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與失高二議論文
老子曾經(jīng)說過:“同于得者,得亦樂得者,同于失者,失亦樂失之?!睒酚诘帽貥酚谑В惺Р庞械?。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得與失高二議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得與失高二議論文1
桃樹失去了桃花,換來了滿樹碩果;幼鳥失去了暖巢,換來了廣闊天空。萬物之間皆有得失,放眼縱觀千古,僅是滄桑。
汨羅江畔,水天一線,極目的蒼茫無際。一位文人漫步在江邊。他就是屈原吧??此秋柦?jīng)滄桑的臉頰上,鐫刻著多少無奈與憤恨。是啊,如今國難當(dāng)前,自己的滿腔抱負(fù)卻無處施,而國君身邊盡是一群_佞小人。眼看復(fù)國無望,心中怎能平靜。綿綿無盡的憂愁在無時無刻的侵?jǐn)_著他。終于,他再也不能忍受親眼目睹國家滅亡的慘劇,抱起巨石,縱身躍入江中。在這一刻,他心中再也沒有所謂的國家,他有的,只是盡身的釋然。舍去生命,換來身體的自由,心靈的解脫,可謂快哉!汨羅江水親眼看著這位偉人逝去,心中除了惋惜,竟有了一絲為屈原的解脫而產(chǎn)生的欣喜。它用那永無止息的江水將這一時刻記錄了下來。讓現(xiàn)代的人們?yōu)檫@位偉大的文人歌而頌之!
既然想要的一個自由的靈魂,就不應(yīng)懼怕死亡的痛楚。屈子,我敬你!
青山綠水,小橋人家。你獨(dú)自一人散步在山鄉(xiāng)之間,靜賞著田園的美好風(fēng)光。你,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之人。你早年身在官場,早已看透了官僚之間的爾虞我詐,讀懂了官場生活的黑暗。“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你寫下這兩句詩后不久,便辭官隱居,過起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生活??v使官場生活有榮華富貴,有衣食不憂,你仍然拂袖棄之而去,只為追求那田園的清新及心靈的凈脫。自你四十一歲歸隱田園之后,就確確實(shí)實(shí)享受了一段“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田園樂趣。倘若當(dāng)初你不舍那些榮華富貴,又怎會有如今的心境?“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你也算是了卻了一身心愿。“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即使老死在茅廬之中,你也心甘情愿。
有失有得。既然想要清閑的生活,就不應(yīng)不舍所謂的榮華。淵明,我佩你!
既然想要獲得,就不應(yīng)懼怕失去。千古名人的經(jīng)歷無不告訴了我們,在得失面前,一定要敞開心扉,坦然面對!
得與失高二議論文2
人生的旅程一直在前進(jìn),在成功與失敗中掠過,在得到與失去中穿梭,在歡樂與悲傷中徘徊。當(dāng)沉重的步伐再也支持不了疲倦的身軀時,人倒在了旅途中的路邊。
或許如朱自清先生所說,“赤__”地來到這個世界,最終又“赤__”地離去。人生在世,每個人都不可能毫無所獲,盡管兩袖清風(fēng),但人生也不會空白。直到最后連生命也失去了,才看到原來得到和失去之間有一個等號。
人從誕生的那一剎那,失去的命運(yùn)也無法逃避了。每一次得到的,都注定要失去。但如果想到連寶貴的,的生命都有失去之時,那其他的又何必耿耿于懷。像那些因?yàn)閼賽?、學(xué)業(yè)、求職失敗的人,選擇自暴自棄,有的甚至選擇輕生。但卻忘記了在從未得到這一切的時候,自己也不是同樣地生活著嗎?只要生命還在,一切都可能再得到。
生活在安史之亂時期的杜甫,從叛亂爆發(fā),他就陸續(xù)失去了地位、金錢、名利等,每一樣都是以他的努力所得到的。受到沉重打擊的杜甫卻沒有放棄生命。他有才華,他還有真誠的友誼。最終他得到了“詩圣”的美稱,這正是因?yàn)樗羞^人的才華和那不斷失去的悲劇人生,還有那永遠(yuǎn)也不會失去的,一種堅強(qiáng)的信念。
其實(shí)從某種意義上所,失去也是得到的開端,有句俗語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正是這個道理嗎?蘇軾是個豁達(dá)的人,完全的樂觀主義。在屢次被貶官的情況下,居然有心情游覽山水,閑時寫詩作畫,而且還創(chuàng)作出如“東坡肉”“東坡豆腐”等至今仍然被人稱道的美食。誰能說他不是失去了很多?誰又能說他不是得到了很多呢?對蘇軾來說,無悔此生才是最重要的,是他那樂觀的精神,使他在失去很多的同時,得到了更多。
得到與失去是互相轉(zhuǎn)化的,而且是并存的?;蛟S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對待的心態(tài)。被欲望驅(qū)使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失去,殊不知得到的珍貴的健康卻在精神的折磨下漸漸失去,忽視了自己得到的其實(shí)也很多了。而在樂觀的人看來,盡管百病纏身,但卻還有友誼、親情,還能學(xué)習(xí),就像張海迪一樣,同樣可以演繹精彩的人生。
失去是苦難嗎?沒有人可以下這個結(jié)論。失去的價值有時可能比得到的更高。起碼失去不是失敗,或許恰恰卻是成功的開始。
得與失高二議論文3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對立而生的。有光就有暗,有冰就有火,有生就有死……就如千千萬萬個相對的事物例子來說,得與失正是這其中重要的一對。俗話說,有舍才有得,正是放棄或失去一些東西,我們才會得到和收獲一些東西。
得與失是一種從容淡定的人生態(tài)度。人的一生有大部分的時光都在奮斗中度過——維持生活或者追尋夢想,無論是哪一種生活方式,似乎都帶了一絲絲直奔目的的感覺。我們都渴望成功,都渴望得到更多。人們有了飽腹想要安逸,有了轎車想要房子,有了黃金想要鉆石……卻不懂得或者說不愿意去放棄。東晉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寧可放棄高官俸祿,而隱居山林、回歸田野。這是一種多么高尚的行為!陶淵明也因此保持了自己高尚的品德,為后人所稱贊,更是寫下了“采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千古傳誦的詩句。他正是擁有了面對“得與失”這種從容淡定的精神。古有詩句云:“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保昝赖年U述了對待得失應(yīng)具備的看淡的精神。
得與失是人生道路上的必然選擇題。我們常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實(shí)質(zhì)上肯定了凡事不可完美的說法。在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上,都必須做出選擇——讀書還是工作?青菜還是蘿卜?人的選擇各有不同,但有一點(diǎn)卻是相同的:得要一樣,必然要失去另一樣??扇绻悴贿x擇,那么就會一無所獲;如果貪心太大,則是不可兼?zhèn)涞?。得與失是必然要經(jīng)歷的過程,是我們不可避免的一道坎,我們要正面看待得失,適當(dāng)?shù)姆艞?,適當(dāng)?shù)臓幦 ?/p>
得與失是對于成功的考驗(yàn)。著名的富翁比爾?蓋茨年輕時十分想到哈佛就學(xué),這也是他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后來,他勤奮努力,果然真的得到了去哈佛學(xué)習(xí)的機(jī)會。然而時隔一年后,比爾?蓋茨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要輟學(xué)與別人一起創(chuàng)辦計算機(jī)公司!許多人為此感到震驚,去哈佛大學(xué)讀書是世界上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機(jī)會,比爾蓋茨怎么愚蠢到放棄機(jī)會而去社會上工作呢?然后,正是這一驚人的決定,聞名世界的微軟公司誕生了,比爾?蓋茨也成為了世界上頂尖的大富翁!蓋茨當(dāng)初的放棄令他收獲了現(xiàn)在的成功。成功并不是你獲得了多少或者獲得了什么,而是你首先敢于去放棄,盛滿水的玻璃杯什么也裝不下,但是只要你倒掉杯中的水,便可以裝入芬芳的蜜汁,倒掉蜜汁,甚至可以裝入陳年的酒釀。因?yàn)榉艞?,所有玻璃杯才有了新的空間去容納,去獲得!
正確看待得與失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內(nèi)容,領(lǐng)悟得與失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目標(biāo),得、失它們不僅僅相互對立,更能夠相互轉(zhuǎn)化。得是失,失即得,人生有舍才有得!
得與失高二議論文4
得是什么?失是什么?也許沒有人可以對這個問題解釋得清楚。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有的只是相似,得到了相同美,就會失去缺陷美。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就是得與失相輔相承,只是一種瞬間的選擇。
還記得希爾·西爾斯坦《失去的部件》中的那個圓環(huán)嗎?失卻了部件的遺憾卻帶給了它快樂的一站又一站。人生就好比這個圓環(huán),有些時候就會失去看似重要的部件,可與此同時,得到的也不比這些差。人生就像一張白紙,留下些許痕跡就會得到生活的精彩,不要刻意地去追求什么,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已經(jīng)得到的就要珍惜,人生可以有擦肩而過,于此同時,上帝又會打開另一扇窗,也許這才是屬于你的。我們應(yīng)該將失去的部件的圓環(huán)牢記,因?yàn)橹挥羞@樣,我們才會記得:得與失的選擇。
盲人楊光失去了終身的光明,可卻得到了靈魂的陽光,他的笑容深深地留在了我們的心間。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我們也都是平等的、幸運(yùn)的,同在一片藍(lán)天下生活,我們不比別人差,可我們?yōu)槭裁匆尠@成為主題曲呢?當(dāng)我們失去信心的時候,我們應(yīng)當(dāng)記得楊光這看似平凡卻不平凡的人,用他的堅強(qiáng)勉勵我們自己。失敗了我們得到了寶貴的經(jīng)驗(yàn),得與失的距離很短,也許一個眼神就可以選擇得或失。
別里科夫也許在許多人眼里,都是一個失敗的人。他得到的只是所謂的“虛偽”,失去的卻是寶貴的生命,這樣的獲得值得嗎?困此我們應(yīng)該理性的選擇,得到固然重要,可失去卻并不輕談,得與失之間的徘徊,教會我們理性判斷。如果別里科夫沒有追求所謂的真我,自我,那他還會短暫的結(jié)束一生嗎?得與失的選擇就在成與敗的選擇。
當(dāng)代社會,名與利已經(jīng)蒙蔽了世人的雙眼,一味的追求,已經(jīng)把自己牢牢的禁錮了,沒有自由的人生還能快樂嗎?我們同樣是天涯淪落人,也是同樣的平凡,得與失在平凡人的眼中,應(yīng)該很淡,選擇得的同時,失去了更為有價值的東西,這樣的付出,會付諸東流。
得與失的選擇,很簡單;得與失的距離并不遙遠(yuǎn),就是游子和家的距離;得與失的關(guān)系并不復(fù)雜,就是魚與水的關(guān)系。
得與失高二議論文5
人總是在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雖然已經(jīng)失去了,但這不是讓你學(xué)會珍惜了嗎?,所以說,得與失是并存的。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相傳塞翁有一只很出色的白馬,有一天,馬不見了。鄉(xiāng)鄰都來安慰他,塞翁說:“馬不見了,不見得是壞事。”過了幾天,馬不僅回來了還帶了了塞外一匹駿馬,鄉(xiāng)鄰都來恭喜塞翁,塞翁卻說:“這未必是一件好事啊.”又過了幾天,塞翁的兒子從馬上摔下了,腿斷了。鄰里又來安慰塞翁,塞翁又說:“這未必不是好事啊!”一個星期后,國家征兵打仗,塞翁的兒子因?yàn)橥鹊膯栴},留了下來,得以避免得戰(zhàn)死沙場。塞翁用得失之心去對待事情,失去了在他看來不一定是壞事。失去了不一定代表傷心,得到了不必太高興。因?yàn)閮烧呤窍嗷ゴ嬖诘摹?/p>
我們身邊的事不也是這樣嗎?面對槽糕的成績,沒有了獎狀的輝煌,卻多了一個反思的機(jī)會;面對傷害你的人,雖然沒有的疼愛,卻讓我們多了一份堅強(qiáng);面對艱難的的高中生活,沒有了舒適的環(huán)境,美味的飯菜,卻讓我們學(xué)會了獨(dú)立。這一切不正也是又得有失嗎?面對生活,我們要從失去尋找得的痕跡,如荒漠仲的那一點(diǎn)點(diǎn)綠洲,卻始終支撐這著我們。
失了我們要尋找得,那么得到了我們該怎樣辦,怎樣處理?
西楚霸王項(xiàng)羽,成就了一番偉業(yè)后,就沾沾自喜。自認(rèn)為功高天下。不聽亞父的勸告,三次放過殺劉邦的機(jī)會,最后落得自刎烏江的悲劇。得到了還是同時存在失去,他失去了做人原來的志氣,失去了別人的愛戴,所以防治失去就要”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必須從得中察覺失,不斷提升自己,更新自己。
所以,當(dāng)你下次失去時,不要落淚,因?yàn)榈迷谀愕蒙磉叺群?,不要埋怨,因?yàn)榈檬г谝荒钪g。
得到了,要不要顧著自喜,因?yàn)槭б苍S在不知不覺中向你靠近。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得必有失,那就讓得失并存吧。
得與失高二議論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