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范文多篇
推薦文章
家長合理的教育理念和科學(xué)的教育方法,能夠更有效地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范文,一起來看看吧!
家庭教育故事(一):
贊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蠟燭
據(jù)氣象臺的天氣預(yù)報,最近將有臺風襲擊一座海濱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驚慌起來,用心地投入到預(yù)防工作中。一位母親忙碌著,身旁站著她的小女兒。
“這該死的臺風……”,母親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詛咒。
“我喜歡臺風”,身旁的小女孩不同意母親的說法。
母親感到很詫異,因為臺風破壞力極強,毀壞莊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損失,可眼前這個小不點兒居然說她喜歡臺風。
“孩子,告訴媽媽,你為什么喜歡臺風”母親留意翼翼地問。
“上次臺風來了,就停了電”,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電又怎樣樣”
“晚上就會點蠟燭。”
“你喜歡點蠟燭嗎”
“是的,那回(指上次臺風吹過的晚上)我點著蠟燭走來走去,你說我象小天使。”
母親頓時無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抱起小女孩,親吻著她的小臉蛋,湊近她的小耳朵并說了一句話:“孩子,你永久是天使!”
家庭教育故事(二):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能夠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明白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fā)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nèi)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轉(zhuǎn)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yīng)在生活中時有顯現(xiàn)。比如,父母經(jīng)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shù)莫剟顧C制,將孩子的學(xué)習(xí)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xué)習(xí)方面,家長應(yīng)引導(dǎo)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xué)習(xí)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xué)習(xí)本身的動機,幫忙孩子收獲學(xué)習(xí)的樂趣。家長的獎勵能夠是對學(xué)習(xí)有幫忙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xué)習(xí)器具,而一些與學(xué)習(xí)無關(guān)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家庭教育故事(三):
鞋匠和他的兒子
鞋匠是我們小區(qū)必不可少的人,他修的鞋既美觀又舒適。
鞋匠不僅僅修鞋修得好,而且心地也很善良,很多孤殘老人找他修鞋他都分文不取,他不是不需要那幾元錢,而是不忍心。他也因此成為物業(yè)管理公司特許在小區(qū)圍墻內(nèi)經(jīng)營的唯一小攤。那些收破爛賣盒飯刷皮鞋的外地人對他的羨慕一點也不亞于我們對彩票大獎得主的羨慕,都說他運氣好。
然而,他的運氣并不像人們所羨慕的那么好。他的妻子,那位和他自由相愛不成而一道私奔出來的鄉(xiāng)下女子在為他生下一個兒子之后很不情愿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離去,也帶走了那個愛一面哼歌一面補鞋的鞋匠,而代之以一個只埋頭干活的機器,很長一段時間,他甚至一整天也不抬頭,因為他明白,無論哪個方向都不會再有那個挎飯籃的女人了。
惟一能讓他看到妻子影子的,便只有他們的兒子了。這小家伙似乎有窮家孩子懂事早的天份,每一天都安然睡在補鞋挑子里,只在餓急了的時候才小貓一樣輕哭兩聲。每當這個時候,鞋匠就會從懷里取出奶瓶,把帶著體溫的米糊放進那小鳥一樣的口中。小區(qū)的婆婆奶奶們看到這幅景象,紛紛回家,把孫兒們不吃的奶粉和不用的衣物找出來給了他。家中有嬰兒的人家,甚至還給他送來自家孩子消化不完的母乳。
天可憐的小家伙吃著百家的奶居然一天天長大了起來。鞋匠卻并不因此就有所松懈,他對兒子的關(guān)心更進了一層。冬天水冷,他用嘴含溫了才給兒子喝。沒人給他們送飯,每頓的冷飯,他都是先嚼暖了才喂給兒子吃。保安們看他可憐,就送了他一個煤油爐,特許他在小區(qū)里點火。這事,連最不好說話的保安主任也沒反對。
兒子是鞋匠唯一的歡樂,只有兒子咯咯笑的時候,人們才能看到鞋匠笑,他二十幾歲的臉居然比四十歲還滄桑。
日子過得很快,轉(zhuǎn)眼間兒子就5歲了。5歲的兒子很懂事也很聽話,能幫父親遞釘子錘子或抹鞋上的灰塵,干起活來居然很老練,惹得過路的人們都跟鞋匠開玩笑說:喲,你真有福氣,都有接班人了。
鞋匠聽了這話,像被人點了穴一樣,半天不動一下。之后,他就開始留心關(guān)于校園的事,每有人來補鞋,他便要向人打聽小孩上學(xué)的事。越聽,越?jīng)]有信心,越聽,越覺得可怕。城里的人們說:我們有城市戶口,娃兒讀書都貴得嚇人,你么……
5歲的娃娃即將到來的讀書問題使鞋匠像嗅到冬天氣息的松鼠那樣充滿了緊迫感。但他為孩子找讀書的機會顯然比松鼠找松果難得多,鞋匠因此顯得更加絕望,整天神不守舍。有一天甚至還發(fā)生了歷史性的差錯,將劉大爺?shù)男徒o了張大媽而又將陳先生拿來上線的鞋釘上了鐵掌。
幾天后,小區(qū)里流傳出一個消息,說鞋匠要將兒子送出去,什么條件也不要,只要對方是有文化的人家。大伙起初不相信,去問鞋匠,鞋匠點頭說是,他無論如何也不想讓兒子像自己這么活。
有幾對無兒女的中年夫婦來找他,他問過對方的職業(yè)之后,搖搖頭,就不再說什么了。之后,有一個工程師來找他,他想了半天,把孩子使勁抱在懷中一回之后,就同意了。工程師給他五千元錢,他沒要。
鞋匠又開始埋頭補鞋。兒子常穿件新衣服來攤邊,照樣遞錘子抹鞋子。每當這時,他總會揮手讓他走。兒子不走,他就舉手嚇他。嚇也嚇不走。最后有一天,他發(fā)火了,抱起孩子,狠狠地打了他一頓。這是這個苦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挨的第一頓打。
從此,孩子再沒敢在鞋匠面前出現(xiàn)。只遠遠地躲在遠處看他。工程師夫婦于心不忍,就來找鞋匠說:這事……還是算了吧。鞋匠一聽,就急了,又是搖頭又是擺手,說必須會有辦法的,會有辦法的。
第二天一早,鞋匠就和他的鞋攤一齊不見了。小區(qū)再沒有了鞋攤,有幾個外地鞋匠想進來填補空白,被保安們罵走了。保安都是鄉(xiāng)下人,他們都說受不了鞋匠的兒子盯著鞋攤的眼神……
家庭教育故事(四):
暴風雨后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他一邊沿海邊走著,一邊注意到,在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它們被困在淺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雖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就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的。
男人繼續(xù)向前走著。他忽然望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個水洼旁彎下腰去——他在撿起水洼里的小魚,并且用力仍回大海。這個男人停下來,注視著這個小男孩,看他拯救這小魚們的生命。
最后,這個男人忍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洼里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但是來的。”
“我明白。”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么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點評:愛心是最寶貴的,正如,古人所講“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我們在孩子的心靈中及早地播下愛的種子最重要。
家庭教育故事(五):
三塊巧克力
這件事發(fā)生在一個法國家庭。
一天.孩子放學(xué)后,在客廳里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一個花瓶,“咚”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這不是擺設(shè)品,而是祖上傳下的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zhàn)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母親發(fā)現(xiàn)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靈機一動,說:“一只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樣也趕不走,它在客廳里上竄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親很清楚,孩于在撒謊,每一天空上班前她把窗戶一扇扇關(guān)好,下班回來再打開。
母親不動聲色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guān)好窗戶。”
就寢前,孩子在床上發(fā)現(xiàn)一張便條,母親讓他立刻到書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母親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會開窗戶的貓,以后,你必須能夠?qū)懗龊每吹膫商叫≌f。”
之后,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杰出的修復(fù)潛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但是,這是修復(fù)紙質(zhì)物品的,修復(fù)花瓶不僅僅需要黏合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yè)技術(shù)。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shù)家那里,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
母親又拿起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后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就應(yīng)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期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
“媽媽我……”以后,孩子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每當他想撒謊時,三塊巧克力就會浮此刻眼前。
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法國母親呀!她用自己個性的方式,看似獎勵,實則卻嚴厲地懲罰了孩子的過錯,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細細體味,每一塊巧克力,每一句話語都蘊涵著這位母親獨到的教育見解和教育藝術(shù),尤其是第三塊巧克力,以誠懇地向孩子檢討自己的疏忽的名義而獎勵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對他無私的愛,則更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自愧不如了。這位母親,獎勵給孩子的不僅僅僅是三塊巧克力,更是伴隨他一生的教育,教育他在以后的旅途里,誠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