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讀后感作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會不會恍然大悟?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草房子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草房子讀后感作文篇1
這天,我看完《草房子》這本書,這本書以桑桑這個校長兒子串聯(lián)了杜小康、禿鶴、細馬丶秦大奶奶這幾個主要人物,我從這本書中領悟到了善與惡。
有人說,人剛生下來的時候更喜歡惡,比如說有毀滅欲、毀壞欲丶攻擊欲等等。但是人在小時候并不知道惡作劇和破壞的惡果,也不知道尊重他人。比如說,同學們戲弄禿鶴;再比如,因為桑桑與杜小康合不來,而在玩游戲時不讓杜小康參加。沒有一個孩子能從軟暴力這個角度去審視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因為他們只是孩子,他們也只能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希望所有人都圍繞著以自身的利益為中心轉,就像地球圍著太陽轉那樣。
當然,有惡就必定有善,如秦大奶奶,在生命快要燃盡時體會到了善,最后因為一個南瓜溺水而亡……
在我們的生活中圍繞著許多善與惡,如果可以選擇生活中的善與惡誰多,那么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從自身開始,做一個一心向善的人吧!
草房子讀后感作文篇2
曹文軒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精擅兒童文學,任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大學現(xiàn)代文學博士,文學教研室主任,兒童文學會委員,中國作家學院客教授,是中國寫作的積極倡捐者,獲過國際安徒生獎,青少年文學獎等。最近我看了一本曹文軒的名作《草房子》。
《草房子》這本書,描寫了主人公男孩桑桑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內他和他的朋友們經(jīng)歷了許多看似尋常,但又令人車催淚而下,撼動人心的故事。讓他們獲得了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啟蒙。在這部長篇純美小說中,我最喜歡的是杜小康。
杜小康是杜雍的兒子,他家是油麻地首富,家底最厚實,房子也是油麻地最大最結實的一棟。說道我為什么喜歡他呢、并不是因為他家最有錢,而是因為一,雖然他家有錢,但他不驕傲,更不會以自己家的權勢仗勢欺人;二是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很好,除了好學生紙月能跟他比以外,誰都比不了。所以班長也一直是他當,也正是因為這兩點我敬佩他,喜歡他。雖然最后他傾家蕩產,但他也沒放棄。
我喜歡《草房子》這本書,因為這部作品格調高雅,由始至終充滿美感。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珍惜友誼,珍惜青春,珍惜時間。
草房子讀后感作文篇3
寒假里我閱讀了作家曹文軒的作品《草房子》。草房子這本書通過了對油麻地草房子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描寫,生動刻畫出了善良的桑桑、對尊嚴堅守的禿鶴、內向的紙月、美麗的白雀、倔強的細馬等一個個鮮明的人物。
這本書里細馬的故事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心,細馬是一個從外地過繼到邱二爺家的孩子。他長得精神,喜歡笑,十分愛說話。但是在油麻地孩子的眼里,他是個江南蠻子,所以他變得孤單無助,不想去上學,而去放羊,甚至想自己轉戶口回家鄉(xiāng)。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又重新回到了油麻地。邱二爺去世了,邱二媽也精神恍惚走失。細馬找回了邱二媽,又賣掉了所有的羊,奇跡般的治好了邱二媽。然后細馬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樣,開始賣樹、買羊……用一塊塊磚給邱二媽造了一棟大房子。
面對挫折,細馬從容、冷靜、樂觀的用自己的努力改變著逆境,詮釋了自己的成長,在油麻地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春天。所以這匹倔強的細馬——是我成長道路上的榜樣。
草房子讀后感作文篇4
《草房子》講了主人公桑桑的小學生活,中間有各種各樣的故事,特別是最后那章,講桑桑得了一種怪病,父親帶他走了許多地方尋醫(yī),可依舊沒有好辦法。那幾天,桑桑天天都會去溫幼菊老師家里。由于溫幼菊經(jīng)常熬藥。所以屋子里彌漫著藥香,于是就有了一個別名“藥竂”。
溫幼菊會給桑桑講她的童年故事,還會給桑桑唱一首無詞歌。溫幼菊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是奶奶撫養(yǎng)她長大,奶奶只留給她兩個字:別怕。這是她最珍貴的財富。在她12歲那年,她得了場病,奶奶用含著慈祥、悲憫的眼神對著她說;“別怕?!彼?7歲那年,奶奶永遠地走了,她卻從奶奶的目光中懂了“別怕”。
讀到這兒,我的眼角也不覺濕潤了,“別怕”。這個沉重有力的詞語也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之中,人生就像迷宮,處處都是死路,還有那無數(shù)的墻壁,“別怕”告訴了我應該每時每刻都去求知,去探索,去飽覽無限風光,去感受;別怕引領了我走入人生。人生的迷宮不可能沒有墻壁,不可能沒有死路,沒有墻壁的迷宮如同白紙,同樣,沒有挫折的人生也毫無意義,面對挫折,你有兩條路,一是放棄,二是站起來繼續(xù)。走第一條路,注定你的一生將平凡;走第二路,你的一生將輝煌。
《草房子》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讓我懂得了“別怕”還有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遇到挫折要站起來繼續(xù)。
草房子讀后感作文篇5
在這個暑假,我繼續(xù)開始小書蟲之旅。這次,我有幸與著名作家曹文軒的《草房子》為伴旅行。這部作品描繪了男孩桑桑的六年小學生活,這六年間經(jīng)歷的許多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終身難忘的人生啟蒙。
書中人物眾多,卻給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桑桑善良、天真、有點天馬行空、包括有點像懦夫;杜小康誠實、敢作敢當、包括有點兒傲慢;紙月美麗善良;禿鶴有強烈的自尊心。 還記得,桑桑和杜康一起玩火烤紅薯,不小心釀成火災,幸好火勢并不大,村民們及時救火,否則整個村子都將毀于一旦,校長逼問同學,杜小康便第一個站起來承認是玩火者之一,而桑桑經(jīng)過校長父親的逼問下才肯承認。就這樣,桑桑在同學們面前總抬不起頭,在同學眼中當著懦夫的角色。杜小康在同學們面前總淡定自如,在同學們眼中當著英雄的角色。書中那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我一個個生科的道理:禿鶴告訴我外表不重要,只有你的內心是美麗的,那才是真的美;細馬告訴我要孝敬長輩,即使不是親生父母;桑桑和溫幼菊告訴我,疾病不可怕,害怕疾病才可怕。
一個個小情節(jié),曲折而又充滿智慧,蕩漾于“旅行”的悲憫情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趨疏遠,情感日趨冷漠的現(xiàn)代生活中,顯得彌足珍貴,格外感人。曹文軒曾說過:“美的力量絕不亞于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yōu)槌WR,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我慢慢發(fā)現(xiàn),這個《草房子》就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
草房子讀后感作文篇6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孩子: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shù)年扂Q,堅強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純美小說《草房子》。
故事中最撼動人心的莫過于秦大奶奶。她是書中最頑固的一個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幾十年,房子龜縮在小學的西北角,是學校的一個污點,學?;ㄙM了十幾年也沒能將她趕出校園。在當?shù)厝说难壑校莻€可惡的老婆子,總在學校里搞破壞。然而在一個春季,她冒險救了落水的喬喬。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顧下,半個多月后才勉強下地。從此,她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動離開校園、用拐杖趕走闖進校園的鴨子,用拐杖關她夠不著的窗戶……最后,她竟為了學校的一個南瓜,不慎落水而永遠地離開了。感動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是什么使她為了一個區(qū)區(qū)南瓜不顧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發(fā)出人性光彩?是愛!是油麻地人的淳樸,是油麻地人對她純真的愛。也是她那顆感恩的心。關愛、純樸、感恩書寫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筆。
書中最讓我佩服的是書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長在高大闊氣的紅門里。一夜之間,他家里變得一貧如洗,學習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輟學在家,和父親放鴨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滅。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難面前表現(xiàn)得分外勇敢和堅強,他沒有放棄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在學校門口擺起了小攤,讓每個人都看到了他堅韌之后的美麗與優(yōu)雅。杜小康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yōu)雅告訴我們:苦難來臨時,我們不能逃避,而要滿懷希望,微笑面對。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著我,蕩漾與整部作品的悲憫情懷,閃耀在每個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贊嘆這極致的美。
《草房子》簡簡單單的三個字講述了多么多的故事,作者的純美小說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謝謝曹伯伯他的文筆轟動了那時的人們,直到至今……
草房子讀后感作文篇7
當你讀《草房子》這本書的時候,你就會被這本書所吸引。這本書不僅語言生動,而且人物刻畫的生動形象,比如既聰明又淘氣的主人公桑桑、像小大人的細馬、溫柔膽小的紙月、因禿頭而被嘲笑的陸鶴、執(zhí)著善良的秦大奶奶……每一個都深深地打動了我。而最觸動我心的是秦大奶奶。
曹文軒說:“美的力量絕不亞于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yōu)槌WR,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鼻卮竽棠痰拿?,那是一種真善美,因為她,喬喬得救了,孩子們更懂得感恩了。
故事一開始,可以說秦大奶奶很惹人惱,她的雞鴨鵝軍團總是向油麻地小學宣戰(zhàn),她自己也像孩子一樣在學校種的苗圃地里打滾,學校弄好房子讓她搬,而她寧愿睡在艾地,直到學校妥協(xié)……這一切都說明秦大奶奶太愛這片地方了,這里的一切都似她的生命,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像她的孩子,所以無論在外面給她好的房子,想讓她離開這里,就像讓一個母親離開自己孩子一樣,是萬萬不能的。
自從她奮不顧身救了落水的喬喬,大家都開始喜歡她,尊敬她,經(jīng)常和她一起說話,還照顧她,這時候的秦大奶奶的心已被孩子的天真無邪溫暖了,她的心不再孤單,她覺得她就是油麻地小學的奶奶,任何打擾到孩子,破壞到學校的東西都不行。所以她主動搬走,最后為了學校的南瓜不被水淹沒,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秦大奶奶的孤獨,讓我想到了現(xiàn)在的留守老人,每次回老家,看到的都是老人,年輕人都在外面工作,只剩下他們留守自己的家。他們不愿意和孩子生活在城里,但是又盼望著孩子能回來,這種心理很矛盾,我想他們也是舍不得自己的這片土地吧。所以在外面工作的人一定要經(jīng)常回家看看,多與老人溝通,這樣老人內心不孤獨了,家庭美了,社會也會更美。而我的奶奶能夠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陪我們在異地,不是她就舍得家鄉(xiāng),而是其樂融融的家庭更令人向往,所以她愿意離開她土生土長的地方。
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多看看別人的優(yōu)點,這也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