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小說讀后感
小說以解放戰(zhàn)爭為背景,描寫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隊發(fā)起總攻之前,小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zhàn)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們到包扎所后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的小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百合花》小說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百合花》小說讀后感1
讀完茹志娟的《百合花》,我被小說中的人物深深打動了。雖然描寫的是戰(zhàn)爭年代的故事,但是作者沒有對恢弘的戰(zhàn)爭場面進行描寫,而只是對人物之間細膩的感情,人物所具有的珍貴品質(zhì)加以描述。我既被通訊員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品質(zhì)所震撼,也被新媳婦和“我”對通訊員真摯的情誼所感動。
曾思考過這么一個問題,為什么作者給小說取名為《百合花》?“百合花”這三個字眼在小說中僅出現(xiàn)兩次,而且都是做為新媳婦被子上的圖案而被提及,可是作者卻用“百合花”做為題目。等到再三閱讀后,才細細體味到這朵“百合花”的深刻寓意。
通訊員,我習慣叫他“小”通訊員,十九歲,確實還只是一個孩子,“十分年輕稚氣的圓臉”;與女同志“我”說話時,表現(xiàn)得張皇不安,靦腆羞澀;談到娶媳婦時,更是飛紅了臉,越發(fā)扭捏。然而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十九歲的小通訊員卻已經(jīng)擔當起了解放人民的重任,冒著生命危險在前線傳遞戰(zhàn)報。包扎所條件艱苦,缺少被子。在向新媳婦借被子時,他遇到了困難——新媳婦沒把被子借給他。可“我”卻很輕松地向她借到了。這讓通訊員感到委屈和不服,怪新媳婦“死封建”。從他不多的話語和行動中可以看出他的耿直和爽快的性格,農(nóng)家窮苦孩子的特征??僧敗拔摇备嬖V他,這條新被子或許是新媳婦做姑娘時起早熬夜為自己新婚縫的,小通訊員覺得誤會了人家,愧疚地想把被子還回去。這種感情態(tài)度的變化表現(xiàn)了他的淳樸、善良和單純。當通訊員回團部時,他不忘關心“我”,給“我”留了兩個干硬的饅頭,這份對戰(zhàn)友真摯的友情和關愛,平凡而親切珍貴。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通訊員小小的身軀在戰(zhàn)友危難之際竟然迸發(fā)出強大的力量和無窮的勇氣。為了保護同志,舍身撲在快要爆炸的手榴彈上,犧牲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新媳婦是一個美麗嫻靜、淳樸善良的農(nóng)村婦女。對于讓通訊員受氣這件事,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機會向通訊員道歉。可是唯一的機會確實通訊員重傷被抬到包扎所,新媳婦全然不顧剛才的羞澀,“莊嚴而虔誠地給他拭著身子”,似乎想彌補以前的過錯。我想此時她的心情是悲痛、激動的。通訊員犧牲了,但新媳婦并沒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認真地縫著通訊員衣肩上的那個破洞,把自己的那條嶄新的被子蓋在他的身上。這一系列的動作雖然簡單,卻飽含著淚水,透露著一份真誠的情感,一個中國農(nóng)村婦女的質(zhì)樸與善良。更看到了一顆誠摯的心,一顆對革命隊伍懷著的誠摯愛心。
《百合花》中的“我”既是敘事者,又是一個充滿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與通訊員由生氣、好奇、捉弄到親熱,牽腸掛肚地關愛的情感變化貫穿始終。但“我”更見證了通訊員和新媳婦的美好心靈,兩顆火熱的心。
百合花圖案的被子作為一條線索聯(lián)系著人物之間的關系,沒有它小說中的三個人不會聚在一起,更不會發(fā)生下面的故事。而白色的百合花象征了純潔與感情,是通訊員和新媳婦美的化身,象征了他們的一切美好品質(zhì),這些品質(zhì)和他們的心就像百合花一樣潔白無暇。
《百合花》小說讀后感2
作者選擇普通的平凡的戰(zhàn)士和老百姓為主人公,與通常那種高大的英雄形象截然不同,小說中的小通訊員年僅19歲,參軍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質(zhì)樸,不乏關心戰(zhàn)友、體貼群眾的愛心,又對生活充滿情趣,槍筒里常用樹枝和野花來點綴;他憨厚靦腆,與女同志一接觸便渾身不自在,但在緊急關頭卻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另一個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婦,過門才三天,渾身上下洋溢著喜氣。她盡咬著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沒笑完。這是一個極其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她善良淳樸,對同志有著樸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戰(zhàn)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他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惟一的最心愛的嫁妝敬獻出來。
小說的表現(xiàn)手法有很多獨到之處,從選材上講,作者將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爭場面推為背景,將小通訊員壯烈犧牲情景通過民工的敘述從側面表現(xiàn)出來,就連小通訊員第一次向新媳婦借被碰壁的沖突也是做暗場處理,不做正面描寫。作者僅僅截取幾個極為普通的生活橫斷面,從幾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開掘,展開對軍民關系富有詩意描寫。作者構思巧妙,作者擅長通過細膩而有層次的心里活動來刻畫人物。例如“我”在剛剛接觸小通訊員時,因趕路不及而“生氣起來”,然后又對他奇怪的保持距離的作法而發(fā)生興趣,以后是對小同鄉(xiāng)越加親熱,接下來是從心底愛上這位傻乎乎的小同鄉(xiāng),最后“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就這樣,小說通過我的一系列心理變化,由遠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濃地刻畫和凸顯了小通訊員的動人形象。總之,這篇小說以樸素、自然清新的筆調(diào)書寫和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的最美好最純真的感情,創(chuàng)造出一種優(yōu)美圣杰的意境,讀后令人久久難忘。
茹志鵑說“我在寫《百合花》的時候,正是反右派斗爭處于緊鑼密鼓之際,社會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嘯平處于岌岌可危之時,我無法就他,只有每天晚上,等待孩子睡覺后,不無悲涼地思念起戰(zhàn)時的生活,和那時的同志關系。腦子里像放電影一樣,出現(xiàn)了戰(zhàn)爭時接觸到的種種人。戰(zhàn)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是戰(zhàn)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分鐘,幾分鐘,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個一剎那里,便能夠肝膽想照,生死與共?!?/p>
茹志鵑因?qū)懥恕栋俸匣ā罚约阂渤闪艘欢淞鞣及俸?,而百合花這種名不見經(jīng)傳的植物因為茹志鵑而變成千古百合。
《百合花》小說讀后感3
衛(wèi)生員讓人抬了一口棺材來,動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進棺材去。新媳婦這時臉發(fā)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自己動手把半條被子平展展地鋪在棺材底,半條蓋在他身上。衛(wèi)生員為難地說:“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氣洶洶地嚷了半句,就扭過臉去。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fā)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 這是百合花的最后一段,唯一最有感觸的一段,前文中寫過這條百合花輩子是這個新婚婦女的嫁妝,她為這條被子付出過心血,而現(xiàn)在她把它拿出來,為了這個為了農(nóng)民而戰(zhàn)斗的小戰(zhàn)士,把它獻出來,十分讓人感動。
百合花這篇小說通過描寫借被子這件小事,體現(xiàn)了人民愛戴子弟兵,子弟兵保衛(wèi)人民的感情,本文結構特點:結構嚴密、層次清晰、前后呼應,以細膩的描寫,深入刻畫了小通訊員這個角色。
故事發(fā)生在解放戰(zhàn)爭年代,貫穿本文的線索是一張百合花圖案的新被子,是我的敘述口吻,文中的“我”原來是文工團員,我們文工團創(chuàng)作室的幾個同志,就由主攻團的團長分派到各個戰(zhàn)斗連去幫助工作,護送任務派給了一個見了女性就臉紅的小通訊員,他是我的同鄉(xiāng),因為他的靦腆可愛,我很喜歡他,因為包扎所的傷員流了血,怕冷,部隊上的被子未發(fā)下來,所以必須向老百姓借被子。我和通訊員先后向一個年輕的媳婦借被子,借到了那條百合花的新被子,是年輕媳婦的嫁妝。后來,通訊員為了掩護戰(zhàn)友犧牲在戰(zhàn)場上,新媳婦用自己唯一的嫁妝一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為小戰(zhàn)士“送行”。小通訊員年僅19歲,他涉世不深,天真質(zhì)樸,不乏關心戰(zhàn)友,體貼群眾的愛心,又對生活充滿情趣,槍筒里常用樹枝和野花來點綴,他憨厚靦腆與女同志接觸便會渾身不自在,但在危急關頭卻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這是一個極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她善良淳樸,對“同志弟”有著樸素自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戰(zhàn)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她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唯一的嫁妝奉獻出來。
“通訊員”三個字使我突然打了個寒戰(zhàn),心跳起來。又莫名其妙地想問問誰,戰(zhàn)地上會不會漏掉傷員。通訊員在戰(zhàn)斗時,除了送信,還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 這段暗示了小通訊員可能已經(jīng)犧牲了百合花刻畫了小媳婦和小戰(zhàn)士兩個經(jīng)典形象,展現(xiàn)了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百合花突破了當時高大全的框架,顯示出清新俊遺的風格,令人耳目一新。以平凡而動人的軍民關系揭示出革命戰(zhàn)士崇高的靈魂的人民愛護解放軍的真誠內(nèi)心.茹志鵑不追求情節(jié)的曲折而重視細節(jié)的運用。
《百合花》的語言,不論作者的敘述,景物的描寫,人物的對話,都給人一種自然、清新、優(yōu)美的感覺,把一個流血犧牲的戰(zhàn)斗故事,寫得充滿詩意。
茹志鵑,當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創(chuàng)作以短篇小說見長。筆調(diào)清新、俊逸,情節(jié)單純明俠,細節(jié)豐富傳神。善于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zhì)。
《百合花》小說讀后感4
乍一眼,看到小說的開頭,我還以為這是一篇描寫激烈的戰(zhàn)爭場面的小說。但當我滿懷好奇心一步步讀下去,并且讀完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眼已經(jīng)微微潤濕了?!霸谠鹿庀?,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fā)亮,我也看見那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臉?!毕嘈潘凶x過這篇小說的人,一定會被這位青年感動的。 故事發(fā)生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在部隊前沿陣地包扎所里。他是一位十九歲的通訊員,為了掩護幾名抬擔架的民工,撲在敵人突然撂來即將爆炸的手榴彈上壯烈犧牲;個結婚才三天,同他有過短暫接觸并有過一點誤會的新媳婦,用自己的一床印有百合花的新婚被子,為他送了葬。
故事情節(jié)雖然簡單,人物性格也不復雜,但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令人感動。 小說先寫了這位年輕通訊員送“我”去前沿包扎所的事情。一上路他就撒開大步,走在前面,把“我”撂下幾丈遠。在發(fā)覺“我”跟不上時,他又坐在離“我”遠遠的一塊石頭上,把背對著“我”。在這些表現(xiàn)中,一個純樸、靦腆的小戰(zhàn)士的形象就活脫脫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試想,這一路上,他和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同志走在一起,而這個女同志又走得那么慢,他心里該有多別扭啊,所以只好撿起路旁的樹枝,聊以解悶,自尋一點樂趣。這小小的舉動又恰好反映出他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童心,同時兩人之間的情感也在不斷升溫中。
后來,小說開始寫“我”和這個通訊員去村里向老百姓借被子的事情。此時,通訊員遇上了新媳婦,把新媳婦結婚才三天的新被子借走了。但通訊員和新媳婦之間的情感出現(xiàn)了矛盾和誤會,并且逐漸加深。同時,這又為后文寫到的犧牲了的通訊員恰巧被安放在新媳婦用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鋪好的門板上;當要把通訊員的尸體放入棺材時,新媳婦又把這床新被子一半鋪在棺材底,一般蓋在通訊員的遺體上等一系列情節(jié)做了鋪墊。這些都體現(xiàn)了通訊員的一顆純樸、善良、赤誠的心。其中最令我難忘的一個情節(jié)是在小說快結尾處:“但我無意中碰到了身邊一個什么東西,伸手一摸,是他給我開的飯。兩個干硬的饅頭。……”這兩個饅頭是他回團部前從自己挎包里摸出來,放在路邊石頭上給“我”開飯的。此時,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通訊員那張微笑的臉,是那么的天真無暇,內(nèi)心不由地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感傷。
他的笑是如此像那百合花般純潔美麗。 百合花——純潔與感情的花,伴隨著通訊員的軀體,映襯著他高貴的靈魂,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里。戰(zhàn)爭是殘酷的,但戰(zhàn)爭中也不乏人情美的東西。人生最可貴的莫過于擁有一顆純潔、愿為他人奉獻的心靈?,F(xiàn)如今,生活如此幸福的我們難道不應該向那通訊員學習嗎?像他那樣盛開一朵純潔與感情的花。
《百合花》小說讀后感5
我是在一個夜晚讀完這篇短篇小說的。那個夜晚的風很大,但依然不能減輕暑天里的那份燥熱,所以就臨窗依著那盞昏黃的燈看了起來。只記得那開篇處我就重復的看了好多遍,這倒不是說那處文字有多么深奧的人生哲理,而是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不怎么喜歡那類關于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偸菐е芏嗟钠娔?抑或是我不很喜歡戰(zhàn)爭帶來的一切血腥的場面以及我個人情感不愿意接受的某個事實。我想,要不是害怕老師的責備,這個時期的作品我是不會去讀的,在我的印象里,就當這是一段空白的文學歷史。所以心里就這么想著,讀的進度也由于我激烈的思想斗爭而好久無法進行下去。僵持到了最后,我還是妥協(xié)了。畢竟那個年輕的、帶著幾分羞澀的送“我”的小通訊員的出現(xiàn),無疑是讓我無法再去拒絕了的,或者從人的生理角度來說,女作家筆下的異性人物一般都好像是有看點的,這不能不說又是我的一種認識偏見。
書中的小通訊員話語不多,作者所給我們呈現(xiàn)出來的也只是那么幾筆隨意的像工筆畫所勾勒出的幾個粗線條。不過這個已不重要了,在送“我”回包扎所的一路上,作者著墨很多,小通訊員一直和“我”保持著很遠的距離,這個讓“我”很好奇也很生氣,甚至在我們歇息的時候,“我”的上前搭話更讓他“立刻張皇起來”,不知所措。為此,作為一個讀者的我禁不住笑出了聲,感覺那小通訊員是一個佛門弟子,單純可愛,不免又讓人覺得可親?,F(xiàn)在較為流行的一個詞來說,儼然是個“可人兒”的形象,也許這個詞用的有點鄙俗,畢竟在時下流行的言情小說里這個詞是司空見慣了的,屬于那類美麗、可愛、小巧的小女生的代名詞,而我卻用在了他的身上似乎很不合情理,可是我極力搜索著好多的詞總不稱我心意,總之除了可愛還是可愛吧!可在后來的戰(zhàn)斗中,那個“我”有了許多好感的小通訊員還是走了,永遠的走了……
不知為什么正趕上那兩天中國文學課上學習《竇娥冤》,盡管那是我國文學史上出了名的悲劇,可我卻沒有太多的感動,抑或也失去了為那屈死的竇娥申冤而叫囂兩句的正義感都沒了。可讀完它,我心里卻久久不能平靜,甚至那一夜幾乎處在一種失眠狀態(tài)。我一直為它的結局而耿耿于懷,因而又很自然的把心里油然而生的那縷仇恨轉(zhuǎn)向了作者,甚至妄想地又給設想了兩個結局:
一、也許那個單純可愛、心地善良的小戰(zhàn)士后來回到了連部,在戰(zhàn)爭爆發(fā)后穿梭于交通溝之間及時傳送了我軍幾個方面的信息,在后來的轉(zhuǎn)送傷員過程中,“我”又和他見面了。
二、也許那次戰(zhàn)爭勝利了,“我”也光榮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回文工團的路上,上級領導依然派來了那個小通訊員送“我”,然后在我們消除性別差異的困擾之后,我們很愉快的回到了“我”所在的團。
總之我怎么設想感覺總不盡如人意,好像那個小通訊員是注定非得死的才足以有他的感人之處。我現(xiàn)在已不再去恨作者了,我想只有這樣的結局才足以使這篇小說有它情節(jié)最動人的地方,從而也會使我們永久的去記住那位像姑娘似的我們可親、可敬、可愛而又可憐的戰(zhàn)士。這就是突顯了作者的高明之處,讓人在一種極為輕快歡樂的氣氛里而又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跌入到了感情的深谷,剎那間總讓人有點兒透不過氣來。
戰(zhàn)爭是殘酷的,人類的生命也就略顯得脆弱不堪。無數(shù)人用生命換來的戰(zhàn)后和平,除了讓我們更多的去學會珍惜,我們記得的還有多少?是否也會在每年那個有月亮的晚上想起那個小通訊員,誰知道?反正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個夏天的夜晚我很冷!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