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匯總,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匯編
推薦文章
高一語文基礎知識點梳理
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份努力十份成功,一分辛苦一分才,要想學習成績好,多記多看多,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高一語文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重要知識點
【一詞多義】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_
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指揮
②亡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丟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萬逃亡的敵兵
吞二周而亡諸侯使……滅亡
③固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窺周室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銳利、鋒利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勢
⑤遺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候已困矣丟失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遺漏、忽略
⑥度
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規(guī)章、制度
試使山東諸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計算
⑦因
因遺策(沿襲,動詞)
因利乘便(趁著,介詞)
因河為池(憑借,依據,介詞)
⑧及
非及向時之士(趕得上,追得上,動詞)
及至秦始皇(到,介詞)
⑨兵
趙奢之倫制其兵(軍隊,名詞)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詞。)
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高一語文基礎知識點
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園日涉以成趣名作狀,每日、每天
②時矯首而遐觀名作狀,有時
2.名詞作動詞
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動,拄著
②樂琴書以消憂名作動,彈琴,讀書
③或棹孤舟名作動,劃船
④實迷途其未遠名作動,誤入迷途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①生生所資動作名,生活
②審容膝之易安動作名,容膝的小屋
2.動詞作狀語
感吾生之行休動作狀,將要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攜幼入室形作名,幼兒, 兒童
2.形容詞作狀語
心憚遠役形作狀語,到遠處。
(四)使動用法
①審容膝之易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樂
②眄庭柯以怡顏形容詞的使動,使……愉快
(五)意動用法
①悅親戚之情話意動,以……為愉快
②樂琴書以消憂意動,以……為樂
③善萬物之得時形容詞意動,以……為善
高一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總結
一、文學常識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當時,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心情十分苦悶。同年,他先后兩次游覽黃州的赤鼻磯,借地抒情,相繼寫下了《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文。本文是《前赤壁賦》,作者運用主客問答這一賦的傳統(tǒng)手法,表現了他力求排遣苦悶、聽任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
二、重點字、詞、句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繆,通繚連結、盤繞)
4.杯盤狼籍(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以為友)
(三)古今異義
1. 白露 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高一語文基礎知識點梳理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高一語文語法知識梳理
★ 高一語文重點知識歸納基礎總結
★ 高一語文重要知識點筆記整理
★ 高一年級語文基礎知識點
★ 高一語文必修1基礎知識總結
★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梳理
★ 高一語文必修一基礎知識總結歸納
★ 高一語文基礎的常識必記知識點
★ 高一語文重點知識點歸納總結
★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總結
高一語文必修二必背古詩詞知識點知識歸納
高一時期 語文知識 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語文必修二必背古詩詞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就讓我給大家分享一些 高一語文 必修二必背古詩詞知識點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高一語文必修二必背古詩詞知識點篇一
1.蜀道難 李白
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guī)p。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援。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2.石頭城 唐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3.山居秋暝 唐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4.從軍行 唐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登高 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6.錦瑟 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8.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9.琵琶行 白居易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10.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 手相 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11.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高一語文必修二必背古詩詞知識點篇二
文學常識: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朱自清是詩人、 散文 家、學者,又是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毛澤東稱他“、”。
②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浙江富陽人。1922年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沉淪》《、》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舊社會的罪惡,向封建道德大膽挑戰(zhàn),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有頹廢色彩。散文以游記著稱,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陸蠡(1908—1942)現代散文作家、翻譯家。他以 散文詩 集《海星》步上文壇,嶄露頭角。后來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進駐上海租界,由于在淪陷后的上海堅守 文化 工作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審數月,慘遭殺害,時年34歲。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學習作者運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辭手法,并學習合理安排描寫順序。平時養(yǎng)成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秋天,無論是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學會使用“文眼”,總領全文。)
(3)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學會使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寫的事物。)
(4)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ǖ乃{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描寫景物要細致,要有自己的主觀感受。)
高一語文必修二必背古詩詞知識點篇三
字詞:沉悶、夢幻、嫦娥、誕生、落伍、翌年、醞釀、苛刻、橫亙、輝煌、蓊蓊郁郁、彌望、裊娜、羞澀、渺茫
霎時、宛然、脈脈、酣眠、參差、斑駁、峭楞楞、倩影、梵婀玲、妖童媛女、鹢首徐回、棹、纖腰、斂裾、嬉游、消受、獨處、瑣屑、踱步、混沌、混水摸魚、潭柘寺、皇城人海、一椽、馴鴿、落蕊、落寞、啼唱、嘶叫、歧韻、頹廢、散文鈔、猗郁、蕈菌、蔥蘢、婆娑、淅瀝、瞥見、移徙、陸蠡、氓、蚩蚩、愆期、將子無怒、垝垣、爾卜爾筮、咎言、載笑載言、于嗟鳩兮桑葚、猶可說也、其黃而隕、自我徂爾、淇水湯湯、漸車帷裳、罔極、靡有朝矣、咥笑、夙興夜寐、隰則有泮、玁狁、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象弭魚服、雨雪霏霏、信誓旦旦
成語 :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勞。
信誓旦旦:誓言誠懇可信。
涸轍之鮒:比喻處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急不暇擇:因過于急切而來不及選擇。
驚天動地:①形容聲音特別響亮;②形容聲勢浩大或事業(yè)偉大。
不同凡響:比喻事物(多指文藝作品)不平凡。
一鼓作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看了高一語文必修二必背古詩詞知識點的人還看:
1. 高中語文必修二古詩詞基礎知識點
2. 高一語文必修2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3. 人教版高中語文重點詩句匯總
4. 高中人教版高一必背古詩詞原文
5. 高中語文必修知識總結
6. 2018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大全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中語文是比較重要的一門課程,要想學好語文就要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下面就讓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 高一語文 必修二知識點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篇一
1、字詞
符契修禊癸丑流觴激湍彭殤嗟悼會稽感慨系之
清流激湍流觴曲水靜躁虛誕
世殊事異
2、 成語
崇山峻嶺: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險峻的山嶺。
放浪形?。悍爬耍攀?形骸,人的形體。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jié)的束縛。
游目騁懷:游目,遠眺;騁懷,放開胸懷,往遠處想。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情隨事遷: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
感慨系之:感,感觸;慨,慨嘆;系,聯結。有所感觸,慨嘆不已。
2、文學常識: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出身士族名門,是東晉政治家王導的從子。曾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早年從衛(wèi)夫人學習書法,后多鑒前代名家書法,博采眾長,備精諸體,有“書圣”之稱。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篇二
一、詞語
混沌混水摸魚潭柘寺皇城人海
一椽馴鴿落蕊落寞啼唱嘶叫歧韻頹廢 散文 鈔
廿四橋普陀山鱸魚
二、文學常識
郁達夫:(1896-1945),1921年第一部小說集《沉淪》問世,1923年《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風格清新,抒情濃烈,有感傷情調,有時流露出頹廢色彩;文學觀和審美觀方面,他提倡“靜的文學”,寫的也是“靜如止水似的文學”。
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總結 :囚綠記
一、詞語
猗郁蕈菌蔥蘢婆娑淅瀝瞥見移徙陸蠡
二、成語
涸轍之鮒:比喻處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急不暇擇:因過于急切而來不及選擇。
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文學常識
陸蠡,現代散文家、翻譯家,著有散文集《囚綠記》、《海星》、《竹刀》,譯著有《羅亭》、《魯賓遜漂流記》《詩經》兩首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
《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指十五國風,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詩宮廷樂歌;“頌”有“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对娊洝返谋憩F手法有:賦、比、興。
《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詩經》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F實主義的《詩經》與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篇三
1、字詞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賓阡陌
羈鳥樊籠
2、文學常識
《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并非一人所作,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由于作者 文化 素養(yǎng)較高,又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tǒng),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yǎng),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東漢人。三國魏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扒镲L蕭瑟,紅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迸c“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笔遣懿俚摹队^滄?!泛汀洱旊m壽》中的名句。
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稱靖節(jié)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不滿于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農村。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他亦有“隱逸詩人”之稱。
看了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的人還看:
1.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必修二知識點
2. 高中語文必修二古詩詞基礎知識點
3. 高一語文必修2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4. 高一語文必修2知識點總結
5. 高中語文必修2知識點總結
6.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復習資料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大全
大家從初中進入高中已經一個學期了。在此期間,大家一定會感到不適應。進人高中后,學習就登上了一個新臺階。新的教材、新的教學要求,在大家面前設下一道道難關。下面是我給大家?guī)淼? 高一語文 知識點 總結 大全,以供大家參考!
高一 語文知識 點總結大全
《蘇武傳》
1.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 收藏 。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⑤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顯現。
⑥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亡:通“無”,沒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⑨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2.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3.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紡繳,檠網、檠:名詞做動詞,結網、用檠矯正。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4.一詞多義
①使
(1)數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語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
3)廩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⑤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高一語文知識點梳理
立、看、悵、問、憶、記,這些動詞具有貫穿全詞線索的作用。他們的內在聯系是:通過立、看等詞寫出江山的壯麗和“萬類”的自由自在,這些是明寫;通過悵、問等詞暗寫 出國 內外_的飛揚跋扈,廣大人民的災難深重。由此回憶起曾一同并肩戰(zhàn)斗的戰(zhàn)友,激起革命者的歷史責任感。
1、上片的“看”和下片的“恰”,以一字領數句,這種格式稱“扇面對”,可用提問“管到哪一句”來啟發(fā)學生領會其作用。例如“看”字,一直管到“萬類霜天競自由”。詩人站在橘子洲頭,遠眺近看,仰視俯瞰,山、林、船、鷹、魚以及“萬類”,盡在詩人的視野之中。寫出了一切生物都在秋日中爭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從“萬類霜天”四字,可見詩人視野的開闊;一個“競”字,有力地突出了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這幾句雖都是寫景,但又都是寫情,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
2、詩人集中筆墨寫了兩種顏色:紅色(“紅遍”“盡染”)和綠色(“碧透”)?!叭f”“盡”“漫”以及“遍”“盡”“透”,這些詞在范圍、程度、層次等方面,使紅、綠兩色更為突出,更為豐富,更為濃艷鮮明,令人感到風景如畫。詩人除了寫山紅水綠的的靜景,還著意描寫事物的動態(tài)。在碧綠的江面上許多船只爭先恐后地揚帆飛駛。接著又進一步展現了兩個動態(tài)的特寫鏡頭:仰望那萬里長空,雄鷹振翅翱翔;俯視著清澈見底的水中,魚兒輕盈歡快地游樂。啟發(fā)學生抓住“擊”“翔”兩個動詞,展開想象。
3、詩人面對生機蓬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很自然地想到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從而進入深沉的思索,提出主宰大地的是誰的問題。教師可以提問:聯系當時的形勢,人們首先會聯想到什么問題?然后明確:革命領導權問題是這句的深刻內涵。面對重大的歷史抉擇,一個“悵”字,寫出詩人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4、“曾”“憶”,從描繪秋景轉向追憶往事,“崢嶸歲月”是對往日不平凡的斗爭生活的形象概括,詩句中流露出無限的懷念和豪邁的感情。“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睂懲瑢W們的精神面貌:青春年少,熱情澎湃,堅韌不拔,才華出眾?!爸更c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睂懲瑢W們的活動和志趣。他們激昂慷慨,奮筆疾書,為著革命理想,譏時弊,褒先進,評論國事,宣傳真理,向軍閥官僚、帝國主義開展了英勇斗爭。1915年5月,袁世凱接受了日本企圖_的《二十一條》,___印發(fā)了反袁 文章 。1919年至1920年,___和何叔衡等領導了湖南人民驅逐反動軍閥張敬堯的斗爭,接著又向湖南軍閥譚延闿、趙恒惕展開英勇斗爭……袁世凱、張敬堯、譚延闿、趙恒惕之輩即“當年萬戶侯”。革命青年視之如“糞土”。教學時可以給一點歷史資料,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5、“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是回憶當年在這里 游泳 的動人情景。當年,在水深流急的江心游泳,激起的波浪,把疾駛如飛的船只都擋住了?!霸浄瘛保@是對同學的親切的遙問,深情的懷念。同時也是激勵自己和一切革命者應該發(fā)揚蓬勃的朝氣,激流勇進,搏擊風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深入思考后的落腳點,當是革命領導權問題。
高一語文知識點整合
重要虛詞總結歸納
1、(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
敢以煩執(zhí)事(拿,用,介詞)
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2、(而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
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
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朝濟而夕設版焉。(表轉折,連詞)
3(焉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
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怎么能)?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代詞,之)?永之人爭奔走焉(兼詞,于此)
4(其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代詞,指代“行李”)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代詞,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與,不知(代詞,自己的)吾其還也(證據助詞,還是,表商量)
5(之公從之(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是寡人之過也(的)
行李之往來(放在主謂之間,取消 句子 獨立性)?何厭之有(賓語前置,有何厭之)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大全相關文章:
★ 高中語文知識點歸納匯總大全
★ 高中語文知識點歸納大全
★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
★ 高一語文重要知識點筆記整理
★ 高一語文知識點歸納及重點
★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高一語文基礎知識點整理
★ 高一語文知識點整理部編版
★ 高一語文知識點歸納
★ 高一語文知識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