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校的團建活動實施方案
團建顧名思義就是團隊建設,可以包含團隊的文化建設、團隊精神建設或團隊福利建設等等,中國人都信奉“人多熱鬧”、“人多力量大”而這一點恰好和團建不謀而和。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年高校的團建活動實施方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更多團建方案相關推薦↓↓↓
2021年高校的團建活動實施方案1
活動前言
牽著一頭羊換回一把斧頭。在遠古時代,以物易物便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面對面的來獲取商品或者食物,各取所需,互蒙其利。但這種以物易物的概念隨著貨幣的誕生而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人類開始利用貨幣來進行交易,購買不同的商品。
近幾年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物價飛速上漲,面對物價上漲,以物易物這種原始模式近年來重獲新生網購市場上的換客族變得越來越多,以物易物,各取所需逐漸變成一種時尚生活方式。與原始的滿足生活需要的物物交換不同,現代的以物易物并不追求等值交換,而是提倡需求決定價值,重在提高物品的利用效率,利用網絡技術將閑置物品的使用價值進行有效整合。以環(huán)保為主要賣點的物物交換網站盛行一時,古老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在互聯網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正在以一種時尚、新潮的姿態(tài)華麗轉身。
如今,低碳生活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低碳旅游、低碳交通、低碳飲食、低碳建筑等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低碳生活,是目前最提倡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將是未來主導的健康生活方式。
作為一名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走在時代的前沿,讓我們一起做低碳達人吧,讓我們提倡低碳生活,保護世界,保護地球!那怎樣過低碳生活呢?
以物易物是非常低碳環(huán)保的行為,舊物之間的交換,不僅發(fā)揮了舊物的使用價值,有效地利用了資源,而且在交換中我們還可以結識更多的朋友。
為了在我校學生之中宣傳低碳環(huán)保生活;推廣一種全新的節(jié)約型消費理念,讓大家既能各取所需,又能節(jié)約資源,同時在易物過程中讓同學們感受這也是集交易、交友、溝通協調的過程,可以充分展現學生自我的社交能力。校團委青年志愿者協會特舉辦此次“以物易物,‘換’醒低碳”的大型換物活動。
一、活動背景:
1、以物易物的年代已逝數千年,如今,將雙方閑置的東西拿來作為交易品,在交換的過程中雙方都得到了滿足。這種不以依靠等價交換為主要原則,而是依個人需求為主要交換原則,在當今社會風靡而起。而這種以物易物的人被稱為“換客”。
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們購買力迅速提升的同時,很多學生家庭內二手或購買后不中意、使用次數少但依舊較新的日常用品、兒童玩具、學生書籍、雜志等物品數量也急劇上升,這些物品大部分都被閑置或丟棄,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對此,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在學校內舉行“換客活動”,鼓勵學校同學之間交換,使這些閑置物品實現效益化,實現物盡其用、環(huán)保節(jié)約、循環(huán)利用的良好環(huán)境效益,同時響應國家當今大力提倡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號召。
3、在當今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下,“城市冷漠病”不斷蔓延,學校內部班級之間,甚至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的匱乏已成為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急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希望通過活動,在交換物品的過程中營造“學校是我家”的和諧氛圍,最終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循環(huán)節(jié)約型社會的雙贏。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換取其所需品,親身體驗“循環(huán)經濟”和“資源節(jié)約”等觀念。
2、使同學們在交換過程中獲得快樂、友誼,促進同學們的溝通、交流。
3、活動中培養(yǎng)“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生活”的能力。
4、通過自愿、自由的交換,將手頭閑置或購買后不中意的物品與學校師生交換,使這些閑置物品的效益化,實現物盡其用、環(huán)保節(jié)約、循環(huán)利用的良好環(huán)境效益。
2021年高校的團建活動實施方案2
一、活動目的
增加同學們的體魄,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
二、活動時間、地點
2021年__月__日開賽,__籃球場
三、主辦單位
__學院學工處。
四、參賽方式
1、以專業(yè)為單位,參賽隊伍隊員最少5人,最多10人包括隊長,不含教練。
2、每個專業(yè)須報1名裁判員。
3、在截止日期前,各班直接把名單發(fā)到學生會。
五、報名截止時間
__月__日中午__點。
六、比賽方式
1、參賽選手必須為各專業(yè)本專業(yè)學生(不能外援)。
2、全場比賽采用單循環(huán)比賽方式,勝利者計分,最后確定勝利。
七、比賽安排
1、各院代表于__月__日中午12:20到__進行抽簽分組。
2、設2名裁判員、2名記分員(記分員由參賽雙方各派一名)。
4、除以下特殊規(guī)則外,比賽均按照最正式籃球競賽規(guī)則執(zhí)行。
(1)時間:本次比賽采用男子4×15分鐘的比賽模式,第一和第二節(jié)、第三和第四節(jié)中間的休息時間為2分鐘,半場的休息時間為5分鐘。
(2)計時:罰球、換人、場外暫停停表,在第四節(jié)最后1分鐘停表。其他均不停表。(裁判要求停表的情況除外)
(3)球權:本次比賽僅第一節(jié)跳球。在比賽過程中是采取球權輪替制。
(4)加時賽:4節(jié)比賽結束后若仍未分勝負,進入一次或多次的五分鐘延長賽,接續(xù)第四節(jié)進攻的籃框,中間有兩分鐘休息時間。
(5)暫停:每隊一、二節(jié)時總共可以請求兩次暫停;三、四節(jié)時總共可以請求兩次暫停。
(6)犯規(guī):球員犯規(guī)滿5次必須離場,該隊換上一名替補球員上場。全隊每節(jié)滿5次犯規(guī)進入加罰狀態(tài)。
八、比賽紀律
1、比賽中不得有非正規(guī)動作出現,比賽遵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
2、運動員必須在比賽開始前20分鐘簽到。如有一方隊伍在比賽時間到后遲到15分鐘將以棄權論處。
3、裁判必須在比賽開始前30分鐘前簽到。
4、在比賽中嚴格遵守比賽規(guī)程,尊重裁判,服從裁判判決,尊重對手。
九、特殊情況
如有特殊原因比賽將進行時間調整,會另行通知。
十、注意事變
1、安全問題:籃球是一項高強度、搞對抗的體育運動賽事,是以安全第一,活動中盡量制止發(fā)生不論什么事故,若發(fā)鬧事故,立刻抬至醫(yī)務室。
2、友誼第一,角逐第二,角逐中杜絕打架等事故!一朝出現,黌舍將嚴肅處理。
3、賽程要是因天氣或其他原因兒導致角逐無法按計劃進行,外聯部會及時作出相應的方法通知角逐步隊,如未通知,角逐正常進行。
2021年高校的團建活動實施方案3
一、活動目的:
為展示我校學子風采提供一個平臺,與國內外在開展此類活動形成接軌。選拔優(yōu)秀外交官選手,為學校以后開展有關活動預備人才。提高我協會知名度,為以后開展校內以及校外“模擬聯合國”系列活動做鋪墊。
二、參賽對象:
1、鹽城工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
2、各二級學院選派代表團隊,團體或個人均可,團隊人數2-3人。(可以自己組隊,個人報名的選手由組織方安排團隊)
三、比賽規(guī)則:
1、比賽實行評分制,由評委嘉賓現場打分并公布比賽結果。
2、參賽選手現場對比賽內容進行展示。
3、比賽分為預賽和決賽,通過預賽選拔15個團隊,參加決賽即“外交官風采大賽”。
四、獎項設置:
1、依照評委嘉賓現場打出的總分評選出冠軍、亞軍、季軍各一名。
2、外交禮儀風度獎。
3、人氣外交官獎(通過“人人網狀態(tài)墻”投票產生)。
4、潛質外交官。
5、代表團隊。
6、立場文件(先前確定好)。
7、辯手(最后一輪分數交高者)。
8、優(yōu)秀獎若干名。
2021年高校的團建活動實施方案4
以改善校園環(huán)境和校容校貌為目標,以建立學校垃圾處理長效機制為核心,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環(huán)保教育,大力開展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治理整頓,努力抓好學校生活垃圾源頭控制、過程管理和資源化利用,進一步改善校園學習、生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師生身體健康,達到有效遏制并最終解決學校垃圾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問題,為全面建設綠色校園提供安全保障。
一、基本原則
1、堅持統(tǒng)籌規(guī)劃,經濟適用原則。要著眼當前,兼顧長遠,科學系統(tǒng)地規(guī)劃建設學校垃圾處理設施,充分利用縣、鄉(xiāng)鎮(zhèn)垃圾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共建共享。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要求,合理選擇適合學校實際的收集處理方式和技術。
2、堅持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的原則。各校要結合本鄉(xiāng)鎮(zhèn)的實際,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做好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建設。
3、堅持科學治理,資源利用的原則。既要注重對校園垃圾采取清掃、清運、處理等治理措施,保持學校的良好環(huán)境衛(wèi)生;也要注重垃圾成份分類,按照資源化利用的原則,對可回收、堆肥利用、能源轉換的垃圾盡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
二、目標任務
我縣學校垃圾處理工作的總體目標是:通過三年的大力實施,大見成效,到2021年底,全縣各校師生的環(huán)保意識得到全面提高,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學校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力爭全縣學校生活垃圾收集率達到90%以上,垃圾處理率達到80%以上,達到“三個基本沒有”:即校園周邊基本沒有零星垃圾,基本沒有隨地流淌的污水,基本沒有散放的垃圾。在鞏固垃圾處理成果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使之制度化、經常化、長效化。
具體任務是:(1)教室、寢室垃圾處理做到有垃圾存放桶(袋),做到日產日清。(2)食堂垃圾處理要做到“三個有”:有專門處理清運垃圾的保潔員,有食堂衛(wèi)生打掃、垃圾處理的運行管理制度,有專門的排廢水通道,確保食堂衛(wèi)生干凈整潔。(3)校園內垃圾處理要做到“五個有”:有一定數量的垃圾桶,有供垃圾集中堆放的垃圾池,有托運垃圾的專用車(板車、三輪車等),有焚燒池等處理垃圾的專用設施場地(垃圾池),有定期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處理垃圾的運行管理制度。(4)學校廁所、豬舍垃圾處理要做到定期清掃、無害化處理。
三、垃圾處理工作重點
(一)推行學校垃圾處理有效模式
學校垃圾處理的基本模式是:一回收、二分散、三集中。
一回收:師生把廢料制品、破衣爛鞋、各類軟包裝瓶、廢紙屑等能回收的無機垃圾歸類投放,由保潔員回收并出售給廢品收購站。
二分散:學校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剩菜、剩飯、爛菜、瓜果皮以及人類糞便、禽畜糞便、生活污水等有機垃圾由學校倒入漚肥窖或沼氣池轉化為有機肥入田。學校建房產生的廢磚、廢陶瓷、廢瓦、余土等建筑垃圾,一律由業(yè)主或責任人負責清運,就近分散回填到由當地政府指定廢塘、洼地或機耕路面。
三集中:即不可回收無機垃圾采取三種方式集中處理:一是依托縣城設施集中處理。對位于縣城垃圾填埋場、壓縮站10公里范圍內的……等中小學校采取“垃圾分類、學校收集、鄉(xiāng)鎮(zhèn)運輸、縣處理”方式進行無害化集中處理,實現垃圾處理設施資源共享。二是依托鄉(xiāng)鎮(zhèn)設施集中處理。離鄉(xiāng)鎮(zhèn)垃圾中轉站或垃圾填埋場5公里范圍的中小學校依托鄉(xiāng)鎮(zhèn)垃圾填埋場,采取“垃圾分類、學校收集、鄉(xiāng)鎮(zhèn)運輸處理”方式進行生活垃圾集中處置。三是依托中心村設施集中處理。離中心村2公里范圍內的小學的垃圾采取“學校分類、村收集處理”方式進行集中焚燒、填埋;其它邊遠小學的垃圾就地集中處理。
(二)加快學校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
1、各校要按照實際需要配置一定數量的垃圾桶及垃圾池,有學生寄宿的學校都要建立有機垃圾漚肥窖。要完善校園內廢水排放設施。
2、各校要配置必要的垃圾清掃工具,做到每個教室和寢室有一定數量的垃圾清掃工具,做到日產、日清、日運,防止產生二次污染。
(三)建立健全學校垃圾長效管理機制
1、建立愛衛(wèi)小組。學校成立政工主任、少先隊輔導員為組長,各班班干部為成員的愛衛(wèi)小組,通過利用愛衛(wèi)小組開展衛(wèi)生評比檢查,利用愛衛(wèi)小組進行有效地衛(wèi)生督查。
2、建立衛(wèi)生包干區(qū)制。學校要將衛(wèi)生區(qū)域包干到班,班級再包干到人,通過層層包干,有效地規(guī)范學校垃圾處理工作。
3、建立衛(wèi)生評比制。各校要建立衛(wèi)生周檢查制、月評比制,并評出“衛(wèi)生清潔班”和“不衛(wèi)生清潔班”。通過開展評比檢查,有效促進學校衛(wèi)生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
四、2021年下半年實施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_月1日—_月30日)。各校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加強宣傳,發(fā)動和引導師生積極主動參與學校垃圾集中處理工作。要加強對學生環(huán)保教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環(huán)保知識。各校結合當地政府垃圾處理實施意見和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學校垃圾處理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方案于2021年_月30日前交縣教育局教育股、校建辦。
(二)集中治理階段(_月1日—_月30日)。各中小學校配合當地政府集中開展一次垃圾清理愛家衛(wèi)生活動;以班為單位,積極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給學生上一堂農村垃圾處理常識課;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開展一次垃圾清揀活動;組織學生開展以垃圾處理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保潔習慣,又通過學生影響家長參與到農村垃圾處理行動中。各中小學要積極籌措資金建設好垃圾池和漚肥窖。
(三)建章立制階段(_月1日—_月30日)。各中小學校結合實際,充分發(fā)揮師生的主體作用,制定垃圾處理公約,建立健全衛(wèi)生清掃責任制、垃圾收集制度、垃圾集中處理制度等環(huán)衛(wèi)保潔一系列制度,用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垃圾處理行為;積極開展衛(wèi)生文明班級、個人評選活動,激發(fā)學生講衛(wèi)生的熱情和榮譽感;對所開展的垃圾處理工作進行自查、整改,促使學校垃圾收集處理工作步入制度化、長效化、規(guī)范化運行軌道,確保全縣學校垃圾處理工作能長期有效開展。
(四)檢查驗收階段(_月1日—_月30日)。縣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組織有關成員單位工作人員,分組對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校垃圾處理工作進行集中考核驗收。
五、工作要求與措施
(一)加強領導,高位推動。各中小學校要落實工作人員、工作經費和責任制,確保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按制度要求推動工作。各校要選派一名副校長分管負責此項工作,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督查,解決實際問題,要把學校垃圾處理工作納入年度的工作重點,精心制訂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務必抓出成效。
(二)加強督查,促進落實??h教育局將對各校開展垃圾處理工作情況實行不定期督查,查找問題,發(fā)現典型,提出建議。對已經開展工作的要查成效、對工作正在進行的要查進度、對沒有開展工作的要查原因、對影響工作落實的要查責任,使垃圾處理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2021年高校的團建活動實施方案5
參賽對象:__學院全體學生。
參賽方式:各院(系)選出三人的代表隊參賽。
參賽形式:19支代表隊進行現場答辯。
比賽程序
一、比賽開始
(賽前已通過抽簽將19支代表隊編號1—19號,各隊隊員也已編號1、2、3)
1、必答題環(huán)節(jié)——步步為營
共六輪,每位選手必須選擇一題作答,答對加100分,答錯不扣分。本環(huán)節(jié)將題目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民-國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六大版塊,第一輪按代表隊1→19的順序有各對1號隊員選擇題目類型作答,其他選手不可代答,二輪三輪則分別由各隊的2號3號作答,到4→6輪則按代表隊19→1的順序且隊員按3、2、1的順序作答,以示公平。每個版塊設置八道題,若某版塊中題目被選完,則只能選擇其它版塊的題目。本環(huán)節(jié)每隊各有一次向觀眾求助的機會,求助時將事先為各隊備好的一個求助娃娃由工作人員送予觀眾,以示該隊求助機會已經用了。觀眾答對,該隊加100分,答錯不扣分。
2、搶答題環(huán)節(jié)——我們都是快槍手
此環(huán)節(jié)為搶答形式,但不記分,旨在讓選手適應搶答環(huán)境。必答題結束,搶答題將開始,此時通過考官出題(一般關于時間或重要事件的名稱),要求選手進行搶答,由各隊誰先舉手為準搶答。
二、比賽結束
若此時一、二、三等獎各一名的差度還沒有形成,可對并列的代表隊進行加賽;若已經形成一、二、三等獎,則有請嘉賓對本次百科知識競賽進行點評。比賽結果稍后揭曉。
三、頒獎
主持人宣布獲獎結果,并由嘉賓頒獎。各代表隊頒發(fā)團體獎,個人頒發(fā)榮譽證書。
四、抽獎由嘉賓抽取三位幸運觀眾,觀眾憑入場券上的編號到前臺領取精美小禮品
五、主持人宣布活動結束
六、參賽者、嘉賓及相關組織人員合影留戀
獎項設置
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一名,三等獎一名。
各代表隊頒發(fā)團體獎狀,個人頒發(fā)榮譽證書。
獎品如下:
一等獎(一隊):獲得一等獎榮譽證書本隊每人發(fā)放一套毯子。
二等獎(一隊):獲得二等獎榮譽證書本隊每人一套洗漱用品。
三等獎(一隊):獲得三等獎榮譽證書本隊一人獲得洗發(fā)水一瓶。
優(yōu)勝獎(四隊):獲得優(yōu)勝獎獎狀。
七、費用合計
1、毯子一個150元(3套450元)
2、套洗漱用品80元(3套240元)
3、洗發(fā)水一瓶30元
4、4個獎狀100元
八、合計
820元整
2021年高校的團建活動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 團建策劃方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