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永久939w78w78w乳液,色5月婷婷 亚洲,2021精品国产自在观看

  • <small id="wqkfw"></small>

    <address id="wqkfw"></address>
  • 教案模板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中班語言教學教案幼兒

    中班語言教學教案幼兒

    | 發(fā)昌

    在現(xiàn)實學習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參加主題班會吧?主題班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利于班級集體的建設。敲定一個主題班會,都需要做哪些準備呢?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闹邪嗾Z言教學教案幼兒7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中班語言教學教案幼兒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寒假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wèi)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討論,激發(fā)幼兒過新年的情感,教育幼兒愉快、合理地過寒假。

    3、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平安系列》安全教育視頻。

    活動過程:

    一、使幼兒了解寒假的含義,豐富幼兒的知識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過新年的興趣。

    1、師:“小朋友們,再過幾天我們幼兒園就要放假了,因為馬上就要過年了,這個假期叫做寒假?!?/p>

    2、教師告訴幼兒寒假的含義:這個寒期是在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放的,我們叫它寒假,寒:就是冷的意思。

    二、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安全、愉快、合理地過寒假,培養(yǎng)幼兒完整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判斷能力。

    1、教師引導幼兒:“寒假里你們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幼兒互相說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歡做的事情。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

    3、那么在寒假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有關安全知識的內(nèi)容。同時也鍛煉幼兒的判斷能力。

    4、觀看安全教育視頻,提問幼兒:可以這樣做嗎?應該怎樣做?幼兒自由發(fā)言,讓幼兒更加認真、投入地參與活動。

    三、教師總結寒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1、如果回老家的小朋友,不能一個人或和小伙伴到河邊去玩,要和大人在一起。

    2、不能玩火、玩電、玩尖銳的物體,保護好自己。

    3、冬天天氣寒冷,出門要穿好棉衣,戴好帽子、手套,不能長時間到室外玩耍,要保護自己的皮膚,以免凍傷。

    4、要少吃生冷食物,否則,會引起肚子痛,影響身體健康。

    5、獨自在家時不要讓陌生人進來,不要告訴陌生人只有你一個人在家。

    6、外出與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電話110報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中班語言教學教案幼兒篇2

    游戲介紹

    《青蛙小姐的大筆小屋》是語義認知類的游戲。語義認知能力指的是對詞語信息的理解能力,比如理解一個詞語的意思、理解“動物、植物”等一些類別、理解“大、小”等一些關系,都需要這種能力。本單元的游戲活動主要是發(fā)展幼兒對復雜語言信息的理解能力。

    在活動中,圍繞青蛙小姐的筆,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故事情境,讓幼兒在理解語言指令的基礎上,辨別、選擇符合要求的選項。這些語言指令包含了“位置、大小、長短、粗細”等信息,難度逐漸增加。通過對復雜語言信息的傾聽和理解,可以促進幼兒對復雜語言信息的理解能力。同時,在選擇的過程中,還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辨別和判斷能力。

    游戲活動安排

    活動1 大筆小屋

    活動2 穿新衣

    活動3 外出旅游

    活動4 選禮物

    游戲目標

    理解復雜語言信息

    理解大小、長短、粗細等關系

    能根據(jù)語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選項

    游戲材料目錄

    教具:<青蛙小姐的朋友們>大游戲圖、<青蛙小姐的水杯>大游戲圖

    幼兒游戲材料:<大筆小屋>、<穿新衣>雙面游戲圖1張,<禮品店>、<卡通小彩筆>雙面游戲圖1張,<旅行包>圖卡1張,<鉛筆卜2>卡片2張,長頸鹿尺子1個,練習冊1本

    記錄紙1張,彩筆1套、干凈濕抹布(自備),

    重點:

    理解復雜語言信息。

    能根據(jù)語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選項。

    活動過程:

    (一)游戲“它在哪里”:引導幼兒觀察<青蛙小姐的朋友們>大游戲圖,根據(jù)教師的指令,找出相應的青蛙并說出其序號。教師可以以下情節(jié)引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有一只漂亮的青蛙小姐,她有許多青蛙朋友:這就是她朋友們的照片(大游戲圖)。你能按我的要求找出她的朋友嗎?”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幼兒理解指令,并根據(jù)指令進行判斷,找出正確的答案,為下面的游戲作鋪墊。

    教師指令參考如下:照片上最胖的青蛙是青蛙小姐最好的朋友,你能找出它是誰嗎?等等

    (二)引導幼兒觀察<大筆小屋>游戲圖。 教師可以以下情節(jié)引入活動:“青蛙小姐有一個愛好,她特別喜歡各種各樣的筆,并且收藏了許多種筆,有鉛筆、毛筆、油畫棒、鋼筆…這些筆都放在她的‘大筆小屋’里,你們想?yún)⒂^嗎?”

    (三)幼兒操作:教師按照練習冊練習一逐一提出指令,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指令,在<大筆小屋>游戲圖上選擇合適的筆,并將其序號記錄在記錄紙上。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提高幼兒對語言信息的理解能力。另外,在觀察、辨別、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細致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游戲前,教師可先在黑板上畫出左圖,舉例、示范記錄答案的方法根據(jù)選擇的筆的序號在相關問題相應序號的空格里做標記。教師提問題時語速要慢,并提醒幼兒注意傾聽、仔細觀察。每個問題中都包含了多重語言指令,如“又細又長”、“最短的鉛筆”等,幼兒要充分理解問題中所包含的復雜的限定要求,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游戲后,教師可將長頸鹿尺子作為獎品送給幼兒。

    (四)幼兒互相檢查操作結果:當幼兒有爭議時,教師可先引導幼兒說出理由,然后用長頸鹿尺子進行測量,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1、家長與幼兒一起進行“大筆小屋”的游戲。

    2、家長發(fā)出多重語言指令,讓幼兒按指令完成一定的任務。如:“請你到茶盤上那一個最高最粗的水杯,再到茶葉盒取出一袋茶葉,放在杯中,送給奶奶沏茶用。

    活動2穿新衣

    游戲材料準備:

    教具:<青蛙小姐的水杯>大游戲圖1張、練習冊1本(圖同上)

    幼兒材料:<穿新衣>游戲圖1張、彩筆1套(自備)、干凈的濕抹布(自備)

    重點:

    理解復雜語言信息。

    能根據(jù)語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選項。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水杯”:引導幼兒觀察<青蛙小姐的水杯>大游戲圖,然后根據(jù)教師的語言指令,找出相應的水杯并說出其序號。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幼兒根據(jù)指令進行判斷,找出符合要求的選項,為下面的游戲作鋪墊。教師提問參考如下:

    1、請你找出最細的水杯。

    2、請你找出最小的水杯。

    (二)游戲“穿新衣”:教師按照練習冊練習二逐一提出指令,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指令,在<穿新衣>游戲圖上選擇合適的筆并將其涂上指定的顏色。此環(huán)節(jié)的難度有所增加,練習冊的問題中包含了以下幾方面的信息:筆的位置、粗細、長短、類別等。教師可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游戲的難度和進展情況,選擇合適的問題進行提問,剩余的問題可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進行。游戲前,教師要幫助幼兒理解一些語言信息的含義,如“第三排”、“不粗不細”、“不長不短”等。例如:“不粗不細”是相對游戲圖中的粗鉛筆和細鉛筆而言的,它的粗細正好介于粗鉛筆和細鉛筆之間。如果幼兒目測分辨不清或不理解,可讓幼兒用長頸鹿尺子動手測量,通過測量體會什么是“粗”、什么是“細”、知道“不粗也不細”介于兩者之間。

    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語氣和語速,重點突出問題中的限定條件,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傾聽、理解、觀察、判斷,必要時可以重復發(fā)出指令。游戲前,教師可先和幼兒辨認一下彩筆的顏色。游戲中,可讓幼兒只給筆做上相應顏色的記號,不必要求全部涂色,可在課余時間繼續(xù)涂色。

    (三)幼兒互相檢查操作結果:教師可引導幼兒采取適當?shù)男问竭M行檢查,如兩人一組進行核對,或老師重復發(fā)出指令讓幼兒再次判斷、核對結果。如有錯誤或活動結束后,應讓幼兒用濕抹布及時將彩筆痕跡擦干凈,以便下次繼續(xù)游戲。

    活動延伸:

    1、家長和幼兒一起進行“穿新衣”游戲。

    2、家長根據(jù)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自行設計一些語言游戲。例如:帶幼兒去超市購物時,家長可用一些復雜的語言描述某件商品的特征,讓幼兒按要求找到這件商品。

    活動3外出旅游

    游戲材料準備:

    幼兒材料:<旅行包>圖卡1張、練習冊1本<鉛筆1―2>卡片2張(紙筆20支)

    重點:

    理解復雜語言信息。

    能根據(jù)語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選項。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教師可以“青蛙小姐準備去旅游,她想用旅行包帶上所有的筆,讓更多的朋友們參觀,請幫助青蛙小姐做好準備呢”的游戲情境引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引導幼兒觀察20支紙筆和<旅行包>圖卡。教師可先讓幼兒將這些“筆”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玩一玩。觀察旅行包時,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說出旅行包上扣子的顏色及排列位置(第幾排第幾個是什么顏色)。

    (三)幼兒操作:教師按照幼兒材料中的練習冊練習三逐一提出指令,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指令,選擇合適的筆并將其插在<旅行包>圖卡指定的位置上。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游戲不僅能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信息的理解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互相交流:引導幼兒互相檢查操作結果,如有爭議可進行討論,說出各自的理由。

    (五)游戲“鉛筆超市”

    準備:兩人一組,共用一套游戲材料(20支紙筆)。

    玩法:一人扮演售貨員,另一人扮演顧客。顧客說出某一鉛筆的特征,售貨員根據(jù)其描述找出相應的鉛筆。

    兩人互換角色,重復進行游戲。教師還可引導幼兒自己商量制定游戲的玩法和規(guī)則,進行游戲。

    活動延伸:

    家長和幼兒一起進行“外出旅行”的游戲。

    中班語言教學教案幼兒篇3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對蛋寶寶外形特點的認識準備

    2、蛋殼、各種形狀的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玩蛋殼,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幼兒討論:為什么蛋殼會轉?(不一定要得出正確答案)

    3、玩一玩,找一找:還有什么會和蛋殼一樣轉轉轉?

    要求:找到會轉的物體后找找它會轉的秘密。想想

    為什么有的東西不會轉,有的能轉不停。

    4、幼兒小結:蛋殼和圓積木會轉的原因是因為它們的外形都是圓形的。

    活動反思:

    幼兒在認識了蛋寶寶的外形特征以后,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前知識準備。一定的活動積累,讓他們對蛋寶寶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在這個活動中,由于活動的材料并不繁多,而且活動目的明確,只要幼兒參與動手,就能找到蛋寶寶和圓積木轉動的秘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緒很積極,每個人都能動手操作,并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茖W活動中采用幼兒熟悉的材料,設立簡單易完成的探究任務,是比較適合小班小朋友的。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操作,發(fā)現(xiàn)表面是圓的物體轉動的時間比較長。

    2、能運用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對比實驗,并在活動后陳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激發(fā)他們探索的興趣與欲望。

    中班語言教學教案幼兒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直線、斜線表現(xiàn)小雨和大雨。

    2、培養(yǎng)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天。

    2、音樂:小雨小雨,別下了。

    3、油畫棒、畫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1、播放下雨的聲音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聲音?你知道雨是從哪兒掉下來的嗎?你們見過小雨點嗎?是什么樣的?

    2、出示圖片:雨天觀察,感知雨點。

    小結:下大雨時,像根直直的、長長的線;下小雨時,一點點的。

    二、操作演示,引出內(nèi)容

    1、油畫棒演示畫長直線雨

    嘩!嘩!下了一場大雨。

    幼兒試畫(強調(diào)從天空中滴下來,直直的,長長的。)

    2、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點怎樣的呢?

    (一點點的)小雨點落到了哪兒?小雨點落到池塘里會怎么樣?邊講邊演示大小不同的水暈及水花。

    三、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觀察指導。

    1、引導

    下雨啦,池塘里的水暈是什么樣的?

    大雨和小雨有什么不同?

    2、幼兒作畫

    鼓勵幼兒添加自己喜歡的東西

    四、聽歌謠《小雨小雨,別下了》

    活動結束。

    中班語言教學教案幼兒篇5

    活動目標

    1、在情境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2、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發(fā)現(xiàn)數(shù)組成的遞增、遞減及互相交換的規(guī)律。

    3、在動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組成,掌握10的9種分法。

    2 幼兒園分解組成教案: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10的9種分法。

    活動難點:

    總結歸納10以內(nèi)數(shù)的分解和組成規(guī)律。

    3 幼兒園分解組成教案:活動準備

    1、為活動準備的幼兒操作材料。

    2、上課準備的分解組成課件、記錄紙。

    3、多媒體教室準備。

    4、幼兒園分解組成教案: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復習學過的數(shù)的組成和分解。

    1、師:我來問,你來答,9可以分成3和幾?(幼兒邊拍手邊回答)

    2、教師引導10、9、8、7、6、5、4、3、2、1根手指的伸法。

    伸出雙手,如圖:雙手平伸是10,彎下一根是9,彎下二根是8,彎下三根是7,彎下四根是6,彎下五根是5。也可以說,彎下一根手指是9和1,彎下二根手指是8和2,彎下三根手指是7和3,彎下四根手指是6和4,彎下五根手指是5和5。

    二、通過故事情境,感知10的分解與組成。

    師: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著一位美麗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興,因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它們帶來很多的寶貝,請幼兒每人取出10個寶貝,試著把它們分成兩部分,看看有多少種分法?自己試著來記錄一下……

    三、通過課件,學習10的組成和分解。

    1、師:數(shù)一數(shù)來了幾位小矮人?10位小矮人要住進兩座小房子里,該怎么住呢?

    2、思考10的多種分法,幫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3、引導幼兒觀察10的分解式,發(fā)現(xiàn)總結10以內(nèi)數(shù)分解組成規(guī)律:除1以外,每個數(shù)分法的種類都比本身少1;把一個數(shù)分解成兩個較小的數(shù),所分成的兩個數(shù)合起來就是原來的數(shù),即整體大于部分;把一個數(shù)分成兩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減少個1,即遞增遞減規(guī)律;交換規(guī)律。

    四、鞏固練習。

    10個小朋友一組,邊唱找朋友的歌曲邊做游戲,唱完后迅速分成兩部分,說一說10分成了幾個幾?

    五、活動延伸。

    將各種操作材料投放到數(shù)學區(qū)供幼兒操作練習。

    中班語言教學教案幼兒篇6

    一、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折紙活動的興趣,體驗制作成功的喜悅。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和初步的空間辨別能力。

    3.引導幼兒嘗試用看圖示的方法折蟬。

    二、活動準備:

    1.課件-花燈片:折紙步驟圖示。

    2.課件-聲音:蟬的叫聲,圖片:蟬

    2.正方形彩紙每人一張。

    三、活動過程:

    ㈠導入。

    1.播放聲音:蟬的叫聲 。師:小朋友,你們聽這是什么在叫?

    2.出示圖片:蟬 。引導幼兒觀察蟬的外形特征

    ㈡展開。

    1.引導幼兒學看步驟示意圖,認識折紙符號??纯凑奂埐襟E圖上有什么符號

    你知道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嗎?

    2.幫助幼兒掌握折疊的步驟和方法。;引導幼兒逐步觀察折紙示意圖,請幼兒

    講講折法。

    3.教師逐步演示折法

    (1)對折成三角形

    (2)再對折成三角形,在中間形成一道折痕線

    (3)沿著折痕把一角向上折

    (4)用同樣的方法折另一邊

    (5)把上折的一角向下折

    (6)用同樣的方法折另一邊

    (7)翻過來把,把第一層紙的角往下折

    (8)把剩下的一個角向下折

    (9)把兩個末端向后折

    (10)把兩個小角向前這一點(頭),一只蟬就折好了

    4.你認為蟬的哪一步分最難折?讓幼兒講講還不清楚的地方,老師再細講。

    5.鼓勵幼兒看著折紙步驟圖示,嘗試折蟬

    (1)提醒幼兒每個步驟都要折齊,壓平。教師巡視,幫助個別幼兒。

    (2)引導幼兒根據(jù)步驟圖示,最后畫上眼睛。

    ㈢結束

    1.把幼兒折的蟬,都插在大樹背景圖上。

    2.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交流作品。

    中班語言教學教案幼兒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在集體中安靜地聽故事,初步養(yǎng)成傾聽的好習慣。

    2.知道自己是可以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理解自我肯定的重要性。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PPT《小小熊》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點擊課件)展示故事的第一頁,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小熊》,請小朋友看一看畫上有誰?誰又是小小熊呢?依次點出圖畫上的人物,引導幼兒觀察。

    請小朋友根據(jù)課件圖片分別猜猜除了小小熊以外其他都是什么人,為什么說比比是小小熊呢?(把比比和哥哥姐姐,爸爸媽媽比個子,順便引出故事的第一段內(nèi)容)二、欣賞故事的前半段(教師播放PPT,請幼兒聽、看欣賞故事的前半段。)1.PPT故事定格在"比比傷心的哭的畫面",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比比怎么了?"(哭了)"他問什么會哭?"(盡量引導幼兒說出大家都不讓比比幫忙)2.教師利用課件的圖示,帶領幼兒回憶故事的前半段,分段理解比比和姐姐、哥哥、媽媽之間發(fā)生的事情,并且能說出大家不讓比比幫忙的原因。

    三、欣賞故事的后半段(教師播放PPT,請幼兒聽、看欣賞故事的后半段。)教師帶領幼兒回憶后半段的內(nèi)容,教師提問:

    "比比這次和誰在一起?去做什么事情了?""他幫忙成功了嗎?""比比還傷心難過嗎?為什么?"四、討論自己所能所的事情1.比比現(xiàn)在知道自己是一只會幫忙做事情的小熊了,幫姐姐在面包上抹蜜,給哥哥撿魚,幫媽媽端盤子。

    2.那如果你是比比,你會幫家人做些什么事情呢?

    3.幼兒和教師一起討論,說說自己可以幫忙所的事情,如果幼兒說道危險的事情教師可順帶說明小朋友還小這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是成功的。

    18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