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的書是什么意思?,夜書所見的題目是什么意思
推薦文章
《夜書所見》 中的書是什么意思?
書:動詞,“寫”的意思。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作的七言古詩,全文為: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
看到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葉紹翁在異鄉(xiāng)觸景生情之作。節(jié)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xiāng)愁。作者客居異鄉(xiāng),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主旨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xiāng),靜夜感秋所作,詩歌流露出留戀童年生活之情,抒發(fā)了羈旅之愁和深摯的思鄉(xiāng)之情。
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兩句點題,寫戶外所見。這首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詩人善于通過藝術形象,把不易說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后以景結情,詞淡意遠,耐人咀嚼。
作者簡介: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麗水市龍泉市)人,宋詩人,著有《四朝聞見錄》,補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庫全書》。詩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補遺》,其詩語言清新,意境高遠,屬江湖詩派風格,以七言絕句最佳,如《游園不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夜書所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葉紹翁
古詩《夜書所見》中的"書"的意思是什么?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作的七言古詩,《夜書所見》的“書”的意思是書寫,標題意思即“在夜晚寫下看見的東西”。該詩以景襯情,動靜結合,以梧葉聲和風聲襯托秋夜的寂靜,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以兒童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xiāng)的悲情。
夜書所見的書是什么意思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全詩內容為:夜書所見,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夜書所見》中書的意思是書寫,記錄?!兑箷姟啡囊馑紴椋菏捠捛镲L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首詩是葉紹翁在異鄉(xiāng)觸景生情之作。全詩的一二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xiāng)的孤寂無奈。該詩以景襯情,動靜結合,以梧葉聲和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還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xiāng)的悲情。
夜書所見的書是什么意思?
夜書所見的書是書寫,記錄的意思。
背誦賞析注釋譯文
夜書所見
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收藏下載復制完善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秋風吹來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注釋
蕭蕭:風聲。
客情:旅客思鄉(xiāng)之情。
挑:挑弄、引動。
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qū)又叫蛐蛐。
籬落:籬笆。
鑒賞
《夜書所見》中的“見”是一個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見,所見的意思。所以在這里應讀“jiàn”。全詩的理解應為:(題目)在孤寂夜里寫寫所思念的景象。(詩句)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最記掛是自己疼愛的孩子,此時可能還在興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靜了還不肯睡眠。
本詩交織作者的凄情暖意、歡懷掛心。表現(xiàn)古詩《夜書所見》唯美性,可從九方面賞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兩句寫自然環(huán)境,落木蕭蕭,寒聲陣陣,秋風秋江,傳達漂泊不定、凄愴落寞之感;引發(fā)后兩句書寫的思憶之情,思念家中小兒此時可能還在挑燈夜戲,挑逗斗蟀。孤獨之時幻想天倫之情,蕭索之景催發(fā)想念嬉耍之樂。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襯,構思神妙。
2、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秋葉、秋風、秋聲、秋江、秋舟、孤燈、頑童、斗蟀,均是寫動景,動得有聲有色、有光有影;籬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無邊,這是寫靜景,靜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悵滿懷。那落葉片片,蕭蕭風聲,卻又引動詩人在幽靜的深秋半夜掛念家中親人思緒。
3、悲歡交織,以歡掩悲。一二句寫悲景,秋風掃落葉,長天送寒意;三四句敘歡情,深夜挑促織,異地思歡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潛,以歡掩悲,更顯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強烈思親之情。
4、虛實相益,以實映虛。全詩四句中一、二句寫所見實景:葉落聲寒,水動風涼;三、四句寫引發(fā)想象:黑夜明燈,童觀蟋斗。所見所聞,或明或暗,虛實相映。滿耳秋聲,滿目秋夜,滿懷鄉(xiāng)情。實中有虛,寓虛于實,言寥寥而意無盡!
5、心馳神往,遠近互動。詩人因身受寂夜孤單之苦,而產生眷戀遠方親人之心。雖身在千里之距,嬉戲場景猶在眼前。近處寒葉聲聲擾,天倫樂事曼曼來。那物那景,直教人無限唏噓。
6、冷暖兩分,“寒”“挑”傳神?!昂弊忠徽Z雙關,既有秋風襲來寒涼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疤簟弊钟诩毠?jié)逼真見妙趣。寫出兒童的專注嬉戲、輕挑細撥、忽屏息觀斗、忽乍喜興呼的斗蟋蟀場面,全在一“挑”?!疤簟背隽诵愿?,“挑”出了神韻,“挑”出了思憶親人溫暖之情!
7、“動”“知”連氣,一氣呵成。詩歌以落葉“送”寒, 寒聲“動”情,情牽親人,思親慰寂,一氣連成?!皠印睘樵姟肮恰?,“知(思)”為詩“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詩起落得體、張馳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辭官典故。據(jù)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xiāng),于是辭官回鄉(xiāng),了卻心愿?!扒锷闲念^使人愁”,更能傳達詩人當時客居在外,鄉(xiāng)愁滿懷的心境。
9、巧用修辭,情意綿長?!笆捠捨嗳~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這一“送”一“動”,寓情于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tài)思緒。這些物態(tài)聲情的詩文,怎不把讀者帶進這風送寒涼、情動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癡迷難返,惆悵滿懷?!笆捠捨嗳~送寒聲”妙用通感,以蕭蕭之聲催動凄涼心境,用聽覺形象溝通觸覺感受,意味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