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
《岡仁波齊》是一部藝術(shù)片,但更像一個紀錄片,據(jù)說投資僅有300萬元左右,票房卻已超過一個億。影片震撼心靈的兩點:一是美麗的西藏景色,二是純凈的藏民的心靈。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1
電影院的燈光亮起時,我的第一感覺是終于結(jié)束了。旁邊的女士伸了個懶腰,說道,都要睡著了。果然,一個人來看是明智的,這實在不是一部耐看的電影。
不過一些文青自稱看了兩遍,豆瓣評分也是很高。它一定有它的可取之處吧。
我以為它的可取之處就是它是一部展示精神層面的作品。哪怕它所展示的這種精神是海市蜃樓,然而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海市蜃樓是無比美麗、充滿吸引力的。并且,很久了,人們在充滿塵埃的土地上迷茫的生活,從來無暇仰望天空,忘記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堅守,什么是屬于精神的幸福感。
也許這就是這部電影價值所在的地方吧。讓我們望洋興嘆,向朝菌描述了晦朔,向蟪蛄介紹了春秋,向井蛙展現(xiàn)了大海。我亦不是有信仰的人,但我尊重所有的信仰、所有的善良。那默默的承受著人生的。
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2
影片中展現(xiàn)的藏區(qū)牧民生活,生活平靜,吃飯、放牧、屠宰、誦經(jīng)、睡覺,日復(fù)一日,在美麗的高原之上,靜謐中蘊含力量。這些身處每日重復(fù)的人們,臉上有凄苦和愁容,卻總能在陽光燦爛、風(fēng)過高原時露出純真又溫暖的微笑,是什么在支撐他們抵抗著如此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
是這個時代,尤其是繁華都市中普遍缺失的東西信仰。
《岡仁波齊》描述的是一群生活信仰者,他們不是專侍誦經(jīng)求佛者,他們有著血肉豐滿的普通生活,脫離了高深宗教色彩的生活者。因為有了信仰,所以他們的生活不可撼動。近5000公里的餐風(fēng)露宿、貼地伏拜,途中遭遇朝拜婦女生產(chǎn)、飛來橫禍至使車毀人阻、雪崩山體滑坡砸傷腿腳等,雖有些戲劇的跌宕起伏,但卻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遭遇。所有的一切痛苦和疲累,都可以通過信仰得以療慰。
俗世生活與神靈之間的距離,是信仰修煉的艱辛歷程。虔誠、篤定、頑強、堅韌,這些美好的品格,不是通過簡單地跪拜誦經(jīng)就能獲得,而是通過一場身體力行的長途朝拜方能獲得真義。
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3
電影講述了 十一位普通藏民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圣的故事。他們歷時一年,從芒康小鎮(zhèn)一路向著西邊,經(jīng)過拉薩再到岡仁波齊,用磕長頭的最虔誠姿勢走完了2500公里的朝圣之路。
這十一位朝圣者,都是家庭貧困的藏民,去朝圣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帶叔叔了卻心愿的,有因做了屠夫想贖罪的,也有因家庭變故而去求福的,他們中有飽經(jīng)滄桑已經(jīng)72歲的老人楊培,有成熟穩(wěn)重的48歲掌舵人尼瑪扎堆,有23歲懷孕半年的次仁曲珍,還有天真可愛才滿9歲的小女孩扎西措姆,他們有著不同的目的和個體差異,但卻懷著一致的虔誠與毅力。一路上,他們經(jīng)歷著各種各樣的艱辛和考驗,惡劣的天氣、簡陋的食宿、磕長頭的艱辛、半路生下孩子、猝不及防的車禍、歷經(jīng)千辛萬苦到了拉薩卻發(fā)現(xiàn)沒了去岡仁波齊的盤纏、到了岡仁波齊腳下楊培在睡夢中離世……
這些艱辛和意外,任何一個都可能讓我們這些藏區(qū)以外的人們輕易就放棄進藏的努力,但是他們卻沒有,面對艱難與困苦,他們坦然相對;面對災(zāi)難和意外,他們絕不退縮,當我們這些乘坐飛機、火車和汽車等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進藏的人還在不停地抱怨進藏的辛苦時,他們卻用最堅定的身影一步一步磕著長頭完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朝圣之旅。
影片中有幾個情節(jié)讓我非常感動:他們一路省吃儉用卻還熱情地招呼路上相遇的朝圣者,將所剩不多的食品分給他人;當他們被一個好心老人留宿時,他們主動幫老人干農(nóng)活來回報老人;當裝載 便留在拉薩打零工,等賺夠了去岡仁波齊的費用再出發(fā)。
似乎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他們朝圣的步伐,三步一磕的艱辛、餐風(fēng)宿露的窘迫,讓他們一行人看起來格外的凄涼、憔悴和骯臟,但他們卻有著最堅定的信仰以及最干凈的靈魂,藏區(qū)之外的人們或許很難理解和認同藏民們的這種信仰,甚至有不少人質(zhì)疑他們用一年時間徒步2500公里去朝圣的意義何在?也許在凡人眼里,與其耗盡一年時間辛苦朝圣不如去努力賺錢——在他們看來,后者更現(xiàn)實也更迫切。
通過《岡仁波齊》這部紀錄片的展現(xiàn),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知道藏民們的信仰有多堅定,但我并不知道這種堅定還能以如此淡定從容的姿勢來展現(xiàn)。
感謝那些朝圣的背影,是他們的平靜和堅定,才讓那片神奇的雪域高原身處浮躁喧鬧的花花世界包圍之中,卻依然得以保存住最湛藍的天空、最清澈的湖水以及最堅定的信仰和最純潔的靈魂。
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4
位于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岡仁波齊山,又叫須彌山,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峰經(jīng)常是白云繚繞,當?shù)厝苏J為,如果能看到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因此每年都會有數(shù)以萬計的人踏上這條求福之路。電影《岡仁波齊》就是張揚導(dǎo)演用鏡頭講述的一個關(guān)于朝圣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后決定完成父親的遺愿,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圣。當他在家庭聚會時說出這個決定時大家平靜接受的態(tài)度和聞訊趕來要求同往的村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時影片剛剛開始,作為觀眾的我還在努力捋清關(guān)系的狀態(tài)中,影片中的人們不管是青壯年還是婦孺就給我一種強烈的信號——我要去!且不說此去路途艱難,就是這些“朝圣者”讓大家看了都不禁說一聲:懸乎!他們中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一輛拖拉機充當腳力用來運裝備和物資,沒有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儀式,鏡頭就突然切換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長頭,朝圣之路就這樣開始了。而未來2000多公里的每一步路,他們都要這樣走過,幾步一叩首,五體投地,沒有人監(jiān)督,但每一個人動作之規(guī)范之賣力是難以想象的,只為求得神明的護佑,甚至途中拖拉機壞了男人們不得不用人力拉車,走到幾百米的遠處,再折返回去,重新回到原地繼續(xù)磕頭,一步都不敷衍。楊培老人在某個清晨再也沒有醒來,大家也僅僅是請來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懷抱,繼續(xù)趕路,沒有痛哭,只有祝福。
他們在風(fēng)霜里叩首,他們在泥濘中跋涉,他們對路上每一個遇見的人微笑,他們完美的詮釋了信念和理想。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一定標準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心中有信仰并為之努力奮斗,你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此時,倉央嘉措的《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久久回蕩在我腦海,我知道,藏人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不是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能完全詮釋出來的,在面對異族獵奇目光的窺探中,他們面帶微笑,心向陽光,一步一步邁向自己心中的圣地!
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5
終于還是鼓起勇氣,點開了“岡仁波齊”這部電影。很早以前就從騰訊視頻上了解到了這樣一部電影,她的評分高達8.6,評論上面也說她是一部震撼人心、洗滌心靈的一部紀錄片。我也很想去看看。可是又怕她如其他紀錄片一樣,平淡、冗長,讓人看得昏昏欲睡。又或者害怕自己還沒準備好來一場滌蕩人心、凈化靈魂的旅程??墒俏医K于還是點開了“岡仁波齊”。
故事是從處于西藏東南部芒康縣的一個小村落開始的,村里的人們?nèi)諒?fù)一日的勞作,為生計奔忙。閑暇也念經(jīng)誦佛??墒谴謇锏囊晃焕先说碾x世,喚起了另外一位老人對于人生苦短和信仰追求的渴望。而這種渴望又猶如星星之火,點燃了整個村子里每一個人對圣地的向往。他們有的人是個屠夫,為了減輕往日的罪孽;他們有的人感嘆命運的不公平,為了改變自己的運勢;他們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后代能夠健康長壽;而更多的人,只是為了那一份為眾生祈福、眾生平安的一種宏愿和那么純粹的向往。所以他們一起踏上了朝圣的遠途。
在這一路,他們遇到了很多的艱難險阻。不管是路途有多么遙遠,不管路上有多少亂石飛濺,不管是風(fēng)霜雨雪或烈日炎炎,不管是磨破了多少雙手板、棉鞋和皮子;那怕孕婦臨盆,那怕飛石砸傷,那怕剛出生的小孩嗷嗷待哺,那怕孩子生病,那怕出了車禍失去了充當后勤保障的拖拉機。但是他們從沒有停下蹣跚的步履,沒有一絲猶疑,驀直向前。這份堅持與篤定,令到我感動與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