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古代詩詞鑒賞夢尋梅
推薦文章
梅花,花香飄逸,能迸發(fā)出無限的力量抵御惡劣的環(huán)境。這需要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精神。梅是這樣,人更是這樣。 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梅花的古代詩詞鑒賞夢尋梅,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梅花的古代詩詞鑒賞夢尋梅1
梅花
陳亮 〔宋代〕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譯文
稀稀落落地梅樹枝條歪歪輕斜地掛滿那潔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條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著斑斑點點的雪花在陽光照射下閃著晶瑩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綻開放了,這使得想要在春天競吐芳香的種種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來的信息傳遞出去,又怎么會害怕被厚厚的積雪所深深埋藏呢!請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傷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讓主宰春天的神東君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讓開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傷曲調而過早地凋謝。
注釋
疏:稀疏,稀落。玉瘦:點:閃著,泛著。休:莫,不要。
三弄:指古曲《梅花三弄》,全曲主調出現(xiàn)三次,故稱三弄。
東君:司春之神。主張:當令,作主,主宰春天。
賞析
稀疏的梅樹枝條橫斜著,潔白如玉,剛勁有力;花萼上點綴著顆顆雪珠,反射出晶瑩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開了,競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來的信息傳遞,又哪怕那雪壓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復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為春神正在主宰著人間。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嚴冬阻擋不了春天到來的腳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氣息?頌揚了梅花堅貞不屈的精神,詩人以頌贊梅花的口吻來寄托自己的愛國思想。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玉笛不要再吹奏那傷感的“梅花三弄”曲調了,春神就要來到人間,主宰大地。表達了詩人愛梅、惜梅之情,請東君為梅花作主,讓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讓梅花凋謝。
陳亮一生極力主張抗金,反對投降,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睹坊ā芬辉姡磉_了他的愛國之志,對抗金的勝利、國家的前途,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詩是詩人情感發(fā)展的產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擋不了在春天陽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壯成長,那么,投降派的種種茍且的言論又怎能阻擋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呢?進一步以頌贊梅花的挺然獨立來表達對投降派的強烈譴責,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戰(zhàn),反對投降的愛國主義思想。
梅花的古代詩詞鑒賞夢尋梅2
梅花
王安石 〔宋代〕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譯文
白玉堂前前有一棵梅花樹,梅樹花謝花開,卻不知為誰而開為誰而謝。
年復一年,不見旁人相惜,唯獨那吹拂的春風,每年歸來相探。
注釋
白玉堂: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貴人家的邸宅。
唯有:只有,唯獨。
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很有《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自憐之意,后兩句的春風一年一度的相惜,有傳達出一種惆悵和無奈之感,但是還是有感謝之意在,或許花落花開不為春風,但是春風卻依然牽掛。作者的惆悵自憐情懷顯露無疑,孤芳難自賞,唯有春風來。詩句當中自然也有對春風的感激。
鑒賞這是一首集句詩,即集合前人詩句而成。集句體詩,始于漢魏間詩人應璩、傅咸,唐人稱為“四體”, 至宋時盛行。王安石最為擅長,能因難見巧,信手拈來,頃刻而就。這首“梅花”絕句(《王文公文集》卷七九題作《送吳顯道》),系截取唐宋四位詩人的詩句,經過巧妙組合,賦予新意,而又辭氣相屬,如出己手,無牽強湊合的痕跡。 “白玉堂前一樹梅”,出自唐代詩人蔣維翰的《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shù)花開。兒家門戶尋常閉,春色因何入得來?”(《唐人萬首絕句》卷十二)“為誰零落為誰開”乃是唐代詩人嚴憚《惜花》中的一句:“春光搏扔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杯。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
(同前卷三七)而“唯有春風最相惜”則是唐代詩人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中的詩句:“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唯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人萬首絕句》卷二五)最后一句“一年一度一歸來”則出自宋初瞻光茂妻的《寄遠》:“錦江江上探春回,消盡寒冰落盡梅。爭得兒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歸來?!痹娭械拿坊?,既有“零落”又有“開”,表明了詩人對萬事萬物變化無常的感受,讓讀者在看到花木零落的同時,又欣賞到梅花迎春、春光明媚的景色。一年一度的冬去春來,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運行規(guī)律。這首詩主要是借原詩句所包含的情緒色彩和象征意蘊,來顯示與烘托一種朦朧迷離的內在心境。晚年的王安石心境確實有所變化,從傾向改造世俗社會轉向追求個體生命的價值,從為人轉向為己,個人的自由在他心目中更加重要。他已經超越了世俗與入世的分別,體會解脫的自在,體會融入自然的恬靜,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梅花的古代詩詞鑒賞夢尋梅3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王旭 〔元代〕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譯文
兩種風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細一看不是雪,因為雪無香氣,風吧香氣吹得四散。
雖然色彩一樣,形狀相似,但是有一個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家簾幕下低飛。
注釋
風流:風度、標格。
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產物。
萼:花萼,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韻關系用“萼”字)。
細看不是雪無香:仔細一看,不是雪花,因為雪花沒有香氣。
著(zhāo):等次。
薄(báo):厚度小的。
散彩:放射出光彩。
簾:窗帷。最后兩句說:梅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家簾幕下低飛。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之詞,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詞一開篇,就是指點江山、直抒胸臆。與眾不同的是,他不是只詠雪或只詠梅,而是花開兩朵、兩朵俱美。一會是一個平臺上的比較,一會是各自舞臺上的輝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所長。從篇章角度分析,上下闋的結構是一致的:一二句,先立主旨、總領全段;三四五句,以鮮明意象,比較二者異同;把這異同的典型特征,完全袒露在作者筆下、袒露在讀者眼前;其中的對比手法,恰好也照應了主旨。這樣的結構意圖,就是抓住雪與梅的同與不同:上闋的“全似”,下闋的“不似”,這就全面的比較了兩種風流。
從段落到全篇,這首詞大體可以分出起承轉合的結構特征。起:兩種風流,一家制作。承: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轉:雖是一般,惟高一著。合: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具體看來,梅雪爭春,同樣風流,這就是不可避免的梅與雪的不同。不過,異中尋同,詞人偏要說“雪花全似梅花萼”。這里,雪花與梅花同在雪花仿佛就是梅花的花瓣。是啊,梅花的美麗,在于不僅有形,而且有香。雪花有梅之形,于是就輸了一段香
詞人的智慧,就在于豐富的想象力。風流,像風一樣流芳天下,因而是世間萬物的最佳典范。作者在梅與雪的映襯中,明知雪花有弱點,但卻把她的弱點,放在險惡的處境中,想象為是狂風奪去了雪花能與梅花媲美的資格,這是極其高明的想象力,正是這樣的想象,既說明了“全似”中的真實距離,也說明了這確實情有可原。這既是替雪花找托詞,又是進一步展示了梅花的風采。
這基礎上,作者歸納說,雪梅的風流看似一樣,但梅花其實更高一著。前面是雪花與梅花異中之同,這里是二者終有高下、畢竟不同的現(xiàn)實狀態(tài)?!把┗ú凰泼坊ū 保粋€“薄”字,意味深長。按古代漢語,薄通泊,淡薄即淡泊,這是一解;另一解則是薄的本義,薄即草木叢生。是啊,雪是水氣的精華,而梅花是草木的精華、百花的精華、生命的精華,不愧是花中之花。所以,雪花的“不似”,表現(xiàn)了略遜一籌。是啊,梅花把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的色彩,裝點向草木凋零、萬花俱謝的雪山;雪花雖無生命,卻依然善解人意的飛向人們的身邊。
這就是詞人最重要的比較。兩種美麗的花朵,一是梅花,她挑戰(zhàn)著寒冷的世界,以自身的豪氣,呼喚著天地中生命的色彩、呼喚著天地中美麗的春天,也呼喚著天地中美麗的百花;另一是雪花,她把單調的冬天變成飛花濺玉的世界,這就是異中有同。那雪與梅各展所長,只要都是一流,又何必在意第一第二呢。這就是美麗的雪花,不卑不亢,絕無對梅花的嫉妒,只有與梅花的互補。即使不得第一,絕不與第一對立。這就是雪花,甘做背景、甘做配角,恬淡中顯示雪花的美麗。
可見,詞中梅雪并舉,映襯之妙、擬人之巧、想象之高,就讓梅與雪剛柔相濟、共迎春光。其中那個“薄”字,引出了太多的爭議:其一,薄字取貶義時,即意指雪花比梅花更薄一點。其二,用作褒義時,作為和嚴冬戰(zhàn)斗的寵兒,怎么能比雪花更厚呢?然而詞人不會取“薄”字的貶義,因為那與詞人筆下的“風流”形象太不相稱。用一個不恰當?shù)谋扔鳎渌纱蚧?,不能是武松打貓,貶低斗嚴冬的“戰(zhàn)友”,實際就是貶低自己。因此薄字在此詞為第二種說法,這也就是把“薄”理解成褒義的最好依據。
梅花的古代詩詞鑒賞夢尋梅4
鹽角兒 亳社觀梅
[宋] 晁補之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ㄖ衅娼^。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占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
作品賞析
【注釋】
①毫社:指毫州的祠廟。此詞作于宋哲宗紹圣二年,作者從齊州知州貶為毫州通判。
②直饒:即使。
【評解】
上片寫梅花色香,用重句而略更數(shù)字,兩聯(lián)似對非對,遣詞靈動。下片以山桃作比,更托出梅花高潔標格。詞人亦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集評】
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晁無咎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所為詩余,無子瞻之高華,而沉咽則過之。
張爾田《忍寒詞序》:學東坡者,必自無咎始,再降則為葉石林,此北宋正軌也。
《宋史·文苑傳》:補之才氣飄逸,嗜學不知倦,文意溫潤典縟,其凌麗奇卓,出于天成。
【注釋】
鹽角兒:詞牌名。
亳(bó)社:指亳州(今安徽亳縣)祭祀土地神的社廟。
花中奇絕:花中奇物而絕無僅有。
骨中香徹:梅花的香氣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
堪羞損、山桃如血:可以使那紅得似血的山桃花羞慚而減損自己的容顏???,可以,能夠。
直饒更、疏疏淡淡:即使枝葉花朵再疏淡。從然,即使。
終有一般情別:終究另有一種情致(非其他媚俗之花可比)。
【古詩今譯】
花開的時候象雪,凋謝的時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確是絕無僅有。散發(fā)出來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從骨子里飄蕩出來的,清香透徹。
占盡了從小溪吹來的輕風,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紅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慚得減損了自己的容顏。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終究另有一種非其他媚俗之花可與之相比的情致。
【賞析】
晁補之(1053—1110年),字無咎,自號歸來子,北宋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著名文學家。元豐二年(1079年)進士,官至禮部郎中。詩文都很出名。
這首詞作于宋哲宗紹圣二年,作者從齊州知州貶為毫州通判之際,是一首詠物之作。作者通過對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寫,贊美梅花的骨中香徹與別有情致。
上闕:寫梅花如雪的顏色與透骨的清香。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三句集中筆墨,用重復疊句而略更數(shù)字的方法極寫梅花顏色的奇絕。突出了梅花顏色的與眾不同。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透徹”三句與前三句運用了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梅花與眾不同的另一個方面——香,告訴人們,梅花的清香不是從花蕊散發(fā)出來的,也不是從花萼散發(fā)出來的,而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突出描寫了梅花的香徹透骨的特點。與“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聯(lián)系起來看,上下兩聯(lián)似對非對,遣詞靈動,看似無意,實則工于運筆。
下闕:以山桃作比襯,刻畫梅花神韻和品格。
“占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運用對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襯托梅花非凡的神韻。梅花非但獨占了小溪的輕風和明月,還將那鮮艷無比的紅紅的山桃花羞怯慚愧得減損了幾分顏色,可見梅花的氣質和神韻的超凡脫俗。
“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寫梅花的另一大特點,縱然枝葉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終還是別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與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枝疏有疏落橫斜籬落之韻,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這便是梅花高潔的品格。
在這首詠梅詞中,詞人寫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韻和高潔的品格,實際也是自己所向往的人格的寫照,詞人在梅花的高潔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梅花的古代詩詞鑒賞夢尋梅5
詠紅梅花得“花”字
曹雪芹 〔清代〕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游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臺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春妝”句:為紅梅花設喻。春妝,亦即紅妝之意。
“閑庭”二句:通過寫景含蓄地說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紅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詩:“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春雪未消?!甭湎?,喻紅梅。宋代毛滂《木蘭花·紅梅》詞:“酒暈晚霞春態(tài)度,認是東君偏管顧。”閑庭,幽靜的庭院。
“幽夢”句:意思是隨著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聲,梅花也做起幽夢來了。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紅袖”的“紅”點出花的顏色。
“游仙”句:意思是梅花的香氣使人如游仙境。乘槎游仙的傳說,見《博物志》記載:銀河與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島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見有木筏從水上來去。有人便帶了糧食,登上木筏而去,結果碰到了牛郎和織女。泛,飄浮,乘舟。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水。《拾遺記》:“絳河去日南十萬里,波如絳色?!背碎侗井斢谩疤旌印?、“銀河”,而換用“絳河”,是為了點出花的紅色。槎,木筏。
瑤臺:仙境。詠梅詩詞多有此類比喻,如杜牧《梅》詩:“掩斂下瑤臺?!爆幣_種,就是說它是“閬苑仙葩”。
“無復”句:不要因為紅梅花不夠艷麗而懷疑它曾是瑤臺所種。
賞析
大家又叫新來的邢岫煙、李紋、薛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專命折得紅梅的賈寶玉做一首《訪妙玉乞紅梅》詩。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tài)。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lián)句作詩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lián)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借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薛寶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閨秀,豪門千金的“奢華”氣息比其他人都要濃些。小說中專為她的“絕色”有過一段抱紅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詩猶如是在作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