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高考語文文學常識選擇題,高考語文文學常識選擇題及答案
推薦文章
求2011年語文對口高考試卷
一、基礎知識單項選擇題1.下列各項詞語中,每組加點字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A.箴言/緘默 泥淖/櫓棹 恬淡/喧闐
B.針砭/褒貶 峪口/富裕 游弋/搖曳
C.巷道/空巷 編纂/撰寫 癖好/精辟
D.筵席/垂涎 笨坯/胚胎 氤氳/洇滲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A.這種鏖兵的情況無論如何同這樣的青山綠水也不能協(xié)調起來。人世變換,今古皆然。在人類前進的征途上,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B.40年間無論在何地何時任何職,甚至賦閑期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一有機會還要真抓實干,練兵、籌款,整飭政務,時刻擺出一副要沖上前線的樣子。
C.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說的連同果殼扔掉的那一層膜。荔枝肉的細胞壁特別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漬。
D.次日,瑜欲親往探看曹軍水寨,乃命收拾樓船一只,帶著鼓樂,隨行健將數(shù)員,各帶強弓硬駑,一起上船迤邐前進。
3.下列各項中,對加點字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 倏來倏去(疾速) 罄竹難書(盡,完) 先生杖屨(古時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B. 休戚相關(歡樂) 義憤填膺(胸) 屈尊下顧(降低身份俯就)
C. 強聒不舍(啰嗦) 師曠之聰(智慧) 姹紫嫣紅(原指女性嬌艷美麗)
D. 桀驁不馴(倔強) 激揚文字(激動) 天倫之樂(父子、兄弟等關系)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 漢末文學家禰衡才思敏捷,擅長辭賦,他應黃射邀請一蹴而就的作品《鸚鵡賦》,寓意深刻,文采斐然,得到世人的贊賞。
B.影星章子怡在演藝道路上本來順風順水,風光無限,但是否極泰來,因身陷“捐款門”,她的聲譽受到了嚴重影響。
C. 他剛步入這門學科的研究領域,還遠未達到登堂入室的境界。
D. 春天的植物園,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栩栩如生。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關聯(lián)詞,最恰當?shù)囊豁検?/p>
不過,那些不能辨別其隱藏的含義的人也都知道這聲呼喚的存在, 在所有有狼的地區(qū)都能感到它, ,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與其他地方區(qū)別開來的。它使那些在夜里聽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跡的人毛骨悚然。 看不到狼的蹤跡, 聽不到它的聲音,它 是暗含在許多小小的事件中的。
A. 因為 所以 即使 也 還
B. 但是 所以 如果 就 也
C. 但是 而且 如果 就 還
D. 因為 而且 即使 也 也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p>
①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 的水銀。
②60年前的威風與恥辱,在銹鐵殘骸的縫隙中一波一波地 開去。
③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 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
④西邊天際,一片片火燒云似凝固了一般,給小院里 出一派熱烈的紅光!
A.蕩漾 跳蕩 潑灑 篩灑 B.跳蕩 蕩漾 篩灑 潑灑
C.激蕩 蕩漾 篩灑 潑灑 D.跳蕩 激蕩 漏灑 篩灑
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載體,傳承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
B.由于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使中國西部的基礎設施、民生、生態(tài)都有了明顯改善。
C.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前進,這是由于事物內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會種種外因影響所決定的。
D.過去那種要求不搞則已,搞則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實際嚴重違反了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8.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見識高,”“昭君出塞”的故事,流傳千古,家喻戶曉。
B.這就使得她具有那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fā)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脫的少見的嚴肅性。
C.我說,紅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飯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綠色!
D.那男子向樓上的另一群人呼喊:“揍你的,再不起來,懶蟲!等太陽上山嗎?”
9.對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手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A.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是一個愛音樂的村女,最喜歡學舌擬聲,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比喻)
B.如果不是內生活極其充滿的人作為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懷念?(反問)
C.或者是冬烘氣十足地懷古,或者是實用主義地趨時。懷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趨時者只想以今滅古。(排比)
D.狄拉克的文章給人“秋水文章不染塵”的感受,海森堡的文章則完全不同,二者對比清濁分明。(引用)
10.對下列各句運用的表達方式,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A.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記敘)
B.性格是從態(tài)度和行動方式上表現(xiàn)出來的人的整體性的穩(wěn)定的特征;氣質則是性格的動態(tài)特征,諸如行動的緩急和動作變化的快慢等等。(說明)
C.要硬下這樣的心腸,忍受這樣痛苦的折磨,需要多少堅忍!——這是平靜水面下深處的激流啊?。ㄊ闱椋?/p>
D.這些朱砂的,丹紅的,紫靄色的群峰,前擁后簇,高矮參差。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描寫)
11.下列關于應用文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會議記錄的格式一般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會議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是會議的具體內容。
B.寫說明書要講究科學性和實用性。說明書的語言要簡明、通俗、易懂。
C.寫總結要大量占有材料,并對材料進行整理、分析、歸類,要善于概括出那些帶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上升到理論層面。
D.標題是新聞內容的提要。一則新聞,如果用一個標題概括不了內容,還可以在前面加引題,后面加副題。引題是對正題的補充和解釋,副題起引發(fā)、烘托正題的作用。
12.下列各項中,作品、文體、作者及其國籍對應錯誤的一項是
A.《致橡樹》 詩歌 舒婷 中國
B.《世間最美的墳墓》 散文 茨威格 俄國
C.《老人與?!? 小說 海明威 美國
D.《哈姆萊特》 劇本 莎士比亞 英國
13.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是一種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xiàn)詩人內心世界的文學樣式,在語言運用上要求用字少而容量大,含不盡之意于言外。
B.小說的主題思想不能像寫論文那樣直接說出來,也不應該像標簽那樣硬貼上去。好的小說總是把思想隱蔽在典型形象的深處。
C.散文語言要求準確鮮明、形象生動、講究形式的絢麗華美。
D.蒙太奇手法是影視劇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手段,蒙太奇主要表現(xiàn)為畫面與畫面、畫面與聲音、聲音與聲音的組合關系。這些組合關系都要服從于表現(xiàn)影視片主題的需要。
14.下列關于閱讀方法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理解比領會進了一步,是對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路脈絡以及富有特色的表現(xiàn)手法等有了基本的認識。
B.“學而不思則罔”中的“思”,不僅是指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探究、推敲,也包括由書本而展開的引申和聯(lián)想。
C.卡片內容可以有兩種記錄方式。一是抄錄式,把原文照樣抄錄,標點符號不必照搬;一是提要式,用自己的話或原文中的句子把原文的內容壓縮整理上卡。
D.辨析和品味并不是面面俱到的條分縷析。閱讀的目的和作品的實際情況雖然各有不同,但是辨析、品味的角度和深度是一樣的。
15.下列各項對有關課文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記念劉和珍君》這兩篇課文都綜合運用了敘述、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B.《邊城》明顯地表現(xiàn)出作者桃花源式的理想傾向。如詩的意境,如歌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獨特的審美視角。
C.《故都的秋》以寫景狀物為主而間以抒情,表達了作者對南國之秋的眷念。
D.《讀伊索寓言》一文“不拘泥于本事本旨”,而是引申開去,對現(xiàn)代文明社會里人性中的“鬼性和獸性”進行了辛辣的諷刺,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
一、(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C 2.B 3.A 4.C 5.D 6.B 7.A 8.C 9.C
10.A 11.D 12.B 13. C 14.B 15.C
高中語文 文學常識有哪些
高三學生高中語文文學常識復習資料分冊匯編
高中語文第一冊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出生于江蘇東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毛澤東稱贊他“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2.《采蓮賦》:南朝皇帝蕭統(tǒng)著。
3.《西洲曲》:南朝樂府中的詩。
4.周瘦鵑:現(xiàn)代作家,翻譯家,民國時期“鴛鴦蝴蝶派”(文學流派)代表作家。
5.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F(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的的主將,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fā)表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雜文集《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瞧湟簧烁窬竦膶懻?。
6.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號五柳先生。東晉末年著名詩人,也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等?!坝H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背鲎运摹锻旄琛?。
7.《文心雕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巨著,作者為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
8.金圣嘆:名人瑞,字圣嘆,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曾把《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與《西廂》合稱“六才子書”,并對后兩種進行批改。其批改《水滸》,成書于崇禎末期,將七十一回以后關于受招安、征方臘等內容刪去,增入盧俊義夢見梁山頭領全部被殺死情節(jié),以結束全書。批語中頗有獨到之見,也表現(xiàn)了反對農民起義的立場。
9.顧炎武:號亭林,字寧人,江蘇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著有《日知錄》。
10.汪曾祺:江蘇高郵人,現(xiàn)當代作家,“京派小說”代表。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
11.列夫?托爾斯泰:俄國偉大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12.喬治?桑:法國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康素愛蘿》、《安吉堡的磨工》。
13.《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左傳》?!蹲髠鳌肥俏覈谝徊繑⑹略敿毜耐暾木幠牦w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魯國國君的世系紀年,記載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許多史料。也稱《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是優(yōu)秀的歷史散文著作。
14.《勾踐滅吳》節(jié)選自《國語》。《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貞定王十六年間的史實。
15.《戰(zhàn)國策》是記載西周、東周及各諸侯國歷史的著作,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有關的謀議或辭說。經西漢劉向整理,共33篇。
16.《論語》是記載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全書共二十篇,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為語錄體。《論語》是有關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17.孟軻(約前372—前289),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儒學大師,有“亞圣”之稱。《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言行的書,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共七篇,內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教育、倫理,。孟子的主要主張是仁政、民貴、君輕。認為“人性本善”。(見第五冊)
18.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時趙國人,著名思想家。主張“法后王”“性惡論”?!盾髯印窞檐髯雍推涞茏铀?,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莊周(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學派代表人之一?!肚f子》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學性強,多寓言,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與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合稱“老莊”。
20.賈誼:西漢洛陽人,政治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著作有《新書》、《吊屈原賦》等。
21.司馬遷(約前145-約前87),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包括12本紀(帝王傳記)、30世家(諸侯傳記)、70列傳(著名人物傳記)、10表、8書,共130篇。它與《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關于《史記》見第六冊)
22.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晉瑯玡臨沂(現(xiàn)在山東省臨沂)人。他是古代著名的書法家,其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有“書圣”之稱。王羲之胸懷曠達,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簡凈,韻味悠長,顯示了他的文學功底。因他作過右軍將軍,后人又稱他為王右軍?!短m亭集序》即蘭亭會詩集的序言。
高中語文第二冊
23.《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人被釋奴隸伊索所編,搜集有古希臘民間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24.錢鐘書(1910――1998):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代表作品有:兩部著名的學術論著《談藝錄》《管錐編》,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人?獸?鬼》和長篇小說《圍城》。
25.盧梭: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代表作有《愛彌兒》《懺悔錄》等。
26.孫犁:河北省安平縣人,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少年時期便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作品集為《白洋淀紀事》,其中《荷花淀》等作品是廣為流傳的名篇。散文《黃鸝》蘊涵著深刻的哲理。
27.史鐵生:北京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合歡樹》。
28.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學家。著有《王子安集》。他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峨蹰w序》是其駢文代表作。
29.韓愈:字退之,也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疤扑伟舜蠹摇敝??!稁熣f》是其散文代表作。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30.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學家。晚年居住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善用絕句形式諷詠時事。著有《樊川文集》。
31.蘇洵:字明允,別號老泉。北宋文學家。著有《嘉佑集》。與其子蘇軾、蘇轍并稱“三蘇”,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32.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官至宰相,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世稱王文公。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疤扑伟舜蠹摇敝?。著有《臨川先生文集》。
34.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提倡“文”“道”并重,反對浮靡文風。《六一詩話》開創(chuàng)“詩話”這一新的體裁,對后世詩歌理論的發(fā)展有一定影響。
35.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世稱震川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古文家。著有《震川文集》。
36.張溥:字天如,明代文學家,天啟年間組織應社,崇禎初年又創(chuàng)復社,從事文學和政治活動?!段迦四贡洝愤x自他的《七錄齋集》。
37.姚鼐:字姬傳,一字夢古,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清代桐城派古文家。著有《惜抱軒詩文集》,《登泰山記》選自該書。
38.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著有《龔自珍全集》。己亥年在辭官歸途中寫了315首絕句,總題為《己亥雜詩》。
文學、文化常識訓練
高中語文第一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中語文第二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中語文第三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中語文第四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中語文第五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中語文第六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考文學常識專題測試及答案
文學名著多項選擇題強化訓練
高三語文文學常識小檢測
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
文學體裁常識復習大全
高考文學常識題強化訓練80題( 1-33)
高考文學常識題強化訓練80題( 34-44)
高考文學常識題強化訓練80題( 45-49)
高考文學常識題強化訓練80題( 50-80)
高考文學常識訓練精編版
高中文學常識之作家作品
高考語文文學常識精講精練
高三語文文學常識小檢測
古代文學常識歌謠100句
與教學大綱規(guī)定背誦篇目相關的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資料
識記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
中國重要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
外國重要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
文學體裁常識
高考文學常識復習中的三大盲點
文學作品“三部曲”
第一冊文學常識
第二冊文學常識
第三冊文學常識
第四冊文學常識
第五冊文學常識
第六冊文學常識
文學流派
古書之最
名人別號
名家散文的特點
文學常識巧記憶
文學、文化常識訓練
近20年文學和文化常識高考題選
高考文學常識專題測試及答案
高考文學常識重要考點精編
高考語文教材文學常識經典試題40道
2007年高考語文試卷——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題匯編
求高考語文文學常識各種選擇題加答案!??!
高中語文合集百度網盤下載
鏈接: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語文優(yōu)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有關的題目
文學、文化常識訓練
1.下列文學常識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按其內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共收入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B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創(chuàng)作了《離騷》、《九歌》、《九章》等作品。屈原開創(chuàng)的楚辭,同《詩經》共同構成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
C 諸子散文,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個學派闡述自己學說的著作,是百家爭鳴的產物。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與道家的思想影響最大。
D "四書五經"是儒家經典。"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書;"五經"是《詩經》、《尚書》、《儀禮》、《易經》、《春秋》的合稱,其中《春秋》指的就是《左氏春秋》,也就是《左傳》。
2.下列文學常識中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 "樂府"最初是指主管音樂的官府,"樂府"所采集的詩歌都來自民間,所以我們又稱之為"樂府民歌"。
B 唐代出現(xiàn)的仿造樂府詩的某種特點寫作的詩,被稱為"新樂府"。唐代出現(xiàn)的"新樂府運動"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C 歌、行、吟、 曲都是樂府詩題,并延用后代。我們學過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都是樂府詩。題目中的"歌、行、吟"都是樂府詩題。
D 宋代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將樂府詩分為十二類,其中收錄的全都是漢代和魏晉南北朝的樂府民歌。
3.下列文學常識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前四史"指《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四部史書,"前四史"全部采用了"紀傳體"這種體例。宋代歐陽修寫《新五代史》時也采用了"紀傳體"這種體例。
B 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又有"古體詩"與"近體詩"之分。"古體詩"指的就是唐代以前的詩,"近體詩"又分為"律詩"與"絕句"兩種。
C 我國古代"四大名著"《水滸》、《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全都是長篇章回體小說。
D 元雜劇的基本結構形式是四折一楔子,每一折用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組成,并一韻到底,四折可以選用四種不同的宮調。
4.下列文學流派及文人并稱中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B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王實甫
C 桐城派:方苞、姚鼐
D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對應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 《靖節(jié)先生集》______陶淵明______東晉
《水經注》______酈道元______北魏
B 《文心雕龍》______劉勰______南朝梁
《后漢書》______范曄______南朝宋
C 《夢溪筆談》______沈括______北宋
《資治通鑒》______司馬光______北宋
D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_____吳沃堯_____清朝
《西廂記》______湯顯祖______元朝
6.下列作品集的命名方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賈長沙集》 《王子安集》 《嘉佑集》 《王右丞集》 《孟襄陽集》
B《樊川文集》 《劉夢得集》 《王臨川集》 《白石道人詩集》 《易安集》
C《歐陽文忠集》 《周元公集》 《范文正公集》 《林和靖詩集》 《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D《七錄齋集》 《飲冰室合集》 《惜抱軒文集》 《震川文集》 《明夷待訪錄》
7.下列作家作品依次對應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1)《稼軒長短句》(2)《樊川文集》(3)《范文正公文集》(4)《嘉佑集》(5)《新書》
A 辛棄疾 王維 范仲淹 蘇軾 歐陽修
B 李清照 杜牧 范仲淹 蘇洵 賈誼
C 辛棄疾 杜牧 范仲淹 蘇洵 賈誼
D 李清照 王維 范仲淹 蘇洵 歐陽修
8.下列作家、作品、作品中提到的人物對應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 蒲松齡___《促織》___成名
莎士比亞___《人間喜劇》___克羅旭
B 羅貫中___《三國演義》___蔣干
契訶夫___《裝在套子里的人》___奧楚蔑洛夫
C 都德___《最后一課》___韓麥爾
司馬遷___《荊軻刺秦王》___樊于期
D 司馬遷___《崤之戰(zhàn)》___先軫
范仲淹___《岳陽樓記》___滕子京
9.下列作家作品體裁對應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北京人》___老舍___話劇
《女神》___郭沫若___小說
B《倪煥之》___葉圣陶___小說
《故事新編》___魯迅___雜文
C《子夜》___沈端先___小說
《家.春.秋》___巴金___小說
D《王昭君》___郭沫若___話劇
《原野》___曹禺___話劇
10.下列作家、作品、國別對應不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 《戰(zhàn)爭與和平》___阿.托爾斯泰___俄國
《玩偶之家》___易卜生___芬蘭
B 《草葉集》___惠特曼___美國
《吉檀枷利》___泰戈爾___印度
C 《尤利西斯》___喬依斯___愛爾蘭
《人間喜劇》___巴爾扎克___法國
D 《呼嘯山莊》___艾米莉.勃朗特___英國
《少年維特之煩惱》___歌德___德國
11.下列作家作品國別對應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紅與黑》___司湯達___法國
《簡.愛》___夏綠蒂.勃朗特___英國
B《堂.吉訶德》___塞萬提斯___西班牙
《死魂靈》___果戈理___俄國
C《茶花女》___大仲馬___法國
《雙城記》___狄更斯___英國
D《葉甫蓋尼.奧涅金》___普希金___俄國
《哈姆雷特》___莎士比亞___英國
12.下列人物都出自同一體裁的一組是( )
A 楊二嫂 林黛玉 老孫頭 蘆柴棒 富安
B 焦仲卿 花木蘭 江州司馬 大堰河 李龜年
C 董昆 馬玉祥 馮婉貞 柳敬庭 黃淑英
D 嬋娟 張驢兒 王利發(fā) 魯貴 蔣干
13.下列成語出處依次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呆若木雞 道路以目 積毀銷骨 鉤心斗角 請君入甕
A 《聊齋志異》 《左傳》 《戰(zhàn)國策》 《阿房宮賦》 《史記》
B 《莊子》 《國語》 《史記》 《戰(zhàn)國策》 《資治通鑒》
C 《聊齋志異》 《左傳》 《史記》 《戰(zhàn)國策》 《史記》
D 《莊子》 《國語》 《史記》 《阿房宮賦》 《資治通鑒》
14.下列成語典故與其有關人物依次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
游刃有余 完璧歸趙 厲兵秣馬 美芹之獻 白虹貫日
A 莊周 廉頗 秦穆公 辛棄疾 要離
B 庖丁 藺相如 楊孫 白居易 聶政
C 莊周 廉頗 楊孫 白居易 要離
D 庖丁 藺相如 楊孫 辛棄疾 聶政
15.下列名言出處依次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
(1)不以一眚掩大德
(2)青出于藍而青于藍
(3)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
(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A 《史記》 《荀子》 《察今》 《戰(zhàn)國策》
B 《左傳》 《孟子》 《韓非子》 《國語》
C 《史記》 《孟子》 《察今》 《戰(zhàn)國策》
D 《左傳》 《荀子》 《韓非子》 《國語》
16.依次與下列別號正確配對的一組作家是 ( )
青蓮居士 少陵野老 墨憨齋主人 柳泉居士 湖海散人
A 李白 杜甫 馮夢龍 蒲松齡 羅貫中
B 李白 白居易 張溥 辛棄疾 柳永
C 李白 杜甫 馮夢龍 辛棄疾 羅貫中
D 李白 白居易 張溥 蒲松齡 柳永
17.將下列詩歌依次分類
(1)《錢塘湖春行》 (2)《涼州詞》(3)《憶江南》(4)《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5)
《孔雀東南飛》(6)《琵琶行》(7)《如夢令》(8)《賣炭翁》(9)《送元二使安西》
(10)《步出夏門行》(11)《雨霖鈴》(12)《過故人莊》(13)《杜少府之任蜀州》(1
4)《春夜喜雨》(15)《鳥鳴澗》
古體詩:
近體詩___律詩:___絕句: 詞:
18.將下列歷史著作依次分類
(1)《史記》(2)《漢書》(3)《戰(zhàn)國策》(4)《國語》(5)《三國志》(6)《左傳》(7)
《資治通鑒》(8)《后漢書》
體例____編年體:
____紀傳體:
____國別體:
時間____通史:
____斷代史:
19.下列說法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古代科舉考試分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四級,其中院試又叫童試, 鄉(xiāng)試又叫春闈,會試又叫秋闈。院試錄取者稱之為秀才,鄉(xiāng)試錄取者稱之為舉人,會試錄取者稱之為貢士,殿試錄取者稱之為進士。
B"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中的"孝廉"是漢代薦舉的官名。這一句反映了漢代的兩種選取人才的制度____"征辟制"和"薦舉制"。
C 科舉制度中稱同科考中的人為"同年"。例如:"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中的"同年"是指同榜考取舉人的人。
D "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中的"太學"同后代所稱的"國子監(jiān)"一樣都指學校。另一種學校的代稱"庠序"是漢代以后才出現(xiàn)的。
2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尺書"指信札,書信。古時用絹帛寫信,通常長一尺,后來信就稱為尺書或尺素。
B "汗青"即史冊。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句中"汗青"指史書、史冊。
C "卷軸"即裝裱的卷子,指書籍。古時文章,皆裱成長卷,有軸可以舒卷,所以稱為卷軸。
D 古代刻印時鐫刻成凸狀的印文稱為"陽文",鐫刻成凹狀的印文稱為"陰文"。"陽文"又稱為"白文","陰文"又稱為"朱文"。
2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古時拜官授職稱為"拜"或"除",例如"公車特征拜郎中""予除左丞相"。"遷"和"徙"指升職,例如"再遷為太史令""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而"左遷"是貶官,降職,例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B 古時"長跪"指直身而跪,表示莊重,例如"府吏長跪告"。"頓首"指頭叩地而拜,后常用于書信的起頭或結尾,作為寫信的禮貌語。"稽首"較"頓首"禮節(jié)更重,頭碰地的時間較長。
C 古時以十個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環(huán)相配成六十組,叫作"六十花甲子",常用來表示年、月、日的順序。例如"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中"戊申"指日子。
D 古時男子二十歲,結發(fā)戴冠,以示成年,稱為"加冠",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女子十五歲,梳發(fā)成髻,表示成年,稱為"加笄","笄"就是簪子的意思。
22.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古人的名與字是有區(qū)別的。名,是嬰兒出生后由父親所取的。字,又稱"表字"是男子行"加冠"禮時所起的。古人把名與字連起來稱呼時,一般是先稱"名"后稱"字",例如"百里孟明視"中"孟明"是其"名","視"是其"字"。
B "謚號"指貴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據(jù)其生前事跡評定褒貶給予的稱號,由朝廷賜與。例如"左忠毅公"的"忠毅","歐陽文忠公"的"文忠"都是"謚號"?;实蹧]有"謚號"。
C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中"廬陵"是指籍貫,"君圭"是指名,"君玉"是指字。"虞山王毅叔遠甫刻"中"虞山"是指籍貫,"毅叔"是指名,"遠"是指字,"甫"是對男子的美稱。
D 古時稱呼已故長輩為"先..."。例如"先考"指已去世的父親, "先妣"指已去世的母親,"先大母"指已去世的祖母。例如"先妣嘗一至。"
2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古人迷信星歷,婚嫁等喜事要選擇"良辰吉日",需月建與日辰相合,叫"六合"例如《過秦論》中"履至尊而治六合"。
B 秦漢時的"關外"指崤山和函谷關以東,而明清時的"關外"指"娘子關"以外。戰(zhàn)國、秦、漢時代"山東"指崤山和函谷關以東,指除秦之外的六國之地。
C 古時"陰"指山南水北,"陽"指山北水南。例如"淮陰"在淮河以北,"漢陽"在漢水以南,"華陽"在華山之北。
D "八荒"指八方荒遠的地方,"八"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向,荒指荒遠之地。而"中國"古代指中原廣大地區(qū)。
2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古人一般把南面視為至尊。所以《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____亞父者,范曾也;"亞父坐的是至尊的位子,表示他的地位在其他人之上。
B 古人在講某地某物的方位時,以面朝南方為準,稱左為東,右為西,所以"江東"又稱為"江左","江西"又稱為"江右"。
C 古人乘車時以左為尊,所以《信陵君竊符救趙》中"公子從車駕,虛左,自迎夷門候生。"。信陵君為了表示對候生的尊重,空著車的尊位,讓候生坐。
D 古代君主南面而坐,臣子朝見君主必面北,所以便稱稱臣于人為"北面",例如《赤壁之戰(zhàn)》中說:"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即向曹操投降。
25.古人紀年的方法有
A.按王公即位的年次紀年,
B.以年號紀年,
C.干支紀年法,
D. 以
年號與干支聯(lián)合紀年.下列各句中用的是什么紀年方法?(標明序號)
(1)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 ( )
(2)文曰:天啟壬戍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 )
(3)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 )
(4)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 )
(5)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 )
(6)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 )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 )
26.下列節(jié)氣、節(jié)日、時間、年齡代稱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
A 清明 谷雨 驚蟄 白露 寒露 大雪 小雪
B 元旦 上元 清明 寒食 七夕 重陽 除夕
C 雞鳴 平旦 日出 日中 日入 黃昏 人定
D 弱冠 志學 而立 不惑 花甲 知天命 耄耋
27.下列地名稱謂中所表示的地名都相同的一項是( )
A 京口 維揚 鎮(zhèn)江 江都
B 金陵 白下 瓜州 南京
C 塞外 塞北 朔北 漠南
D 江東 江左 江蘇 江表
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下面的題目: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舊時王謝,堂前宮燕,飛向誰家? 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鬢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28.對這首詞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A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是化用杜牧《泊秦淮》詩句,《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后世歷來被視為亡國之音。
B "舊時王謝,堂前宮燕,飛向誰家?"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詩句進一步深化詞意,作者感嘆歷史的無情變遷,感情濃烈深沉。
C "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作者以白居易自比,以琵琶女喻故人,抒發(fā)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凄苦感受。
D 詞的上闋,借古喻今,用秦淮歌女和王謝舊燕來比喻國破家亡時流落在外的故人,下闋則由人及己,烘托了身處異地的悲涼。全詞表現(xiàn)了作者思念故國,思念故人的情感。
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題目: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妖艷噴香羅。老燕攜雛弄語,
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珍珠亂糝,打遍新荷。
人生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
對芳樽淺酌低歌。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29.對這首元曲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A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中"濃"字突出了景物的幽深,這絕非春日或初夏所能有,乃是盛夏景色。
B "海榴初綻,妖艷噴香羅。"是說石榴花初放,花紅似火,分外芳香,把艷麗的羅衣都弄香了。
C "人生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化用曹操《短歌行》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詩句,表現(xiàn)出人生短促、及時行樂的思想。
D "任他兩輪日月,往來如梭。"形容太陽和月亮此升彼降,表示光陰的消失與流轉。用詞精當形象,頗具新意。
30.對這首元曲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 這篇作品,其實由兩支曲子組成,兩支曲子同一曲牌, 二者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類似于詞的上下闋。
B 第一支曲子主要是寫景,它描寫了盛夏庭園的景色,寫得有聲有色。在花明日麗熾熱之際,一陣急雨,帶來絲絲涼意。
C 第二支曲子主要是抒發(fā)作者內心的種種情懷,說人的命運的好壞都是由上天注定了的,流露出消極的情緒。
D 這首曲子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相似之處, 都流露出不滿現(xiàn)實的無奈壯志未酬的感傷、"人生如夢"的感慨和"及時行樂"的思想
參考答案:
1.D 2.C 3.B 4.B 5.D 6.C 7.C 8.C 9.D 10.A 11.C 12.B13.D 14.D 15.D 16.A 17.古體詩:(5) (6) (8) (10)/律詩:(1) (12) (13)(14)/絕句:(2) (4) (9)/詞:(3) (7) (11) 18.編年體:(6) (7)/紀傳體:(1) (2)(5) (8)/國別體:(3) (4)/通史:(1) (7)/斷代史:(2) (3) (4) (5) (8) 19.B20.D 21.A 22.D 23.D 24.A 25.(1)D (2)D (3)B (4)A (5)C (6)C (7)C26.C 27.C 28.D 29.B 30.
文學、文化常識訓練
高中語文第一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中語文第二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中語文第三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中語文第四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中語文第五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中語文第六冊基礎知識復習
高考文學常識專題測試及答案
文學名著多項選擇題強化訓練
高三語文文學常識小檢測
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
文學體裁常識復習大全
高考文學常識題強化訓練80題( 1-33)
高考文學常識題強化訓練80題( 34-44)
高考文學常識題強化訓練80題( 45-49)
高考文學常識題強化訓練80題( 50-80)
高考文學常識訓練精編版
高中文學常識之作家作品
高考語文文學常識精講精練
高三語文文學常識小檢測
古代文學常識歌謠100句
與教學大綱規(guī)定背誦篇目相關的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資料
識記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
中國重要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
外國重要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
文學體裁常識
高考文學常識復習中的三大盲點
文學作品“三部曲”
第一冊文學常識
第二冊文學常識
第三冊文學常識
第四冊文學常識
第五冊文學常識
第六冊文學常識
文學流派
古書之最
名人別號
名家散文的特點
文學常識巧記憶
文學、文化常識訓練
近20年文學和文化常識高考題選
高考文學常識專題測試及答案
高考文學常識重要考點精編
高考語文教材文學常識經典試題40道
2007年高考語文試卷——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題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