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觀后感作文
電影《黑天鵝》是一部心理驚悚片,看后卻也有著些許釋放和感動。尤其是在看了相關(guān)影評之后。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黑天鵝》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黑天鵝》觀后感作文1
開始時舞臺在夢境中,結(jié)束時舞臺在現(xiàn)實里。
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時候,仿佛一切仍是那樣,還是夢里那件雪白蓬蓬裙,那雙光滑綢面舞鞋,那曼妙撩人的舞步。區(qū)別在于現(xiàn)實中的蓬蓬裙被劃裂,隱隱藏著個涔涔?jié)B血的傷口,而那舞步的主人躺在血泊里。這或許就是夢想到現(xiàn)實的距離,這或許就是藝術(shù)的代價。
藝術(shù),是一種高效的表達。但并不是努力就可以擁有這種高效表達的能力。當藝術(shù)達到一定高度時,技術(shù)的重要性開始遞減,進入拼理解力和感悟力,拼個性和閱歷的階段。Nina面對的是兩個同樣高難度卻黑白迥異的角色,這意味著她需要在內(nèi)心安撫妥當兩種相生相克的力量,讓它們共存且達到高度和諧。鎂光燈下的幾分鐘,被殘忍放大的絕不僅是演員臉上的毛孔,更是她背后的生活和內(nèi)心的世界。
于是,黑天鵝出現(xiàn),Nina的一系列異常開始上演。比如一次重于一次的皮膚抓痕,比如在恐懼中不斷看到另一個自己,比如同性性行為的幻象?;糜X和現(xiàn)實在電影中交叉重疊,卻因?qū)а莶⑽戳粝屡袆e線索而變得無從細究。雖然敏銳的人還是可以從配樂中得出一絲線索,但就整體而言,觀影過后對于幻覺真相的重新判斷顯得意義不大。倒不如珍惜當下的體驗,尾隨那些大膽跟在Nina身后拍攝的鏡頭,感受她不安恐懼的內(nèi)心。在這點上達倫展現(xiàn)了他制造吊詭氣氛,安排緊密節(jié)奏的天分。暗示足夠多,讓人大呼過癮,眾多細節(jié)和意象都值得回頭考究。配樂更是可圈可點無所挑剔,在看第二遍時我甚至將大部分感官傾斜于聽覺。這在多大程度上是借了大師神力不好評說,由于大量使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本片沖奧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在絕妙音效的帶領(lǐng)下,早已被訓練出門道的觀影者們輕車熟路地入戲,進入這類心理電影的痛苦和不安的體驗。卻在意外中發(fā)現(xiàn)此次體驗未循老路,竟有幾處都峰回路轉(zhuǎn)地感到了慶幸,或許有時還會并不自知地長舒一口氣。比如,當Nina發(fā)現(xiàn)了一些荒唐的事情原來是幻覺時,當演出完美謝幕時,我內(nèi)心都有聲音響起,還好不算糟。還好是幻覺還不算反叛過頭,還好是幻覺至少不致傷人判罪。還好這最終的謝幕不是幻覺,終于把夢里牽繞多年的動人謝幕牢牢釘在了眾人的眼里心中。
甚至當聽到那句血泊中的“It’sperfect”時,我開始對悲感產(chǎn)生質(zhì)疑,忽然覺得揪心或沒太多必要。因為對于一個表演者,黑暗和極端并不能和悲劇輕易劃上等號。完美一瞬的背后常常是深淵,以藝術(shù)的名義,將創(chuàng)造和毀滅無限拉近,便成了一場最天然的華麗秀。是的,是Nina自己召喚了黑天鵝,為了舞臺上的一瞬,她寧愿與魔鬼共舞。這一切都完美地如苔原和峭壁上的盛開的雪蓮花般,具有灼眼的刺人的美感。
在這一點上我欣賞達倫阿羅諾夫斯基闊綽的自信,純恐懼容易制造,大可循點鬼片套路。難在不斷給恐懼穿插轉(zhuǎn)機,不斷讓它回暖的同時,卻仍能增進驚悚的效果。難在讓觀眾達到恐懼觀感后驚覺,如果重來一次也并不愿讓它的過程發(fā)生改變,似乎命中注定就該這樣。
《黑天鵝》觀后感作文2
"又看了一部電影,《黑天鵝》,貌似還是奧斯卡獲獎的電影。
怎么說呢,中規(guī)中矩的一部電影吧。算不上出彩,但也不是很難看。
整部電影看得我挺煩躁挺壓抑的。女主角的手腳各種受傷流血的鏡頭讓我生理上難受。這種故事其實真的挺常見,我似乎都能猜到個大概??释儚娮罱K變瘋的套路。
我能過來寫篇觀后感,是因為看的過程中也的確受到了觸動。女主角妮娜可能就是我們每一個人。起碼我覺得她的懦弱,無趣,擔憂,壓力,癲狂,我也正在經(jīng)歷。
一直很懦弱的人,最終掙脫桎梏,到達完美,卻是付出了毀滅的代價。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結(jié)果,大概就是因為晚了吧。很多東西,領(lǐng)悟的晚了,就是這樣的結(jié)局。
妮娜發(fā)現(xiàn)之前血淋淋的場面不過是自己的幻覺,她真正把玻璃插入的,是自己的身體,然后她哭了,一邊哭一邊化妝,那一刻我也哭了。我覺得那才是這部電影里真正的精華。
《黑天鵝》觀后感作文3
眾所周知,娜塔莉·波特曼是飾演《這個殺手不太冷》里古靈精怪的小女孩,而鮮有人意識到標簽為驚悚的《黑天鵝》女主妮娜也是由她飾演,時隔多年當年的那個小蘿莉以新的面貌和精湛的演技出現(xiàn)在大眾的眼前。
故事圍繞妮娜,一位紐約的芭蕾舞演員展開,她與她的母親————演員艾麗卡居住在一起,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職業(yè)目標。好機會終于降臨,當導演托馬斯決定為新一季《天鵝湖》挑選新演員時,妮娜成為了第一候選人。不過,她還有一個競爭者莉莉,托馬斯要求舞者不僅僅能演出白天鵝的無辜與優(yōu)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鵝的詭詐。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鵝而莉莉卻是黑天鵝的化身,漸漸的,兩位舞蹈演員的競爭與對抗進入扭曲的狀態(tài),妮娜開始魯莽、不顧一切的探索起自己黑暗的一面,這也將毀掉她。
《黑天鵝》并不是靈異電影,里面一切的詭譎血腥宛如恐怖片的畫面都來自于女主人公的臆想,而往往這種類似于精神疾病的現(xiàn)實向驚悚會讓人更加毛骨悚然。相較于《這個殺手不太冷》溫暖跌宕的色調(diào),《黑天鵝》有著英國特有的冷硬風,影片封面就是陰森可怖的,女人白皙的臉上有一道黑色的裂紋。它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雙重人格的互相博弈歷來都容易受到高智商高情商觀眾的追捧;懸疑和驚悚元素的巧妙植入為影片帶來了強烈的戲劇感;優(yōu)雅華美的芭蕾舞和世界名曲的交相輝映又讓影片充滿了知性感和優(yōu)越感。
芭蕾舞演員妮娜在權(quán)威母親的長期壓制之下,形成了溫婉恭順的外表,當然這只是表象。環(huán)境和成長經(jīng)歷對于一個人的性格塑造是有決定意義的,權(quán)威壓制和挫折打擊之下,很容易把人謀求生存空間和滿足各種欲望的天性掩蓋起來,在適當?shù)臏囟群屯寥乐校粔阂值谋拘詴约颖兜钠茐牧Ρl(fā),“外表是天使內(nèi)心是魔鬼”就是對這種人格異常的生動描述。
《天鵝湖》中黑白天鵝的角色是一白一黑一正一邪。妮娜的人格異常融入到舞劇中的假想角色中,把現(xiàn)實中無法形象地實現(xiàn)的人格裂變通過唯美的芭蕾舞劇徹底實現(xiàn)。雖然妮娜在天鵝皇后的角色之爭中暴露了她暴戾的充滿恐怖色彩的另一面,但當她在舞臺上成功地詮釋了黑天鵝這個角色時,也意味著她多年來被束縛的女性欲望和真實人性得到藝術(shù)性的完美釋放,這對于一個藝術(shù)工作者而言,死得其所,死而無憾。
影片借助舞臺角色和迷離的幻想情境,讓妮娜這個人物裂變過程充滿驚悚感和隱喻性,一方面妮娜需要和自己被長期隱藏的陰暗面做斗爭,另外一方面這種帶有功利性質(zhì)的陰暗面也正是大多數(shù)人與生俱來的本性,舞臺上的天鵝皇后之爭也是真實中的人性博弈。妮娜最后在精神迷亂中殺死的競爭者莉莉其實就是自己——這個情節(jié)堪稱神來之筆,假如妮娜的確是殺死了真的莉莉,那么她的最后裂變就帶有了無法洗凈的罪惡,當我們明白死亡的人是她自己時,隨后而至的和現(xiàn)實人物心理變化絲絲入扣的芭蕾舞表演讓妮娜的死亡有了一種鳳凰涅盤般的悲情和唯美,這時我們生出的情感只有同情惋惜而沒有厭惡憎恨——凌空一躍的妮娜在肉體上死亡了,但在精神上卻復活了。
凌空一躍的妮娜在肉體上死亡了,但在精神上卻復活了。
《黑天鵝》觀后感作文4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時刻在同一個人心中也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能給人這樣感覺的作品肯定是成功的。兩年前的'我,看這部影片,把影片當成了恐怖片,兩年后的我,看到了一個芭比娃娃的自我覺醒。
影片中的女主Nina,是紐約芭蕾舞公司的一名28歲的芭蕾舞者,剛開始嶄露頭角,欲出演‘天鵝湖’的女主角。此次‘天鵝湖‘的女主,需要扮演雙重角色—善良單純的白天鵝和魅惑邪惡的黑天鵝。導演Tomas認為Nina出演白天鵝絕對是本色出演,溫柔順從,但是Nina難以塑造‘黑天鵝’的形象,因為在Nina身上完全看不到黑天鵝的魅惑、邪惡和攻擊。影片圍繞Nina爭取出演‘天鵝湖’的女主角的脈絡(luò)展開。
初次看《黑天鵝》,聚焦在Nina和Tomas兩人的對弈中,不解Tomas為什么要求芭蕾舞演員具有攻擊和魅惑特點。再次觀看,影片中Nina與母親的糾纏才是最讓人回味與思索的。
Nina的母親也是一名芭蕾舞者,年輕的時候因為懷上了Nina而放棄了芭蕾。此后所有關(guān)于芭蕾舞的希望,都交給了Nina。影片中沒有Nina的父親的信息,據(jù)劇情推斷應該是Nina是父母的產(chǎn)物。Nina與母親處于一種融合共生的狀態(tài)中:28歲的Nina,母親幫她挑選甚至幫她穿上內(nèi)衣,母親臨睡前在Nina的床頭放置旋轉(zhuǎn)的音樂盒,俯身親吻Nina道晚安。這個場景,也許是每個小女孩期待的母親的陪伴。但是影片中,28歲的Nina與母親如此融合的相處模式,讓人覺得別扭。毫無疑問,Nina在嬰兒或兒童時期,與母親融合的模式對Nina是極其重要的,這樣母親能準確理解到嬰兒Nina的需要。但是隨著Nina身體的成長,她有能力去探索世界,也是她的心理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這時候母親放手并支持Nina去探索就尤為重要。
遺憾的是,母親死死地拽住了Nina欲跨出去的活出自我的雙腿。她的夢想和想法占據(jù)著女兒,侵犯著Nina的邊界,沒給Nina留一個角落塑造自我。Nina的臥室沒鎖,母親隨時推門而入。Nina下班后需馬上回家。長期的控制導致Nina越來越像個美麗柔順芭比娃娃,芭比娃娃是小女孩喜歡的但無生命力的玩具呀。而黑天鵝要利用自己的妖媚來誘惑男主,缺乏自我的Nina與黑天鵝的形象極不符合,是公司導演Tomas不想選Nina的原因。
毋庸置疑,發(fā)展自我是本能的需求,即便被壓抑,也會有各種其他形式的象征形式或者病理形式地表達。女主Nina有撓抓自己皮膚甚至撓到出血的習慣,這是Nina表達對自我邊界抗衛(wèi)一種病態(tài)形式。
隨著劇情進展,影片中有這樣的情節(jié)。Nina的同事Lily來Nina家找她,母親在門后偷聽,當聽到Lily要約Nina出去吃飯時,母親立馬涉入表示Nina該睡覺了,阻攔Nina赴約。Nina在母親的阻撓和自己的欲望中躊躇時,母女關(guān)系中的局外人洞悉了其中的關(guān)系,嘲諷地對Nina說‘回去做個寶寶吧‘。這句嘲諷激發(fā)了Nina對母親反抗的決心,不顧阻攔,摔門與Lily揚長而去。
影片最終,Nina與母親實現(xiàn)了初步的分離,隨著出演黑天鵝,自我逐漸萌芽并慢慢壯大。
成年人自我的覺醒和發(fā)展無疑是一條道阻且長的路。擺脫熟悉的依賴模式,違背母親的愿望,自己選擇要過的生活。一方面要承受背叛母親產(chǎn)生的內(nèi)疚感,也要處理因著背叛,母親可能拋棄自己的恐懼感;另一方面,進入新的模式中,無法預測可能到來的困境,對未知的恐懼會挑戰(zhàn)著想要活出自我的人,更要命的是,自己選擇后出現(xiàn)的困境,沒理由去責任別人,無盡的挫敗感也會隨之而來。
即便重重險阻,為什么Nina還有我們依舊選擇活出自我呢?在上面描述的各種艱難險阻種,也可以看到,路雖不好走,但是我自己選的呀,自己選的無怨無悔。如果這條路行不通,由自己決定再換條路,也心甘情愿。也畢竟成年了,挫敗感和恐懼感等也是要接住的,經(jīng)歷過破繭的痛,才有展開的翅膀飛向自由的天空。
《黑天鵝》觀后感作文5
《黑天鵝》這個故事其實并不復雜,講述的是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女主妮娜,為了爭取劇團新劇《天鵝湖》的天鵝皇后一角而經(jīng)歷的成長和改變。天鵝皇后需要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純良無害的白天鵝,一個是邪惡陰毒的黑天鵝。從小就承載著母親殷切希望的妮娜,一直都是個乖乖女,白天鵝的部分自然手到擒來,而黑天鵝的部分卻無論如何也達不到。最后為了達到角色要求,妮娜內(nèi)心的黑暗被發(fā)掘出來,被釋放出來,并在電影中以一個黑暗人格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在最后的表演上,妮娜的黑暗人格殺死了白色人格,演繹了一個完美的黑天鵝,從而達成了她藝術(shù)生涯的巔峰。
在妮娜完美的表象之下,是壓抑的黑暗靈魂,那個黑天鵝,原本就在她的體內(nèi),如果是白天鵝是她的身體,那么黑天鵝就是她的影子,在驚悚與壓抑之中,妮娜完成了她靈魂的釋放,觀眾也完成了自己情感的釋放。
苛刻與極致的藝術(shù)之美
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自問世以來就是美的化身,而這部電影卻另辟蹊徑,揭露這美好舞姿背后的極致苛刻,無論是女演員為了練習芭蕾舞彎曲成平面的腳趾、能塞進手去的胸腔以及為此付出的其他的身體代價,還是妮娜為了達到角色的要求而不得不分裂成兩個人格,無不在訴說極致的藝術(shù)之美背后那一份不為人知的黑暗。其實這份對藝術(shù)的極致追求,本身也是黑白兩面的,白色的那面是圣潔,是觀眾看見的美好,黑色的那邊是殘酷,是演員獨自承受的部分。而無論是表面的美好,還是地下的殘酷,都是藝術(shù)魅力的一部分。
本我殺死超我的徹底釋放
這部電影的女主妮娜,在母親嚴格而周全的教育下成長,優(yōu)雅而善良,但善良絕不是人生的全部真相。根據(jù)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我們可以知道被教化而來的這部分是超我,踏包括理想和良知,而我們靈魂深處那個沒有道德觀念不計后果只求快樂的部分被叫做本我,平時我們用來平衡無私的超我和自私的本我的就是我們的社會面具,這個部分叫做自我。年輕漂亮,舞姿優(yōu)美,人又甜又乖,從來不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妮娜這個人物在出場的時候其實是完美無缺的,但完美無缺的人物是不真實的,是壓抑的,妮娜便是一個超我壓抑到快要窒息的靈魂??偙O(jiān)及時看出來妮娜身上那急欲沖破超我阻礙的黑暗本我,所以才給了她這個機會,而最終妮娜也不負所望,自己的本我從超我中分裂出來,并殺死了超我,完成了人性和藝術(shù)上的雙重釋放。
一人雙面的炸裂演技
最后我們不得不夸一下娜塔莉·波特曼的演繹了,一人雙面的角色要求她都達到了,白天鵝的純良無害,黑天鵝的邪魅狂狷,區(qū)別是那樣的大,以至于觀眾從不會搞混哪個是她,哪個是分裂出來的黑暗靈魂。同樣作為要分飾兩角的演員,娜塔莉可比妮娜強多了,娜塔莉可以在黑白兩個角色中自由游走而游刃有余,妮娜卻要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不說什么藝術(shù)是不瘋魔不成活,有控制的收放自如顯然要高過豁出一切還搭上自己的瘋癲。
《黑天鵝》觀后感作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