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范文1000字左右
推薦文章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xiàn)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以下是“說課稿范文”,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
說課稿范文
1. 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引導法、引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根據(jù)新《教學大綱》中“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獲取知識,科學訓練,全面提高語言潛能。”“基于本課程的目標和教材,從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基礎和發(fā)展水平出發(fā),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引導法和引導歸納法。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可以圍繞中心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啟發(fā),互相爭論,激發(fā)他們積極地獲取知識,培養(yǎng)健康的情感。首先,激發(fā)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然后引導他們優(yōu)美地閱讀散文,思考閱讀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最后欣賞課文中教師適當?shù)膿芴?、歸納和總結,從而了解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的感受。
2. 運用多媒體等視聽教學手段,擴大教學能力。
在教學中,我使用多媒體和其他視聽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這不僅吸引了學生深思和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同時也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這符合自我意識和直覺在教育學的原則。
3.教學的假設
這篇論文是一篇重要的講稿。它有具體的知識和豐富的資料。它需要掌握很多東西。因此,我在教學中安排了三節(jié)課。我的教學理念是,在第一節(jié)課上,我詳細地理解了文章材料,把握了主要風景的主要特點,表達了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節(jié)課,通過對修辭格、擬人等修辭手法的研究,我們可以分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第三課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天》進行比較,了解散文的特點和功能。這個案例只解釋了第一個教訓。
四、學習方法指導
教學是師生之間的一種雙向活動。我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指導學習方法,采用主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和反饋實踐法。在指導過程中,首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意愿,然后根據(jù)一系列的教學問題,使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討論,從而解決問題,鞏固課文欣賞后的課后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知到理性,從學習到學習,學生不僅學習知識,而且提高潛能。
訴教學程序
教學要點:
教學方法:激發(fā)興趣、問題引導、歸納、背誦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步驟:本課程以“新課介紹(3分鐘)-新課教學(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為基礎。
1. 新課程介紹:首先抽查預習作業(yè),明確生詞的答案;然后用簡潔的文字介紹新課程,并用課件介紹作者及與課文相關的經(jīng)驗。
2. 教學新課程: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在閱讀完課文后,根據(jù)老師的講課內容和筆記,用自己的話回答課后練習或練習冊,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了解作者的感受。
4. 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討論課文的題目,理解課文的中心意思,做出最后的分析。
5. 作業(yè):根據(jù)課文或練習本確定2-3分
6. 黑板設計:
《水與生命》說課稿
《水與生命》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學科學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課的內容,本課在引導學生交流對水已有認識的基礎上,安排了“觀察水”、“水與生命”、“榨果汁”等三項活動。目的是將學生各自已有的認識作較為科學的梳理,引導學生知道水是什么樣的,水與生命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研究更多的有關水問題的興趣。我選擇的是這個內容的第二課時“水與生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都與水有著極其密切的聯(lián)系,它不僅孕育了生命,還為人類提供了物質資源和文明發(fā)展的基礎。在本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看待水與生命的更深層次的關系,使學生體會到生命離不開水,還將為今后進一步認識水與生物的密切關系、關注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等內容打下基礎。
2、活動目標
通過深入挖掘教材后,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了解常見食物中的含水量。
(2)能力目標:
能和同學交流自己對于水與生命關系的不同看法。
大膽想象沒有水的世界會是什么樣的。
(3)情感目標:
意識到水與生命的密切關系,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生活習慣。
3、教學重點
能意識到水與動植物和人的密切關系,并能以實際行動珍惜每一滴水。
二、說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精心設計有關水與生命的探究活動,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jīng)歷、調查研究和討論交流來學習科學。并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發(fā)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
三、說教法
根據(jù)《水與生命》這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層面,讓學生輕松地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確定以下教學方法:
1、引導-探究法
劉默耕先生的“引導--探索”教學法有別于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法”,也不同于蘭本達的“探究--研討”教學法”。“引導--探索”教學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學著像科學家那樣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組討論法
分組討論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他們樂于交流,并能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意見。
四、說學法
根據(jù)新教材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作啟發(fā)式點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組討論、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增強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五、教學模式
1、結構
情景導入-組織討論-動手實踐-交流匯報-數(shù)據(jù)顯示-延伸探究
2、理論依據(jù)
《科學》教材在編寫指導思想上強調對學生的發(fā)展格外注重,表現(xiàn)在從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人”的關注,強調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認識自然和社會。本課從知識目標上來說是比較淺顯的,較容易達到,但在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探究技能訓練是本課的重點。
六、教學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入勝。
一開始,我就借助多媒體播放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景,屏幕上美麗如畫的景色配上動聽的詩歌朗誦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體驗美的感受。然后讓學生猜猜詩中贊美的是誰?接著提問為什么水使小草變得嫩綠,使魚兒游得歡暢,使地球變得美麗。當學生暢談感想后,教師歸納:水是生命之源。
2、交流反饋,體驗匯報。
實踐表明:探究能力最好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這固然可以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來進行,但絕不能沒有科學教育--因為科學教育的實踐性、基礎性、科學性和綜合性決定了它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也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上節(jié)課“觀察水”這一內容后,我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圖片和詢問家長等形式做一些有關水與生命的調查,要求每人說10個動物、植物和人離不開水的事例。討論生命離不開水,目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jīng)驗,豐富學生對生命的認識,而課前的準備工作在這里就顯得尤為重要。關于這部分內容,學生已積累了許多生活經(jīng)驗,教學的目的是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把學生頭腦中支離破碎的知識納入到比較完整的體系中。在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水與生命的精美圖片,使學生獲得視覺體驗。學生對生命與水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人、動物、植物“渴”了要喝水,生物維持生命需要水。最后,師生小結:水對生命來說真是太重要了。生物體內的一切生命活動,如呼吸、消化、蒸騰、光合作用等都需要水。
3、主體參與,動手實踐。
怎樣利用科學教育的優(yōu)勢,使它成為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搖籃,讓學生“學會體驗、學會探究”呢?我的體會是:實施開放教學,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操作、質疑、觀察、想象、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誘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激發(fā)探究欲望,訓練探究思維,從而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探究潛能。
我出示課前用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栽植物。提問:“塑料袋原來是干的,現(xiàn)在內壁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學生觀察并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塑料袋內壁上的水是從植物身上“跑”出來的,說明盆栽植物體內也有水。接著我趁熱打鐵:“從人出汗、排泄等生理活動中可以證明人體內有水,但我們的身體里含有多少水呢?我們吃的米飯、面條、豬肉、魚、雞蛋這些食物中又含有多少水呢?牛奶都是水組成的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測和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討論。最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觀察比例圖,初步了解幾種食物中的含水量。讓學生在比例圖中了解人體、各種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了解人們在吃食物補充營養(yǎng)的過程中,也補充了大量的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關注生命活動。
為了更直觀的展示動、植物成長離不開水,我引導學生大膽設計實驗證明并提前準備了“植物喝水”的活動。方法如下:剪下兩朵月季花(莖長一些),將它們分別插入裝有水和干土的試管里,觀察哪一朵花先凋謝。同時將裝水的試管里滴幾滴油,在水面上做好記號,觀察這朵花每天喝多少水,同時做好記錄。這個活動需要學生在幾天甚至十幾天內進行觀察,圍繞“生命離不開水”這一目標,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演練他們的科學技能,也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可選擇性,豐富了教學的素材,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的恒心和毅力。
4、拓展活動,反面例證。
通過學生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匯報并動手實驗等多種科學探究方式,學生對水與生命的關系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沒有水,世界將會是什么樣的?”學生們各抒己見,我在他們的討論過程中通過圖片的形式展示出缺水給大自然和生命世界帶來的災難。然后通過VCD觀察小狗在缺水的情況下有什么反應。從而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生命離不開水,并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珍惜每一滴水。使學生知道:滴水匯成河流,我們要從自己身邊做起--節(jié)約用水。討論結束后,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已有的信息,畫一幅以“沒有水的世界”為題的想象畫,或寫一篇同樣題材的短文。
5、續(xù)寫小詩,激情導行。
最后,出示本課開頭的優(yōu)美景色。“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游得歡暢……”未寫完的小詩道出了生物對水的依賴,明快的詩句展現(xiàn)出大自然因水才有的美麗。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用詩句來贊美水,感受水對自然的恩惠,在經(jīng)歷科學教育的同時,也將在孩子們心里構筑起對水的美好情感。
“因為有你,鳥兒才唱得很動聽。因為有你,鮮花才開得漂亮。因為有你,天空才有美麗的白云……如果沒你,魚兒會死掉。如果沒你,花兒將不再盛開。如果沒你,校園將不再可愛……”用編小詩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命離不開水的知識的理解,學生樂于接受;小詩形式和內容的雙重要求,使學生在回憶相關科學知識的同時,又在濃濃的詩情中受到美的熏陶。學生自己提出“如果沒你”的創(chuàng)新話題,進一步拓寬了思維,使討論向縱深發(fā)展。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懂得在平常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滴水。
(三)教學體會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改理念作指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寓教于樂,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
幼兒園中班美術說課稿:各種各樣的魚
一、說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致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為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通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xié)調方面,有很大發(fā)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發(fā)現(xiàn)、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chuàng)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jīng)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幼兒通過“觀察-想象-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fā)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為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說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chuàng)作,發(fā)展幼兒的初步的創(chuàng)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huán)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chuàng)作。
三、說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老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jù)《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幼兒既形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jié)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guī)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采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征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fā)現(xiàn)裝飾過于繁雜、無規(guī)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么?”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jīng)驗,為下次經(jīng)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五、說活動程序:
共有5個環(huán)節(jié):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的花紋,引導幼兒說出魚兒身上花紋的特點。
(導入活動,觀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1)教師語: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著許多快樂的魚寶寶,他們和魚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里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游戲,一會兒又湊在一起說著悄悄話,可幸福了。然后請幼兒講講自己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么形狀的?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及身上的花紋是什么樣的?特別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啟發(fā)幼兒盡可能講詳細一點。
2、欣賞課件:欣賞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幼兒說說他們的畫用了那些線條裝飾的,并進行比較。
再欣賞老師的作品,讓幼兒學習裝飾魚寶寶的基本方法。我同時逐個展示各種點、線、面(即根據(jù)幼兒回答展示各種線形和點形裝飾),既增強了趣味性,又有效地發(fā)揮了教育的功效。
(欣賞幼兒繪畫作品,請幼兒互相說一說,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說一說它們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樣的花紋。)
示范講解幾種魚的畫法:(欣賞老師的作品)
(1)請幼兒說說老師畫的畫都用了什么線條來畫各種各樣的魚。
(2)教師在幼兒最喜歡的魚身上示范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并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線條的疏密關系。
(3)請幼兒來裝飾幾條魚寶寶。
(4)引導幼兒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么樣的魚?
3、通過比較,了解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guī)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為了幫助幼兒理解線描畫抽象的形式美的構成規(guī)律。我選擇了三副特征明顯的線描畫作品(圖一:裝飾過于繁雜、無規(guī)律;圖二: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圖三:疏密變化恰當、有一定規(guī)律),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在教師的追問:“這兩個魚寶寶美嗎?為什么”的過程中交流、探索、發(fā)現(xiàn),從而掌握線描畫的基本規(guī)律,為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提供支撐。
4、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出各種奇形怪狀的魚,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2)啟發(fā)幼兒用不同的花紋裝飾魚,并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
(3)幫助能力差的幼兒變化各種線條花紋。
5、觀賞評析作品
(1)請幼兒自由互相講述自己所畫的魚
(2)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喜歡哪一條魚,為什么?
(3)教師小結:
今天,小朋友幫助魚媽媽找回了魚寶寶,并且魚寶寶身上的花紋都非常漂亮,線條的疏密也很好,魚媽媽謝謝你們了,現(xiàn)在我來當魚媽媽,小朋友來當魚寶寶,我們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戲吧。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助,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chuàng)造空間?;顒又形沂冀K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chuàng)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松、開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感受美、表現(xiàn)美。根據(jù)對本次活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與教學程序的設計,估計活動的重難點將會得到突破。但是由于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我在活動中還將根據(jù)孩子的基礎和能力水平,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飲食與健康》說課稿
一、說教學內容:
《飲食與健康》是首師大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關愛健康》的第一課時,本課的主要目的是先引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哪些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然后指導學生學習幾種鑒定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簡單方法,最后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yǎng)的教育。本課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鑒定食物中的三種營養(yǎng)成分。由于食物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一般不容易直接觀察出來,需要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鑒定。根據(jù)學校的儀器和設備情況,教材選擇了鑒定蛋白質、脂肪和淀粉等三種營養(yǎng)成分的方法。
第三部分: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yǎng)的教育。在這部分內容中,主要介紹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報它的結構、兒童少年中的營養(yǎng)不良狀況以及營養(yǎng)午餐的事實、合理營養(yǎng)的原則等。
第四部分:讓學生應用合理營養(yǎng)的有關知識,進行科學配餐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目標:
1、指導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
2、學會鑒定蛋白質、脂肪、淀粉等三種營養(yǎng)成分的簡單方法
發(fā)展目標:
1、關注自己的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雞蛋白、饅頭、向日葵種子、花生、碘酒、酒精燈等
三、說教學策略、方法及過程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的體現(xiàn)必須在啟發(fā)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求職欲望。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xiàn)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起手來,參與到實驗中去,并且能夠積極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地探索新的連線方法等。下面,我具體說一下這節(jié)課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認識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
開始上課后,教室談話:人每天都要吃食物,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行簡單匯報。教室接著問:你都知道食物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哪些營養(yǎng)成分?在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交流,然后匯報,最后教師小結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學生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思考,使學生對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有更多的認識。
(二)、鑒別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1、學習檢驗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方法
談話:我們怎樣來檢驗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呢?
(學生討論檢驗的方法)
2、介紹實驗方法:
實驗一:把蛋白質放在酒精燈上燒,問道難聞氣味,檢驗蛋白質
實驗二:把花生米在紙上摁壓,檢驗脂肪
實驗三:給食物點上稀釋的碘酒,檢驗淀粉
3、組織學生分組進行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檢驗
(教師在此處可以給同學們創(chuàng)設“矛盾”,比如讓同學們猜一猜土豆里面含有什么營養(yǎng)成分,讓同學們的想法產(chǎn)生分歧,來激發(fā)同學們的積極性)
談話:用實驗的方法,可以檢驗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