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外名著讀后感
讀書是一架梯子,他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讀書是一葉小舟,帶你遨游漢字王國;讀書是在品嘗營養(yǎng)面包,它能讓人充滿了精神糧食。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小編特地準備了國內(nèi)外名著讀后感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歡迎借鑒學習!
國內(nèi)外名著讀后感1
寒假里,我讀了瑞典的作家林格倫的一部名叫《長襪子皮皮》這本書,受益無窮。
皮皮在我心目中是有著許多優(yōu)點的孩子。她力大無窮,全世界沒有一個警察敢和她相比,她可以舉起一匹馬甚至更加重的東西;皮皮勇敢,在杜米和阿妮卡被鯊魚追趕的時候,奮不顧身的去救她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鯊魚;皮皮善良,看見弱小者被欺侮時她會挺身而出,解救好人,教訓壞蛋,伸張正義;皮皮智慧,在強盜想騙取小朋友們的珍珠時,她識破了強盜的伎倆,并巧妙地懲罰了他們;皮皮能干、獨立,一切家務活都由她一個人來打理,一切事情由她自己來決定;皮皮大方,她買了18公斤糖,分給全城的小朋友。
當然她也有頑皮的一面。她不愿意上學,因為她無法理解各種規(guī)章制度,她違反紀律卻不自知;皮皮滿嘴瞎話:她不慎將蛋黃撒到自己頭上時就說蛋黃對頭發(fā)有益,所有的巴西人頭發(fā)上都涂有蛋黃,所以那兒沒有禿子;她為了顯示自己見多識廣,就說有的中國人耳朵非常大,大到可以當雨披,跑起來就像兩個巨大的黃色風帆;她從山崖上跳下學習飛行失敗(當然不可能成功),就解釋說自己忘記張開雙臂了,并且肚子里的烙餅太多……
這就是與眾不同的皮皮,或許在大人的眼里她不是一個好孩子,但是我喜歡她,皮皮的生活是多么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她把一切煩惱看成是游戲,把一切困難當成是對自己的考驗。讓我們像皮皮那樣,永遠都在幸福,快樂的海洋中舞蹈!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也很喜歡皮皮吧?那就快來讀一讀這本書吧,一定會讓你收獲多多!
國內(nèi)外名著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了這本書,我最佩服的就是海倫·凱勒那身殘志堅的精神。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叫海倫·凱勒的小女身殘志堅的故事,她19個月大的時候,生了一種叫猩紅熱的病,變成了聾盲人。剛開始時,海倫對自己的生活是厭煩、暴躁,常常發(fā)脾氣,對生活感到失望。在父母的陪伴下,海倫找到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這位耐心的老師成了海倫新生活的引導者,使海倫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倫學認字。海倫是盲人,學認字要比正常人困難得多,老師把字打成盲文,教海倫用手來摸。雖然海倫在學認字的時候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但她并沒有放棄,她反復觸摸,不厭其煩,自己的辛苦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
看到這里我很佩服海倫堅持不懈的精神。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常常遇到困難就退縮,特別是在做數(shù)學作業(yè)時,培優(yōu)闖關題,稍微有點難度,就不愿動腦筋選擇放棄,和海倫比起來,想想都慚愧。我決心要迎難而上,不讓數(shù)學拖學習得后退。
這本書告訴我們,任何困難都不可能鎖住一顆向往偉大的心靈。
國內(nèi)外名著讀后感3
我讀的名著是《朝花夕拾》,作者魯迅,我不覺得這像是一本名著,反倒像一個朋友與你閑聊家常。這本書主要是記述了魯迅從幼年時期到青年時期的道路和經(jīng)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fā)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的描繪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風俗畫面。《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真摯的情懷,無奈的憂傷,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讓人鄙夷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極為厭惡,于是他去了仙臺,在那里認識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雖衣著模糊,但對科學嚴謹求實,對學生的作業(yè)一絲不茍,在魯迅的作業(yè)上用紅筆圈出來。而且他平等公正,毫無民族偏見,有著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節(jié)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jīng)》,細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這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三味書屋后面還有一個園,雖然小,但是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的工作是抓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的。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玩耍的無限樂趣。而《阿長與山海經(jīng)》說的是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給我講“長毛的故事”,謀害了我的“隱鼠”,給我買來了《山海經(jīng)》等??坍嬃艘晃豢删纯蓯鄣姆饨ㄅ缘男蜗?,她有著中國勞動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她不僅質(zhì)樸,而且善良,關愛別人。作者由原來的討厭她,變成敬她愛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爛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著激情。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xiàn)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不過,這正是兒童特有的。
曾幾何時,我已經(jīng)遠離了童年,每天都是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中,紛紛擾擾的生活中,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吧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國內(nèi)外名著讀后感4
當我剛剛開啟我的閱讀之旅時,寒假就來了。這可是個絕妙的好機會啊!我來回穿梭于書店的各個書架,忽然發(fā)現(xiàn)了《意林》的影子。
其中,我拿起了一本《意林》之《莫等閑白了少年頭》這系列的書。我隨意翻了翻,有一個題目完全把我游散的目光吸引住了,叛逆是一柄閃亮的雙刃劍。
我想,現(xiàn)在的我應該也處于叛逆期間吧,那我該好好了解一番了。
我像珍惜流星那樣珍惜文章的字字句句,像穿針那樣琢磨每個詞語。原來,叛逆的孩子是這樣的啊!自己做的,自己認為是對的,往往會被別人誤認為差生。
文章講得一個男孩,由于在叛逆時期,成績糟得一塌糊涂,迫不得已轉(zhuǎn)校。去到了新的學校,他被同學們冷落,被老師們列入了差生的名單。有一天,他幫助了女同學擺脫歹徒,于是重新獲得了同學們的愛戴。
我特別贊同本文的最后一段總結(jié),對啊,“堅持個性,但也別忘了敞開心扉。”我能體會,叛逆的孩子最為孤獨,最為寂寞。他們之所以堅持自己的意見,特立獨行,無非是想用這樣的方式來獲得旁人的關注啊。
不是每一位家長都能理解孩子的叛逆,可能會認為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壞了,或者,只是一種無理取鬧的方式,根本不用去在意這個變化。反而,自己對孩子的態(tài)度,愈加變壞。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真令人深思。輕巧簡潔的語句、細膩的語言卻也能讓人深思呢。
叛逆,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照亮別人眼睛的同時,也會將持劍的孩子,潛移默化地擋在空無一人的門外。
文章的意義,只想告訴那些包括我的叛逆的孩子,不要太過于執(zhí)著自己的觀點,而忽略了別人的看法。
國內(nèi)外名著讀后感5
文章第一句就這樣說:“盡管出土的小草一概清除干凈,盡管他們把石頭扔進地里去,不讓任何植物在地上長出來,盡管樹木發(fā)光,鳥獸趕盡,但是在這樣的城市里,春天也是春天。”描述了一片萬物生機勃勃的情景。但是第二句“唯獨人,成年的大人,卻無休止地欺騙自己而且欺騙別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睘轳R斯洛娃將受的苦難作了鋪墊。
本文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一開始是個是非分明的人,之后變成一個冷漠麻木的人,致使馬斯洛娃走上了一條她不就應走的路,之后被別人陷害,男主人公開始良心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重重挫折,最后把馬斯洛娃從那艱苦的生活中救了出來,女主人公為了不使男主人公再奔波,同時,男主人公也做起了有好處的事。
讀完后,才知道“復活”是一個人的靈魂從污濁變清,良心從丟失到找回,因此男主人公“復活”了,變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他以前在污濁的生活中被污染過,但我仍認為他是一株蓮,正因他改過了,成為像蓮一樣沒有在世俗中失去自我的人。這是一個人靈魂心靈的復活,但那些仍在欺騙自己良心的人,他們也許已經(jīng)被污染得面目全非,他們也許被污染的程度連血也變黑了,他們也許已經(jīng)無法自拔了……
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這樣,本來純潔的心靈變得污濁黑暗,但有誰能像聶赫留朵夫一樣復活呢?我們此刻做的事,抄襲作文,考試作弊,欺騙得了父母、老師,也不能欺騙自己,也許需要多一點時刻,期望那些同學能從此復活,去過自己的新生活,用全新的態(tài)度去學習。
國內(nèi)外名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 讀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