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贊優(yōu)秀教學設計1000字
推薦文章
教案是每個老師上課必備的講課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決定一堂課的質(zhì)量。如何備好教案呢?以下文章“《白楊禮贊》教學設計”由小編為您提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白楊禮贊》教學設計(一)
學習目標:1。我想記住茅盾和相關的背景知識,理解文章中的生詞;2. 我可以整理文章的結(jié)構,總結(jié)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3.我能領略楊樹的形態(tài)之美和精神之美,感受到中國兒童的正直、質(zhì)樸、緊密團結(jié)、奮發(fā)向上、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4. 我能理解這個圖像。重點:我能欣賞楊樹的形態(tài)美和精神美,感受中國兒童的正直、質(zhì)樸、緊密團結(jié)、奮發(fā)向上、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難點:我能理解象征主義的運用和野心的表達。第一節(jié)課,作者簡介:茅盾:原名沈德宏,子言兵。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和《林家鋪》。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逝世。黨中央高度評價他為現(xiàn)代進步文化的先驅(qū)和偉大的革命作家。寫作背景:《白楊頌》寫于1941年3月,當時正處于抗日戰(zhàn)爭的僵持階段。在此期間,作者看到的事實和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 活動,并高興地看到,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絕大多數(shù)的北方軍隊和平民,與一個心臟,一個思想,進行艱苦的斗爭,粉碎了日寇的“全面”一個接一個,鞏固和發(fā)展了抗日敵后。根據(jù)地。作者從解放區(qū)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他以這種精神為靈感,充滿激情地創(chuàng)作了《白楊頌》等散文。因為作者住在Kuomintang-ruled區(qū)域,他沒有言論自由的,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使用隱含的象征意義來表達他的思想和感情,并熱烈贊揚抗日軍隊和人民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我們民族的勇敢和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我自學1。文學常識:作者的《楊樹頌》是原作者的名字、性格、現(xiàn)代作家。他寫過長篇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等。本文的體裁選自。“贊美”意味著意義。2. 把一個漢字放在音標上,或者根據(jù)音標寫漢字。主導()燃盡()、地殼()、錦()、暈()、婆婆蘇()、氣()、智秀Q() 3。根據(jù)單詞的意思寫出相應的單詞。像磨刀石一樣平整。文學素養(yǎng)是偶然獲得的。(3)潛移默化的成長。(4)奔跑和攻擊。4. “巧手巧用”這個成語是由……而來的,因為這位詩人給我們留下了近萬首詩。我們也向他學習,其中,。兩句話,很有哲理,可以啟發(fā)人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看到光明,增強信心。2. 合作調(diào)查1。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要求:(1)在每一自然段前標注相應的序號,并總結(jié)本文的情節(jié)。(2)理清本文的抒情線索。(1)本文可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主旨是什么?(2)全文的抒情線索是什么?(3)總結(jié)文章中心:(自我總結(jié))2。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楊樹頌》。仔細閱讀全文,看看哪些句子和段落在全文中是直接“楊樹贊”的?3.為什么作者不斷地贊美楊樹?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4. 第二部分寫作高原的目的是什么?3.課堂測試:基礎知識部分(必答題)。1. 選擇一個項目是完全正確的注釋漢字()a折磨(zh型)折扣(zh型)b .引用(cn) c水平(h ng)穿越(hng) d .固執(zhí)(新加坡藥膳)d . a .折磨(zh型)b .引用(cn) c水平(hng) h水平(hng) d G)力量(秦)力(清)2。解釋下列單詞。(1)視覺:(2)黃綠色錯綜復雜;(3)巧手偶爾;(4)無邊無際:(5)頑固不化:(6)左右搖擺:(7)楠木:(8)修曉:能力提升(精選問題)3。根據(jù)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白楊樹在嚴冬,她面對著冰天雪地的利劍,依然站在冰冷的黃土地上,枝頭傲然,樹木無言,樹木有聲。此時,貴族化的花草,卻在溫暖的房間里,接受著枝葉和根系的營養(yǎng)。
《白楊禮贊》教學設計(二)
一、設計說明
《白楊禮贊》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來抒情的經(jīng)典散文,它線索明晰,感情真摯。故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線索:環(huán)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義不平凡是本文教學的重點。首先在導語中,就先將象征這一寫法初步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什么是象征。接下來在整體感知的朗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確文章中白楊樹象征著什么。在品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采用象征這一寫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本文的教學中,意在多讀,預習熟讀、課堂賞讀、品味再讀。以讀代講、以讀感悟、以讀品情。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強學生對散文多種寫法的掌握(特別是象征),在比較閱讀中拓展運用,在寫作練習中提高升華。
二、教學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語句蘊涵的情感,賞析關鍵語句。
3.理解并初步運用象征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文本學習,讓學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關知識;朗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層層深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情感目標:學習北方抗日軍民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象征手法及象征意義的揭示;
2.難點:分析人與樹的相似之處。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五、課前準備
(一)學生準備
1.熟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正音,理解詞語,了解文章大意。
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等資料,以備課堂上交流。
(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二)教師準備
1.準備在課堂上播放的多媒體文件《小白楊》;
2.準備有關作者、背景及象征手法概念的多媒體文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多媒體文件,《小白楊》,同學跟著唱。唱畢,這首《小白楊》唱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它歌頌贊美的僅僅是一棵小小的白楊樹嗎?
(學生必然回答“不是,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教師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挖掘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從而揭示象征的定義。
投影:象征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它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的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種類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點內(nèi)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xiàn),象征手法是“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2.今天我們學習的散文《白楊禮贊》(板書課題)與《小白楊》歌詞在寫作手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用歌曲導入,營造課堂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從寫作手法導入,緊扣教學重點。)
(二)預習交流
1.生字詞正音、釋義(投影);
2.文學常識及寫作背景(投影)(略)。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有人把散文《白楊禮贊》比作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那么,聽讀中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了哪些畫面?
高原風景圖白楊特寫圖物人聯(lián)想圖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屬于黃土地屬于白楊樹的特質(zhì)?那是一種怎樣的樹?
用“白楊樹是的樹”的句式表達。如“白楊樹是力爭上游的樹”“白楊樹是質(zhì)樸、堅強的樹”“白楊樹是倔強挺立的樹”
(白楊樹與人的相似之處)
3.作者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請說說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生長環(huán)境外部形象內(nèi)在氣質(zhì)
(學生與文本對話,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內(nèi)容,針對文本的重要問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然后合作交流。)
(四)再讀課文,賞析品味(合作探究):
1.賞析形美、神美: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描繪白楊樹的?
(2)作者用了哪些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教師范讀7、8自然段,學生思考。
(3)白楊樹的形美,顯示了它不平凡,它的內(nèi)在氣質(zhì)美嗎?
師:欣賞課文到這兒,我們才明白作者托白楊來贊美的是……對、是北方的抗日軍民,這種寫法就叫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播放多媒體文件,介紹象征手法及寫作背景。
(學生在賞析品味白楊樹的形美、神美及樹與人的相似點中,自然生成對象征手法的認識。)
2.朗讀,賞析“景美”,體會襯托手法的運用。
師:白楊樹的形美、神美與北方抗日軍民極其相似,白楊樹的象征意義也揭示了。但本文2、3段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高原風光,多余嗎?為什么?
(明確:不多余。生存環(huán)境的寫作目的是烘托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也暗寫陜甘寧邊區(qū)抗日根據(jù)地,為后文揭示象征意義,表達主題思想作鋪墊。寫高原風光及作者的感受是從正反兩個方面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夠達到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相互滲透,并對探究結(jié)果達成共識。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運用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習內(nèi)容,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3.分析本文的抒情線索。
明確:白楊樹不平凡:生長環(huán)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內(nèi)在氣質(zhì)不平凡--象征意義不平凡。
(學生再讀課文,歸納板書,理清文章抒情線索。能夠通過自主探究來完成此問題。)
(五)品味語言,寫法:
語言猶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精彩的語言,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動、富于表現(xiàn)力。
把它們摘錄下來,并且談一談你的理由。
教師為學生品味語言進行方法指導。如刪一刪、換一換、比一比等。
1.課文題目中的“禮贊”是什么意思?
“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贊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贊美。
2.朗讀,請你找出文中直接對白楊樹進行贊美的語句。
明確:
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的內(nèi)容貫穿起來。)
下列問題,學生能提出來更好,否則教師應適時點出:
1.課后思考與練習二。
2.第七自然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3.賞析四個“難道”句式的妙處?
4.篇末寫楠木是否多余?
(說明:品味美文,提高審美能力;品手法,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溫習襯托的寫法。)
(六)推薦閱讀:
1.比較閱讀《白楊》
思考:這篇文章突出了白楊樹怎樣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相關閱讀:《白楊禮贊》姐妹篇《風景談》。
多媒體出示《風景談》內(nèi)容簡介,具體內(nèi)容可查閱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網(wǎng)站。
(七)運用寫作:
1.想一想:以象征手法為主要表現(xiàn)手法的文章該如何寫?
2.寫作實踐:
以梅、竹、粉筆、蠟燭、松或其它你喜愛的事物,任選一個事物,寫一個小片段,以象征手法為主要表現(xiàn)手法。
3.指導寫作:以粉筆為例,先說說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相似點。然后說說思路,最后寫作。
4.學生展示。
(聽、說、讀、寫之間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讀寫結(jié)合相輔相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八)小結(jié):
1.同學們,通過三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課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散文中記敘、描寫是抒情、議論的基礎,抒情、議論是記敘、描寫的深化。)
2.教師補充小結(jié)。
(說明:學生自主說,既體驗成功的快樂,又獲得理性化的認識。)
(九)板書設計:
環(huán)境之美
白楊樹的不平凡形神之美象征了北方抗日軍民
象征之美
《白楊禮贊》教學設計(三)
教學設想
本文明寫樹,實際是寫人,由樹及人,熱情歌頌了抗日軍民團結(jié)戰(zhàn)斗、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突破難點和重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人新課。
2.釋題:“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贊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贊美。
3.介紹寫作背景:《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3月,那時,正處于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重慶。這期間,他看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 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jié)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fā)展了敵后的抗日根據(jù)地。作者從解放區(qū)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二、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基本內(nèi)容
1.教師范讀全文,或聽朗讀帶。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畫記難字生詞,并標明自然段序號。
2.掌握有關寫作背景和文學常識。
要求學生迅速閱讀課文注釋①,了解寫作背景。然后教師補充:
茅盾,小說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鄉(xiāng)。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3.解決生字詞,疏通閱讀障礙。
大氈子開墾外殼錘煉主宰
倦怠潛滋暗長旁逸斜出婆娑
在學生掌握字詞讀音后,可以要求學生選擇其中幾個字詞連詞成段,進行口頭表達練習,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4.學生迅速默讀全文,討論:如何劃分本文的段落層次?
學生討論后明確:要劃分段落層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層次劃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發(fā)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主題。
第五部分(第8--9段):將白楊樹與楠木對比,再次贊美白楊樹。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二部分。
2.思考:開頭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開門見山,點明文章題旨,直接抒發(fā)了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之情,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調(diào)。
3.找出文中描寫黃土高原的優(yōu)美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是如何描寫黃土高原的。然后思考:作者對黃土高原的總體印象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總體印象是: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4.面對黃土高原的景色,作者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情緒?
明確:懨懨欲睡。
5.作者這樣寫黃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以黃土高原“雄偉”“偉大”的背景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6.學生默讀第二部分內(nèi)容,想像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體會作者為什么在見到白楊樹時會“驚奇地叫了一聲”。
四、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nèi)容,導入新課時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三部分。
要求其他學生在聽讀時,注意畫出文中有關描寫白楊樹的內(nèi)容。
2.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1)文章選用了哪幾個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形象特征?
(2)文章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白楊樹的?
(3)作者認為白楊樹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請引用課文中的詞語回答。
學生討論后明確:(1)作者用“力爭上游”概括了白楊樹的形象特征。(2)分別從干、枝、葉、皮等四個方面描寫白楊樹的特點。寫干,突出了白楊樹的直;寫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緊靠;寫葉,突出了它的向上;寫皮,則主要點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3)文章中用“倔強挺立”總寫了它的性格特點,并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楊樹在惡劣環(huán)境下堅強不屈的斗爭性格。
三、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教師朗讀第四部分內(nèi)容。
要求:教師朗讀時,學生畫記出文章中贊美白楊樹的相關詞語。
2.學生思考并討論如下問題:
(1)在第7段中,作者運用了哪些詞語來贊美白楊樹?
(2)文章是如何由樹聯(lián)想到人的?
(3)這一部分中連用了四個反問句,這一組反問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學生討論后歸納:(1)用七個感性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贊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2)以親切談心的語氣將讀者的視線引向“積雪初融”的高原,連用四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第一句由樹及人的過渡,啟發(fā)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那么,應該覺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個“難道”,就由淺人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不想到’’、“不聯(lián)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就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第二句從白楊樹的性格出發(fā),點明白楊樹“至少”象征著“樸質(zhì)、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nóng)民。第三句從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守衛(wèi)家鄉(xiāng)的哨兵。第四句從白楊樹的“靠緊團結(jié),力求上進”的品質(zhì)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華,文章達到高潮。
四、學習課文第五部分
1.學生高聲齊讀課文第五部分。
2.學生討論:作者將白楊樹與楠木進行比較,目的何在?
教師先補充:茅盾同志曾經(jīng)說過:“貴族化的楠木象征國民黨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然后學生討論。學生討論后明確:作者之所以在此寫楠木,其實是把楠木和白楊樹對比,再次強調(diào)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斥責“積極 ,消極抗日”的國民黨反動派,呼應篇首。
五、學生速讀全文
1.思考:這篇文章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明確:這篇文章運用的是象征手法。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只用于表示有關人類品質(zhì)或人類組織的性質(zhì),一般適用于抒情作品。白楊樹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極其平凡的特點,與作家心目中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作者把歌頌黨、歌頌抗日軍民這樣鮮明的政治觀點和熾烈的情感全部傾注在白楊樹上。
2.總結(jié)全文,了解本文的寫作線索。
明確:本文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第1、4、6、8段分別對白楊樹的“不平凡”盡情歌頌,句式結(jié)構相似,意義步步深入。“不平凡”三個字反復出現(xiàn),強烈抒發(fā)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結(jié)合,白楊樹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們面前。
六、課文學習總結(jié)
七、布置作業(yè)
《白楊禮贊》教學設計(四)
知識與技能
1查閱資料,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2、朗讀課文,體會“我”對白楊樹的特殊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品味重要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明確本文的抒情線索及由景到樹、由樹到人的寫作思路
3、品味語句蘊涵的情感,賞析關鍵語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北方抗日軍民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重點難點】
象征手法及象征意義的揭示;
分析人與樹的相似之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
【學情分析】
【學法指導】
【預習要求】
1.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
2.朗讀全文,體會本篇的思想感情。
3.劃出精彩的語句,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多媒體文件,《小白楊》,同學跟著唱。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欣賞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這節(jié)課我們將走近白楊樹的生命。
二、作家作品
1、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烏鎮(zhèn)人?,F(xiàn)代作家、文藝理論家、社會活動家。作品有小說《子夜》、《春蠶》、《秋收》、《殘冬》、《蝕》三步曲、《林家鋪子》等。
2、寫作背景:《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的重慶,當時,蔣介石積極 消極抗日。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和解放區(qū)進行瘋狂“掃蕩”。中國共產(chǎn)黨積極發(fā)動群眾,壯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參觀訪問,在魯迅藝術學院講學。10月和董必武同志從延安到重慶。這期間,茅盾耳聞目睹在黨領導下抗日根據(jù)地人民的沸騰生活,體驗到抗日軍民質(zhì)樸、剛強、團結(jié)一致、艱苦奮斗的精神,受到極大的鼓舞,對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滿信心,滿懷激情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三、解題 “禮贊”的含義是什么? 選擇下列義項.
A、表示高度的贊揚 B、表示尊敬和贊美 C、表示某種禮貌和風格
四、整體感知
1、聽課文朗讀,感知文章內(nèi)容。
2、解決生字詞,疏通閱讀障礙。
大氈子( ) 開墾( ) 外殼( ) 錘煉( ) 主宰( )
暈圈( ) 倦怠( ) 潛滋暗長( ) 旁逸斜出( )
婆娑( )虬枝( ) 坦蕩如砥( ) 懨懨欲睡( )
3、掌握下列四字詞
妙手偶得 無邊無垠 潛滋暗長 絕無旁枝 緊緊靠攏
橫斜逸出 倔強挺立 參天聳立 不折不撓 屈曲盤旋
積雪初融 傲然挺立 縱橫決蕩
五、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1、白楊樹的“不平凡”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是否是本文的線索?
2、白楊樹的“不平凡”各表現(xiàn)在哪幾方面,各突出什么美?
(本文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線索,說明“禮贊”的原因。具體從三方面贊頌:生長環(huán)境不平凡----景色美;外部形態(tài)不平凡----形象美;內(nèi)在氣質(zhì)不平凡----精神美。最后點明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由景到樹,由樹到人。達到托物言志目的。)
六、研讀課文,賞析品味。 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二部分。
2.思考:開頭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開門見山,點明文章題旨,直接抒發(fā)了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之情,為下文定下了感 情基調(diào)。)
3.找出文中描寫黃土高原的優(yōu)美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是如何描寫黃土高原的。然后思考:作者對黃土高原的總體印象是什么?(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4.面對黃土高原的景色,作者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情緒?(明確:懨懨欲睡。)
5.作者這樣寫黃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以黃土高原“雄偉”“偉大”的背景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 )
6.學生默讀第二部分內(nèi)容,想像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體會作者為什么在見到白楊樹時會 “驚奇地叫了一聲”。
七、布置作業(yè) 1、生字詞語 2、識記文學常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二、研讀課文,賞析品味 朗讀5---9自然段,欣賞白楊樹的形美、神美
1、第5段中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繪白楊樹的?分別用了哪些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提示:這一段對白楊樹進行了細致描寫,也就是象征手法中所說的,“對托意的物要進行細致描寫”,從干、枝、葉、皮的描寫中,含蓄地體現(xiàn)了人的“正直、團結(jié)、進取、質(zhì)樸”精神。最后再寫白楊樹的總性格“倔強挺立”,突出堅強不屈的斗爭性格。這是人的主觀感受,是抽象的,精神的。文章寫到這里已達到了由“景”到“樹”的目的。)
2、第7段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用了什么手法?作者又是如何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內(nèi)涵的?白楊樹與北方抗日軍民有哪些相似點呢?
(明確:欲揚先抑 后面用四個排比反問句,點明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看第8段的在文中的主要作用,體現(xiàn)了怎樣的主題?(主題句:“白楊樹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少的樸直、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 )
4、篇末寫楠木是否多余?
(說明:品味美文,提高審美能力;品手法,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溫習襯托的寫法。)
一、 小結(jié)
二、 品味寫法
欲揚先抑 對比 襯托 象征
五、寫作實踐:
以梅、竹、粉筆、蠟燭、松或其它你喜愛的事物,任選一個事物,寫一個小片段,以象征手法為主要表現(xiàn)手法。
3、指導寫作:以梅為例,先說說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相似點。然后說說思路。最后寫作。
范例:它既不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冬凍不死它,干旱旱不壞它。它只是一味地無憂無慮地生長。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們前進的路??傊痪湓挘瑸榱巳祟?,它的確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板書設計: 白楊禮贊
生長環(huán)境(欲揚先抑)
禮贊-- 樹 不平凡 外部形態(tài) 不平凡 人--禮贊
精神氣質(zhì)(對比象征)
教學反思:
李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