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釵觀后感
影片《金陵十三釵》大致講述了在南京被日本人攻陷后,一群妓女為女學生赴死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其實在很大的程度給觀眾出了許多兩難問題,責問著觀眾的內心。那么你知道《金陵十三釵》的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金陵十三釵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485341金陵十三釵觀后感1
一部十分有張力,看后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比較”組成。教堂里人性的溫暖關懷與教堂外橫尸遍野殘壁斷桓的比較;
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臉與后面負職責有擔當的比較;十三釵開始自私地搶地窖與后面代替學生送死俠義柔情的比較;士兵開始有退縮情緒,到后面英勇抗敵舍生取義的比較;孟先生帶著漢奸的袖套,之后卻冒死帶來修車的工具,貢獻出通行證;教堂小男子漢小小柔弱的年紀個頭卻充滿了大男人的大義凌然有擔當負職責,為了養(yǎng)父的囑托保護女孩子們,最終為了湊數走進送死的隊伍;還有十三釵風塵味十足的打扮和之后短發(fā)藍袍的清純味道的比較,墨玉沉穩(wěn)大氣有擔當與他的姐妹們的比較,墨玉對假神父開始的不屑厭惡與后面的相知相愛的比較。
電影里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節(jié)的設計,演員的演繹,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么感人,那么豐滿。關于墨玉關于假神父,評價的人太多,我今日只說說配角。
軍人以人體盾牌沖向坦克,那個鏡頭異常有沖擊力,最終的班長用智慧殺敵,與敵人同歸于盡,班長在教堂外關注著這些孩子,關鍵時候開槍救了孩子們,班長將瀕死的浦生送進教堂,讓他“在溫暖一點的地方死去”。軍人的英勇,智慧,俠骨柔情,在這一組組鏡頭間展現無遺。整部戲戰(zhàn)爭場面不多,可是表達得很充分,悲壯的情緒基調里,有著軍人們與日本兵斗智斗勇消滅兩幫敵人的淡淡的喜悅。
教堂里的小男子漢話不多,可是異常有男子漢的味道。拿著竹篙阻止十三釵墻進來,之后卻主動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兩個溜出去拿東西的姐姐。請求假神父留下來作為教堂的擋箭牌,女孩子的名額少了一個,他強烈要求自我冒名頂替走進送死的隊伍?!@一切都是為了完成神父的囑托。多么讓人敬佩的男子漢??!那個沒有現面的逃跑的廚子老陳,作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人,很好的襯托了小男子漢的高大形象。
為什么墨玉能提出舍生保護女學生?因為她13歲前也是教會學校的學生,保護學生就是保護以前的自我。假神父的女兒如果在世,也是13歲,他是在保護自我的女兒。影片的這些細節(jié),起到了很好的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浦生送進教堂,不僅僅表現了軍人的柔情,更造成了之后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慘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讓墨玉為素昧平生的女學生送命準備了感情基礎。女孩子關鍵時候從地窖邊跑開,避免了十三釵被日本人發(fā)現——這讓開始還不準學生進去的十三釵們自責,感動。墨玉大姐大氣場的渲染,為后面姐妹們?yōu)樗鶆油庖积R代替孩子們送死做了鋪墊。一個個小細節(jié),為影片最終蕩氣回腸的高潮情節(jié)打好了基礎,讓人覺得十三釵們的決定自然,不會太突兀,不做作。
在橫尸遍野的南京,這些社會下層的不夠光鮮體面讓人鄙夷的社會底層人們,以人性的光輝帶來觀眾們的溫暖和期望。
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也許奧斯卡因為歷史背景以及對中國的固有的偏見,不會給我們頒獎??墒?,在我心中,這是足以勝過任何奧斯卡電影的好作品。當然,如果音樂方面能更精致一點就更好了。
#485342金陵十三釵觀后感2
初看影片的名字,我們就不難發(fā)現這部電影主要與南京秦淮河畔的十三個妓女有關。其實電影中一共出現了14位風塵女子,其中兩個中途被日本軍人凌辱致死,場面異常凄慘?!督鹆晔O》主要講述的是1937年南京淪陷以后,日軍進行血腥屠城,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哀鴻遍野。而此時南京的一個教堂臨時成為了避難之所,一個美國殮葬師、一群金陵教會女學生、幾個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還有14個淪落風塵的秦淮女子都來到了那里,他們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里,共同應對一場生死浩劫。然而這個教堂并不是永遠安全的,鐵蹄之下,他們都是俎上之肉,亡國之奴。最終日軍還是闖入了那里,并且發(fā)現了女學生,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佟大為飾演的中國軍人殊死抵抗,以生命的代價救下了這些女學生。這一段電影情節(jié)也是相當慘烈,在日軍對那些女學生實施獸行時,佟大為飾演的中國軍人以精準的槍法先后射殺了幾個日本兵,最終和日本人同歸于盡,在場的人無不震驚和感動。然而日軍不可能就此善罷甘休,他們再一次要求強征女學生前往慶功會為日軍表演節(jié)目。這當然是一條不歸路。女大學生們不堪受日軍凌辱,決定團體自殺。可最終卻被以玉墨為首的妓女們和假扮神父的約翰救下。這12個平日里被視為下賤的風塵女子,在侵略者喪失人性的屠刀
前,卻激發(fā)了俠義血性,她們身披唱詩袍,懷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學生,去赴一場悲壯的生死之約。
《金陵十三釵》里的故事地點就在南京的一個天主教堂里。在那里,女學生們的單純、善良、純潔與妓女們的世俗、妖艷、放蕩構成了鮮明的比較,在兩極化的主人公的拌嘴與吵架中教堂成了人性集中的舞臺。以趙玉墨為頭的妓女們在教堂里抽煙、喝酒,說淫蕩的話,以孟書娟為首的唱詩班的女生們對她們嗤之以鼻,總以為自我代表了女性性格中最完美、最讓人向往的一面,妓女們在她們眼中則代表了女性最為丑陋、恥于示人的一面。學養(yǎng)、身份與境遇完全不一樣的兩撥人增加了電影的戲劇性,一群女人的貧嘴吵架成了矛盾沖突的一個小高潮,其中以女學生們阻止妓女使用她們的茅廁為代表??墒沁@并不代表她們永遠水火不容,她們在關鍵時刻還是表現出了人性善良完美的一面。比如在日軍第一次闖入教堂發(fā)現女學生時,妓女們?yōu)榱司扰畬W生一向把地窖的小門敞開,而女學生們?yōu)榱瞬话讶哲娨降亟?,寧愿跑到樓上引開日軍,自我受苦。這些都鑒證了人性的閃光點。
《金陵十三釵》的另一個看點就是人性的轉化。妓女和女學生雖然皆為女性,卻是女性的兩極代表。張藝謀在電影中充分運用這一矛盾之后又來了一次人性的轉化:日本人闖入教堂要求讓女學生去參加日軍宴會的唱歌活動(實則當“慰安婦”)之后,代表女性完美一面的唱詩班女生在大難面前表現得唯唯諾諾,而妓女們則表現出了平時少有的英勇,在最短的時間內化妝成12位女學生,加上陳喬治男扮女裝,一共扮作13個女學生登上了對她們而言無異于地獄之門的軍車。占據《金陵十三釵》九成的矛盾在電影剩下還不到一成時突然轉化為生死友誼和無言的大愛,電影所表現的情感也所以大步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這是一部“用人類之善向人類之惡宣戰(zhàn)”的電影,整個影片都貫穿著善良、救贖和愛的主題。雖然這部影片時長145分鐘,但我還是感覺意猶未盡,并且個人感覺影片中演員的表現都很不俗,尤其是戰(zhàn)爭場景極為震撼。我覺得《金陵十三釵》能夠說是近年來最感人的國產電影之一,也是具有藝術氣質的商業(yè)電影,各項技術指標亦在此片中得到了全面提升。不得不說影片故事敘述的獨特性,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塑造的人物反差極具感染力,戰(zhàn)爭場面逼真,還有視覺畫面的美感,堪稱佳作。這部電影詮釋了電影藝術和電影美學,再加上嚴歌苓的好劇情。這部影片的幾乎每一個畫面,每必須格都拍出了美感,幾個主要的畫面場景就更是美得一塌糊涂。
看完整部電影,我為很多場景、很多人物而感動。我感動于國軍士兵的英勇就義,我感動于浦生的可憐身世,我感動于豆蔻的天真可愛,我感動于約翰的惻隱之心,我感動于漢奸父親的愛女之心,我感動于陳喬治最終的男扮女裝,舍命救人···我更加為那秦淮十二釵舍命代替學生勇赴日軍慶功宴而感動。異常是電影的最終一幕,那12個女子齊唱《秦淮景》的時候,嫵媚而旖旎,悲哀而決絕,慷慨赴死,不減一分顏色,于是,再回過頭去看她們一開始的潑皮無賴,醉生夢死,和女學生之間的針對打鬧,更是唏噓,更是喟嘆,很多人都潸然淚下。她們,12個別樣女子,12個所謂卑賤的“窯姐”,用自我生命的最終挽歌,唱響天地間的最強音!不覺讓我想起杜甫的詩句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十三釵的命運無疑是悲哀的。這是一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人,真正的社會底層,走到街上被鄙視被唾棄的一群女人,她們出賣自我的身體,每日醉生夢死,在有些人眼里她們甚至是連垃圾都不如的存在??墒?,她們出賣的只是身體,被唾罵被遺棄,人生不到萬不得已誰愿意走到那樣的一條路上去。他們自甘墮落、麻木自欺,我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是這也是她們命運的愚弄。如果她們的“命好”,她們本來是能夠同唱詩班的孩子一樣,享受正常的教育,抬眼可見青天。正如玉墨,一個不一樣的女子。她端莊、雅靜、溫柔,說話上得了臺面,理性而通透。一個舉手投足間就能讓男人陶醉的女子,但偏偏,她是一個妓女,一個人盡可夫的妓女,只能淪落為下賤女人行列。想到這樣美麗的一個女子,卻只能以這種方式存活在人世間,確實是種悲哀。以趙玉墨為首的女子,深陷泥淖,心里其實是悲哀的,同樣身為女人,那些女學生都能夠在那樣安靜的圣潔的圣堂里,安心的做著自我的事情,可是她們卻一雙玉臂千人枕,卻還要被迫在戰(zhàn)火之下顛沛流離。然而正是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賤女子,卻在生死關頭上演了令人感動地一幕。她們選擇了代替女大學生們前往日軍的慶功宴,她們選擇了一條不歸路,一種可能連死都不如的結局。她們,只是簡單的
中國女流之輩卻用血的洗禮使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恥辱到圣潔善良人性的蛻變。
其實,人人生而平等。即便那12個風塵女子是以出賣肉體為生,可是她們的人格和女學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她們和女學生相比沒有貴賤之分,僅有身份之別,所以他們在道德范疇內沒有義務去代替女學生英勇赴義的。可是她們做到了!她們也是俠肝義膽的人,她們也是有情有義的人!!
誰說商女無情。在那里,商女亦知亡國恨。
#485343金陵十三釵觀后感3
《金陵十三釵》故事的背景是南京大屠殺,可能與小說不一樣的是整個電影發(fā)生的時刻是從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南京城開始,一向到17日日軍舉行盛大入城式。與其它同類電影不一樣的是,這部電影關注的只是幾個小人物,天主教堂的女學生和青樓女子。作為觀眾的我會很關心每一個人物,正因坐在電影院里有跟她們是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那不再只是死亡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的完美生命被殘酷戕害繼而隕落的故事。在教堂之內,妓女們還是會調情,說笑話,喝紅酒,講自我的身世,我會覺得跟她們很接近的感覺,所以當鏡頭拍到教堂以外的場景,我會有想逃走的沖動,如果是在家里看,估計我要停下來休息一下,讓自我的情緒稍微平復一下再之后看吧。無論如何,在電影院里跟著電影緊湊的節(jié)奏,更能好好地欣賞它,每一個畫面,每一個音效都是杰作。
有一個個性讓我感動的地方:佟大為扮演的李教官把傷得奄奄一息的娃娃兵送到教堂里,拜托妓女們照顧讓他在溫暖中走過最終的時刻,臨走,他看到那些女學生在一個房間里唱圣歌,當音樂聲響起,李教官留下的眼淚,讓人想到戰(zhàn)火硝煙彌漫的世間,也許想要獲得心靈的平靜是一種奢求。那些如花朵一般的完美生命是李教官他們整隊弟兄的性命換來的,就更顯得珍重無比。
女主角的旗袍和化妝都是藝術,這部電影的制作團隊是多國部隊,都是行業(yè)精英。我最喜愛女主角的鏡頭是她最終上卡車時候那莞爾一笑,有鉛華洗凈,真我畢現的感覺,太美了!
還是很感激導演,沒有把暴行拍得太嚇人。豆蔻被輪奸那場戲只拍了背影跟臉部特寫,這場戲很重要,讓人聯想到那些淪落風塵的女性最終的悲慘命運,也正因如此,她們舍己救人的行為也就更加可貴。所以個人覺得整部電影顯示的是在人類最丑陋暴行的背景下,生命依然是如此完美。
#485344金陵十三釵觀后感4
《金陵十三釵》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電影。
銀幕上的場景觸動著我的視覺神經,自我仿佛也處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那個極度的煉獄中。
沉淪的南京依舊充斥著熱血,因有勇士與他存在繼續(xù)與日本軍做著殊死搏斗,我因哪怕只剩一人也要與敵人同歸于盡、不惜沖在死亡的前線保護教堂的女學生的中國士兵而感動,因他們的痛而痛;為日本軍隊在南京到處搜抓女學生,對女性如牲畜般的蹂躪、殘殺而而激憤;為那些逃命的淪落風塵的女子在最終關頭挺身而出代替女學生的去參加日本軍隊所謂的慶功宴而對他們激賞,同時又為自我的無能為力感到徹骨的辛酸和深深的無奈。
電影院中的我只能靜靜地坐著,默默強忍著想哭的沖動,整顆心都是那么的沉重和苦澀。
回家的路上心久久不能平復,想哭卻不知為了什么,可能是為了那些慘烈犧牲的戰(zhàn)士而哭,可能是為了那些慘遭日本軍隊殺害和蹂躪的女性而哭,也可能是為了中國大陸上曾有過這么深深地煉獄,同時也為中國的統(tǒng)治腐敗而哭,為統(tǒng)治者的無知而哭,為日本侵略軍的愚忠而哭,他們似乎已經喪失了“人之初,性本善”這種人性的基礎,那是何等的悲哀??!
最終電影并沒有交代那些那些代替女學生去日本軍營的女人結果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學生最終是如何在外國人的幫忙下順利逃離了南京,些女人或許是活著出來了,或許是被那些日本軍給殘殺了,相比前者而言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寧愿相信前者。
偉大的祖國孕育了我們,可是一場炮火轟擊了我們的國門,偉大的土地印上了印上了侵略者的足跡。中國人民拿起了我們的武器,和他們進行了戰(zhàn)斗,可是,那些自以為是勤勞、勇敢的官僚們卻一味的退縮,才造成南京的杯具!如果當時每個中國人民都敢于拿起自我的武器去對抗我們的敵人,那么中國也就不會被摧殘到如此境地。
在如今這個和平的年代,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忘記屈辱的歷史,要時常堅持警惕,關心國家大事,關注世界上的發(fā)展趨勢,尤其是對于帝國主義國家更是不能失去了戒心。古人說得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此刻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居安思危。
#552355金陵十三釵觀后感5
故事類似于回憶錄,是由書娟回憶作為旁白,我以為當貝爾飾演的“神父”開車將女學生們送走后,會描述一段這些秦淮河女人如何反抗小日本的劇情,很遺憾,電影在貝爾驅車護送女學生們離開后便結束了,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部電影和國產的其他影片不同在于貝爾,因為他的出現使這部影片多了些國際化色彩,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就連渡邊篤郎飾演的日本軍官也都是用英語交談??梢赃@么說吧,我之所以去看這部影片也是由于貝爾,他詮釋的蝙蝠俠深入人心,第一次在中國拍戲,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現,真的沒有令人失望,不愧是好萊塢一線巨星,他可以瞬間變成一個放蕩不羈的playboy令人捧腹,也可以瞬間變成莊重的神父,義正言辭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釵,聽到這名字肯定是講女人的。十三個“女人”(電影其實是十四個),只有看過電影的才知道內涵。但是一部戲只能有一個女主角,故焦點落在了玉墨身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轉身走路的妖嬈姿勢,這絕對是這個角色的招牌動作。每個人都有精彩,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倪妮演繹的入木三分。雖說是青樓女子,這些女人身上良知的一面或許就是影片的亮點。豆蔻為了給浦生談好聽的琵琶曲,返回滿目瘡痍的妓院遇到日本鬼子,不甘凌辱咬破日本鬼子的耳朵,被殘忍的刺死了;香蘭僅僅為了漂亮的玉耳環(huán)返回妓院無疑說明這個女人貪財愛慕虛榮的,而在她只剩最后一口氣的時候拽著日本鬼子的腿幫助豆蔻逃脫時,她的善良倔強令人生敬。這些女人們替學生們去赴日本人的“生死宴”,更是人性光環(huán)的最大亮筆。
在這一座破舊的教堂里,真正的神父死了,當女學生們把貝爾作為唯一的依靠時,他做的只能是朝著日本人怒哄或用人道主義去感化求情,用善意的謊言去安撫孩子們受傷的心靈,手無寸鐵他做得已經夠多了。貝爾驅車送女學生們離開時的熱淚盈眶令人回味,那時的腦海里他想的是什么。是玉墨的安危,是戰(zhàn)爭殘酷的無奈,還是自己身臨其境的凄涼?這部電影總體氣氛是很凝重的,尤其是佟大為領導的軍隊和鬼子負隅反抗的時候確實是情緒的最低點,但是沒有淚眼朦朧。反正看了這部戲更加痛恨日本人了,這些狗日的上輩子一定沒見過女人。
個人感覺這部電影是導演心血的結晶,比三槍拍案好幾千倍甚至幾萬倍,可以當做導演最有代表的作品,沖奧的機率那就看專業(yè)人士的評定了。
其實一部好的電影作品不一定票房高就是佳作,口碑更加重要吧。周星馳的電影作品在當年不一定就是票房冠軍吧,但是時隔多年你在電視或是網上再看到它的時候,還是愿意去回味一下,百看不厭;而有的電影你花錢看過一遍,等有機會免費看的時候卻不想看第二遍。好的作品是能夠經得住時間的推敲。
俗語說得好,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純屬個人觀點,牢騷這么多主要是為了對得起偶的60元大鈔。
#501125金陵十三釵觀后感6
昨天看了《金陵十三釵》,感想很多,心中的愛國情節(jié)又激發(fā)起來,日本能發(fā)展到今天也是喝著我們的血喂飽它們的,到今天它們也不正視這段歷史,不是說自己多么愛國,只是也應該學習一下韓國人。
想一想現在活到現在已年逾古夕的辛存者,哪種心中的傷痛,巨大的傷害,日本政府卻不能做出賠償,特別是慰安婦。她們能活到今天已實屬不易,但很多人的生活卻很窘迫,不愿回顧原來的一切,一些人因為說出實情后遭受的異樣眼光,有些勇敢的人站出來,組成團體要日本政府賠償卻以失敗而告終。雖然每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不同,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歷史已離我們遠去,好像覺得跟我沒什么相關,但是我在想,當我以后再買日本產品的時候我要想一想,我不想多花這個錢,讓這個野心勃勃的民族再有咸魚翻身的機會。它們從來就沒承認過自己的罪行。反正我要想一想,多支持國貨!
這次本來帶了板磚,因為謀子前面拍的幾部戲都不理想,看來這回是回歸了,我眼淚沒流多少,心在流血,今天還在難受。上次想起918的時候響警報,居然有個賣衣服小妹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告訴她是918,她說918是什么,我無語!所以歷史要經常敲敲警鐘才行。
#501124金陵十三釵觀后感7
前天,我和媽媽以及媽媽的朋友一起去看了時下最流行的電影——《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是講述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發(fā)生的故事。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片戰(zhàn)亂,到處都是尸體,民眾扶老攜幼倉皇出逃。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進行了殊死搏斗,可惜中國的武器不如日本先進,損失慘重。
看到這里,我心想:日本人太殘忍了,殺死了那么多中國人,簡直慘無人道。鏡頭轉向教堂內,管理這個教堂的是一個外國人,他細心地照顧著中國傷兵,這一幕與日本人的殘暴行為是多么鮮明的對比啊。同時藏在教堂里的還 有十三個女學生和一群風塵女子。
最后一段,是學生在唱歌時,日本人聽了之后,要求她們去給日本軍隊唱歌。這天深夜,幾個女學生商量決定一起跳樓自殺,決不為日本人唱歌。我似乎感受到了她們那種寧死不屈的勇氣,更是她們的中國情結讓我感動。就在她們準備一起跳下去的那一刻,十三人出現了,說愿意替她們去??吹竭@里,我深深感動。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決定啊,為了他人,犧牲自己,不也正是體現了中國人在災難面前團結互助的精神嗎?最后,她們一起帶著“暗器”去了日本軍隊,而學生們安全離開了。
結局沒有放出來,留給人無限想象空間??戳酥?,依然回味無窮。最后那一段,也是全片的亮點,是對中國團結精神最好的詮釋。
#501123金陵十三釵觀后感8
昨天星期日,我去觀看了這部備受爭議的電影(金陵十三釵),這部戲在微博上抵制 的很厲害。原本我也想,再沒有看的情況下隨波逐流的抵制一下拒看。但還 是禁不住好奇的誘一惑,想看看到底為什么要抵制它。于是坐進了電一影院,但說句心里話,就沖這部片子騙了我大把的眼淚這個份上,花50元還 是值得的。影片有個最大的敗筆,就是那半分鐘的床戲。把原本很凝重的題材變得有點滑稽。我不反對在凝重的題材里加上一些輕松的元素進去,但把這生編硬造的床上戲給加進去就太有失水準了。以為這半分鐘的一床一戲就能把人吸引進電一影院就能制造出票房的奇跡,那也太小看觀眾的智商了。真不知道張藝謀想什么呢?人家嚴歌苓的原著里根本就沒有這段情節(jié),你張藝謀好色這口,也認為觀眾都好這口?簡直惡心死了,這是這出戲的最大敗筆。其次,這出戲很多情節(jié)不能細琢磨,都不合邏輯,經不起推敲。雖然不合邏輯但還 是很感人,無亂男女老少,我感覺身邊的人都流淚了,其實流淚是因為南京大屠一殺的場面實在是觸目驚心太殘忍了,讓人不忍目睹那些人的死法。
影片拍的很凄美,鏡頭影像都很漂亮,演員演的還 不錯。而且電一影也確實反映出了日本人的奸惡兇殘的嘴臉,也反映出來無論什么樣的女人在大是大非上都還 能展現出偉大來。當然男人也很偉大!任何人都有偉大勇敢的一面。
我想我的這些評論還 算是中肯,這部影片也不像網上評論的那么不堪入目,還 是可圈可點的。
金陵十三釵個人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