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選修課文教案
語文教學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要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小編特地準備了高二語文選修課文教案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歡迎借鑒學習!
高二語文選修課文教案1
設(shè)計思想
1文本維度。這首詞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宋詞單元。詞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語言富有張力?!蹲砘帯窂浡鴿鉂獾南嗨?,濃濃的愁緒,教師要帶領(lǐng)學生深入品味。
2學生維度。時下的中學生,喜歡閱讀一些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而遠離了文學經(jīng)典,很難再被一首首古詩詞感動。很難再與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語文教師有責任帶領(lǐng)學生在美麗的古典詩歌家園里徜徉,讓其心靈得以滋養(yǎng),得以凈化。
3教學理念。依著本真閱讀的理念。引導(dǎo)學生實實在在地與詩詞語言親密接觸,去感悟詩詞內(nèi)在的意義和神韻,發(fā)現(xiàn)其魅力,獲得恒久的感動。
教學目標
1反復(fù)吟詠,體會詞的聲律之美。
2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領(lǐng)悟情景渾然交融的意境。
3品味語言,充分感受相思的凄苦與美麗,體悟詞人高雅的品格和非凡的勇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反復(fù)誦讀,品味語言,使學生人情入境。
難點:深人品讀詞中的意象,領(lǐng)悟意境。
教學設(shè)想
1課型:品味鑒賞課。
2教學方法:誦讀、品評、點撥。
3學習方式: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品味、自主表達。
4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資料鏈接
徐北文主編《李清照全集評注》(濟南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傅興林《情深調(diào)苦意雅技高》(《漢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
陶文鵬《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古典文學知識》,2008年第3期)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出示幻燈片一: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jīng)》)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__相思。(王維《相思》)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風棲梧》)
你__喜歡哪一句詩?請先讀一讀,然后說一說理由。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幅相思的圖畫,品讀李清照獨守空閨時向遠在山東的丈夫趙明誠寄去的濃濃的相思。
二、活動之一:誦讀——感受韻律之美
1學生自由誦讀。
要求注意字音,注意韻腳,注意節(jié)奏。
誦讀提示:
①注意重音。例如“佳節(jié)又重陽”中“又”字要重讀。
②注意韻腳。這首詞運用了“晝”“獸”“透”“后”“袖…瘦”等六個仄聲韻,一韻到底,表現(xiàn)出和諧、統(tǒng)一的音樂美。仄聲字短促急迫,從音樂效果看,仄聲韻較沉悶,容易傳達愁苦的情緒。
③注意節(jié)奏。例如“有暗香盈袖”為1-2-2式,應(yīng)讀成“有,暗香,盈袖”。
④注意語調(diào)。讀時要緩慢低沉,氣徐聲凝。
2請一位學生誦讀,另一位學生評價。
3再請全班學生靜靜地閱讀。
三、活動之二:品味——體悟情感之美
1了解學生的閱讀感受,可以拈取“愁”這個情感基調(diào)。
2學生活動: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品味“愁”的具體表現(xiàn)。
3結(jié)合誦讀,品味語言。根據(jù)學生自己的發(fā)現(xiàn)相機點撥,師生、生生完成對話交流。例如:
①“薄霧濃云”勾畫一種暗淡陰沉的天氣,烘染出一種陰郁的氛圍。也襯托出女詞人煩悶的心緒。“薄霧濃云”,可以說是抒情主人公心境過濾、染色后的景象,也可以說是她心中之愁云慘霧外化所產(chǎn)生的“幻景”。其實,暗淡陰沉的自然景觀與孤獨傷感的情懷已完全融為一體。
②“永”,白晝?nèi)绱寺L,著實令人發(fā)愁!重陽佳節(jié),即農(nóng)歷九月初九,已是深秋時節(jié),依地理常識看,白晝應(yīng)是越來越短,怎么會是“永晝”呢?原來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思把它拉長為“永晝”。
③“銷”字寫出香料慢慢燃燒,煙霧緩緩騰起:騰起的又何嘗不是愁、不是苦?!時光悄然流逝,而相思之苦何時有個盡頭!
④“又”字表明與親人離別已久,獨過佳節(jié)已非一回。重陽節(jié)又是親人團聚、共登高處、飲酒賞菊之時,而“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個“又”字包含多少美麗的回憶,而又包含多少委屈與無奈,傷感與愁苦!也有人認為,“又”字可以理解為“卻又是”,在此處起遞變和加重語氣的作用。索然寡居時,碰上一般性的節(jié)日,譬如說端午節(jié),也還罷了,可恰巧遇上重陽節(jié)。詞人意在突出這個佳節(jié)思親懷人之情的熾烈。
⑤“半夜”和“晝”“黃昏”聯(lián)系起來思考,委婉地表達了對丈夫思念之殷切,已達到了每時每刻之地步。
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何以成為千古名句?“瘦”字又包蘊怎樣的情感?
這三旬一方面暗示自己在離別中的憔悴與期待,另一方面顯示自己的芳華與清品。
有一種版本為“人似黃花瘦”。“比”與“似”孰優(yōu)孰劣?
答案不求統(tǒng)一,自圓其說即可?!氨取?,重在程度,超過幾分,意味更勝;“似”,重在物我合一。憐菊即憐人。
引用名家論述(出示幻燈片二):
李清照先是忘了自己,同情于菊花之瘦,次又發(fā)現(xiàn)自己之瘦,__后才見出自己之瘦還有過于菊花者,她的生命似早已與菊花化而為一了。(李長之《論李清照》)
結(jié)尾一句是__,也是千古名句。人們都公認其言美妙無比。一則,以簾外之黃花與簾內(nèi)之玉人相比擬映襯,境況類似。形神相似,創(chuàng)意極美;再則,因花瘦而觸及己瘦,請賓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則,用人瘦勝似花瘦,__深至__含蓄地表達了詞人離思之重,與詞旨妙合無間,給人以余韻綿綿,美不勝收之感。(劉乃昌《李清照詞鑒賞》)
4再請學生誦讀。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說:“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是一顆心?!闭b讀時,要求學生把自己放進去。
四、活動之三:想象——感悟意境之美
1詞主要通過什么抒發(fā)愁情的?
“黃花”“黃昏”“酒”“西風”等意象極力傳達相思之愁情。
2播放背景音樂,請學生閉目想象。學生充分想象后,教師隨著背景音樂輕吟此詞。
3師生交流:想象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古代文人的感傷往往通過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去表現(xiàn)。你想到的也許是,薄霧迷蒙,彌散四周,濃云凝重,堆浮天際,一位才女,獨守空房,情思脈脈;也許是,夜半時分,涼意襲人,一位佳人,獨宿紗櫥,孤枕難眠,愁腸百結(jié);也許是,夕陽西下,東籬秋菊,暗香盈袖,一位詞人,形單影只,思夫情弦,再次撥動;也許是,西風卷簾,__清瘦,一位少婦,玉容憔悴,楚楚可憐……
五、活動之四:練筆——表達詩意之美
以“相思”為話題寫一個句子。寫好后讓學生逐一朗讀。形成一首首現(xiàn)代詩。
例句(出示幻燈片三):
相思是風箏,飄飛的你,永遠在我的視線里。
相思是暗夜里那盞不眠的燈,醒亮著寂寞。
相思是眼角悄然流下的紅淚,染紅了西邊的天空。
六、齊背全詞
七、總結(jié)(出示幻燈片四)“無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調(diào)。元人詞曲往往宗之?!?清代陳廷焯評《醉花陰》)
相思是如此美麗,而又如此凄苦。但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還有多少相思?你如果在現(xiàn)實中體驗不到相思,那么請到《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到唐詩、宋詞里去尋找吧!
八、教師改詩相贈(出示幻燈片五)
相思
晚來的風搖曳燭影
驚醒了
蜷縮在夢里的冷
北去的雁銜去相思
傷感了多少西風
系在窗欞上的眼神
枯瘦一地的黃花
寂寞了一個人的黃昏
卻盛開著滿野的柔情
九、布置作業(yè)
1從課外搜集有關(guān)相思的詩詞作品進行賞析。
2將《醉花陰》改寫為一首散文詩或現(xiàn)代詩歌。
高二語文選修課文教案2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個人生活遭遇與作品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guān)系。
2、讓學生初步掌握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屬性。
一、導(dǎo)入
秋天是一個令人感傷的季節(jié),許多詩人或詞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動人詩篇,然而__令人動人的便是那“見月傷心,聽風落淚”的多愁善感之作。多愁善感,似乎就是女子的代名詞,或許也只有女子才能擁有這樣細膩的情懷。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位將“愁情”寫絕了的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聲聲慢》。(板書:標題和作者)
對于李清照這位女詞人,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初中的時候我們就學過她的一首小令《如夢令》,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這首詞。(全班背誦: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盡興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從這首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活潑開朗的少女,那么如此活潑開朗的少女為什么會成為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詞人呢?這便與她的生活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那么有那位同學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位女詞人呢?(引入作者簡介)
二、作者簡介
(讓學生回顧舊知識,對作者作個簡要的介紹,然后教師進行明確。)
[明確]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
李清照的詞前期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詞風清麗柔媚;
后期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詞風哀怨凄苦。
三、朗誦,初步感知詞人的愁情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這時的李清照已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忘夫之痛和亡國之恨,所以在朗讀這首詞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以一種哀傷、凄婉、緩慢、低沉的語氣來誦讀。
1、生齊讀
2、師范讀
讓學生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這首詞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我們可以結(jié)合當時的寫作背景,也就是課本注釋7來思考這個問題)
明確:內(nèi)心難以排遣的愁緒(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3、生個人自由朗讀,并給出自讀提示
(聯(lián)系詞人的生活遭遇來品讀,抓住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來品讀,
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四、詩歌賞析
1、提問:找出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知,詞人是愁緒滿懷的,似乎要被愁所淹沒,就如她在《武陵春》中所寫到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那么是什么觸動了她的愁緒,讓她愁緒難耐呢?(這時我們就必須抓住詩歌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進行賞析)
2、間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并讓學生從其他詩歌中去再次體會這種情感。
①詳析“酒”意象(“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酒是中國文化的傳承,也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們來回顧一下以前學過的詩歌中有哪些是含酒的詩句呢?
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于是飲酒樂甚,扣弦而歌之”。
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人們開心的時候會喝酒,憂愁的時候也會喝酒,于是酒在文學中便擁有了兩層含義,一是喜,一是悲。
現(xiàn)在我們回到今天學習的這首詞上來,在詞人的眼里酒是喜的還是悲的呢?詞人是怎么來描述酒的?
問:為何說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酒是愁的象征。
②略析“秋風”意象
詞人喝酒不僅僅是為了消愁,也是為了抵御晚秋凄涼的冷風。秋風會給我們一種什么感覺呢?(秋風起,秋葉便會飄落),那么此時的秋風給我們一種什么感覺呢?(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秋風會渲染一種愁情。
③詳析“過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問:為什么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明確:1)雁到秋天,由北向南飛,詞人亦四北方人,到南方來避難,所以是“舊時相識”,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只能客居江南,這便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2)古有“雁足傳書”之說,此刻她的相思之情將要寄托給何人呢?于是心中的那份亡夫之痛油然而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過雁象征離愁。
④略析“黃花”意象。
凋零枯萎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顏和孤苦飄零的晚境,此時的詞人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此時,詞人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此處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
⑤詳析“雨”、“梧桐”意象。
正是因為沒有了那樣的閑情雅致,于是詞人只好獨自守在窗邊,消磨這無趣又悲涼的歲月。此時天空中下起了雨,滴在了院中那枯黃的梧桐上。梧桐葉落,細雨霏霏,細雨灑落在梧桐上,這既是梧桐在落淚,不也是詞人的心頭在滴淚嗎?這里將凄涼的景色與詞人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令人心碎。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明確:詞的一開頭就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凄清悲涼的氛圍。(感情基調(diào):哀婉凄涼)
此處連用十四個疊字,不僅由外(部的動作和環(huán)境)到內(nèi)(心悲戚的心境)、由淺到深、層次鮮明地寫出了詞人不能擺脫失落感和孤獨感的一種心理過程,而且在音律和旋律上形成了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感受。
4、略析“乍暖還寒時候,__難將息”
此句寫氣溫驟變的感受:點明節(jié)令——秋天。秋天的天氣變化無常,忽暖忽冷。在這樣的天氣里人也睡不好,__難調(diào)理休息。并非天氣原因而是人的心情。
五、課堂小結(jié)
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詞,品味李清照別樣的愁情。
六、能力遷移
讓學生根據(jù)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方法,賞析《一剪梅》,體會詞人前后期不同的愁情。
高二語文選修課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熟悉并掌握魯迅關(guān)于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論證技巧。
2、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的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
論證藝術(shù);
3、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4、聯(lián)系實際,深入理解學習本文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點:
1、理解什么是拿來主義以及為什么要拿來
2、理解比喻論證的方法
3、理解破與立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1、“送去主義”是難點。因為現(xiàn)在的中學生對文章的背景不熟悉,文章中有些詞語比較費解。所以講解時要適當介紹背景,把費解的詞語作重點講解。
2、反語的運用
3、理解魯迅雜文的特色,進而理解雜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同學們課外閱讀興趣很濃,閱讀范圍比較廣泛。唐詩宋詞,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都看了不少,每天我們也進行交流,但對于這些文學作品,前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接受它呢?
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彼哪瑱C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chǎn)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有助于新事物的發(fā)展,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鍟n題、作者。
二、背景介紹
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日本帝國主義占領(lǐng)我國東北三省之后,妄圖進一步占領(lǐng)華北地區(qū),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
國民黨反動政府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____政策,對外出__家領(lǐng)土,對內(nèi)實行__的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為了維護反動統(tǒng)治,蔣介石提倡以“四維”(禮、義、廉、恥)和“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內(nèi)容的所謂“新生活運動”。于是文化界的反動文人隨之叫嚷“發(fā)揚國光”,掀起一股復(fù)古主義的逆流,以此來對抗革命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由此可見,“媚外”與“復(fù)古”二者緊密配合是國民黨反動政權(quán)和一些反動文人的基本特點。而一些資產(chǎn)階級買辦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極力鼓吹“全盤西化”完全否定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以此對抗革命文化。
為了促進革命文化的健康發(fā)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藝隊伍中進行了對文藝大眾化和文藝新舊形式等問題的討論。在討論中,有些同志受“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影響,認為“采用舊形式”就是“機會主義”,“類似投降”。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來看,當時一些青年看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jīng)濟文化侵略,出于愛國主義熱情和對國家民族前途的關(guān)心,對一切外國的東西部有一種恐懼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上,存在著種種錯誤思潮和糊涂觀念。為了揭露和打擊敵人,為了澄清認識,魯迅先生寫了這篇《拿來主義》。
[作品出處]
1、閱讀注釋①
2、補充: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發(fā)表于1934年6月7日的《中華日報》副刊上。課文選自《魯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雜文》。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區(qū)域,這個地區(qū)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憤慨之情?!扒医橥ぁ睒嗣鬟@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現(xiàn)實。
三、文章研讀:
讀標題
1、拿來主義中的“主義”是什么含義?
——一種重大的原則或主張(板書)
2、議論文的標題有兩個大類:論題型的和論點型的,本文的標題是哪一類?
——論題型
3、從這個標題中可以看出,本文應(yīng)該著力解決(或論述)哪幾個問題?
A、什么是拿來主義?
B、為什么要拿來?
C、怎么樣拿來?
這是一個標準的三段論模式,是我們寫議論文時的一個很好的法寶,依照這樣的思路去結(jié)構(gòu)文章,非常的安全保險。
帶著這三個問題,請同學們將文章瀏覽一遍。
插入雜文文體介紹
理清文章思路,研讀文章
討論解決__個問題——什么是“拿來主義”?(回顧“主義”一詞的含義)
1、明確文章哪些部分涉及到“拿來主義”這一觀點
明確:第6-10段
2、這幾個段落中哪一個語句給我們提供了答案?
第七節(jié):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表明了作者的一種主張)
注意,本句中有一個詞:“所以”——表明這是作者得出的結(jié)論,那么這一結(jié)論是在什么基礎(chǔ)上得出的?(也即作者為什么提出該論點)
排除法的引入(ppt展示)
快速閱讀課文的一到七小節(jié),用排除法的方法,理出1-7小節(jié)的論證思路。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總結(jié):
或閉關(guān)主義,或送去主義,或聽憑送來,或自己來拿
非閉關(guān)主義
非送去主義
非送來主義
——————————
所以,要“自己來拿”
——這是什么樣的邏輯論證?因果論證
討論解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
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是以筆鋒犀利著稱,在這里他又是以怎樣的一種表述來否定并批判這三種“主義”的呢?
1閉關(guān)主義
實質(zhì)——明清以來奉行的閉關(guān)自守的政策
做法——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
后果——大門被槍炮打破(鴉片戰(zhàn)爭)
碰了一串釘子(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國家簽訂的一系列喪權(quán)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2送去主義
實質(zhì)——國民政府的__政策
做法——只是送出去
①送了什么出去呢?
一批古董→幾張古畫和新畫→梅蘭芳博士
從數(shù)量上來看是變少了,反映出一味的送去,__終會無物可送,
②而魯迅先生卻把這說成是“也可以算得顯出一些進步了”,說明了什么?
明確:反語,諷刺國民黨政府在欺世惑眾、媚外求榮方面的花招愈演愈烈
③文章開篇,魯迅先生即向我們展示了他那深厚的筆力,請大家注意文段中用紅色標記的字詞句,分析其深刻內(nèi)含。
后果——亡國滅種,禍延子孫
作者在這里并沒有非常直白將這種后果表述出來,那他是怎么說的呢?
①“尼采就自詡他是太陽……做獎賞?!?/p>
分析:尼采自詡是太陽,實際不是,__后瘋了
中國自詡地大物博,實際不是,__后滅亡
運用類比手法,諷刺盲目自大者,告誡人們一味“送去”,只能淪為乞丐。即使自己這一輩淪落不到,子孫后代呢?——討一些殘羹冷炙作獎賞。
3送來主義
在提出這一主義的時候,作者用了四個不同意思較接近的詞語,我們有必要辨析一下
送去:指國民黨政府所奉行的媚外__政策和出賣領(lǐng)土主權(quán)等罪惡行徑。
拋來:把無用的東西拋掉或送人,一般沒有惡意。
拋給:指帝國主義為了進行經(jīng)濟和文化侵略,向中國傾銷剩余物資、傳播資本主義腐朽文化等的陰謀罪行。(“給”字表示是懷有企圖,非要你接受不可的)
送來:自欺欺人的說法,批判國民黨政府奴性十足的嘴臉
實質(zhì)——帝國主義向中國傾銷剩余物資進行文化經(jīng)濟侵略的政策
做法——英國鴉片,德國廢槍炮,法國香粉,美國電影,日本小東西
后果——大受其害,對外國文化的一概排斥
小結(jié):從上述的分析中我們看出,魯迅先生對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有他自己獨到的見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禮尚往來(板書),沒有往來不行,光有往也不行,必須得有來,但來的也不是隨便的東西,必須是好的,有用的,但是我們不能控制這一點,所以,作者提出了他的主張——拿來主義。
按照我們寫議論文的思路,在文章__部分就應(yīng)該將自己的觀點亮出來,而這篇文章的觀點到第七小節(jié)才提出,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立論:議論文可以闡述自己的觀點,叫“立”;駁論:可以批駁別人的觀點,叫“破”;本文先駁后立(先破后立)。
討論解決第三個問題——怎樣實行“拿來主義”
拿,帶有主觀能動性,既然是主觀的就會受到自己和他人思想的影響,當時有些思想清醒的青年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不敢拿來,這不好;隨便亂拿,沒有原則性也不好,到底該怎么實行這一主義呢?
1、仔細閱讀8-9節(jié),理清思路(板書)
這里主要理清窮青年和拿來主義者的不同做法
大宅子窮青年徘徊不敢進門孱頭
(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放一把火燒光昏蛋
欣欣然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廢物
拿來主義者占有
挑選魚翅吃掉
鴉片送藥房,供治病
煙燈和煙槍送一點如博物館,其余毀掉
姨太太各自走散
2、本文主要談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問題,可是8、9兩段只字未提“文化遺產(chǎn)”,卻談什么“大宅了”之類的問題。請同學們思考:“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分別指什么事物?
明確:“大宅子”指文化遺產(chǎn),“魚翅”指文化遺產(chǎn)中精華部分,“鴉片”指文化遺產(chǎn)中精華與糟粕互見的部分,“煙槍和煙燈”指文化遺產(chǎn)中的舊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的東西,是純粹的糟粕。
3、窮青年的三種做法又具體指什么呢?
孱頭――害怕繼承拒絕借鑒,逃避主義;
昏蛋――盲目排斥,虛無主義;
廢物――全盤西化,投降主義。
4、“拿來主義”要求我們對待這些事物要各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
①“魚翅”――吸收――“只要有養(yǎng)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p>
②“鴉片”――批判地吸收―――“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p>
③“煙槍和煙燈”――留一點作歷史的反面教材,絕大多數(shù)應(yīng)當清除――“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
④“姨太太”――堅決拋棄――“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p>
5、要求學生閱讀第10段,想一想這段的五句話分別能回答什么問題?
明確:(我們究竟應(yīng)當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呢?)總之,我們要拿來。(拿來之后應(yīng)當怎樣區(qū)別對待呢?)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有什么積極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做到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條件?)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辯別,不自私。(實行“拿來主義”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5、這告訴我們“拿來主義”的__后一步該怎么做?
明確:創(chuàng)造
6、由此,請我們總結(ji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
明確:占有→→挑選→→創(chuàng)造(板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進一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明確: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談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這一個方面,請同學們在筆記本上歸納本文中心。要求內(nèi)容完整,語言通順。__后要明確本文中心包含四個要點:①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②批判國民黨反動政府的__政策,③闡明對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主張,④指出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必要性。
學習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
盡管本文中心思想應(yīng)當包含四個要點,但__核心的問題還是闡明對待文化遺產(chǎn)批判繼承的正確態(tài)度。但并沒有枯燥地講述理論,全文寫得輕松活潑,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這樣的效果呢?
①比喻論證
第8、9兩段
明確:比喻論證就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這種方法是用人們?nèi)菀桌斫獾摹⒈容^淺顯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奧的事物或道理。運用這種方法能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強作品的藝術(shù)性和感染力。
②類比論證:
第3段
明確:這里用尼采與“送去主義”者作比,尼采與“送去主義”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識的人,屬于同一類事物。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闡明觀點的方法叫類比論證的方法。(板書)它與比喻論證有明顯的區(qū)別:類比論證是同類事物作比較,比喻論證是用不同類的、只是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二者的區(qū)別一定要弄清。
③對比論證:
8、9、10三段
明確:“孱頭”、“昏蛋”、“廢物”的表現(xiàn)與“新人”的表現(xiàn)對比。將兩種性質(zhì)截然相反的事物進行比較,這種論證方法叫對比論證。(板書)對比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增強論證效果。
板書: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
①比喻論證(8、9段)------用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
②類比論證(第3段)------用同類事物相比較。
③對比論證(8、9段)------用性質(zhì)相反事物作比較。
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諷刺、幽默、犀利
教學方法:請學生在原文中找自己覺得很有意思很有特色的語言,并加以評析。如:
①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
②總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③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
④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
學生很容易品味出其中的諷刺、幽默的韻味,接著要求學生再盡自己所能舉出課文的其它例子。
教師小結(jié)
犀利的語言,諷刺幽默的風格,固然是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但更重要的是來自對事物的敏銳深刻的觀察和思考,來自對敵人和舊事物的憎惡痛恨。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沒有深刻的思想,強烈的感情,就不會有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我們應(yīng)當透過魯迅先生的語言風格更深刻地理解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
思考探究
本文中所列舉的現(xiàn)象,在我們當今社會是否存在?作者提出的觀點,在今天有沒有現(xiàn)實意義?請同學們聯(lián)系我們當前的社會現(xiàn)實想一想。
學生討論,列舉類似現(xiàn)象,教師引導(dǎo)作分析。
(如果學生提出的材料較多,且分析言之成理,那么,按本文形式,以“新拿來主義”或“的拿來主義”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列出論證的提綱。如果提出的材料不豐富,則提供以下材料,請學生作評析,而后作文。)
1、中國的宣紙制造工藝失密。
2、來自日本的訪問學者莊嚴舜哉說,中國目前流行的日本動漫作品,很多在日本市場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為其中充滿了暴力、__的成分;而真正好的作品在中國卻看不到。
3、東芝筆記本電腦存在嚴重的安全漏洞,在美國及西歐,該產(chǎn)品被招回,而在中國,僅提供了一兩個補丁軟件。
4、日本的汽車制造業(yè)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一流產(chǎn)品出口歐美,二流產(chǎn)品國內(nèi)用,三流產(chǎn)品送中國。(本田的安全氣囊問題,三菱的排氣管設(shè)計缺陷問題)
5、法國的電影人抵制美國大片進口。
6、中法合資的廣州雷諾公司,因生產(chǎn)的標致汽車國產(chǎn)化率太低,__終不歡而散。
7、摩托羅拉在中國設(shè)廠,但幾年下來,中國所掌握的僅是該公司硬件生產(chǎn)技術(shù),核心技術(shù)卻得不到。
8、招商引資,污染企業(yè)紛紛到鄉(xiāng)鎮(zhèn)設(shè)廠……
仿寫
提供一篇例文,學生閱讀,談感受:
足球中的拿來主義
中國足協(xié)一向是所謂“閉關(guān)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職業(yè)化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技術(shù)上的東西,很早就有人出去了,從__早的古廣明、遲尚斌,再到職業(yè)化初年把整個年輕的健力寶送到足球王國巴西,但終“不知后事如何”;還有幾位流洋的球員,楊晨,李金羽,謝輝,孫繼海,李鐵,邵佳一他們,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做“發(fā)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把杜威送到哪哪。我在這里不想討論他們出去對提高中國足球有什么關(guān)系,總之,現(xiàn)在出去的人是越來越年輕化了,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是我們沒有人根據(jù)了“禮尚往來”的禮儀,說道: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尼采就自夸過他是太陽,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終究不是太陽,他發(fā)了瘋。中國也不是。中國足球的水平連中國人自己都看不好,外國人能把中國出去的球員當盤菜嗎?(就是菜的話,出去的球員都是大咸菜)。外國俱樂部夸中國的球員有潛力。他們的拿不出東西,大腕球員不來,只好夸咱們的球員。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說的冠冕些,可以稱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其實甘肅天馬的加扎就是一例)。
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與“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瞎怕了。先有英國的足球流氓(中國有了),東南亞的賭球開盤,意大利的黑哨(中國裁判學會了)。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我在這里說得似乎有些勉強)。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魯迅原話。低素質(zhì)的中國足球人很難領(lǐng)悟)
假如我們有幸學會了“巴西”(中國隊會成為亞洲的巴西隊嗎???),或者學會了南斯拉夫(中國隊會成為亞洲的巴爾干雄鷹嗎???),我們不思進取,照樣玩兒完。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學巴西,學南斯拉夫必須要超過他們,變成自己的。首先要咱們的中國足球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足球不能成為新足球。
高二語文選修課文教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以及相關(guān)的文化常識。
2.掌握母愛和父愛在性質(zhì)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二、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脈絡(luò)以及行文特點。
2.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guān)系。
3.區(qū)分文章在譴詞造句和修辭方面與漢語寫作的不同,理解有關(guān)句子的含義。
三、情感目標
1.感受母愛和父愛的無私、博大與精深,體會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艱辛與偉大。
2.由父母之愛聯(lián)系周圍其他多種形式的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培養(yǎng)自己博愛、仁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母愛和父愛在性質(zhì)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2.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1.文章在譴詞造句和修辭方面與漢語寫作的不同,舉例分析說明。
2.父母對自己世界的影響。
教學步驟
一、導(dǎo)入
1.請看多媒體畫面或張貼畫:畫面①,兒童跌倒,媽媽急忙扶起,呵護,詢問。畫面②,父親指導(dǎo)孩子如何學習,如何行事。
詢問:畫面①②表現(xiàn)了父母對孩子的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態(tài)度?
可能的回答:愛護、關(guān)心、體貼、教育……
教師引導(dǎo):本質(zhì)是愛。
2.詢問:能否列舉若干父母愛自己的例子?
生舉例二至三個即可。
教師引導(dǎo):上述都是具體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論上、哲學上,到底應(yīng)該如何論述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美國哲學家艾·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文章。
二、解題并介紹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識(知識目標)
1.多媒體或者幻燈片展示
艾·弗羅姆,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德國,1934年__美國。他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撰寫了大量著作,主要有《愛的藝術(shù)》《__教義的發(fā)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__學》《讓人占優(yōu)勢》《為自己的人》等。他論述__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愛、人的異化、人的解放等。
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心理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夢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則》等。
馬克斯·韋伯(1864—1920)德國社會學家,著有《新教__與資本主義精神》《經(jīng)濟與社會》等。
榮格(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學家,著有《無意識過程心理學》等。
2.本文節(jié)選自《愛的藝術(shù)》一書?!稅鄣乃囆g(shù)》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只有學會愛的藝術(shù),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各種形式的愛—母愛、兄弟之間的愛等等—基本要素有四個方面:關(guān)心、責備、尊重和了解。母愛是無條件的,而父愛是有條件的等等。
本文標題中的“愛”點明了文章的主題,前面的“父母與孩子”則限定了所寫內(nèi)容的范圍。文章主要論述了父母之愛的條件性以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
三、學生速讀全文,提出問題(知識及能力目標)
1.劃出生字詞或者重要詞語,自查字典解決,掃請文字障礙。
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將全篇劃分為三大部分,并總結(jié)大意。
(三分鐘后)
1.讓兩位同學起來說出所找詞語以及解決的結(jié)果,根據(jù)情況,教師明確如下:
孤立無援:不能得到同情和幫助。
休戚相關(guān):歡樂和憂愁一起分享,有利和不利的遭遇一起經(jīng)歷。
節(jié)外生枝:比喻在問題之外有岔出了新的問題。
歸根結(jié)蒂:歸結(jié)在根本上。
惶恐:驚慌害怕。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罪孽:迷信的人認為應(yīng)受到報應(yīng)的罪惡。
2.讓兩位同學起來說出文章結(jié)構(gòu)劃分情況,教師指導(dǎo)明確,并在黑板上形成提綱:(利用多媒體展示)
(一、二、三為大的層次標志,1、2、3為自然段標志)
一(1、2、3):論述人從嬰兒到童年時期感受和體驗?zāi)笎鄣哪芰Φ陌l(fā)展。
二(4、5、6、7):闡述父愛的性質(zhì),以及父愛與母愛的根本區(qū)別。
三(8、9):指出一個成熟的人__終回脫離對母親的依賴和父親的__,他達到綜合,成為自己的父母。
四(10):總結(jié)全文。
(注意過度段和過度句)
由此看出,本文的思路是:
按事物發(fā)展的順序,即人的成長成熟過程,層層深入,闡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性質(zhì)極其發(fā)展變化的。孩子從以母親為中心轉(zhuǎn)到以父親為中心,然后__終與他們分離,并在自己心中同時擁有父母兩個世界,從而達到奠定靈魂健康和成熟的基礎(chǔ)。
四、跳讀課文,篩選信息,找出母愛和父愛在性質(zhì)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知識目標)
(兩分鐘后,讓一位學生發(fā)言,教師指導(dǎo)明確,形成提綱如下)(利用多媒體展示)
1.母愛和父愛在性質(zhì)上的根本區(qū)別:
本質(zhì)上:
母愛的本質(zhì)是無條件的,是祝福,是和平。
父愛是有條件的,它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象。
人生關(guān)系上:
母親代表自然界,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親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chuàng)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作用上: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guān)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信心。
2.母愛和父愛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母愛:
積極面:母愛是世界上__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__為渴求的。
消極面;母愛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得。
父愛:
積極面:父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極面;父愛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五、同學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感覺有的句子比較長,或者句法順序與現(xiàn)代漢語不一致,理解上有些困難。主要因為這是譯文,必須符合原文的風格。請找出該類句子,準確理解其含義,并試著用現(xiàn)代漢語的方式換一種說法。(能力目標)
(學生尋找并討論兩三分鐘后,找?guī)讉€學生說出所找的句子極其理解。教師取其交集,舉例明確如下。)
1.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么在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
分析:用假設(shè)的語氣表達嬰兒出生時的情況,這種虛擬語氣表現(xiàn)了作者使用語言的嚴謹性,語句用“仁慈”修飾“命運”,為后文母親對孩子的無私關(guān)愛作鋪墊,形象地表現(xiàn)出母愛的特點。
自我說法:有母親保護嬰兒,他才不會感到離開母體的恐懼。如果不這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
2.他也開始學習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東西,母親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親就把他抱起來;如果他消化好,母親就稱贊他。所有這些經(jīng)歷凝聚并相互補充成為一種體驗:那就是我被人愛。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
分析:形象地描述了孩子與人__初的交往,排比的句式概括了嬰兒成長中的特點。通過這種描述得出一種結(jié)論和體驗:那就是我被人愛。然后用“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一句引出對母愛特點的描述“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贏得母親的愛”,__終得出結(jié)論:母愛是無條件的。
自我說法:他被人愛,因為他是母親的孩子。所以,如果他吃東西,母親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親就把他抱起來;如果他消化好,母親就稱贊他。
3.人們會想:也許我并沒有給那個應(yīng)該愛我的人帶來快樂,也許會節(jié)外生枝---總而言之人們害怕這種愛會消失。此外,靠努力換取的愛常常使人痛苦的感到:我之所以被人愛是因為我使對方快樂,,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歸根結(jié)底我不是被人愛,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分析:用虛擬語氣提出自己的問題,靠努力得來的愛不是永恒的,用對比寫出人們渴望母愛的__大原因,同時這種議論也引出了下文對父愛的論證?!氨蝗诵枰选币痪涓軐Ρ瘸瞿笎鄣膫ゴ髞?。
自我說法:人們害怕這種愛會消失,因為可能沒有給那個應(yīng)該愛我的人帶來快樂,也許會節(jié)外生枝??颗Q取的愛常常使人痛苦,因為這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而是使對方快樂,被人需要而已。
4.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論相反,人不是通過合并父親和母親,從而樹立起這兩個形象,而是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上。
分析:用對比的手法,闡述孩子接受父母影響的實質(zhì)和內(nèi)容,說明孩子是如何發(fā)展母親的良知,而又發(fā)展父親的良知的。
自我說法: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論認為,人是通過合并父親和母親,從而樹立起這兩個形象。而我認為,人是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上。
六、根據(jù)以上句子以及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說說父親母親這兩個世界帶給你哪些影響,你是怎樣不自覺地同時擁有這兩個世界的。(能力情感目標)
(思考討論兩分鐘,學生起來發(fā)表看法,老師適當引申,培養(yǎng)學生愛心,增加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心。)
提示性明確:
1.人生下來__初幾個月和__初幾年同母親的關(guān)系__為密切,母親一直不辭勞苦,無條件的撫養(yǎng)和關(guān)愛孩子。(讓學生舉例)
2.幼兒開始學走路、說話和認識世界后,同父親的關(guān)系開始重要起來。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讓學生舉例)
3.一個成熟的人既發(fā)展了母親的良知,又發(fā)展了父親的良知,__后達到綜合。(讓學生舉例)
七、除了父親母親,還有哪些人關(guān)愛過我們,讓我們感動不已呢?請講一個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小事情。(能力情感目標)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當點撥愛心的表現(xiàn),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八、作業(yè)(能力情感目標)
寫一個父母或者他人對自己具有愛心的小故事。要求寫真人真事,有真情實感。
(目的,培養(yǎng)感受愛心的能力。)
高二語文選修課文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理清文章思路。
2、領(lǐng)悟品味哲理性語言。
過程與方法:1、合作學習,提出疑問,質(zhì)疑探究。
2、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闡述自己對生命的理解。
情感與態(tài)度:認識生命的本質(zhì)、生命的意義,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認識生命的本質(zhì)、生命的意義。
【教學難點】領(lǐng)悟品味哲理性語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語
一天傍晚,一個人心煩意亂地走到懸崖邊。他覺得生活平淡而無聊,年輕的心不愿再負擔人世間的孤獨和艱辛。于是,他把腳輕輕凌空一提。忽然,從遠處傳來一陣獨特的聲音,他不禁側(cè)耳靜聽。原來是嬰兒的哭聲,在這荒山野嶺,他能夠感到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頓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激動向他襲來,他一把推開誘他自殺的死神,循著啼聲和燈光走去。那是他生命里__為驚心動魄的一次閃電。數(shù)年后,他的偉大作品如春雨般灑落在俄羅斯及世界各地。他就是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家屠格涅夫。
問:是什么使屠格涅夫__終拋棄自殺的念頭?
(是生命的呼喚,是屠格涅夫心中尚存的熱愛生命的信念。)
二、作者
蒙田(1533——1592),是法國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幾乎把畢生精力用在對人性種種形態(tài)的審視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為的偽裝,揭示人的本來面目。所以,在16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樣受到現(xiàn)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的《隨筆集》記錄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發(fā)展歷程,與《培根人生論》《帕斯卡爾思想錄》一同被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經(jīng)典,在世界文學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用心感悟蒙田是怎么樣去熱愛生命的。
2、請學生帶著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合作探究
(一)理清思路,把握結(jié)構(gòu)
1、題目叫做《熱愛生命》,那作者是怎么樣去熱愛生命的呢?
文章的__自然段討論了什么問題?
明確:度日
分別探討了哪幾類人?他們是怎樣度日的?
壞日子消磨光陰
好日子細細品嘗
哲人打發(fā)消磨回避無視苦事賤物
我值得稱頌富有樂趣自然的厚賜優(yōu)越無比
2、對待生命不同的態(tài)度會導(dǎo)致什么樣不同的結(jié)果呢?
糊涂的人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將希望寄于來世
聰明的人享受生活充實
3、聰明人享受生活,其實享受生活也要講究方法,作者在第三段是告訴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享受生活呢?(讀)
抓緊時間
有效利用時間
只有正確認識生命,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關(guān)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享受生活。
(二)個性閱讀
1、從文中找出你感觸__深的語句,并說明理由。
有可能出現(xiàn)的哲理性句子:
A.“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優(yōu)越無比的。”
人的生命是經(jīng)過數(shù)十億年的時光演化而來的,是自然偉大而神奇的杰作,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既然每個生命的誕生都是上天的厚賜,更值得我們珍惜。)
B.“生之本質(zhì)在于死?!?/p>
作為個體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暫的、有限的,死亡是人人不能避免的。這句話從生命的終極歸宿上來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話題。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又是衡量生命價值的起點,俗話說“蓋棺定論”,一個人只有到了死亡,才定格了其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所以,對每一個想活得有意義的生命而言,走向死亡的過程便是不斷超越自己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C.“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p>
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認真而充實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種快樂的人死而無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惱了。如果一輩子渾渾噩噩,消極悲觀地對待生活,留下太多遺憾,臨終必然苦惱。從哲學意義上說,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價值時可以超越死亡。在人類的歷,飲鴆身亡的蘇格拉底、引頸就刀的阿基米德、服毒自殺的杰克?倫敦、自沉汩羅的屈原、進退皆憂的范仲淹、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鞠躬盡瘁的周恩來等的人物都是把個體的“小我”融會于人類的“大我”之中,實現(xiàn)了生命的自我超越。
D.“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guān)心程度而定的?!?/p>
只有關(guān)心生活,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更好地品味生活、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雖然生命的長度難以改變,但是只要充分理解生命的意義,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生命的內(nèi)容和質(zhì)量就會得到無限地豐富。用“豐盈充實”的生活使生命相對延長。
2、對于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去預(yù)測,就像這次在日本大地震中喪失生命的人們,前一刻或許他們還在歡歌笑語,而此刻,他們卻提早的告別了這個世界。既然生命的長度不可以把握,那生命的分量可以增加嗎?我們?nèi)绾卧黾幼约荷姆至?(學生各抒己見)
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的討論、解答,我們了解了作者在面對死亡時之所以那么從容,是因為他有化死亡為生命的“秘訣”,即在有限的時間里追求到生命的__大價值。塞內(nèi)卡說過:“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nèi)容。”我們大家都很幸運地擁有了生命,它的存在與消亡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可是我們能夠決定它的價值,那么,就讓我們活出__精彩的自我,不要辜負我們所擁有的時光。
五、比較閱讀
食指《熱愛生命》
也許我瘦弱的身軀像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運的前程,
那請在凄風苦雨中聽我的聲音,
仍在反復(fù)地低語:熱愛生命。
也許經(jīng)過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還要平靜。
那請去墓地尋找的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著:熱愛生命。
我下決心:用痛苦來做砝碼,
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稱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
要后代以我為榜樣:熱愛生命。
我有著向舊勢力挑戰(zhàn)的個性,
雖是歷經(jīng)挫敗,我絕不輕從。
我能頑強地活著,活到現(xiàn)在,
就在于: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學生活動一:學生朗讀上述文字片段,感受不同作者對生命的共同熱愛與歌頌,并談?wù)勛约罕容^喜歡哪個語段,為什么。
蒙田的《熱愛生命》思路清晰,嚴密。用簡潔樸素的文字探討了生與死以及怎樣去對待生死的問題,發(fā)人深思。
食指的《熱愛生命》以異乎尋常的剛強與堅毅,執(zhí)著和熱烈,以一種近乎悲壯的口吻告訴我們,不管人生多么艱辛,不管命運多么坎坷,我們都必須愈挫愈強,堅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負重,向命運挑戰(zhàn),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學生活動二:練習運用不同的文學形式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熱愛。
提示: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學形式,詩歌,散文,故事,格言警句均可。
六、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篇談?wù)撋鼏栴}的文章,在兩位睿智作家精妙文字的啟迪下,我們加深了對生命的理解,明白了熱愛生命的重要性。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更加珍視生命、熱愛生命,努力過好每一天,使自己的生命煥發(fā)光彩。__后,讓我以羅曼?羅蘭的名言來結(jié)束本課的內(nèi)容——“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p>
七、布置作業(yè)
以“生命”為話題,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寫一段300左右的短文。
高二語文選修課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