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詩歌10篇精編
泰山貫穿山東中部,泰安市境內(nèi),綿亙于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奶┥降脑姼?,希望能幫助到大?
送蒙士賢游泰山三首·其一
朝代:明朝|作者:李英
病里憶行蹤,征車不可從。知君回首處,天上二茅龍。
登泰山
朝代:明朝|作者:張和
昔聞泰山高,今上拱北臺。剛飆振六合,曠望無塵埃。
日觀一峰立,天門兩崖開。瀑流注空谷,響轉(zhuǎn)萬壑雷。
似聆笙鶴音,縹緲云中來。羽節(jié)分上下,長煙共徘徊。
飆車杳難接,自愧非仙才。
泰山高次王內(nèi)翰司獻韻
朝代:明朝|作者:王守仁
歐生誠楚人,但識廬山高,廬山之高猶可計尋丈。
若夫泰山,仰視恍惚,吾不知其尚在青天之下乎,其已直出青天上?
我欲仿擬試作《泰山高》,但恐培塿之見未能測識高大,筆底難具狀。
扶輿磅礴元氣鐘,突兀半遮天地東。南衡北恒西泰華,俯視傴僂誰爭雄?
人寰茫昧乍隱見,雷雨初解開鴻蒙。繡壁丹梯,煙霏靄?。
海日初涌,照耀蒼翠。平麓遠抱滄海灣,日觀正與扶桑對。
聽濤聲之下瀉,知百川之東會。天門石扇,豁然中開。
幽崖邃谷,襞積隱埋。中有逐世之流,龜潛雌伏,餐霞吸秀于其間,往往怪譎多仙才。
上有百丈之飛湍,懸空絡(luò)石穿云而直下,其源疑自青天來。
巖頭膚寸出煙霧,須臾滂沱遍九垓。古來登封,七十二主。
后來相效,紛紛如雨。玉檢金函無不為,只今埋沒知何許?
但見白云猶復(fù)起封中,斷碑無字天外日月磨剛風(fēng)。
飛塵過眼倏超忽,飄蕩豈復(fù)有遺蹤。天空翠華遠,落日辭千峰。
魯郊獲麟,岐陽會鳳。明堂既毀,悶宮興頌。宣尼曳杖,逍遙一去不復(fù)來,幽泉嗚咽而含悲,群巒拱揖如相送。
俯仰宇宙,千載相望。墮山喬岳,尚被其光。峻極配天,無敢頡頏。
嗟予瞻眺門墻外,何能彷佛窺室堂?也來攀附攝遺跡,三千之下,不知亦許再拜占末行。
吁嗟乎,泰山之高,其高不可極,半壁回首,此身不覺已在東斗傍。
封泰山樂章·凱安
朝代:隋朝
烈祖順三靈,文宗威四海。黃鉞誅群盜,朱旗掃多罪。
戢兵天下安,約法人心改。大哉干羽意,長見風(fēng)云在。
凌貳守邀同關(guān)文學(xué)游泰山行祠
朝代:明朝|作者:黎民表
猋臺風(fēng)景入蕭寥,疑有仙人秉節(jié)朝。二塔風(fēng)煙云外矗,五陵宮闕望中遙。
揮毫倚馬非吾事,投轄留人值此宵。十載對君仍拙宦,官亭楊柳折長條。
泰山
朝代:宋朝|作者:石介
七百里魯望,北瞻何巖巖。
諸山知峻極,五岳獨尊巖。
寶宇登來小,龜蒙視覺凡。
此為群物祖,草木莫鋤芟。
登泰山五首·其四
朝代:明朝|作者:王守仁
塵網(wǎng)苦羈縻,富貴真露草。不如騎白鹿,東游入蓬島。
朝登太山望,洪濤隔縹緲。陽輝出海云,來作天門曉。
遙見碧霞君,翩翩起員嶠。玉女紫鸞笙,雙吹入晴昊。
舉首望不及,下拜風(fēng)浩浩。擲我《玉虛篇》,讀之殊未了。
傍有長眉翁,一一能指道。從此煉金砂,人間跡如掃。
題李白泰山觀日出圖
朝代:元朝|作者:段輔
岱宗郁郁天下雄,謫仙落落人中龍。茲山茲人乃相從,氣奪真宰愁豐隆。
玉堂一任云霧封,長嘯飛渡秦皇松。夜呼日出滄海東,再為斯世開鴻濛。
鈞天帝君深九重,醉舞踏碎青芙蓉。天孫玉女為斂容,卻視五岳秋毫同。
長鯨一去不復(fù)逢,乾坤萬里號秋蟲。當(dāng)年咳唾留絕峰,至今樹石生春風(fēng)。
我欲追之杳無蹤,不意邂逅會此中,屋梁落月依然空。
登泰山
朝代:明朝|作者:謝榛
登攀絕頂處,封禪斷碑文。古洞尋丹液,秋衣拂紫氛。
下飛關(guān)塞雁,東接海天云。惆悵秦松在,寒濤空自聞。
游泰山五首·其五
朝代:明朝|作者:李時行
重重云闕斗嶙峋,白晝風(fēng)雷走百神。石室春深人不到,空馀玉簡照乾坤。
泰山的詩歌10篇精編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