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的詩10篇_戴叔倫代表作
戴叔倫(約732-約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戴叔倫的詩,來欣賞一下吧。
蘭溪棹歌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除夜宿石頭驛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女耕田行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乳燕入巢筍成竹,誰家二女種新谷。
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貧母年老,長兄從軍未娶嫂。
去年災(zāi)疫牛囤空,截絹買刀都市中。
頭巾掩面畏人識,以刀代牛誰與同?
姊妹相攜心正苦,不見路人唯見土。
疏通畦壟防亂苗,整頓溝塍待時雨。
日正南岡下餉歸,可憐朝雉擾驚飛。
東鄰西舍花發(fā)盡,共惜余芳淚滿衣。
屯田詞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春來耕田遍砂磧,老稚欣欣種禾麥。
麥苗見長天苦晴,土干確確鋤不得。
新禾未熟飛蝗至,青苗食盡余枯莖。
捕蝗歸來守空屋,囊無寸帛瓶無粟。
十月移屯來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驅(qū)牛駕車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凍死。
艱辛歷盡誰得知,望斷天南淚如雨。
三閭廟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湘南即事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盧橘花開楓葉衰,出門何處望京師。
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
塞上曲二首·其二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
塞上曲二首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軍門頻納受降書,一劍橫行萬里馀。
漢祖謾夸婁敬策,卻將公主嫁單于。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
送人游嶺南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少別華陽萬里游,近南風(fēng)景不曾秋。
紅芳綠筍是行路,縱有啼猿聽卻幽。
過三閭廟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fēng)起,蕭蕭楓樹林。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diào),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金壇城西南窯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詩人,出生于一個隱士家庭。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的士人。戴叔倫年少時拜著名的學(xué)者蕭穎士為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萃的學(xué)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為避永王兵亂,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鄱陽。在人生地疏的異鄉(xiāng),家計窘迫,于是他開始探尋仕途。 大歷元年(766年),戴叔倫得到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大歷三年(769年),由劉晏推薦,任湖南轉(zhuǎn)運留后。此后,曾任涪州督賦、撫州刺史,以及廣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經(jīng)略使。他在任期內(nèi),政績卓著,是個出色的地方官吏。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辭官歸隱,六月十三日在返鄉(xiāng)途中客死清遠(yuǎn)峽(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于金壇小南門外縣城南郊。明萬歷46年(1618年),金壇知縣張翰中為疏通城內(nèi)漕河,將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門面粉廠南圍墻前),并親自題立“詩伯夜臺”墓碑,即“大詩人之墓”的意思。
戴叔倫的詩10篇_戴叔倫代表作相關(guān)文章:
★ 戴叔倫的詩10首
★ 戴叔倫的詩精選
★ 戴叔倫寫的詩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