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說課熱門稿子
“說課”有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小學語文說課熱門稿子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小學語文說課熱門稿子1
一、教材及學情
《觀潮》是小學語文第七冊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里,一方面是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了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富于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二、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四、教學方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痹诒菊n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五、學習方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六、教學流程
1、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苯虒W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導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yōu)美的語言聲情并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欲望。
2、觀看畫面,啟發(fā)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對于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后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3、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運用情境教學,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采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里采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①、《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學提示(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態(tài)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②、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痹诮虒W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么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議論交流,然后我結合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狀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得到了解決。
③、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4、回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后,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5、總結延伸,感情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此處我將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進一步升華主題,我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小學語文說課熱門稿子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精讀課文。它文質兼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從而啟發(fā)人們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本組教材也都是圍繞“觀察與發(fā)現(xiàn)”這一專題編排的?;诖耍掖_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學生為主體,遵循閱讀教學的原則,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交流,在自讀、感情朗讀、品讀等形式多樣的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精美的語言文字,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留心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是:爬山虎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此篇課文的
教學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要讓學生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在讀中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整體感知,而后感情朗讀。第二課時直撲重點,學習課文三至五自然段爬山虎腳的部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在讀中充分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入微,而且是連續(xù)觀察了很長時間。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學時,我準備采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體會爬山虎腳的特點。
情境教學法: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圖片,拉近學生和文章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fā)、補充,實現(xiàn)思維碰撞,在討論中了解爬山虎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學生具體的學法就是朗讀、討論、勾畫圈點批注,抓重點詞句品、讀、悟,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為了更好的上好這一課,我還準備了視頻錄像、圖片等相關課件。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讓學生體會到了上語文課就是美的享受。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我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爬山虎的葉子,讓學生當配音演員,背誦課文中寫葉子的片段,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讀,從“爬山虎的腳”入手,直奔重點段“品腳”。
第三步: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第四步:自學爬山虎腳的變化這部分內容。通過學生的默讀、細讀,運用對比的方法自己進行學習,接著看腳的變化圖,腳觸著墻就能活,沒觸著墻就枯萎,從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腳與墻的依賴關系。
第五步:欣賞視頻錄像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第六步: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摘抄好詞佳句加以背誦,并認真讀讀“閱讀鏈接”的內容,使學生體會到觀察,特別是連續(xù)觀察是一種好習慣。
2、觀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隨時間的變化,利用本課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觀察日記。
【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可使學生快速提高手寫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p>
四、說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位置 莖上 反面
腳的特點 形狀 枝狀 細絲 細致觀察
顏色 嫩紅
如何爬 觸、巴、拉、貼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的設計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更便于學生的理解記憶。】
今天的說課就算拋磚引玉,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語文說課熱門稿子3
一、說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觀察筆記。他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向我們真實地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贊揚了蟋蟀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豐富,語言十分風趣,使學生產生極大的閱讀興趣。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是通過長期深入的觀察才發(fā)現(xiàn)了這一昆蟲世界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與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主要手段。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觀察的興趣,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將使他們終生受益。第二單元圍繞“觀察與發(fā)現(xiàn)”這一專題,選編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為了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本篇課文也不例外。同時,它也為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方面埋下伏筆。
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本節(jié)課應達到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隨遇而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作者擬人的習作方法。
3、學習蟋蟀那種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句段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教學難點: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學方法,教師先指導學生以抓住文中重點詞句的方法讀懂課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來弄懂課文的后兩部分。在學習了蟋蟀的住宅特點之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同時讓學生介紹住宅的特點,進一步理解了課文,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最后,以題目——蟋蟀的住宅,激發(fā)學生體驗到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擬人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題,設疑鋪展
我先說:“同學你們知道嗎?有個小家伙,小名蛐蛐,大名蟋蟀,這不起眼的小東西居然有個稱它是昆蟲王國的建筑工程師。信嗎?今天呀我們就一起到蟋蟀的住宅里親自走一趟,轉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樣的,好嗎?”適時導入課文,以此激發(fā)學生深入了解蟋蟀的住宅的欲望。
(二)、整體感知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邊讀邊思考問題的方式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蟋蟀住宅哪幾方面的內容,在教師的適當點拔下學生可回答出來:如何選址、住宅的特點和怎樣挖掘三部分內容,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讀課文,體驗感情
1、學習蟋蟀選址這部分內容
我提問:蟋蟀是怎樣選擇住址的呢?讓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圈畫出相關的語句。接著,我讓學生讀出畫的語句,學生回答后,我問學生,蟋蟀在選擇住址方面是否講究,怎樣知道的。學生回答后,我板書:慎重、不肯隨遇而安。然后我讓學生說說對“隨遇而安”的理解。教師小結,要理解詞語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注釋,還要聯(lián)系課文中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去體會?!绑昂退麄儾煌豢想S遇而安”,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句話想到的。教師適時小結,并點撥讓學生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學生采取個別讀、集體讀等多種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2、學習剩下兩部分內容(住宅的特點和怎樣挖掘)
我安排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學生圍繞著“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它是怎樣挖掘的”這兩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他們喜歡的問題來研究,教師參與其中,然后集中交流。結合學生的回答,我板書(外部:朝陽 內部:光滑、簡樸、衛(wèi)生)接著我讓學生找出蟋蟀挖掘住宅時,一些表示動作的詞語,學生匯報我板書(扒 搬 踏 推 鋪)從蟋蟀的這一系列活動,我們能體驗到蟋蟀的這座住宅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板書:偉大的工程)接著讓學生談談工程的偉大之處,想對蟋蟀說的話以及從蟋蟀身上學到的東西,教師小結:蟋蟀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建筑師。我想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像蟋蟀這樣有一種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課堂總結,學習寫法
蟋蟀的住宅只不過就是一個小洞,而作者卻說他是一個住宅,作者把蟋蟀當成人來寫,從中表達了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課文中有多處運用了這種寫法,出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讓學生找出類似的句子在全班交流。并讓學生認識到由于作者長時間的觀察才寫出這樣優(yōu)美的文章。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的寫作方法,激發(fā)了學生要認真觀察的興趣。
(五)、交流收獲
最后,讓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又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做以總結:《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它讓我們體驗到了觀察的樂趣,同學們,為了能繼續(xù)擁有這份樂趣,讓我們也學學作者,細心觀察一些事物,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好嗎?教師號召學生觀察事物并把自己的收獲與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說課熱門稿子4
一、說教材
從內容來看,《秋天來了》是一首現(xiàn)代詩,作者以擬人的手法,把秋天滿懷希望、滿載收獲的“形象”充分表現(xiàn)出來;從課文所處位置來看,本篇課文是三年級(上)的領篇課文,課文的教法與學法,對于學生第二學段的學習應該具有引領性作用。這首詩歌寫得富有童趣,語言活潑、生動,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逐步由以識字為主到閱讀中解詞析句過渡的實際情況,因此把目標確定為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認讀“涼爽、潔白、神奇”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閱讀,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秋天的情感體驗。感受秋天給人們帶來的歡樂,體會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4、初步學習一邊讀一邊想象的閱讀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秋天。
三、說教學重點
進入第二學段,閱讀教學要求在感受語言優(yōu)美的同時,使學生樂于交流閱讀感受,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積累語言材料。結合這一理念,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感受到詩歌語言的韻律美,還要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積累關于秋天的語言材料。因此把引導讀懂課文,充分利用生活積累,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作為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四、說教學難點
新課程理念還強調,詩歌的教學更提倡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感受美好的情趣,使其對秋天的感悟更加的深刻全面。所以我把初步學習一邊讀一邊想象的閱讀方法。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內容并不難理解。但由于詩歌體裁和課文所處的重要位置決定,教學在學生讀文品析的同時,還要注重低中過度階段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及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這一理念把教學方法確定為,“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中積累”。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一系列詞語,問學生:你想到了什么?(一叢金黃、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雨綿綿、春花秋月、丹楓迎秋、楓林如火、金風送爽、秋色宜人、天朗氣清、落葉紛飛、秋高氣爽、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秋月春花)
2、炎熱的夏天過去了,涼爽的秋天來了,隨即板書。
3、出示詩歌,老師激情朗誦:(紅色的蝴蝶,黃色的小鳥,在空中飛翔,在風中舞蹈。那不是蝴蝶,那不是小鳥,是楓葉在舞,是黃葉在飄。像秋姑娘發(fā)來的電報,告訴我們秋天已經來到。)看!秋姑娘悄悄地披著彩虹,一路撒下花香,一路飄著果香,帶著迷人的景色,帶著豐收的喜悅已經來到了我們的教室。請同學們滿懷激情再讀課題。
[教師以詩歌的特有韻律導入課題,使學生入情入境。]
二、美讀入境,
1、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的韻律美,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學習。
2、指名讀文,正音正字,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第一節(jié)最有詩的韻律:指導朗讀,畫出動詞。隨即學習生字“乘”和“騎”。
4、學習本節(jié)其他生字:“爽”和“落”,掌握多音字“落”。
[隨文識字,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的同時,認識生字]
三、熟讀背誦,
1、第二節(jié)最能表現(xiàn)秋的美麗:自由朗讀,嘗試背誦。
2、指名朗讀,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畫面,注意讀出詩句表達出的秋天的美感。
3、引導學生畫出本節(jié)動詞,隨即學習生字:“揮灑”“潑”“染”“展”。
4、學習本節(jié)其他生字:“紫”,掌握多音字“露”。
5、合作識字
(1)小組交流二類字,相互幫助。
(2)小老師領讀詞組。
[學生自主識字,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記憶,有助于學生識記生字]
6、選擇你喜歡的小節(jié),讀一讀。
7、嘗試背誦全文。
[這一課時,把朗讀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得到一種整體的語感把握,從而選擇恰當?shù)淖x法表現(xiàn)出來。在入情的誦讀中,學生不僅深入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
第二課時
一、直接導入
1、復習背誦:自由朗讀或背誦全詩。
2、導語:讀了詩歌,感受到秋天的美嗎,詩歌中美感的句子我們再來讀一讀,好嗎?
二、細入品讀,秋之味
(1)引導找出描寫“秋天的色彩”的句子,帶著對秋天的贊美讀句子。
(2)賞讀了句子,在小組內交流交流:詩歌是選擇了哪些顏色和相應的景物來寫秋天的?
3、生匯報,相機點撥,朗讀體會。
4、課件展示(說一說,填一填描寫顏色的詞語)
課內:( )的田野( )的大海( )的葡萄
課外:( )的楓樹( )的果樹( )的菊花……
5、你喜歡哪種顏色?把詩歌中有關句子讀給大家欣賞。你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出新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仿照詩歌句式讓學生在前一填空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造新的句子:秋天是五顏六色的,金黃的(),雪白的(),天藍的(),紫紅的……()的楓葉,()的柿子……啊,秋天真美呀!)
[這一設計,既進行了朗讀訓練、語言文字訓練,又使學生提升了閱讀的層次,課內外有機結合,增強了閱讀的興趣。]
[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來體驗秋天帶給人們的美感。]
三、讓學生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
1、多媒體出示不同角度描寫秋天的句子,讓學生感悟積累。
2、出示描寫秋天的詩,讓學生抄寫在積累本上。如: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劉禹錫《望洞庭》張繼《楓橋夜泊》。
[借用有關描寫秋天的詩、文章片段、成語各種表現(xiàn)形式,積累和感悟不一樣的秋天。]
四、作業(yè):
1、抄寫本課重點詞語,在積累本上抄寫描寫秋天的成語和本首詩歌。
2、繼續(xù)查找描寫秋天的詩句、文章,將自己查找的所有材料進行分類,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這一部分的設計,是為有效利用收集的材料,針對學生課前搜集的材料的不同而進行的區(qū)分處理,讓學生初步感受秋天“瑟瑟”、“豐收”、“爛漫”、“蒼翠”不同的情緒情感,以此來表現(xiàn)內心對秋天的感悟。]
小學語文說課熱門稿子5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話形式來說明科學常識的講讀課文。課文從“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三種現(xiàn)象,講了下雨前一些動物的活動特點以及產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這篇課文,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間的內在因果聯(lián)系,教給學生通過動物行為的變化來觀測天氣的方法。這既是一篇學習語文訓練語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義。
識字教學按初讀課文,讀準了字音;講讀課文,理解字義;總結課文,認清字形三個步驟進行。尤其是注意在講讀課文中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例如:在理解“搬”時,首先我讓一名學生上臺表演搬的動作,其次讓學生觀察老師手中的粉筆能不能用搬,為什么,該用哪個詞。進而讓學生明白“搬”是在拿很重的東西時才會用到這個詞。
二、注意聯(lián)系,訓練思維。
教學時,抓住關鍵詞語,研究這三種自然現(xiàn)象與下雨的聯(lián)系。如:燕子為什么會飛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著捉那些飛不高的蟲子來理解。還可問學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導學生進一步發(fā)現(xiàn)燕子的思考過程:蟲子飛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氣很潮濕→所以要下雨。
三、及時滲透品德教育。
根據課文內容,通過語言文字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小動物們互相關心的好品德,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如小魚對小白兔說:“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著雨?!币笇W生很好地體會感情。再如通過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積極去問別人,教育學生要多觀察周圍的自然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四、加強朗讀訓練,注意形式多樣。
對小學生來說,朗讀是體會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手段。教學時,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要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讓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頭腦中,讓情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為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別讀,有集體讀,有分段讀,也有全篇讀,有一問一答的對話式讀,還有引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熱門稿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