這些東西呢。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串粽子,絲絲粽香沁人心脾,早已忘記是哪家店鋪散發(fā)出來的。東邊食品西邊謎,逛完端午食品專賣區(qū),我們又玩起了猜謎語。第一則“小米二字有變化(卷簾格?商品名)”我絞盡腦汁,自言自語“這也太太太”媽媽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提醒我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芭?,粽子!這也太簡單了吧!”說出答案得到獎品,我的興致不減。再接再厲,第二則“舉杯盡飲添歸心(節(jié)日?紀念日)”“這不是‘端午’嗎?”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脫口而出。結(jié)果,我又答對了,拿著兩份獎品,高興得像掉進了蜜罐子。我在心底默念道:“端午端午,我愛你,因為猜謎好運氣。”
走出商場,我們又來到了街上,一路望去,那條街大大小小的鋪面簡直是在開粽子盛會:北平粽子、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州的中山蘆兜粽、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撲面而來,讓人目不暇接??丛谘劾?,饞在嘴里,另有一番滋味涌心頭。
回到家,我居然沒有一絲倦意,電視里正現(xiàn)場直播“賽龍舟”,每一艘船都奮勇向前,水花激蕩,野鴨歡飛,那激烈歡快的場景至今清晰地出現(xiàn)在我眼前。
端午節(jié),我是徹底愛上它了,那你呢?
高三文化端午節(jié)小作文5
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端午,它留給我的美好印象源自兒童時代。
那時的鄉(xiāng)下,每逢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粽子好吃,可包起來并非易事,每當媽媽開始著手包粽子時,我便不由自主湊了上去,先盯著她包粽子的姿勢,隨后便比葫蘆畫瓢,模仿起她來。
我先是用左手拿起粽葉并將其彎過來,卷成一圓錐形狀,再用右手向圓錐里放米,待米放入一定量時,將其壓緊抹平后用棕葉覆蓋嚴緊,再用細線捆扎結(jié)實,這樣,一個狀如三角形的粽子就搞定了。雖說這包粽子的工藝并不算復(fù)雜,但你可別輕視了這不起眼的手頭功夫。如果我在遭遇媽媽多次數(shù)落之后,沒有屢敗屢試的膽識和勇氣,恐怕至今還不會包粽子呢。
包粽子時,如果在糯米中摻入一些大棗、紅豆、花生之類的東西,就可包出口味不同、各具特色的粽子來。媽媽包粽子時,最愛把紅棗摻入糯米以圖大吉大利。媽媽說,吃棗粽多的小孩,聰明伶俐,能早中狀元。因此,每年過端午節(jié),我都沒少吃棗粽,雖說學(xué)習(xí)在年級不是數(shù)一數(shù)二,但從小學(xué)到初中成績從沒低于前十,這倒是真的。誰能說這其中沒有棗粽的功勞呢?
端午節(jié)這天,爸爸媽媽一大清早便起床,他們除了要把房前屋后仔仔細細地打掃干凈,還要準備上一頓與平時不同的早餐——煮粽子。
媽媽煮粽子時,還要在鍋里放上雞蛋、鴨蛋,粽子煮好了。雞蛋、鴨蛋自然也就早熟了。大家吃過拌糖的粽子之后,還必須吃上煮熟的雞蛋、鴨蛋各一個。爸爸說,吃了端午節(jié)粽鍋里煮的雞蛋,這個夏天就不會生瘡;而吃了粽鍋里煮的鴨蛋,這個夏天頭就不會痛。
其實,端午節(jié)這天最忙的應(yīng)該是我們這些小孩子。天不亮,我們就結(jié)伴先去村外的樹林里找艾蒿,將其拔掉后,在太陽出來之前必須趕回家,然后在門楣、窗口等處,全都插掛上艾蒿。爺爺和奶奶都說這樣做可以驅(qū)魔祛鬼,保障家人平安。小孩子做這些事既要起早又要受累,但我們每個人都樂此不疲,并未感覺到累。
如今,又到端午節(jié),坐在考場里的我,不禁回想起童年時過端午的一幕幕情景來,仿佛那些事就發(fā)生在昨天。
高三文化端午節(jié)小作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