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職的任免升降文學(xué)常識,官職任免升降的詞
推薦文章
古代升遷降職的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
官職升降是常見的事情,但是官職在升降的時候都會采用一些專業(yè)的詞語。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古代官職升遷的詞語,希望對你有用。
古代官職升遷的常用詞語
除:即拜受官職。
拜:授予官職;任命。
陟(zhi,音治):指官吏的提升和進(jìn)用?!冻鰩煴怼罚骸摆炝P臧否,不宜異同?!?/p>
擢:由選拔而提升。
賞: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臣子官職官銜或爵位。
遷:改官。有三種情況:一是平調(diào),二是升遷,三是降職。古代常在遷的前后加字加以區(qū)別。如“遷受”“遷除”“遷進(jìn)”表示升遷;“遷調(diào)”“遷官”“轉(zhuǎn)遷”說明調(diào)職;“遷謫”“遷削”“左遷”常指降職。
謫:降職,往往指因罪而被降職或流放。
放:即放逐。
黜:貶斥,廢除,降官的意思。
出:即“出任”可以由家居而出任官員,也可以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員。
徙、轉(zhuǎn):一般調(diào)職。
征、辟:征召賢士為官。
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shù)語
關(guān)于任職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贈(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薦、舉(多用于布衣作官)、點(diǎn)(用于口語)。
關(guān)于提升職務(wù)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級到高級)、進(jìn)(用于較高職務(wù)追加)、起復(fù)(恢復(fù)原職務(wù))、超遷。
關(guān)于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yán)重過失而解除職務(wù))、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wù))、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
關(guān)于調(diào)動職務(wù)的:移、調(diào)、徒、量移(調(diào)的比原職稍好)、補(bǔ)(由候補(bǔ)而正式上任)
關(guān)于兼職的:領(lǐng)(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wù))、權(quán)(臨時代職)、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代替無本官的職務(wù))、護(hù)(原官短期離職,臨叮守護(hù)印信
官職調(diào)動的文化常識
1. 中國古代官員升降的文化常識
三省六部”制出現(xiàn)以后,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職,提升官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而“左除”則是降級受職。(3)遷。
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4)謫。
降職貶官或調(diào)往邊遠(yuǎn)地區(qū)。(5)黜。
“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6)去。
解除職務(wù),其中有辭職、調(diào)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diào)離屬于一般情況和調(diào)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7)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8)舉:提升官職,對無官人士的提拔。(9)陟:升遷。
指官吏的提升和進(jìn)用。
2. 滿分
1.江表、江左、江東、江外均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 2.戰(zhàn)國、秦漢時代,以函谷關(guān)、崤山為界,稱其西部地區(qū)為 (關(guān)中),稱其東部地區(qū)為 (山東) 3、陰陽表示山水的方位是相反的,可對應(yīng)記憶:山南為(陽),水北為(陽),山北為(陰),水南為(陰)。
4、五湖為(洞庭湖,鄱陽湖,洪澤湖,太湖,巢湖)。 5、四海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
6、五湖四海泛指(四方,即全國各地) 7、河南河北指(黃河以北和黃河以南的地區(qū)) 8、中國指的是(中原地區(qū))。 9、大江東去的“江”指(長江)。
“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的“崤”指的是(崤山)。 “岱宗夫如何”中的“岱”指(泰山) 。
三山是指 (蓬萊、瀛州、方丈 )。 六合是指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
八荒是人為東、東南、南、西南、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一般指荒遠(yuǎn)的地方。
九州是指古代天下分( 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yáng)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一般說九州指中國。
郡是(古代的行政區(qū)),如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國,在漢代為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區(qū))。
國的區(qū)域大于郡,所以郡國連稱。 道,是唐朝的監(jiān)察區(qū),相當(dāng)于漢代的(州)。
唐朝先分天下為十道,后分為十五道。 路,宋朝的路最初是征收賦稅轉(zhuǎn)運(yùn)漕糧的,后來逐漸帶有(行政區(qū))和(軍區(qū))的性質(zhì)。
縣,(地方基層)的行政區(qū)域。 五岳是指(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指(邊境)。 南京,古代又稱為(建康、建業(yè)、金陵、江寧、白下、石頭城)。
鎮(zhèn)江,又稱為(京口,武進(jìn))。 杭州,又稱為( 臨安、錢塘、武林)。
福州,又稱為(三山) 柳宗元,河?xùn)|人,世稱(柳河?xùn)|)。有《柳河?xùn)|集》傳世。
韓愈,自稱祖籍昌黎,世稱(昌黎先生)。 王安石,江西臨川人,有《臨川集》傳世。
袁枚,辭官定居江寧小倉山,有《小倉山房集》傳世。 《聊齋志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房。
《飲冰室合集》,飲冰室是(梁啟超)的書房。 襁褓,本意是指嬰兒的被子。
后來借指(不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是(兩至三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及笄是指(女子十五歲),童子指(兒童)。 弱冠指(男子二十歲),而立指(三十歲),不惑指(四十歲), 知命指(五十歲),花甲指(六十歲),古稀指(七十歲)。
髦耋指(八十,九十歲),期頤指(百歲)??偨恰⒋棍刂福▋和?。
在古代,一般士大夫除了姓名外還有(字、號、謚號)等,當(dāng)然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這幾項(xiàng),但名,字都有。如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齋名(聊齋),也稱(聊齋先生),因無做官而無謚號。
古人直稱姓名情況之一:用于自稱,如“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句中的文天祥就是(自稱姓名) 古人直稱姓名情況之二:用于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句中的呂師孟就是(用于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
古人直稱姓名情況之三:用語介紹,為人作傳。如“張衡字平子”句中的張衡就是(用語介紹,為人作傳)。
古人稱別人的字、號、齋名、謚號,表示(尊敬的稱呼)。 古人稱別人的官名、爵位、籍貫,表示(敬重)。
古人謙稱:王侯自稱(孤、寡人),臣自稱(微臣),一般人自稱(仆、不地、不佞、愚),女子自稱(妾)。 古人敬稱:稱君王為(圣上、陛下)。
已經(jīng)死去的皇帝稱(廟號),如宋太祖。稱老師為(夫子、子、師、先生),稱尊長或官為(君,公,麾下,大人)。
PS:晚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對鄙視的人賤稱為(豎子、小子) 。 古人上稱下或平輩的稱呼為(子、君)。
古時候座次,坐向規(guī)定嚴(yán)格,在室內(nèi)以(東向即坐西向東)為尊,如“項(xiàng)王東向坐”。 古代車座分左中右,一般車座以(左)為尊。
我國古代授予官職稱(拜),調(diào)動官職為(遷),去舊職而任新職為(除),降職貶官為(貶或謫),罷官為(黜),年老請求辭職為(乞骸骨)。 古代的九賓大禮指的是(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jié),由九個迎賓贊禮的官員延引上殿) 古代女子回娘家省親,叫做(歸寧),女子出嫁叫做(歸或于歸)。
妻生子為(嫡子),妾生子為(庶子)。 文房四寶為(筆 、墨、紙、硯)。
孟、仲季是表示每季月份次序的符號。如春季的第一個月叫(孟春) ,第二個月叫(仲春),第三個月叫(季春)。
夏季、秋季、冬季也如此。 古代衣指(上衣),裳指遮蔽 *** 的(衣裙),(男女都穿,不同于現(xiàn)在的裙子),后來(衣裳)連用,泛指(衣服),襦,古時候的一種(短衣),穿在單衫外;(裘),古代皮衣服裝,穿時皮毛在外;褐,古代貧民穿的用粗毛、粗麻編成的(襪子)。
縉紳是(本指古代的官員的裝束,后用來借指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的代稱。 科舉考試分為(童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四級考試。
稱杜甫為杜工部,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分別是以(官職)、(謚號)和(字)來稱呼人的 古代兄弟之間用(伯或孟,仲,叔,季)排行。 哇,問題好多哦~累~。
3. 關(guān)于古代文化常識
3、謙辭和敬辭
竊: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請:請?jiān)试S我、請讓我。
枉駕:有勞大駕。
惠賜:指對方給以了好處。
科舉職官
鄉(xiāng)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jìn)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拜:授給官職。
除:免去舊職任新職。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職。
遷:調(diào)動官職升官。
革:革除官職。
罷:罷免、停職。
免:免除官職。
黜:廢黜、貶退。
謫:降職遠(yuǎn)調(diào)。
削:革職罷官。
廢:罷免或廢黜。
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去:去職,被調(diào)離。
左遷:降低官職調(diào)動。
擢:提拔、選拔。
授:封給官職。
何謂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職名稱。據(jù)歷史記載,西周時期周王朝及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級。戰(zhàn)國時期,不少國家沿用。上卿是當(dāng)時最高的官職。
九卿之說始于秦漢,指的是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廷尉、太仆、大鴻臚、宗正、大司農(nóng)、少府九個官職。
具體一點(diǎn)來說,太常掌管宗廟祭祀與禮儀;光祿勛掌管宮廷的守衛(wèi)和護(hù)從;衛(wèi)尉負(fù)責(zé)宮門警衛(wèi)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車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獄、案件的審理等;大鴻臚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負(fù)責(zé)外交及民族事務(wù);宗正負(fù)責(zé)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務(wù);大司農(nóng)又名治粟內(nèi)史或大農(nóng)令,掌管谷貨、租稅、賦役、財(cái)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供養(yǎng)皇帝。到北魏時期,在正卿之下還設(shè)少卿,歷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廢止。
三公之說也起始很早,周時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使大夫(大司空)為三公。到東漢時,名稱有所改變,指太尉、司徒、司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負(fù)責(zé)軍政事務(wù)。
4. 語文文化常識(10)題A錯在哪兒
【官職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現(xiàn)以后,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2)除.拜官授職,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3)擢.提升官職.(4)遷.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5)謫.降職貶官或調(diào)往邊遠(yuǎn)地區(qū).(6)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7)去.解除職務(wù),其中有辭職、調(diào)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diào)離屬于一般情況和調(diào)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5. 求各位大神幫忙整理一下高考文言文容易遇到的文化常識,比如皇帝
一、與政事相關(guān)的常用詞 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guān)的政事,實(shí)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評論。
于是官員與百姓、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國君(帝王)之間就會有許多“動作”發(fā)生。 1.詣:到,去。
2.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 3.課:考核、督促、征收。
4.風(fēng)、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shí),查明。
6.游:①游玩,游覽;②旅行,外出求學(xué)或求官;③交際,交往。 7.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檢舉,揭發(fā)。
9.白:告訴,報(bào)告。常用于官吏之間。
10.短:進(jìn)讒言,說壞話。 11.害:嫉妒。
12.聞: ①聽說,聽見; ②使知道,報(bào)告給……知道。對于義項(xiàng) ③要特別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統(tǒng)治者——國君,強(qiáng)化了這一點(diǎn),閱讀時就不至于認(rèn)為下文中國君和主人公發(fā)生的事件顯得突兀。怎么國君知道了并參加進(jìn)來了呢?其實(shí)就是“聞”字在起作用。
如“沒死以聞”,“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13.折:指斥,指責(zé),駁斥。
14.讓:①責(zé)備,責(zé)怪;②謙讓,辭讓。 15.黨:偏袒,伙同,包庇。
16.矯:假托,假傳。 17.質(zhì):作人質(zhì);抵押。
18.次:①臨時駐扎(用于軍隊(duì));②住宿,停留(用于個人)。 19.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yùn)輸”引申。
20. 當(dāng):判刑,判罪。后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
21.坐:①因……犯罪或錯誤,觸犯;②牽連,定罪。 22.多:贊揚(yáng),欣賞。
“高、貴”等字,若帶賓語,就是意動,也意譯為此。 23.少:批評,輕視,看不起。
這是一些常見的單音動詞。我們基本可以按照官員行為、他官(官場)反應(yīng)、社會評價三個層面來掌握。
二、官職人物常用詞語 1.表官職的 (1)宰相:總攬政務(wù)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
(2)御史大夫:其權(quán)力僅次丞相。 (3)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書省:中央行政機(jī)要機(jī)關(guān)。
(6)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7)太尉:軍事首腦。
(8)郎中:尚書屬下部員。 (9)宦官:宮廷內(nèi)侍,又稱太監(jiān)。
(10)侍郎侍中:宮廷侍衛(wèi)。 (11)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12)翰林學(xué)士:管文件,圖書,侍讀。 (13)太史:記史,管文收。
(14)國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jī)構(gòu)。 (15)左右拾遺:唐代諫官。
(16)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17)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
(18)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 (20)主簿:秘書。 2.表官職變化的 ①表授予官職的詞語。
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特征拜郎中。
《張衡傳》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連辟公府不就。
《張衡傳》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如:舉其偏,不為黨。
《左傳"襄公三年》 知:韓琦鎮(zhèn)長安,薦知涇陽縣。《宋史·侯可傳》 拜:授予官職。
如:……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征拜郎中?!稄埡鈧鳌?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
《元史·賈魯傳》:“延、至治間……選丞相東曹掾?!?除:任命,授職。
如:尋蒙國恩,除臣冼馬?!蛾惽楸怼?授:授給、給予官職。
《元史·賈魯傳》:“秦定初恩授東平路儒學(xué)教授。” 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蹲T嗣同》 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
如: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欓T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職。
如: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yī)都事?!对贰べZ魯傳》 察:考察后予推薦,選舉。
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度龂尽侵鱾鳌?仕:做官。
如:學(xué)而優(yōu)則仕。《論語·子張》 仕宦:做官,任官職。
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犊兹笘|南飛》 仕進(jìn):進(jìn)身為官。
如:邁少恬靜,不慕仕進(jìn)。《晉書·許邁傳》 ②表罷免官職的詞語。
罷:免去,解除官職。如: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傳》 絀、黜:廢掉官職。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
《封建論》 免:罷免。如:免官削爵。
〈漢書"貢禹傳〉 奪: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書博雞者事》 ③表提升官職的詞語。 升:升官。
如:升(魯)臺都事。《元史·賈魯傳》 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為后將軍?!稘h書"趙充國傳》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
如: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拔三十余人。李白《與韓荊州書》 遷: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顿Z誼傳》 陟:進(jìn)用。
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冻鰩煴怼?晉、進(jìn):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
如:成語“加官進(jìn)爵”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權(quán)。 如: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
《宋史·辛棄疾傳》 拜: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表降低官職的詞語。
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岳陽樓記》 貶: ①降職。如:貶連州刺史。
《劉禹錫傳》 ②降職并外放。如: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
6. 升遷
古代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有以下詞語:①拜:按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任命。
例如柳宗元的《封建論》:“朝拜而不到,夕斥之矣?!雹诔喝蚊话莨?。
例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雹圻w:調(diào)動官職。
一般指提升。 例如《后漢書·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p>
遷又為放逐;流放。例如柳宗元的《封建論》:“及夫人逆不道,然后掩捕而遷之?!?/p>
[左遷]:降職。例如《漢書·周昌傳》:“吾極知其左遷?!?/p>
“左遷”還特指貶官在外。例如劉禹錫《初至長安》詩:“左遷凡二紀(jì),重見帝城春。
”[遷客]:被貶到外地的官。例如范仲淹《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④擢:選拔;提拔。例如《漢書·霍光傳》:“擢郎為九江太守?!?/p>
古代平級調(diào)動官職叫“轉(zhuǎn)”或“徙”。例如《后漢書·張衡傳》:“順帝初,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衡不慕當(dāng)世,所居之官積年不徙。
”⑤黜:廢;貶退;罷免或降職。例如柳宗元的《封建論》:“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p>
[黜陟]:(官吏)降級或升等。例如《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p>
⑥謫:貶謫;(官吏)因罪被降職并外放。例如柳宗元的《愚溪詩序》:“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
”⑦出:(官吏)外放;外調(diào)。就是京城的官調(diào)到地方任職。
例如柳宗元的《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出守烏江滸。”⑧乞骸骨。
封建社會,大臣年老了請求辭職為“乞骸骨”,意思是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到家鄉(xiāng)。 。
7. 語文文學(xué)常識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并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fēng)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孔圣人”,孟子被稱為“亞圣”,兩人并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p>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xiàn)實(shí),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圣”,有著名的“三吏”:《潼關(guān)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jì)、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yuǎn)。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yōu)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趙孟(fǔ) 15、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xué)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yán)監(jiān)生。
中國古代文學(xué)常識官職變化
官職變化是指以下的嗎:罷免:罷,黜,免,廢,奪 。授予官職:征,辟,薦,舉,拜,選,除,授,賞,封,起。 降低官職:左轉(zhuǎn),左宦,左遷 。 京官外調(diào):出 調(diào)回京城:入。 辭職:乞骸骨,請老,移病,乞身,致仕 。 解褐:入任為官 下車:官吏初上任
古代官職如何任免升降?
一、關(guān)于任職授官的有:?
任(擔(dān)當(dāng),擔(dān)任)
授(授官,任命)
除(任命,授職)
拜(授給官職)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員。)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薦(推薦,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舉(推薦,推舉,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起(起用人任以官職或重新啟用,任以官職)、提(提拔)
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號或爵位)
贈(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賜(賞賜有功之臣以爵位)
賞(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
二、關(guān)于提升職務(wù)的有:
擢(提升官職)超擢(破格提拔)拔擢(用于由低級到高級的升遷)
陟(提升,提拔)
升(提升)
進(jìn)(用于較高職務(wù))
起復(fù)(恢復(fù)原職務(wù))
超遷(越級破格提升)《史記?賈誼傳》:“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p>
三、關(guān)于調(diào)動職務(wù)的有:
轉(zhuǎn)、移、調(diào)、徙(一般的調(diào)動,調(diào)遷)
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官)
出(指出京受任)
補(bǔ)(補(bǔ)充缺職或由候補(bǔ)而正式任命)
四、關(guān)于降級免職的有:
罷、免、解、黜、奪(官員因過失而解除職務(wù))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時也指京官調(diào)任外地)
貶、謫(因過失而降級)
革、褫(皆為“革除”的意思,指撤職查辦。褫,音chì)
左遷(降級使用,貶官)
開缺(官員因故去職或者死亡,職位一時空缺,另選他人充任)
致仕(帶職退休)
補(bǔ)充:
五、關(guān)于兼職的有:?
領(lǐng)(本職之外兼較低它職)
攝(暫時兼代本職外更高職務(wù))
權(quán)(臨時代職)
假(暫時代理)
行(代理官職)
署(也有“代理,暫任”的意思,指代理無本官的職務(wù))
護(hù)(原官員短期離職,臨時守護(hù)印信,“護(hù)”有“統(tǒng)轄,統(tǒng)率”的意思
六、表示多次調(diào)動的:累遷
七、表示因病辭官的:謝病
八、表示主管的:知、典、主
九、表示辭去的 :乞骸骨、自乞、歸故里、退、告退、致政(仕)、辭等。
十、表示在任的:視事、下車
參考資料
古代官職任免升降術(shù)語集錦 杜緒濤 :
官職變動的古代常識有哪些?
表示官職調(diào)動的常識如下:
出:指出京受任。例:永和初,出為河間相。(范曄《張衡傳》)
入:地方官調(diào)任京官。例:由和州刺史入為主客郎。(《新唐書劉禹錫傳》)
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官,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為易于區(qū)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zhuǎn)調(diào)叫轉(zhuǎn)遷、遷官、遷調(diào),離職后調(diào)復(fù)原職叫遷復(fù)。例: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后漢書張衡列傳》)
補(bǔ):補(bǔ)充缺職或由候補(bǔ)而正式任命。例:是時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bǔ)郡國守相,以望之為平原太守。(《漢書蕭望之傳》)
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diào)職。例: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后漢書張衡列傳》)
轉(zhuǎn):遷職調(diào)任,無所謂升降。例:順帝初,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后漢書張衡列傳》)
改:改任官職。例:改刑部詳覆官。(《宋史王濟(jì)傳》)
移:調(diào)動官職。例:未幾,移鎮(zhèn)青州,就加兼中書令。(《舊五代史甘荷余傳》)
量移:被貶邊遠(yuǎn)地區(qū)的官員,遇赦酌情移至近處任職。例:三年隨例未量移。(白居易《自題》)
調(diào):調(diào)動、調(diào)遷。例:調(diào)為隴西都府。(《漢書袁盎傳》)
表示降低官職的詞
貶:降職并外放,與“謫”相近。例:貶連州刺史。(《舊唐書劉禹錫傳》)
謫:本義為針對罪犯所作的判詞。引申為因過失降職貶官或調(diào)往邊遠(yuǎn)地區(qū)。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陽樓記》)
左遷:降低官職。漢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例: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琵琶行》)
罷:罷免、解除官職。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高啟《書博雞者事》)
黜:廢除官職。例:臺臣慚,追受其牒,為復(fù)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啟《書博雞者事》)
放:委任委派,有時也指京官調(diào)任外地。例: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譚嗣同》)
免:免除官職。例:遂免丞相勃,遣就國。(《漢書文帝紀(jì)》)
奪:削除官職。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高啟《書博雞者事》)
廢:廢黜,放逐。例:廢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為賣直沽名。(明黃道周《節(jié)寰袁公傳》)
革:革除,指撤職查辦。
去:解除職務(wù),其中有辭職、調(diào)離和免職三種情況。例:自免去職。(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褫:撤職查辦。例:張勃進(jìn)陳湯而坐以褫爵。(謝莊《上搜才表》)
古代官職升降任免常識
1.中國古代官員升降的文化常識
三省六部”制出現(xiàn)以后,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職,提升官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而“左除”則是降級受職。(3)遷。
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4)謫。
降職貶官或調(diào)往邊遠(yuǎn)地區(qū)。(5)黜。
“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6)去。
解除職務(wù),其中有辭職、調(diào)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diào)離屬于一般情況和調(diào)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7)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8)舉:提升官職,對無官人士的提拔。(9)陟:升遷。
指官吏的提升和進(jìn)用。
2.古代官職升降用語
一、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shù)語
關(guān)于任職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贈(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薦、舉(多用于布衣作官)、點(diǎn)(用于口語)。
關(guān)于提升職務(wù)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級到譏級)、進(jìn)(用于較高職務(wù)追加)、起復(fù)(恢復(fù)原職務(wù))、超遷。
關(guān)于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yán)重過失而解除職務(wù))、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wù))、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
關(guān)于調(diào)動職務(wù)的:移、調(diào)、徒、量移(調(diào)的比原職稍好)、補(bǔ)(由候補(bǔ)而正式上任)
關(guān)于 *** 的:領(lǐng)(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wù))、權(quán)(臨時代職)、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代替無本官的職務(wù))、護(hù)(原官短期離職,臨叮守護(hù)印信)
二、古代官職變動用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如果是“左除”,則是降級授職之意。
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如《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課文《海瑞傳》:“是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
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jī)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yù)新政”。
4、遷,改官。用法較復(fù)雜,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升遷,如《海瑞傳》:“遷淳安知縣。”海瑞由原教諭官提升為知縣。二是改任,相當(dāng)于轉(zhuǎn)調(diào)原職品級的官職,如《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新職太史令與舊職郎中官職級別相同。三是降職,即“左遷”。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奔粗副唤禐榻菟抉R。
5、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diào)職?!稄埡鈧鳌罚骸八又佥m積年不徙?!奔凑f張衡所居官職一直未得到改任。
6、謫,官吏降級,相當(dāng)于貶。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當(dāng)潯陽城。”
7、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读H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張衡傳》:“公車特征拜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稄埡鈧鳌罚骸坝篮统?,出為河間相”中的“出”,就是指張衡離京任河間王的相。
9、去,卸職?!稄埡鈧鳌罚骸白匀ナ仿殻遢d復(fù)還?!边@里的“去”,就是卸職之意。
10、黜,廢免,革職免官。《屈原列傳》:“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要注意,“黜”與“貶謫”相同,但有區(qū)別,貶謫是出自皇帝的詔令,黜有時則是上司對下屬官員的處分,《書博雞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臺臣”以對“臧使者”的處分。
11、放,放逐。如《史記·屈原列傳》“舉世混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是以見放”中的“放”就是貶謫放逐的意思。
“放”有時也指京官調(diào)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jìn)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陟”即指提升和進(jìn)用。
“陟”常和“黜”連用表示人材的進(jìn)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韓愈《送李盤谷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13、奪,罷官免職。如《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14、罷,革除官職?!稌╇u者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中的罷是指被革去了官職。
15、復(fù),恢復(fù)舊職?!稌╇u者事》中“為復(fù)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復(fù)”指重新任命,恢復(fù)舊職的意思。
3.升遷
古代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有以下詞語:①拜:按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任命。
例如柳宗元的《封建論》:“朝拜而不到,夕斥之矣?!雹诔喝蚊?;拜官。
例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③遷:調(diào)動官職。
一般指提升。 例如《后漢書·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p>
遷又為放逐;流放。例如柳宗元的《封建論》:“及夫人逆不道,然后掩捕而遷之?!?/p>
[左遷]:降職。例如《漢書·周昌傳》:“吾極知其左遷。”
“左遷”還特指貶官在外。例如劉禹錫《初至長安》詩:“左遷凡二紀(jì),重見帝城春。
”[遷客]:被貶到外地的官。例如范仲淹《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④擢:選拔;提拔。例如《漢書·霍光傳》:“擢郎為九江太守?!?/p>
古代平級調(diào)動官職叫“轉(zhuǎn)”或“徙”。例如《后漢書·張衡傳》:“順帝初,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衡不慕當(dāng)世,所居之官積年不徙。
”⑤黜:廢;貶退;罷免或降職。例如柳宗元的《封建論》:“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p>
[黜陟]:(官吏)降級或升等。例如《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⑥謫:貶謫;(官吏)因罪被降職并外放。例如柳宗元的《愚溪詩序》:“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
”⑦出:(官吏)外放;外調(diào)。就是京城的官調(diào)到地方任職。
例如柳宗元的《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出守烏江滸。”⑧乞骸骨。
封建社會,大臣年老了請求辭職為“乞骸骨”,意思是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到家鄉(xiāng)。 。
4.古代官吏的任免升降用語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jìn)、稱、補(bǔ)、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 表調(diào)動的:調(diào)、徙、轉(zhuǎn)、改、放、出、出官
4) 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5) 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 表恢復(fù)的:復(fù)、還
7) 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
3、常見的官名、官司府名:
宰相:總攬政務(wù)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
三司:太尉,司徒 司空
太尉:軍事首腦
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
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主簿:秘書
郎中:尚書屬下部員
左右拾遺:唐代諫官
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
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侍郎侍中:宮廷侍衛(wèi)
宦官:宮廷內(nèi)侍,又稱太監(jiān)
太史:記史,管文收
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知縣:縣一級行政長官
員外部:尚書下屬宦官
翰林學(xué)士:管文件,圖書,侍讀
御史大夫:其權(quán)力僅次丞相
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圍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jī)構(gòu)
中書?。褐醒胄姓C(jī)要機(jī)關(guān)
丞相:相當(dāng)于宰相
5.哪些古漢語詞表示授予官職【官職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現(xiàn)
我也是從其他網(wǎng)頁上查的. (一) 表示任命,授予官職 ①拜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除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除”是去舊職授新職.(《〈指南錄〉后序》) ③授 賈雨村授了應(yīng)天府.(《紅樓夢》第四回) ④賞 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譚嗣同傳》) 說明:“授”從授予印等物而來,“賞”從獎勵而來,有賜予官職、爵位義. ⑤封 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 ⑥贈 贈謚美顯,榮于身后.(《五人墓碑記》) 同是君主授予,生時為“封:,死后為”贈.”封“也有用于授予土地方面的,如“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六國論》). ⑦通籍 通籍后,俸去書來.(《黃生借書說》) “通籍”,出任、做官. ⑧守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守”為任命,意為“任……太守”,同理,“總督兩廣”即“任兩廣總督”. (二)表示提升官職 ⑨升 既而胡即放寧夏知府,旋升寧夏道.(《譚嗣同》) ⑩遷 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張衡傳》) 說明:“遷”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調(diào)動講的,如“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也有作降職遠(yuǎn)調(diào)的,如“遷客騷人”(《岳陽樓記》). {11}擢 奏對稱旨,超擢四品卿銜軍機(jī)章京. “擢”為提升,“超擢”為破格提升.(《譚嗣同》) {12}陟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陟”本為上升之意,此處為提升(官職).(《出師表》) (三)表示降(貶)低官職 {13}左遷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 {14}謫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15}遷謫 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琵琶行》) {16}放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17}出官 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說明:古代,右表示高貴的位置,左表示較低的位置,故“左遷”為貶官降職;“遷謫”側(cè)重于“謫”,即降官遠(yuǎn)調(diào);“放”有流放、放逐義,從色彩上講,是貶職;“出官”是貶職調(diào)離,而“出為河間相”(《張衡傳》)的“出”為出任(地方官) (四)表示一般調(diào)動 {18}徙 衡不慕當(dāng)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張衡傳》) {19}調(diào) 婿竟不調(diào).(《記王忠肅公翱事》) {20}改 后公改兩廣,太監(jiān)泣別.(《記王忠肅公翱事》) {21}轉(zhuǎn) 順帝初,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張衡傳》) 說明:“徙”是遷移之意,此處引申為調(diào)動;“改”為改換、調(diào)換 (五)表示辭官 {22}辭 輕辭古之天子.(《五蠹》) {23}讓 古之讓天子者.(《五蠹》) {24}乞骸骨 上書乞骸骨.(《張衡傳》) 說明:“辭”是辭退;“讓”是禪讓;“乞骸骨”,年老而申請退休.。
6.古代官吏的任免升降用語幫忙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jìn)、稱、補(bǔ)、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 表調(diào)動的:調(diào)、徙、轉(zhuǎn)、改、放、出、出官 4) 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5) 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 表恢復(fù)的:復(fù)、還 7) 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 3、常見的官名、官司府名: 宰相:總攬政務(wù)的大官。
宰,主持,相,輔佐 三司:太尉,司徒 司空 太尉:軍事首腦 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 知,管理 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主簿:秘書 郎中:尚書屬下部員 左右拾遺:唐代諫官 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 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侍郎侍中:宮廷侍衛(wèi) 宦官:宮廷內(nèi)侍,又稱太監(jiān) 太史:記史,管文收 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知縣:縣一級行政長官 員外部:尚書下屬宦官 翰林學(xué)士:管文件,圖書,侍讀 御史大夫:其權(quán)力僅次丞相 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圍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jī)構(gòu) 中書?。褐醒胄姓C(jī)要機(jī)關(guān) 丞相:相當(dāng)于宰相。
7.古代官吏的任免升降用語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jìn)、稱、補(bǔ)、作、表、為、就2、表官職變化的: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3) 表調(diào)動的:調(diào)、徙、轉(zhuǎn)、改、放、出、出官4) 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5) 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6) 表恢復(fù)的:復(fù)、還7) 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3、常見的官名、官司府名:宰相:總攬政務(wù)的大官。
宰,主持,相,輔佐三司:太尉,司徒 司空太尉:軍事首腦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主簿:秘書郎中:尚書屬下部員左右拾遺:唐代諫官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侍郎侍中:宮廷侍衛(wèi)宦官:宮廷內(nèi)侍,又稱太監(jiān)太史:記史,管文收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六部:吏、戶、禮、兵、刑、工知縣:縣一級行政長官員外部:尚書下屬宦官翰林學(xué)士:管文件,圖書,侍讀御史大夫:其權(quán)力僅次丞相校尉:漢代軍事長官圍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jī)構(gòu)中書省:中央行政機(jī)要機(jī)關(guān)丞相:相當(dāng)于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