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教案模板

    5U文學網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范本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范本

    | 發(fā)昌

    物理學科,屬于理科,因此為了更加地簡單易懂,可以通過教案編寫來輔助講課??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旅媸怯尚【幗o大家?guī)淼母咧形锢砑铀俣冉贪阜侗?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范本篇1

    基于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科學哲學發(fā)展而來的概念轉變理論,對于當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相關研究表明,學生的概念學習是一個發(fā)展過程,學生頭腦中的前科學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影響。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蔽锢砀拍罱虒W在很大程度上應該依靠學生頭腦中原有的前科學概念,通過概念的轉變,形成科學概念,但目前運用概念轉變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教學設計還很少見到。

    我在教學過程設計中,主要采取“問題情境引入、探測已有概念、產生認知沖突、解構迷思概念和建構科學概念、形成新的認知平衡”的概念轉變教學策略。整節(jié)教學內容是“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注:人教版教材本節(jié)的內容安排是“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速度”、“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對于“速度”這一內容,具體的設計思路是:通過問題情境引入“速度”的學習任務;通過學生完成的關于“速度”的概念圖和二段式測驗情況來探測學生已有概念;呈現問題情境和小組討論促進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以學生的前概念為切入點,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認知沖突,對已有的概念產生不滿,教師在此基礎上解構迷思概念,所謂“迷思概念”就是頭腦中存在的與科學概念不一致的認識。通過有效策略引導學生解決認知沖突,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進而結合前面所學知識引導學生辨析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最后通過課堂形成性練習促進學生形成新的認知平衡,完成概念轉變。

    對于“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這節(jié)課而言,概念轉變的教學策略與其他教學策略相比具有很強的優(yōu)越性。整節(jié)課是在充分探測學生已有概念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產生認知沖突,進而運用解決認知沖突的策略幫助學生解決認知沖突,解構迷思概念,完成由迷思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變,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高中物理關于速度的科學定義并不是強制性地灌輸給學生,而是在概念轉變的教學過程中逐漸被學生欣然接受,因而整節(jié)課的重點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范本篇2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初步感知路程、時間、速度的生活經驗,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并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下面就談談我對這節(jié)課的體會。

    1.讓數學課堂扎根于生活。課始我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欲望。讓學生通過比較思考“笑笑從家到學校用了6分鐘,淘氣從家到學校用了8分鐘,他們誰走得快?”讓學生通過實例理解我們常說的走得快指的是走路的速度快,而速度不能只看時間的長短,它還跟路程有關,由此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

    2.注重合作探究,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認知沖突,進而補充“笑笑家到學校的距離是240米,淘氣家到學校的距離是640米”條件,讓學生繼續(xù)思考、合作探究“現在,你能判斷誰走得快誰走得慢了嗎?”,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也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并通過算一算,比一比,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比較兩個人走路的快慢,實際就是比較兩個人1分鐘行駛的路程,而這1分鐘行駛的路程,正是我們所說的速度。從而使學生明確在路程與時間都不相同的時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最后再由小組合作,歸納總結出了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

    3.注重突破重難點的教學。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義,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所以在引導學生得出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式這一重要內容之后,又提供三個情境,讓學生口算出3種物體的速度:8千米/時、8千米/分、8千米/秒,讓學生來談談對速度是怎樣理解的,引導學生發(fā)現速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路程和時間有關,學生對“速度”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速度有快有慢,單位也各不相同,這需要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此環(huán)節(jié)我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親身感受劉翔跨欄速度、獵豹跑的速度、聲音和光的傳播速度之快、蝸牛爬行速度之慢等使學生在輕松與震撼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了速度,進而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教學,我還不失時機抓住教學過程中的有利機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為了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速度。

    4.引進評價機制。好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勵學生的學習,在本節(jié)課中我很關注對學生的評價,對發(fā)言學生給予及時的肯定、一定的激勵,這對其他學生也是非常好的鼓勵和鞭策。

    一節(jié)課上下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由于前面在探索“速度的定義及體會生活中速度的例子花去了過多的時間,使得后面的時間有點趕了;

    2.拓展練習時間不足。

    3.課上完了,學生知識到底掌握得怎樣,我自己心里沒有什么把握。一節(jié)好課,還需深鉆教材,各環(huán)節(jié)精雕細琢,注重細節(jié)教學。

    4.應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的關系,充分相信學生,不應過多的牽引,再靈活去運用它。

    5.可以設計畫線段圖分析題意環(huán)節(jié),滲透幾何直觀教學思想,培養(yǎng)空間觀念。

    這些都是我還要努力的方向。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范本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與意義并能運用相關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平均速度、瞬時速度與平均加速度、瞬時加速度的比較,學生能夠提析比較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生活舉例,學生能夠感受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提高對物理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加速度的概念與物理意義。

    難點: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講解法、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以同學們生活中經常坐的小汽車和摩托車為例,問同學們哪個更快,同學們此時大多數都會說汽車快,這時教師繼續(xù)提問:假設一輛靜止的小汽車和一輛靜止的摩托車,兩者同時發(fā)動,問誰更容易先將速度達到20m/s?同學們有的會說汽車,有的會說摩托車。教師此時總結:一般情況下我們摩托車更容易先達到20m/s,因為摩托車的反應更快,那這反應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們今天就來探究這其中的“反應”。

    2、建立概念:

    提供兩組數據:就這兩組數據讓同學們計算并進行小組討論,比較汽車、摩托車的速度以及1s內的速度變化量。之后教師做強化并引出1s內的速度變化量就是“反應”的快慢,我們在物理學中把這一個量叫做加速度。

    3、深化概念:

    強調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單位、計算公式、以及平均加速和瞬時加速之分和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的聯(lián)系。

    4、鞏固提高:

    一子彈在穿入木塊前速度為600m/s,穿出速度為200m/s,歷時0.2s,問在模板中的子彈加速度?

    5、小結作業(yè):

    總結課堂內容,讓同學們思考v—t圖像與加速度的聯(lián)系。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范本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義,會用公式,知道加速度的國際單位制單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解決有關問題,能區(qū)分 )

    3、知道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與速度v方向相同;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與初速度 方向相反。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想和能力。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學生最難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為了減小難度,對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較低,沒有區(qū)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而是在前幾節(jié)學過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等問題后學生知道了物體的運動通常情況下,速度在改變,很自然的引出速度變化也有快慢之分,進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處理也比較通俗易懂,最后又給出一些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圖表,給學生一些直觀、生動的印象。節(jié)后又對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對比,有助于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對變化率的分析與解析也恰到好處。

    教法建議

    通過生動形象的實例或課件,讓學生逐步體會,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速度在變,速度的變化需要時間,速度的變化有快慢之區(qū)別,且速度變化的快慢是了解物體運動情況的重要指標,為引入加速度做好鋪墊。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義物理量,可以讓學生回顧引入速度概念的過程。加速度的單位要讓學生按規(guī)定的讀法讀,即讀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個很重要的內容,但是由于學生剛剛接觸加速度這一比較難理解的概念,加之學生對矢量的運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對勻變速直線運動加以解釋,由于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只有兩個方向,與速度同向,或與速度反向,因此當規(guī)定速度方向為正方向時,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負號反映,注意正負號僅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加速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設計:

    一、復習討論:

    1、什么叫勻變速直線運動?請舉兩個實例(提問)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提問)

    二、展示課件,深入討論

    1、展示課件:兩物體(如汽車)同時勻加速起動情況。

    第一個:5秒內速度由0增到10m/s,后勻速。

    第二個:2s內速度由0增到6m/s后勻速。

    2、提問討論:

    (1)兩物體最終速度哪個大?

    (2)一秒末時哪個速度大?

    (3)第1s內,第2s內,兩物體速度變化各多大?

    (4)兩物體,哪個啟動性能更好?哪個速度改變得快?

    (5)怎樣能描述出速度改變的快慢?

    3、看書29頁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討論: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義式如何?公式中各個量的含義是什么?如:的含義?

    (3)計算一下課件中所給兩物體的加速度大?。ň毩暎?/p>

    4、看書29頁第三、四、五自然段,討論:

    (1)加速度的單位是什么?

    (2)在變速直線運動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嗎?請舉例說明(引導學生各舉一勻加速和勻減速的實例)

    (3)如何從 比 的加速度小,對嗎? 圖像中求物體的加速度?

    5、閱讀30頁上部分內容討論: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說明(如課件1情況)

    (2)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說明。

    (3)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對嗎?

    (4)速度變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

    (5)有沒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況?(展示課件:飛機水平勻速飛行)

    (6)有沒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況?(展示火箭發(fā)射升空過程的資料)

    探究活動

    在十字路口,當綠燈亮時,大卡車和騎自行車的人同時起動,經常發(fā)現,前幾米自行車在前,大卡車在后,經過一段時間,大卡車將超過自行車,請實地觀察并解釋所見到的現象。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范本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方面來看,本章節(jié)主要講解了加速度的物理意義、定義式、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及從v-t圖像中看加速度。前面幾節(jié)已經學習了如何選參考系、建立坐標系,用速度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這節(jié)講的是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是對物體運動認識上的升華,為接下來勻速直線運動及牛頓定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這樣的安排由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來看,本章節(jié)是運動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級物理課程中比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對物體運動認識上的升華,它把運動學和動力學聯(lián)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也是學生知識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識要素:加速度的物理意義、定義式、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從v-t圖像看加速度;

    技能要素:初步理解加速度定義式中各量間的關系,能應用解決一些簡單的運動學問題;科學過程方法要素:復習舊知識,鞏固新知識,加深理解,易于掌握;討論歸納法,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分析歸納的能力。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流程圖:

    二、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方面】在學習本節(jié)課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如何選參考系、建立坐標系、用速度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具備了探究加速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這為本節(jié)課的探究性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思維基礎方面】高一的學生通過初中科學的學習,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維方法和較強的計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啟發(fā)。

    【情感態(tài)度方面】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與加速度有關的現象不多,這就給學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帶來困難。

    三、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2、能說出加速度的定義、寫出加速度的定義式和單位。

    3、給出運動情景,能計算出加速度,并理解其含義。

    4、在加速和減速情景下,能判定加速度的方向。

    5、區(qū)別加速度、速度、速度變化量。

    6、給出v-t圖像,能判定加速度的大小。

    【過程方法目標】

    通過對加速度物理意義、定義、矢量性及與速度變化量的區(qū)別的學習,體驗對物理概念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索用比值定義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學無止境的觀點。

    2、通過加速度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加速度的定義,并能在給定運動情景下,能計算出加速度,并理解其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加速度物理意義及加速度的方向,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五、教學方法

    【教法】

    啟發(fā)式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探究式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類比法: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應用于在教學過程中呈現視頻、圖片,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法】類比法:復習舊知識,鞏固新知識,加深理解,易于掌握;討論、歸納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引起興趣,提高分析歸納能力。

    六、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范本篇6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列舉小型轎車和旅客列車的加速過程,讓學生討論它們速度變化的快慢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教材還展示飛機的起飛過程,要求學生從具體問題中了解“速度快”“速度變化大”“速度變化快”的含義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體運動的快慢”與“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礎上再說明平均加速度的意義,進而說明瞬時加速度。對重要的v—t圖象,教材又設置一個“思考與討論”,讓學生通過v—t圖象加深對加速度的認識和對圖象的理解。

    二、學情分析

    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級物理課較難懂的概念。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與加速度有關的現象不多,這就給學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帶來困難。其次,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高,對于速度、速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率的區(qū)別很難分清;最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只重結果,輕過程,再通過大量的習題來死記結論,如果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得不到培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

    2.通過對日常生活中有關加速度的實例的分析,進一步體會變化率的概念及表達方式。

    3.理解勻變速運動的意義,能用v~t圖象表示勻變速直線運動,并能通過圖象確定加速度。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上升到物理概念的過程,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運動.通過事例,引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存在加速和減速的現實,提出為了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得出加速度.

    3.教學中從速度一時間圖象的角度看物體的加速度,主要引導學生看傾斜直線的“陡度”(即斜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數據求加速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利用實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學生的探索精神。

    2、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guī)律中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勇于發(fā)表自己的主張,勇于放棄自己的錯觀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的含義。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難點: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2.區(qū)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3.利用圖象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對比教學法

    六、教學特色

    本教學使用講授法,把前面學過的速度與本節(jié)的加速度對比的去學習,讓學生知道他們的區(qū)別,從而加深對這兩節(jié)內容的理解,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七、教學過程

    (一)、新課的引入

    以下是三種車加速起步一段時間后的速度,請?zhí)钕旅娴谋砀癫⒈容^哪種車速度變化的最快: 大客車:起步15s后速度為60Km/h;

    小轎車:起步15s后速度為100Km/h;

    摩托車:起步12s后速度為60Km/h;

    通過比較三種車的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加速度。

    (二)、新課的講解

    1、加速度

    1.定義: 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量與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對比:速度是位移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2.物理意義: 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其數值越大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速度改變的越快。 對比:速度時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定義式: a=△v/△t =(v-v0)/△t。 對比:v=?x ?t

    4.單位:米每二次方秒 寫作:m/s2或m·s-2 (推導加速度的單位)

    例題1.關于加速度的含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

    B、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

    C、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快慢

    D、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的大小

    2.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

    加速度是矢量,方向與速度變化量△v的方向相同.

    對比:速度方向為物體運動的方向。

    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始終在一條直線上,取初速度v0的方向為正方向.

    (1)若vt>v0,速度增大,a為正值,表示a的方向與v0的方向相同;

    (2)若vt<v0,速度減少,a為負值,表示a的方向與v0的方向相反.

    例題2.足球以12m/s的速度與墻壁相碰后,以8m/s的速度反向彈回,球與墻的接觸時間為0.1s,求足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解:設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即指向墻為正方向

    則:v0=12m/s,v=-8m/s t=0.1s

    2所以足球的加速度大小為200m/s,方向指向足球被反彈的方向.

    例題3:速度為18m/s的火車,制動后15s停止運動。求火車的加速度

    解:已知v0=18m/s,vt=0,t=15s

    根據加速度公式

    負號表示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加速度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是均勻變化的,比值(vt-v0)/t是恒定的,即加速度a的大小、方向不改變.因此,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什么是變化率?

    一個量的變化跟時間的比值,即單位時間內該量變化的數值,叫做這個量對時間的變化率。 變化率表示變化的快慢,不表示變化的大小。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變化和時間的比值,因而加速度是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

    加速度和速度的區(qū)別

    (1)速度大的加速度不一定大(例如飛機以600m/s的速度勻速飛行),加速度大的速度不一定大(火箭剛剛升空時,速度不是很快,但加速度極其大.).

    (2)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由a=△v/△t得知)。

    (3)加速度為零,速度可以不為零(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零,加速度可以不為零(豎直上拋物體到達最高點時,速度為0,加速度為g)。

    區(qū)別: 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改變的快慢; 速度描述的是位置改變的快慢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范本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速度變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線速度、角速度的關系式.

    3.能夠運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

    體會速度變化量的處理特點,體驗向心加速度的導出過程,領會推導過程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情感、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樂于學習的品質.特別是做一做的實施,要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教學

    重點 理解勻速圓周運動中加速度的產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確定方法和計算公式.

    教學

    難點 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確定過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導與應用.

    學法

    指導 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精講精練、

    教學

    準備 用細線拴住的小球

    教學

    設想 預習導學學生初步了解本節(jié)內容合作探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典型例題分析鞏固知識達標提升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一定是變化的.即使是我們上一堂課研究的勻速圓周運動,其方向仍在不斷變化著.換句話說,做曲線運動的物體,一定有加速度.圓周運動是曲線運動,那么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伺寒確定呢?

    教學過程

    師 生 互 動 補充內容或錯題訂正

    任務一預習導學

    (認真閱讀教材p13-p15,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請同學們看兩例:

    (1)圖1中的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這個力可能沿什么方向?

    (2)圖2中的小球受到幾個力的作用?這幾個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2、請同學們再舉出幾個類似的做圓周運動的實例,并就剛才討論的類似問題進行說明.

    3、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圓心,所以物體的加速度也指向圓心.在理論上,分析速度方向的變化,可以得出結論:任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方向都指向

    4、進一步的分析表明,由a=△v/△可以導出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達式:

    aN= , aN=

    任務二合作探究

    1、速度變化量

    請在圖中標出速度變化量△v

    2、向心加速度方向理論分析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8頁做一做欄目,并思考以下問題:)

    (1)在A、B兩點畫速度矢量vA和vB時,要注意什么?

    (2)將vA的起點移到B點時要注意什么?

    (3)如何畫出質點由A點運動到B點時速度的變化量△V?

    (4)△v/△t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5)△v與圓的半徑平行嗎?在什么條件下.△v與圓的半徑平行?

    (6)△v的延長線并不通過圓心,為什么說這個加速度是指向圓心的?

    3、學生思考并完成課本第19頁思考與討論欄目中提出的問題:

    從公式an= v2/r看,向心加速度an與圓周運動的半徑r成反比;從公式an=2r看,向心加速度an與半徑r成正比。這兩個結論是否矛盾?請從以下兩個角度討論這個問題。

    (1)在y=kx這個關系中,說y與x成正比,前提是什么?

    (2)自行車的大齒輪、小齒輪、后輪三個輪子的半徑不一樣,它們的邊緣有三個點A、B、C,其中哪些點向心加速度的關系是用于向心加速度與半徑成正比,哪些點是用于向心加速度與半徑成反比?作出解釋

    例:如圖所示,一個大輪通過皮帶拉著小輪轉動,皮帶和兩輪之間無相對滑動,大輪的半徑是小輪半徑的2倍,大輪上的一點S離轉動軸的距離是半徑的1/3。當大輪邊緣上的P點的向心加速度是0.12m/S2時,大輪上的S點和小輪邊緣上的Q點的向心加速度各為多大?

    練習:如圖,A、B、C三輪半徑之比為3∶2∶1,A與B共軸,B與C用不打滑的皮帶輪傳動,則A、B、C三輪的輪緣上各點的線速度大小之比為______,角速度大小之比為________,轉動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為__________.

    任務三達標提升

    1.下列關于向心加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速度的方向垂直

    B.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變

    C.在勻速圓周運動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D.在勻速圓周運動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斷變化

    2.甲、乙兩個物體都做勻速圓周運動.轉動半徑比為3:4,在相同的時間里甲轉過60圈時,乙轉過45圈,則它們所受的向心加速度之比為( )

    A.3:4 B.4;3 C.4:9 D.9:16

    3.如圖的皮帶傳動裝置中 ( )

    A.A點與C點的角速度相同,所以向心加速度也相同

    B.A點半徑比C點半徑大,所以A點向心加速度大于C點向心加速度

    C.A點與B點的線速度相同,所以向心加速度相同

    D.B點與C點的半徑相同,所以向心加速度也相同

    4.關于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與向心加速度的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角速度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B.線速度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C.線速度與角速度乘積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D.周期小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5、(雙選) 如圖所示為質點P、Q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隨半徑變化的圖線.表示質點P的圖線是雙曲線,表示質點Q的圖線是過原點的一條直線.由圖線可知( )

    A.質點P的線速度大小不變?

    B.質點P的角速度大小不變?

    C.質點Q的角速度不變??

    D.質點Q的線速度大小不變?

    6、于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它描述的是線速度方向變化的快慢?B.它描述的是期變化快慢

    C它是線速度大小變化的快慢?D.它描述的是角速度變化的快慢?

    7、某變速箱中有甲、乙、丙三個齒輪,如圖所示,其半徑分別為r1、r2、r3,若甲輪的角速度為,則丙輪邊緣上某點的向心加速度為()

    A. B.

    C. D.

    8、如圖所示傳送裝置中,三個輪的半徑分別為R,2R,4R;則圖中A,B,C各點的線速度之比為 ;角速度之比為 ;加速度之比為 。

    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