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論語讀后感600字
在《論語》中,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如果讓你寫一篇論語讀后感,你知道怎么寫嗎?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高中論語讀后感6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435545高中論語讀后感600字1
《論語》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辟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啊眱删湓挕?/p>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p>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啊备嬖V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边@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yǎng);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于改過,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fā)現(xiàn);做人,就應該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tài)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435546高中論語讀后感600字2
《論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在歷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墩撜Z》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圍內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被稱為東方的《圣經》。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里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 他的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涉及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yǎng)等各方面,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建國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xiàn)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fā)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于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于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212054高中論語讀后感600字3
在日漸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傳統(tǒng)文化猶如滋養(yǎng)人心的甘泉。而《論語》這一劑儒學文化的圣品,無疑對當代人的修身為人、處世待世有著深厚的指導意義。在寒假,我有幸拜讀了《論語》,雖沒能深入領悟,卻也獲益匪淺。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約編撰于公元前四世紀初,流傳到漢代,形成了“魯論”、“齊論”、“古論”三個版本。《論語》被古人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典,到了今天,則是人們學習、認識、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權威著作。
全書分為若干個部分,有的論教育與學習,有的論仁義,有的論禮樂,有的論道德教養(yǎng),有的論孝悌,有的論為政……由于全書圍繞儒學之核心——“仁義”展開,所以“論仁義”部分也成了我研讀的重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仁義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別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業(yè)發(fā)達也要別人事業(yè)發(fā)達。讀了這句話后,我深有感觸,天下莫有比這種人更無私寬大、仁義高尚的人了。
在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中,發(fā)家致富、功成名就幾乎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一些道德教養(yǎng)不達標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他們?yōu)榱俗屪约毫⑸沓晒Γ幌О抵袣谋茸约耗芨?、?yōu)秀的人的名譽和事業(yè);他們?yōu)槭棺约壕尺\通達而陷害顯赫,以成一己之私。這些人不僅是社會的負產品,是利欲的囚徒,還是大大違反儒學觀點及精神的不仁義之輩。他們追隨名利,卻忽視了立人之本。誠然,這種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最后都會受到命運的懲罰,更不能圓了初衷和野心。可見,仁義寬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礎,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為人的良方。而這些大智慧遠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所能領悟和躬身踐行的。成業(yè)與成人,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兩種修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讓二者齊頭并進,讓人生創(chuàng)造輝煌。
現(xiàn)代社會錯綜復雜,品質問題丑聞迭起,而其實刨根問祖、追溯回兩千多年前,先賢智慧早已向我們闡述過這所有問題的答案?,F(xiàn)在社會的一切尷尬局面,也都可從先秦經典尋覓到答復。
所以說,就如“讀史使人明智”那句話一樣,我認為傳統(tǒng)巨著就是歷史遺饋的財富,而讀傳統(tǒng)名著無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問題或是尷尬的局面,請學會思考,請學會請教,或許《論語》中那份為你保留的答復,就將赫然呈現(xiàn)于眼前。
#212053高中論語讀后感600字4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論語·衛(wèi)靈公》
這段經文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意思是孔子說:“一個有德行的士君子應該矜持、莊重,而不會與別人爭斗;會和諧的與人相處,而不會結黨營私?!?/p>
這段經文中孔子講了一個士君子應該何以處眾的道理。矜,是矜持、莊重、嚴肅的意思,這是一種很高的人格境界。如果一個人能達到矜,必是德行人格厚重,境界智慧高深,常人無法比擬的。這種人非常坦然,因其人正心正,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不卑不亢,所以在面臨一些重大事件時會顯得很泰然。而正是這種時候,人需要進行冷靜的思考和選擇。能夠做到“矜”的人,無論天大的事,都會坦然面對,不會輕浮焦躁。故圣人云:“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
相反,小人則不泰不矜,狂妄自大,自以為是,喜好彰顯表現(xiàn),每當大事來臨之際,卻顯得焦躁不安,無所適從,不堪一擊。故孔子云:“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此之謂也。
爭,是爭執(zhí)、爭斗的意思。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精神的核心便是爭,是博弈與爭奪。不論過程手段,只在乎最后的結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理念,有害于道,會破壞社會政治秩序。而如今的中國正是這種情況,拜金主義嚴重,人們?yōu)榱诉_到目標和盈利,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其原因便是近百年來,受到西方資主義的文化入侵。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人們把競爭博弈作為社會生產和發(fā)展的推動力,才導致這一后果。
西方資本主義強調競爭,西方國家也因此博得國際政治和軍事上的地位。但這僅僅是它的文化硬實力,在其硬實力背后有文化軟實力支撐,那便是西方的信抑體系和核心價值觀。西方清教徒認為經商是上帝給予他的使命,因此,經商便有了神圣的合法性。無論從事政治事務還是經商,這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因為這樣,西方才會出現(xiàn)比爾蓋茨這種賺了一輩子的錢,最后全部奉獻給了社會的偉大企業(yè)家。這都歸結于一個文明的文化軟實力,而我們只學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硬實力,沒有學到他們的軟實力。所以才導致這么多的負面結果。
當然,西方的軟實力我們也學不來,因為軟實力要符合地域人文,也就是歷史文化的合法性。因為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人文,每個文明都會有適合于自身的政治制度,而這種政治制度一旦更換歷史文化背景便不能發(fā)揮原有的功效。就如同熱帶植物到了高原地帶生存不了。所以我們才要制定出符合于華夏文明和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儒家講“體用不二”,這也進一步說明了“中體西用”的不對之處。
群,是群體、群眾。這里指與人相處得很好,很和諧和睦,很容易相處共事。孔子云:“君子易事而難悅也”,君子雖然很好共事相處,但卻難以取悅。因為君子的德行遠在常人之上,能辯是非,明善惡。通常,小人在行事時,為了能討領導喜歡,給予他更好的機會與利益,便會對上司領導進行諂媚、拍馬和賄賂。而很多領導上司也是小人德行,樂于接受。在利益面前,固然原形畢露。
曾有人舉了一個例子來諷刺如今的中國人:一個百貨大樓的電梯壞了,老板便要找人把它修好。中國人、印度人和德國人都想來接活。印度人報價3000;德國人說:“我們材料和技術好”,因此報價5000”;而中國人卻以10000元的天價接下了這個活。原因是這個中國人找到了項目負責人說:“5000給你,2000給我,剩下3000交給那個印度人做”。
由此可看出,小人如果居于上位,政治便會腐敗,國家便會不得而治。君子則剛好相反,不論多大的利益擺在他面前,只要不符合于義,不符合于道,都不會取一分一厘。故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鬃右嘣疲骸安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哪怕符合于道,取了,首先想到的也是天下蒼生而不是自己。故范仲淹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贝酥^也。所以,一個君子圣賢的人格德行和胸懷都可以從這方面體現(xiàn)出來。
由此觀之,一個國家必須要君子與賢臣在位,方能和諧大同,長治久安。故孔子云:“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又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天下無所措手足?!贝四酥螄?,不可不知也。
黨,就是黨羽,這里指在政治中和社會上結為同黨,謀利謀私。結黨,便是奸詐的小人為了更好的謀得利益,集結起來,互相私助營利,作惡偏袒。為君者管理國家時,必定要注意朝中結黨結派,互袒互利的情況發(fā)生。因為一旦這樣,貪官污吏的勢力便會強大,政治便會腐敗至極。而在政治上,如果有小人之黨,便應有君子之朋出現(xiàn)相與之抗衡。而為人君者,必當明是非善惡,分清小人之黨和君子之朋,并把小人之黨鏟除于朝,天下方能大治?!杜簏h論》云:“故為人君者,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p>
從這段可以看出,一個君子為人處事的智慧。只有矜而不爭,才能時刻保持嚴謹,莊重坦然,才能臨大節(jié)不奪,不怒而威;才能與人和睦相處,別人才愿意和你交往。只有群而不黨,才能在互補中不斷提升自己,才能不受不良之友的影響和誤導,從而趨善遠惡。如此,才是君子之為,圣賢之為。
#212052高中論語讀后感600字5
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論語,輕坐于窗前。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蘊隨熱氣在空中裊裊升騰,氤氳了空氣,舒適了心靈。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币馑际恰耙郧暗氖虏灰僭u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庇诘ひ舱f:“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蔽覀兩钤谖镉麢M流的社會中,不如意的事有很多,但為何總感覺童真和快樂離自己越來越遠。一旦想起過去的種.種不愉快和遺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釋懷,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總覺得內心壓抑著覺得活得很累。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幾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給了后世一條人生的真諦,他告訴了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正確的面對過去的一切,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贝笠馐钦f“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痹谄匠5膶W習生活中,總是能聽到有同學抱怨說“學習好苦啊”,其實這都是把學習當成別人的事,沒有從心底真正熱愛學習的表現(xiàn)。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人的整個生命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中度過。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豐富內涵升華靈魂。若是把學習當成了一件苦差事,那整個過程實在是艱辛而痛苦的,但是若發(fā)現(xiàn)了讀書學習的好處,享受這個過程,那便也是件愉悅的事情。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要和一個正直、誠實關心自己的人交朋友。那句“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仿佛現(xiàn)在還回蕩在耳邊。 朋友在我們的身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要和對自己有好的影響的人交往,在交往過程中也要注意分寸。正如書中提到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論語讀書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