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教案模板

    5U文學網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活動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活動

    | 發(fā)昌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參加過一些主題班會吧?主題班會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終貫穿,滲透著極強的教育性。你知道什么樣的主題班會才是好的主題班會嗎?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咧姓Z文教學設計活動5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活動篇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精神,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個疑問代詞,歸納“行、引、乘、策”等四個詞的一詞多義,了解“以、而、之、兮、來”等文言虛詞的用法,弄懂并積累“來、諫、樽、觴、審、容膝、策、矯、盤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懷、聊、乘化”等字詞的意義,積累下面的詞語和名句--口腹自役、心為形役、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3、背誦全文。

    二、教學重點

    1、課文的思想內容

    2、解讀陶潛的隱逸詩人的形象

    三、教學難點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正確理解

    四、教學課時

    二課時

    五、教學設想

    (一)、誦讀的準備指導

    (二)、誦讀和領悟互相推進

    (三)、總結陶潛的隱士情懷教學幻燈片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一、以《花源記》導人課文,分紹陶淵明

    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國的詩人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的社會,那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桃花源。他就是陶淵明。陶淵明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又是一個清醒的理想主義者。貴族家庭的影響,儒家學說的熏陶,使他少年時就有一種“大濟蒼生”的壯志,可是黑暗的現(xiàn)實把他的理想擊得粉碎。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陶淵明選擇了歸隱的道路。為明心志,他寫下了千古名篇--《歸去來兮辭》。

    資料鏈接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淵明,一字元亮,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卒后朋友私謚“靖節(jié)”,故后人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的陶侃,據說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做過安城太守。淵明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家境逐漸衰落,但還是給他留下了不少田園產業(yè)。陶淵明出身于貴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響很深。年輕時曾懷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又因家境貧寒,二十九歲時走上仕途,歷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下級官職,每次時間都很短。幾度出仕,使他逐漸認清了當時官場的污濁與黑暗,四十一歲還家歸隱,過起了自由閑適的田園生活。此后二十三年,雖憂憤常積于心,生活困窘多難,再無出仕之念,后在貧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歲。

    陶淵明今存詩歌125首,其中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類:一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志傳統(tǒng)而加以發(fā)展的詠懷詩;一類是前人很少創(chuàng)作的田園詩。后代批評家常用質樸、平淡、自然評價陶詩的風格,稱其為“田園詩人”。陶淵明現(xiàn)存文12篇,其中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篇數(shù)不多,影響卻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記》,本文則是辭中名篇,在藝術上平淡、樸素,充滿了詩意,全無半點斧鑿痕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二、寫作背景

    陶淵明四十一歲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潛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鼓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怎么能為五斗米而向這鄉(xiāng)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本文分“序”和“辭”兩節(jié),“辭”是一種與“賦”相近的文體名稱?!靶颉闭f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稗o”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情和歸田后的樂趣。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表明他對當時現(xiàn)實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滿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視功名利祿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運乘化、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全文語言流暢,音節(jié)和諧,感情真實,富有抒情意味?!皻w去來兮”就是“歸去”的意思,“來”、“兮”都是語助辭。

    這篇文章前面有序,敘述他家貧出仕和棄官歸田的經過。

    三.文體特點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因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又稱楚辭、楚辭體。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常把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后人一般也將辭賦并稱。這種文體,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一般四句一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稍作停頓;六字句為主,都按三拍讀。例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現(xiàn)了虛詞,也應作六字句讀。(2)“歸去來兮”“已矣乎”當一句讀,適當延長讀末句時間。(3)四字句五字句,讀時節(jié)奏自當變化。(4)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而賦重鋪陳。

    四、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自由朗讀--提名朗讀(正音;注意語氣、語調及語頓)--集體朗讀--自由朗讀

    1、一讀--正字音。一字一詞地讀,憑借注釋,讀準字音,了解詞義。

    2、二讀--斷句讀。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為主,四字句以2、2頓讀,如“乃瞻/橫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六字句以1、2、1、2頓讀,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讀,如:既自/以心/為形役。個別的五字句也同樣,如: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還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則都當整句來讀,末字適當?shù)匮娱L時間。

    3、三讀--明白音樂美

    讀出語調--升調、降調;本文有不少感嘆句、疑問句,應讀出語氣,同時注意語調(感嘆句讀“↘”調,疑問句讀“↗”調)。

    讀出語氣--疑問、反問、感嘆和陳述語氣;讀出語速--快、中、慢;朗朗上口的音樂美,主要源自于駢偶的運用。

    A、找出各個自然段中的韻腳

    B、找出對偶對比句(可以涉及整句、駢體文),引導學生初步背誦這些零散句子。只有在這基礎上才能講究背誦,否則,就是死記硬背了。

    C、找出本文雙聲詞、疊韻詞、疊字,雙聲如“惆悵”“崎嶇”,疊韻如“盤桓”“窈窕”,疊字如“遙遙”“飄飄”“欣欣”“涓涓”。(對比《荷塘月色》)

    4、四讀--表情朗讀,讀出抑揚、輕重、緩急。朗讀時節(jié)奏要整齊,音韻要鏗鏘,要讀得悅耳動聽甚至動心。如:

    每段段首那三句話讀法(可讓學生分析探討讀法)

    第一段的“歸去來兮,”要讀得豪邁,因為作者釋放了所有做官的悶氣,大呼一聲“回去吧”

    第二段的“歸去來兮,”要讀得愉悅而平靜,因為它承上啟下,承上,歸家很高興;啟下,作者心里很輕松

    第三段“已矣乎!”有些無奈。

    另外還要五讀六讀--熟讀成誦,瑯瑯上口。

    五、疏通字詞

    并完成練習三

    六、布置作業(yè)

    1、反復誦讀課文,試著背誦;

    2、完成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體會感悟作者的情感,背誦課文

    一、檢查練習

    二、研習課文

    (一)總體把握

    1、歸家之因

    2、歸家之樂

    3、綜述情態(tài)

    (二)具體研習

    1、讀悟第1段

    在封建社會里,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大濟蒼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緊聯(lián)系起來的,而陶潛不愿為官,難道是當官不好嗎

    指名朗讀本段。

    思考: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設問: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明確:自責(“田園將蕪”),自悔(“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覺、自醒(“迷途未遠,今是昨非”)。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

    第一段,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開頭一句,開門見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儼然抒發(fā)一口悶氣,頓覺自在坦蕩、輕松暢快。反問,表明其志已決,不容持疑、猶豫。接下來,說明歸隱的原因。兩個:一是田園荒蕪,二是心為形役(真正原因)?!靶臑樾我邸?,為衣食所迫而出來做官,既如此,那就沒有什么惆悵悲傷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輕松。過去的事情無法追悔,未來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違心的官場日子即將結束,未來的順心的生活即將開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過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擇就是“是”,是正確的。迷途未遠,悔悟與慶幸之情溢于言表!

    2、讀悟第2段

    齊讀本段。

    討論:1、歸家途中的迫切體現(xiàn)在哪里

    2、抵家時的欣喜有體現(xiàn)在哪些語句當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閑適有從何看出

    明確:

    1、“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尤其一個“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

    3、“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既有室中之樂,也有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士之樂,和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異曲同工。

    設問:從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潛又有什么樣的隱士情懷

    明確:表達了淡泊明志,閑適自在的隱士情懷。

    想象歸家路途的輕快與歸家后的情狀。分三層。

    寫歸心似箭。以行動、心理表現(xiàn)的。前二句:先乘船,后上路,和風拂衣,小舟飄蕩,而心情的愉快也盡顯其中。這在閱讀時需要注意。后二句:問征夫,暗自計程;恨熹微,嫌天亮太遲。更寫出作者急盼歸家之情。

    寫入家門時的熱鬧場面,滿是濃郁的親情和歡躍的氣氛。作者的急迫,在到家時完全變成孩子般的歡呼與雀躍--“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是一派狂喜之態(tài)。然后寫家人相迎、幽雅環(huán)境?!百灼蜌g迎,稚子候門”,家人主仆共同歡迎主人歸來?!皵y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舉家歡宴,主人開懷暢飲的情狀。其中“松菊猶存”有喻義,松菊喻作者高潔的品格,喻堅韌芬芳之節(jié)操仍在。(可以補充歲寒三友)

    寫歸家以后閑適有趣的田園生活。飲酒賞樹,扶杖游覽,自得其樂。再接下來由居室轉到庭園及高處、遠處,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從字面流露出來,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時而環(huán)顧,時而遠望,白云行走,飛鳥投林,都攝入他的眼簾。“出岫之云”“倦飛之鳥”,既寫自然景物,又寫詩人出仕與歸隱。(同“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做官本是無心,官場確使他厭倦。寫撫“孤松”其實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堅貞之志。

    3、讀悟第3段

    “歸去來兮”“息交以絕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厭惡官場,固窮守節(jié)的堅定決心,也是其隱士情懷之三。

    指定小組朗讀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潛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確:

    (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

    (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丘。

    中國士大夫寫勞動,都是倡導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四。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來后農村生活的樂趣。第一句與文章首句呼應。再表要與世相忘,謝絕交游--主要是與世俗官場的人謝絕交往,并非所有人,點出與官場格格不入是歸隱的原因。然后補充上段再寫自由自在的生活:談心、彈琴、讀書、躬耕田地、徜徉山水,無不是樂事。末二句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暫短的感傷,由春來萬物復蘇,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時想到人生的短暫與匆促。此段是轉承段。從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與山溪,更廣闊地描繪了一個和美、充滿生機的隱居世界。最后一段的議論與抒懷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展開的。

    4、讀悟第4段

    魏晉焦慮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潛是最為焦灼的一個,在第三段結尾處兩句--“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見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現(xiàn)

    齊讀本段。

    討論:如何正確理解結尾處兩句話“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明確:陶潛順應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家,也有別于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沖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也是他人性減弱的一種表現(xiàn)。

    第四段,抒發(fā)對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時間沒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隨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張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慮那么多的生死、為生死惴惴不安呢高官厚祿不是我所求的,尋訪仙境也不是可以如愿的。作者所向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痹诹汲矫谰蔼氉猿鲇危H身參加農事勞動,在高崗上高聲放歌,在清流旁縱情賦詩。最后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結束全文,隨著生命的自然變化一直到死,樂天安命還有什么疑慮呢!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結論與處世哲學。文章最后是上升到哲理高度,卒章顯志。

    四、總結

    陶潛,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jié)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窮守節(jié)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讀《歸去來兮辭》,是了解陶潛的隱士情懷,了解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的一個窗口。

    五、布置作業(yè)

    1、翻譯下列句子:

    ①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②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③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④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⑤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⑥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⑦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⑧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2、延伸閱讀:閱讀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回答“序”后的問題。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①,諸侯以惠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逐見用于小邑。于是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②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已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③,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已歲十一月也。

    注釋:

    ①四方之事,指陶淵明接受建威將軍劉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為到各處去。②歸歟,《論語公冶長》有“子在陳曰:‘歸歟歸歟’”的話,表懷鄉(xiāng)之情。③駿奔,《詩經周頌》“清廟”篇有“駿奔走化廟”的話即去祭祀。

    ⑴對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生生所資(生產生活)B.脫然有懷(輕快的樣子)

    C.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尋找)D.非矯后所得(勉強去做)

    ⑵判斷“以”字用法,正確的選項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給②諸億以惠愛為德

    ③家叔以余貧苦④足以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⑶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錯誤的一項是

    A.及少日,眷然有歸與之情:等到過一些日子,便產生留戀故園的懷鄉(xiāng)感情。

    B.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

    C.饑凍雖切,違己交?。吼嚭m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就盼望遇上豐年,便辭官歸鄉(xiāng)。

    ⑷下列選項是對本文文意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陶淵明做官單純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他做彭澤令,僅以“有酒可飲”為理由。

    B.陶淵明去做官,既有家貧、求生無術的原由,也有親故勸告、諸侯惠愛、家叔引薦、彭澤縣離家不遠的因素。

    C.陶辭官罷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質性自然,感到官場拘束,出仕違背平生志向。

    D.當然其妹新亡,前去奔喪也應成為辭官因素之一

    3、背誦課文,完成課堂練習。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活動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戰(zhàn)國策》及相關知識,把握古代記敘散文的特點。

    3、理解分析荊軻、太子丹、秦武陽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記敘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介紹相關歷史背景,讓學生在歷史大背景中觀照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2、引導學生提要勾玄地閱讀課文,學會抓住關鍵詞語,概述文章的敘事脈絡,做到綱張目舉,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3、設計思考題,引導學生深入領會古代散文簡潔、精煉、細節(jié)傳神的語言魅力和敘事藝術。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理解領會荊軻不畏__、不避艱險、舍生忘死、扶弱濟困的英雄精神。

    2、引導學生領略英雄的才華與品德,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1、分析荊軻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為

    2、積累重要文言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領會古代記敘散文的語言魅力和敘事藝術。

    【教學方法】

    1、講解法

    2、自主合作法

    3、誦讀感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諸多風流人物之中,有一位僅有短短兩句吟唱,而這兩句卻成為千古絕唱,這就是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詩中透露出無限的悲涼和對人生的留戀,但荊軻仍然一無反顧,“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許多英雄就這樣永遠地走入歷史深處。今天,讓我們在前人的記述中再來探尋英雄的足跡,傾聽歷史的回音。(板書課題)

    二、【《戰(zhàn)國策》簡介】

    多媒體展示,學生齊聲朗讀

    《戰(zhàn)國策》又稱《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著,全書共三十三篇,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和社會面貌,著重記載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這部書記事寫人十分生動,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三、【背景簡介】

    多媒體展示,教師簡述

    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趙(滅趙是公元前222年),秦統(tǒng)一六國的大勢已定。當初,燕王為了結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殺秦王贏政,使秦“內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荊軻,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齊國人,后遷居衛(wèi)國,原叫莊坷,到了燕國以后,才叫荊軻,他喜歡讀書擊劍,結交名人勇士。課文中提到的擊筑的高漸離,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雙全的燕國處土田光。田光覺得自己老了,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田光為了激勵荊軻,便__了。荊軻接受了任務,太子丹高興萬分,馬上封荊軻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課文記敘的情況。

    四、【掃清閱讀障礙】

    1、讀準字音(多媒體展示,師生齊讀)

    淬(cuì)忤(wǔ)徵(zhǐ)陛(bì)

    卒(cù)提(dǐ)創(chuàng)(chuāng)揕(zhèn)

    拊(fǔ)髓(suǐ)樊於(wū)期箕踞(jījù)

    亢(kàng)夏無且(jū)

    2、疏通疑難語句(多媒體展示,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疑難語句由學生預習得來)

    ①秦王必說見臣:

    說,同“悅”。說見:高興地接見

    ②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窮:走投無路,猶如“追窮寇”之“窮”。古代缺少衣物錢財一般叫貧,不得志、無出路叫窮。

    困,困窘。樊將軍“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可見“窮困”。

    私:自己的(事情)。意:情意。

    全句意為: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來投奔我,我不忍心因為自己的事情而傷害了長者的心意

    ③乃今得聞教:

    乃,語氣副詞,表轉折。教:指教。全句意為:而今才聽到(您的)指教。

    ④函封之:

    函,盒子。這里名詞作狀語,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來。

    ⑤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現(xiàn)在(是)拿著一把匕首進入兇險難測的__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是因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⑥愿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

    愿意全國上下做秦國的臣民,(燕王)排在諸侯的行列,供應、貢獻、賦稅和郡縣一樣,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廟。

    給(jǐ),供應,供給。職:貢賦,賦稅。

    ⑦北之人:北方邊遠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人。

    蠻夷:古代泛指少數(shù)民族。

    鄙:邊疆,邊遠的地區(qū)。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活動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認識山市的形成及山市的“變”“奇”“美”.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順暢誦讀,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3、反復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寫景的內容和層次。

    4、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寫景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并培養(yǎng)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發(fā)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神奇并再現(xiàn)山市.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采用多種方式朗讀)

    討論法

    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海市蜃樓的圖片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進行字﹑詞﹑句解釋大比賽; 小記者采訪的形式體味山市之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顯示海市蜃樓圖片,然后請同學們說說圖片中最神奇的是什么,并適時引導.現(xiàn)實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間出現(xiàn)一座城市嗎?讓我們走進<<山市>>,去領會山市的神奇吧!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學生介紹作者及《聊齋志異》 ,課件出示資料助讀。

    2.師生競讀

    ① 抽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評價。(字音﹑停頓﹑斷句)

    ② 教師配樂朗誦,學生體會停頓﹑語調﹑情感.

    學生發(fā)表觀點,教師總結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準確斷句﹑讀出情味.

    ③ 選派學生代表與老師比賽,學生評論并說明理由.

    ④ 集體有感情朗讀.

    3.譯讀(字﹑詞﹑句解釋比賽)

    注:在比賽中,老師提出重點字﹑詞﹑句。

    (一切烏有 數(shù)年恒不一見 居然城郭 塵氣莽莽然

    危樓一座 往來屑屑 或憑或立 高插青冥 歷歷在目

    碧瓦飛甍 高垣睥睨 風定天清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未幾, 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屏或立,不一狀。)

    3.品讀

    (1) 體會山市之“變”.

    ① 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時間很短暫,看來山市瞬息萬“變”。

    ② 隨著時間推移,山市呈現(xiàn)怎樣的景象? (學生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用自己的話描述)

    ③ 山市變化的全過程分為幾個階段? 請簡練概括。

    (2) 想象山市之“奇”.

    ①分組討論所看到的山市奇觀.同學們都是山市的目擊者,派小記者下組采訪.

    參照采訪提綱:你看到怎樣的景色?

    它有變化嗎?怎樣變化的呢?

    你覺得這些美嗎?美在哪里?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方式與小記者交談,總結小記者所了解到的山市奇景.

    (3) 品味山市之“美”。

    ① 集體朗讀一段課文,有感情的描繪這部分景色,共同品位山市奇觀.(多媒體出示圖片欣賞)

    ② 師生評說山市景色之美,探究由哪些詞語﹑句子體現(xiàn)出來。

    (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暗然縹緲)

    三.討論研究

    為什么那時的人把山市稱作鬼市?山市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思考、議論、自由發(fā)表個人見解。引導明確:古代的人無法解釋這種現(xiàn)象,所以才歸結為鬼在作怪。實際上我們現(xiàn)代科學已經完全能夠解釋這一現(xiàn)象了。自由組成研討小組。搜集相應資料或故事,討論、探究其中科學道理。

    四.課堂練筆

    學生欣賞煙花綻放情景的圖片,然后用筆有順序、抓特征、運用美的語言去描繪。

    五.作業(yè)設計

    1. 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述美麗神奇的山市.

    2. 給蒲松齡先生寫信說明山市形成的原因。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活動篇4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活動篇4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內容和藝術手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品味意境和情理的能力。

    3、對作品進行比較性閱讀。

    【教學重點】

    理解《錯誤》中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等特色。

    2、準確把握《錯誤》的情感和主題。

    【教學方法】

    1、 誦讀感悟法:通過反復的誦讀,感悟詩歌情感意蘊。

    2、 比較性閱讀:通過同一主體詩歌的比較性閱讀,深刻理解《錯誤》的藝術特色。

    【教具準備】

    CAI課件,錄像,錄音機,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預習提示】

    1、 學生課前搜集資料: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等相關資料。

    2、 學生利用所學的分析和鑒賞知識,反復誦讀,并討論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步驟】

    【教學要點】

    學習《錯誤》這首詩歌,體會其優(yōu)美深婉的意境,掌握比喻修辭手法刻畫人物的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思婦閨怨,是中國傳統(tǒng)詩詞中歷詠不衰的一個主題,而做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須眉之士。他們或是以己度人描摹體恤女子情懷;或托物言志,抒發(fā)自己的失意與惆悵。思婦入詩,最早是從《詩經》中開始,《詩經·召南·殷其雷》中有“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感或惶?振振君子,歸哉歸哉?!倍朐~則有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一千年后,臺灣詩人鄭愁予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短詩《錯誤》,今天我們就從內容、意象、結構等幾個方面來解讀這首詩。

    二、教師范背《錯誤》,聽錄音,學生朗讀。

    三、分析

    1、內容分析

    思考:通過閱讀,這首詩主要寫了些什么內容?

    明確:描寫的是癡情的女子在漫長的等待中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乃至絕望的故事。

    這個故事又是通過什么來表現(xiàn)的哪?這就是我們曾學過的意象。

    2、意象分析

    意象是傳情達意的載體,在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都有哪些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還能想起來哪些?(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錯誤》的所有意象我們都似曾相識,都可以在唐詩宋詞中找到大量的使用這些意象的句子,如李商隱的《樂游原》中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等。那么在這首詩中有哪些中國式的意象?

    明確:(多媒體展示)

    蓮花(的開落) 女子芳潔、封閉而又寂寞的心靈

    東風(不來)

    柳絮(不飛)

    跫音(不響)

    春帷(不揭)

    小小的寂寞的城

    小小的窗扉緊掩 感情執(zhí)著、專一

    青石的街道向晚

    3、結構分析

    既然短短90多字就有如此多的意象,如果不精心安排,只是隨意的堆砌在一起,也不會有美的意境;也不會將女子執(zhí)著專一的感情封閉而又寂寞的心靈描摹得如此的酣暢淋漓。所以我們來分析一下詩歌的結構,找一找詩歌的線索,試著將本詩的各個鏡頭按照正常的順序來拼接一下,看一看鄭愁予的時空轉換藝術。

    明確:本詩歌由縱橫兩條線索,是整個故事呈現(xiàn)環(huán)式結構。

    橫線——第一節(jié)兩句是故事的結局,中間五句是對女子的漫長等待的想象,最后兩句是寫實。

    縱線——從大景(廣闊的江南)到小景(小城、街道、帷幕、窗扉和馬蹄聲)像從一條幽僻的小巷,從大的背景伸向寂寞的向晚的青石街道。

    全詩按照:“實—虛—實”的思路來倒裝的。

    4、“錯誤”分析

    錯誤都是大家要改正或摒棄的,那么作者為什么給“錯誤”冠以“美麗”二字呢?仔細的玩味“錯誤”是怎么樣產生?

    (1) 我們先看一下“錯誤”產生的過程:(多媒體展示)

    制造者:女子 制造者“我”

    失之交臂 漫長等待

    緊掩心扉、令有所盼 可能是“歸人”

    無視“我”回眸 難以停留,是“過客”

    少婦眼中“我”是過客 傷心、失望、絕望

    美麗的邂逅情節(jié) “達達的馬蹄”帶來美麗的期盼

    “美麗的錯誤”

    (2)產生的原因:(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明確:因為“我”這“達達的馬蹄”打開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開了“你”“緊掩”的心扉,“你”一定誤以為“我”回家了,于是,一陣驚喜,一片歡心,然而,“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當“你”一旦意識到這一點時,“你”也許更惆悵,更痛楚吧!“驚喜”是美麗的,但卻是虛無的。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帶給那位女子以希望。所以這個錯誤的美麗,是種痛苦的美麗。但這種錯誤畢竟能給女子帶來希望,總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說是美麗的。

    四、課堂小結

    面對這樣一位含蓄雋永、情深義重的女子,詩人抱愧和解釋是“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讀完全詩,它表面看是由于一場誤會而引起女子心中的波動和失落。但實際上,這首詩在無形之中對千古吟唱的思婦主題做了一個男人最隱衷而又最誠實的回答。為什么千年以來女子“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從而“腸斷白蘋洲”?只因為她們所等待的男人在她們的生命流程中,多半是“過客”,而不是“歸人”。

    五、比較性閱讀(多媒體投影)

    思考:下面都是“倚樓望歸”的三首詩,鄭詩與白、溫、柳都沿用了“倚樓望歸”的主題和意象,但給人的感覺又是迥異的,試著做以說明。

    白居易《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汴水,泗水日夜流淌,直到瓜州古渡。吳山點點,隔江相望,而行人在思婦的眼中漸行漸遠,身影融入水天之間,而后杳無音訊,詞不言別而言歸,只言悠而未及休,

    最后借“月明人倚樓”一句兀現(xiàn),令人悵然長嘆,低回久之。

    溫庭筠《夢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草堂詩余別集》:贊此詞“癡迷、搖蕩、驚悸、惑溺盡此二十余字?!蔽覀兛吹絹型麣w人的女子,從清晨“梳洗罷”,便“獨倚望江樓”,可是之夕陽垂金,依然“過盡千帆皆不是”。其希望、失望乃至絕望,怎不令人柔腸寸斷哀婉欲絕?

    柳永《八聲甘州》

    想佳人、妝樓颙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 倚闌干處, 正恁凝愁。

    明確:在女主人公的處理上:白、溫、柳詞中,女主人公都以明確的倚樓姿態(tài)出現(xiàn)的,無論是“思”“恨”還是“腸斷”,都是直抒胸臆,敞開心扉,但《錯誤》中的女子,鄭愁予將其處理得十分的含蓄矜持,心理活動也十分的曲折微妙,層次跌宕,從而為全詩平添了富于古典氣息的哀婉和惆悵。

    六、課后作業(yè)

    1、 課外閱讀推薦

    《鄭愁予詩選集》 臺灣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

    《新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

    2、 根據白詞、溫詞、柳詞及鄭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寫一篇《不朽的失眠》的抒情散文,不少于800字。

    附板書:

    錯 誤

    中國式的意象:

    女子芳潔、封閉

    而又寂寞的心靈

    感情執(zhí)著、專一

    鄭愁予

    “錯誤”產生的過程:

    女子 “我”

    編織著美麗的夢 帶來美麗的期盼

    “美麗的錯誤“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活動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學會抓住人物的主要特點來描繪刻畫人物。

    ⑵理解細節(ji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運用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通過本文看到當時西南聯(lián)大怎樣的校風、學風。

    【教學重點】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并運用細節(jié)描寫。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曾經有位記者采訪金岳霖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蓖粼髀牶罅ⅠR反駁:“古有秦少游,今有雙黃蛋,我汪曾祺還要排在后面呢?!?/p>

    二、作者介紹

    汪曾祺(1920~1997),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深受沈從文影響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顯現(xiàn)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

    三、解題

    從題目中我們能夠得到什么信息?

    明確:寫人文章,并且作者對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選修課的教師。)

    四、人物介紹

    金岳霖先生,中國現(xiàn)代哲學家、邏輯學家。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哲學系,歷任清華、北大、西南聯(lián)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現(xiàn)代邏輯介紹到中國的主要人物,推動了中國對現(xiàn)代邏輯的研究,并培養(yǎng)了許多邏輯學者。

    五、簡要介紹西南聯(lián)合大學(多媒體展示圖片)

    六、課文分析

    1、思考:作者寫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樣的個性?

    明確:有趣。

    2、問題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體現(xiàn)在哪里呢?有哪一處或幾處描寫給你印象最深?請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課文。

    (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問題的討論。)

    3、多媒體課件以及板書配合歸納明確: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態(tài)、眼鏡、衣著。

    2、奇特的行為舉止:在學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養(yǎng)一只大斗雞,同一桌吃飯;搜羅大梨、大石榴,與小孩比賽。

    3、獨特的教學風格:

    提問方式別出心裁──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

    幽默的答問──以稀奇古怪的問題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問。

    對話式教學──像蘇格拉底一樣,興之所至、自由隨意。

    4、對專業(yè)理論的獨特理解:

    枯燥的學問──他覺得好玩沈從文給他出“小說和哲學”的講題,他卻得出結論說二者沒有關系。

    5、對友情獨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還給她過生日;林國達死了,他在課堂不再風趣幽默。

    6、對生活獨特的熱愛:

    “誰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輪車上東張西望的老人是這樣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p>

    介紹金岳霖與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間的友誼,從中體會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體展示三人合照。)

    概括金岳霖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口頭作文訓練:請你把有趣的老師描繪出來,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點。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后請代表發(fā)言,學生猜。)

    小結:“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細節(jié)寫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獨特的風采。每當那率真、怪誕又滿腹經綸的金岳霖形象浮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就會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掛上我們的嘴角。

    七、布置作業(yè)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師或同學寫一寫。

    18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