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范文
推薦文章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充滿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樸實含蓄的文字和真摯細膩的感情,表現(xiàn)了母愛的無私、深沉與寬容,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對自己生活經(jīng)歷、情感變化的回顧與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達了對母愛遲到的領悟,也表明自己在母愛的感召下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理解《秋》故事中“母愛”的內涵。
2. 在“思念”的情感中感受“慈愛的母親”的思想。
3.在《秋的記憶》中,得到“活得好”的思考。
教學水平:
進入母親的生活是一件多么美妙的工作啊!
感受作者的好作品。
想想我們應該如何好好生活。
教學步驟:入秋——讀味
內存不足:閱讀和思考
即揭示主題
1. 有一位校友,名叫史鐵生,曾在那里學習?,F(xiàn)年54歲。他母親離開他已有幾十年了。這么多年來,他一直想念他的母親。這是他寫的一段話。讀一讀這本書,看看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感受的。(無聲閱讀)
那時候,作為她的兒子,我還太小,不能去想我的母親。我被命運擊倒,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我不知道我兒子的不幸會隨著我母親而加倍。她有一個兒子,二十多歲時突然截癱,是她唯一的兒子;她寧愿截癱也不愿兒子截癱,但截癱是無法替代的。她認為,只要兒子還活著,即使他死了,她也深信一個人是不能單獨生活的,她的兒子有一條屬于他自己的路。幸福;沒有人能保證她的兒子最終會找到它——這樣的母親注定是世界上生活最艱難的母親。(課件)
2. 談論經(jīng)歷:你如何感受作者的感受?
我感到作者對他母親的懷念。
(2)作者對母親的懺悔、遺憾、遺憾和遺憾的感情;
(三)作者對母親的自責;
作者本人長大了,完全理解他的母親。
摘要:正如作者所說,“而這樣的母親,注定是生活在世上最苦的母親”(黑板:“苦”),其實有許多復雜的情感構成了一種苦的味道,我們可以歸結為一個詞:鄉(xiāng)愁。(黑板:記憶)為了表達對母親的記憶,作者寫了什么季節(jié)?(黑板:秋天)
3.注意了,老師又加了一個題目“向往秋天”。你面前會有什么樣的照片?(風景、事件、人…)老師倒過來幾個字的位置:“秋的記憶”,一起讀題目。在你面前有什么不同?(…)成為一種情感……
小結:看來這個秋季錯過的原因(課件)是秋季的故事觸發(fā)的啊,作者怎么會有這樣的錯過呢?讓我們跟著史鐵生先進入秋天的故事。(馬克在秋天)
4.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秋天的故事,我們先來看看我們的閱讀情況。這是一個自我測試的問題。(課件展示)——正確、流暢、感性。讓學生先自由閱讀,然后讓學生閱讀,讓其他學生評價學生的閱讀水平,以便學習和教學。我們可以集中精力引導一些聲音,比如“我們兩個”和“好好工作”。
5. 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得出結論。例如,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學生說的是感性的,到底怎樣才是感性的?有時候我們說的話很模糊。是高音嗎?還是他們有技術?我們應該在“正確流暢”的朗讀中感動別人的生活,在“自己理解”中讀出自己的品味,即“讀出品味”。課件在“感覺”的基礎上以階梯的形式出現(xiàn)。你如何理解這種“味道”?(結合生活實際)
6. 如何讀出你自己的理解和你自己的“品味”?現(xiàn)在讓我們進入秋季的故事。
2. 探討母愛的內涵
(1)進入母親自己的“好工作”。
1. 看著第一段文字,媽媽的話卻深深地刻在了心中的“我”,那是什么呢?(課件:“We two are together, work hard, work hard…”)(黑板:“Niang and Niang - Do a good job”)
2. 顧名思義,這兩個女人指的是生活在一起的母子。
3.這是母親對兒子說的話。為什么兒子活得不好,母親還要說這樣的話呢?請朗讀課文中的句子。例如: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粗笱泔w回北方的天空,我突然打碎了面前的玻璃。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的手會重重地拍在我周圍的墻上。
哎呀,你覺得無聊嗎?走幾步,你準備干什么?”
不,我不去!我狠狠地捶打著這兩條可恨的腿,喊道:“我活著有什么力量!”
4. 是啊,我生命的力量是什么?于是:獨自坐在房子里,望著窗外那棵“唧唧”叫的樹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小學語文S版十一冊第三單元。本單元課文都在講述作者內心深處那些溫暖的記憶,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要求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語句,揣摩作者是怎樣表達真情實感的。
本課是史鐵生懷念母親的文章,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母親懷著博大無私的愛細心、耐心、小心地照顧自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與愧疚之情。文章的語言樸素、真切,卻又意味深遠,寄悲觀于從容,蓄智慧于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二、學情分析
這篇散文比較短小,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能夠通過有效閱讀達到“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自己的看法”的要求。
因此理解文章的主題并不難,但如何從字里行間深刻體會作者所蘊含的感情還需教師多加引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讀“癱”、“瘓”“膳”等幾個字,理解“暴怒無常”、“喜出望外”、“訣別”等詞語并會用其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夠理清文章結構,體會“三次看花”所蘊含的母親對子女的愛以及子女對母親的懷念
2、學習本課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表現(xiàn)人物內心、傳遞情感的寫作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文本的理解,感受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愧疚與懷念,學會感恩母親對自己的付出。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母親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這些細節(jié)來體會母愛的無私
教學難點:通過品讀三次“看花”深刻理解“好好兒活”的意義
五、教學方法
(一)教法:啟發(fā)法 對話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盡量啟發(fā)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和利用課件演示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二)學法:品讀結合法 讀悟結合法 讀寫結合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這節(jié)課中,將采用品讀結合法和讀悟結合法等方法為主進行教學,指導學生采用讀寫結合法進行仿寫。在學生感受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反復朗讀,朗讀過程中學生也進一步體會“好好兒活”的意義。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及背景介紹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生:秋天
師: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歸,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盡的遐想--著名作家史鐵生就在這樣的秋天產(chǎn)生了懷念之情,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第十二課《秋天的懷念》。
生:齊讀課題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史鐵生:中國作家、散文家。1972年,21歲的他因病導致雙腿癱瘓,從此永遠地坐上了輪椅。而在不久后,母親也因病逝世。本文也就是為母親所作。(PPT2)
(二)初讀感知
師:請同學們按照多媒體上的閱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首先齊讀一次閱讀要求。(PPT3)
生:齊讀
師:誰來講一講,這篇文章到底寫了些什么?
生:……
師:課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是(PPT4)
生:“我”和母親(PPT4-1)
師:文章還提到了一個重要情節(jié)--看花,(PPT4-2)你們注意到了嗎?課文中提到了幾次看花?(PPT4-3)母親提了幾次?看成沒有?最后呢?兒子去看花了嗎?和誰一起?
課文就是圍繞這三次看花展開的,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將本文按照“看花”的順序劃分為三段。
生:瀏覽課文、分段
師:大家看老師和你們劃分的一不一樣?(PPT4-4)
生:驗證
師:第一次母親是怎樣提議的?我是什么反應?(PPT4-5)第二次?(PPT4-6)第三次?(PPT4-7)
(三)分層解析
1、第一次“看花”
過渡:首先我們來一起研讀第一次“看花”的部分,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師:(PPT5)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怎么樣了?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
生:暴怒無常
師:暴怒無常是什么意思?誰能用它造句?
生:回答……
師: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請大家勾畫出來。
生:瀏覽、勾畫、回答……
師:(PPT6)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PPT6-1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收音機里甜美的歌聲,我會(PPT6-2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當聽到母親提議去看菊花時(PPT6-3不,我不去!狠命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我活著有什么勁!)
北歸的雁陣、甜美的歌聲、菊花,這些東西在你們看來美不美好?為什么史鐵生還要發(fā)脾氣呢?
生:回答……
師: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史鐵生遭受的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摧殘,他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氣。(PPT6-4)帶著這樣的憤恨、絕望,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生:齊讀
看著如此“頹廢不堪”的兒子,母親又作何反應呢?誰能讀一讀母親的反應。(PPT7)
生:讀課文
師:“咱娘倆好好兒活”,這話,既是說給兒子聽的,也是說給自己聽的。因為,此時的母親已經(jīng)身患重病。
接下來請女生讀第二自然段,男生思考:母親說的“好好兒活”是什么意思
生:女生齊讀、回答……
師總結:母親希望兒子能和自己一起,面對現(xiàn)實,頑強地生存下去。(PPT7-1)帶著母親的希望,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咱娘倆兒……”
2、第二次“看花”
過渡:母愛是什么?母愛是理解,是寬容,是牽掛。第一次提議看花遭到了拒絕,母親是不是從此就不帶兒子去了呢?
同桌兩人,左邊的同學讀第三自然段,右邊的同學讀第四至六自然段,讀的時候,想一想:母親是什么心情,兒子又是什么心情?
生:齊讀
師:這一次“我”拒絕母親了嗎?母親此刻是什么感受?文章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
生:喜出望外
師: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誰能用它來造個句?
生:回答、造句
師:最終母親和“我”看成花了沒有?發(fā)生了什么?(PPT8)
生:回答……
師:訣別是什么意思?給它找個近義詞呢?
生:永別……
師:請同學們把這幾個詞圈出來“再也”、“絕沒有”、“竟”,你能從這幾個詞中體會到什么?
生:回答……
師:此時的兒子不敢相信、難以接受、甚至還帶著滿滿的愧疚。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再來讀讀這幾句話。
生:齊讀
師:母親臨終前的最后一句話是什么?(PPT8-1)誰能幫母親把話說完?你覺得她希望兒子和女兒怎么樣?
生:回答……
師:這些希望濃縮成一句話,就是母親曾對兒子說過的--“好好兒活”。(PPT8-2)
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卻還牽掛著兒女,此時的母親是以怎樣的心情說出這句話的?
生:回答……
此時的母親該有多么不舍、多么擔心、多么留戀、多么牽掛啊!帶著這樣的牽掛和不舍,我們把補充完整的這句話再讀一次。
生:齊讀
(四)品析詞句
過渡:看,這位母親是多么愛自己的兒子呀!但自始至終,母親有說過一句愛嗎?
(PPT11)母愛是什么?母愛就是一句句叮嚀的話語,一個個細微的表情,一個個不起眼的動作。
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找一找母愛流淌在哪些舉動當中。小組交流討論一下,看看哪一組找到的最多。
生:討論、交流、匯報
師:點評……
(五)升華主題
第三次“看花”:
過渡:母親帶著遺憾和不舍離開了人世,那最終兒子和女兒懂得母親說的話了嗎?他們有沒有好好兒活?
師:這一次,兒子終于如母親所愿來到北??椿?。他看到了什么?(PPT9)請大家看多媒體,誰能給大家讀一讀這段話?
生:朗讀(PPT9-1)黃色的花淡雅,(PPT9-2)白色的花高潔,(PPT9-3)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師:評價 (板書:淡雅、高潔、熱烈、深沉、爛漫)你們看,在史鐵生的眼中,菊花就是這樣的--
生:(讀)淡雅、高潔、熱烈、深沉、爛漫。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是否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呢?他為什么要帶兒子去看菊花呀?
生:回答……
師總結:母親知道,蒼白的語言不足以平復兒子此時內心的悲傷,所以她要帶兒子去北海看花,看看那些傲霜開放的菊花,她要讓兒子知道,失去了雙腿不等于失去了一切,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值得留戀,她要用自己的愛來重新點燃兒子對生活的希望!讓心胸如時節(jié)一樣秋高氣爽、讓精神和菊花一樣堅韌剛強。
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就是:她想讓兒子……(PPT10)
生:好好兒活
師:同學們,讓我們看這段文字,又是秋天,是哪個秋天啊?
生:是母親去世以后的那個秋天。
師:是啊,這個秋天里,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同學們,看著這滿眼爛漫的菊花,史鐵生怎能不懷念起自己的母親?誰帶上這份懷念之情,來讀讀這段話?
生讀:“又是秋天……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師:你把史鐵生內心深處的懷念都讀了出來。同學們,又是秋天,這還是哪個秋天,在史鐵生的眼中,已經(jīng)有了生活的色彩,這又是哪個秋天?
生:回答
師:這是史鐵生獲得新生的那個秋天。讓我們也一起帶上對生活的熱愛,帶著一份昂揚和激情,再讀這一段。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PPT12)你們看,這就是史鐵生的爛漫人生。2002年,史鐵生獲得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這是組委會為他撰寫的一段頒獎詞,也是史鐵生的人生寫照,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PPT12)最后,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課文:“我”在雙腿癱瘓后,變得暴怒無常(PPT12-1),母親耐心撫慰(PPT12-2)。但母親此時已經(jīng)重病纏身(PPT12-3),“我”卻渾然不知(PPT12-4)。當我終于同意看花(PPT12-5)時,母親的反應是喜出望外(PPT12-6)。但她出去后卻再也沒能回來(PPT2-7),而“我”也終于懂得了母親的用意(PPT12-8)。母親的堅強無私(PPT12-9),兒子的愧疚懷念(PPT12-10),兩顆心緊緊交織在一起(PPT12-11),連接這兩顆心的是彼此的愛(PPT12-12)。那句“好好兒活”(PPT12-13),也成為了兒子心中永遠的--秋天的懷念(PPT12-14)。
七、板書設計
12、秋天的懷念
好好兒活
淡雅 高潔 熱烈 深沉 爛漫
八、作業(yè)布置
寫一個體現(xiàn)人間真情的小片段,或一件讓你感動的事情,要注意細節(jié)描寫,比如媽媽的淚,爸爸的笑,老師的話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