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主要情節(jié)讀后感作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些都是很重要的,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你們精心整理好的復活主要情節(jié)讀后感作文,希望能給你們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復活主要情節(jié)讀后感作文篇1
聶赫留道夫為什么會從一個積極向上的青年成為以后不思進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學時最好的朋友—曾經善良、講義氣的謝列寧最后都變成了惟利是圖的、庸俗的、不思進取的人。這不能不承認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對他們真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們處在一個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層社會,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漸漸的原來在他門身上的美好品質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們自己卻全然不知!
有句話說:環(huán)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我并不認為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因為人是主觀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雖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覺得一個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不得不重視環(huán)境在一個人的成長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在幼兒成長階段,環(huán)境的影響十分明顯: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而千差萬別。假如一個孩子所處家庭環(huán)境,父母經常發(fā)生爭吵,常常充斥著緊張與對抗,這樣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鎖起來,慢慢變得不愛與人交流,對任何人都缺乏足夠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個別時候遇到某些敏感問題時會采取對抗的心理,情感變化無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擊傾向,這是幼時情感受到壓抑的結果。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怕,但這里我沒有一點夸大其詞的說法。這是有關專家研究的結果。
由此看來 ,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自己的成長非常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處于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間互相關心,平等相待。這種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會很自然的影響到你在學校與同學的交往中,將來走向社會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中,這樣的人更容易與周圍的人產生良好的關系,有一個融洽的人際關系。久而久之會養(yǎng)成好的性格。
后天的環(huán)境和條件對人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少的。對于個人而言,復雜一些的環(huán)境對人的鍛煉可能會更大一些,我們從"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身,困乏其身"也可以看出艱苦環(huán)境對有大成人的磨練。然而有時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自己是無法選擇的,一個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如果利用好了,是一個人發(fā)展的優(yōu)勢,若只是安逸于里面,不思進取,那么就會不知不覺地喪失自己的斗志與追求,迷失自己。
人生常常是苦和樂同行,悲和喜攜手,挫折和順利與我們的相伴。環(huán)境鍛煉人,環(huán)境塑造人。讓我們以微笑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以微笑面對挫折。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鍛煉人的意志,增強人的體質。艱苦的環(huán)境鍛煉人,它使人發(fā)憤,使人振奮,使人不得不調動起全部精力為生存和發(fā)展而斗爭。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千萬別讓安逸的環(huán)境寵壞!舒適良好的環(huán)境應該成為我們成長進步的基石,在這樣的路上我們應該走的更快,而不是沉迷于路邊的風景,忘記自己前進的路還很長很遠。
復活主要情節(jié)讀后感作文篇2
前幾日有幸獲贈一本書《山神復活》,書是裴黎光老師寫的,講述了青海高原一個特殊的地區(qū)(熱貢)所存在的一種特有的民俗活動【熱貢六月會】的故事。
拿到書的時候裴老師簡單介紹了成書的過程,依舊是標志性的微笑、平和的語調?!拔医佑|熱貢地區(qū),是從20__年開始的。第一次去那里就很驚訝,很感動,接下來的五年,幾乎就是我的“熱貢五年”。每年一次,四次往返,路已行萬里,但書只成一卷。只有200頁,使用圖片255張,精煉文字39000有余。應該有2到3個小時可以看完?!?/p>
我記住了最后這句話,但卻無法在裴老師所說的時間內讀完。幾乎每個章節(jié)都會掩書思考,看似簡單的字里行間卻蘊含了豐富的信息。
他的每一個鏡頭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又一個活著的山神,看似隨意的鏡頭卻凝固了具有代表性及特色的畫面,帶給我們身臨其境之感受。
文字使用了大量的原始對話內容,筆下便流淌出一眾靈魂間的對話??此破降臄⑹?,筆觸卻道出一幕又一幕驚心動魄的故事,引領我們深切感知著那方水土那方人的精神世界,沉浸其中,有所頓悟。
正如裴老師書中所說:
“人與神的合體,人與神的狂歡。這也許正是拉哇的魅力所在,也是六月會的魅力所在?!边@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部熱貢地區(qū)活著的圖騰,通過一個苦行的靈魂與若干個有趣的靈魂構成。
我反復感悟“山神復活”,忍不住電詢裴老師為何有這樣的書名。
“我不知道這樣的書名是否合理,只是一種感覺,行走于那處山水之間的第一感覺。神是不會消亡的,正如那里的人們一樣。山神存在于那些山人的靈魂深處,便是那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所謂“復活”只是這種感覺,不一定準確,但很形象。希望在我心中、在更多看到這個故事的人心中復活。”
聽完一如既往的平緩敘說,我若有所悟。
書中的裴老師這樣說:“我有時候想,我們常常用一種獵奇的眼光去看待別種文化,而少了應有的平等和尊重,對于一種普遍存在而且源遠流長的信仰,我們怎能問它的真假呢?那是信仰,那是他們的生活。他們活在其中?!弊x到這里,我似乎越來越明白了書中的美好,255幅攝影作品和近4萬字開始與我融合并生動起來,越來越明白一位孤獨萬里的行者描繪出如此的圖騰是怎樣的卓越。
裴老師在書的最后這樣說:
“我不止一次贊嘆過此地人民的俊美,我非常感激那些進入我鏡頭的俊男美女和樸實的人們。因為太美,我倍感珍視、亦將其分享給更多熱愛美好的人們”。
這樣的結束語依然如故的平和,但我卻深感榮幸,可以讀到一位朋友的欣喜,尤其是在如此浮華的世界,《山神復活》帶來了高原上遠古的沁涼,讓我有所收獲,心中難以掩飾一種沖動,去復活心中的山神。
復活主要情節(jié)讀后感作文篇3
最近,我讀完了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大著作——《復活》。"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后再獲一次新生?,F實生活中一定不會有這種事,所以我懷著疑問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位貴族青年——涅赫柳多夫,早年與一個女仆卡秋莎發(fā)生了感情。涅赫柳多夫經歷了精神上發(fā)生了問題,以至于在后來對卡秋莎做出了無法彌補的丑惡行為,并拋棄了她。在多年后,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體份重逢于法庭。身為陪審員的涅赫柳多夫對自己所做的行徑感到自責,為了贖罪,他開始了對卡秋莎的“拯救”。
在這"拯救"的途中,涅赫柳多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但最后卻沒有“拯救"成功。于是,涅赫柳多夫決定與卡秋莎一同前往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了精神上的"復活”。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然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尸走肉。反之,有的人雖然已死去上百年,上千年……他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敬仰。
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就是涅赫柳多夫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懂得自我改變。雖然他以前也曾墮落過,但當自己良心發(fā)現后,卻能做許多好事來彌補自己的過錯。這是值得我尊敬和學習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大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下的錯,并能誠心的去彌補……
復活主要情節(jié)讀后感作文篇4
對于列夫托爾斯泰,我們是再熟悉不過。課文世間最美的墳墓讓我們了解了這位俄國大文豪的樸素精神,從他的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愛國之情和對農奴制的批判。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從貴族地主階級的立場轉向宗法制的農民一邊。這一轉變集中地體現在這部長篇小說復活的創(chuàng)作中。
復活是托爾斯泰思想和藝術探索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代表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小說通過地主養(yǎng)女卡秋莎瑪絲洛娃的受辱、墮落以及下獄、流放的悲劇,表現了對被侮辱、被傷害者的深切同情,“十九世紀末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監(jiān)獄遍地,關滿了成千上萬的革命者和無辜的百姓?!睂ι郴实慕y治作了無情揭露、批判,鮮明地體現了作者“撕毀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現實主義”。“不行!那個怒容滿面的法官斬釘截鐵地回答?!ラL掏出手表一看,與情婦約會的時間快到了,他再也無心為這案情爭辯,便急忙讓法官起草判決書?!边@就是那個沒有人道,充斥著金錢與美色的俄國社會,使人性墮落的起點。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聶赫魯多夫和瑪絲洛娃的形象。聶赫魯多夫是一個懺悔的貴族。小說通過他誘騙瑪絲洛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懺悔以至追隨到流放地為瑪絲洛娃冤案奔走的過程,表現了這一形象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也許這也暗示著作者的矛盾心理。托爾斯泰在這個人物身上既概括了十九世紀末俄國進步貴族的某些思想特征,也體現出他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以及向宗教尋求出路的說教。
瑪絲洛娃是一個不幸的婦女,她雖為養(yǎng)女,但自幼處于半奴婢的地位,被聶赫魯多夫奸后淪落到社會的底層,倍嘗艱辛。更為不幸的是被誣陷判刑,押赴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作者通過瑪絲洛娃的遭遇概括了俄國千千萬萬受壓迫婦女的悲慘命運?,斀z洛娃的覺醒,是其精神的“復活”。從中認識了作家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深度與高度。
復活是這一時期托爾斯泰思想觀念變化的代表作。人物精神的復活是對封建制度的一次挑戰(zhàn),他喚醒的不僅僅是小說的主人公,更喚醒了當時成千上萬的閱讀者的觀念。作者也對未來寄予著美好的愿望“從這一天起,她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不僅因為進入了新的生活環(huán)境,還因為從此他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將具有和以前不一樣的意義?!?/p>
復活主要情節(jié)讀后感作文篇5
在一起閑談的時間越來越多,練琴的時間越來越少了,莫菲覺得自己終于插上了翅膀,快樂得可以飛了,木子煮的咖啡總是那么香,也許更吸引她的,是那個人?他的歌像憂傷的水一樣漫過我的心里,一波又一波,仿佛要把全世界淹沒??粗⑽l(fā)福的胡大樹,我伸開雙臂:來吧,老爸你半年后才能看到你親愛的女兒了,我們擁抱一個。
女主人公的遭遇是當時社會的代表,被人拋棄,失去親子之后被主人攆走。走出那個“家”后,正如書中所說:“她遇到的一切人,凡是女人都把她當作搖錢樹;凡是男人,從上了年紀的警察局長到監(jiān)獄男看守,個個都把她看作玩樂的對象。對于任何人來說,除了尋歡作樂,除了肉體上的淫欲,世上其它一切都是無關緊要的?!彼谶@樣的社會壓迫下,自暴自棄,吸煙喝酒,從中可看出,當時社會作風的糜爛,似乎當時的女人充當的角色就是玩物,階級分層是那么的明顯,低層的女人是如此的不堪一擊,脆弱!
而作者開始塑造的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還是當時官僚階級的代表之一,與女主人公成鮮明的對比??墒钱斔c卡秋莎在法庭上意外重逢后,埋藏在他心里最深處的那個純真的天使出來了,就這樣純真,善良與一般的思想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前者勝利了,對卡秋莎所做的事,他有濃厚的犯罪感,為了卡秋莎的案子,他四處奔波,不辭辛苦。為的就是贖罪。對此,我震撼了,在那樣的社會下,精神的復活是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毅力?。∪藳]有徹徹底底的,人的轉變就在一念之間,要么是萬丈深淵,要么是人生路的充實。他做到了,源于他心中本有的淳樸,善良。在他解決土地問題上,為贖罪所做的一切及他與政治犯交流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對沙皇專制制度的不滿。
看了這本小說,結合其背景,讓我覺得當時俄國的沙皇專制與我國的封建制度有幾分相似之處。生活在這樣制度下的人變得冷酷無情,階級性強,面對他人悲慘的遭遇無動于衷,或是應該的?!稄突睢窌锼岬降睦为z里的許多人,都是被那些權勢的人隨便安個罪名,就要忍受身心的折磨,浪費光陰甚至是生命。在官場上,人人趨炎附勢,戴上極其虛偽的面具;而低層的窮苦人民只能更加貧苦,社會如此的不公平,又有多少人能站起來反抗?沒有,大多數人只是默默地承受著他們認為他們應有的宿命,甚至失去性命也只能默認。其中,小說里提到的一個人克雷里卓夫----南方一個富有地主的兒子,讓我欽佩。他成績優(yōu)異,本是一位科學家,偶然的他接觸了革命宣傳,目睹革命者受殘酷刑法,他因此參加了民意黨,四處奔波,被捕做牢后還患上了肺癆病。在生命即將結束,他不后悔,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為的是盡自己的一份力,毀滅那個充滿罪惡的社會制度,他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背景,受家庭思想的熏陶,還有如此正義,明智,勇敢的行為!試問:在當時又有幾人能做到?
勇于向這種制度挑戰(zhàn)是勝利的!在這種制度下,精神復活了也是勝利的;在這種制度下,彼此發(fā)自內心的愛是難能可貴的,是“復活”的前提!只有愛才能感動人的心田,才能呼喚出
埋藏在心底的那份純真與善良!
復活主要情節(jié)讀后感作文篇6
學完茨威格筆下的《列夫·托爾斯泰》之后,我就對這個人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感,這樣一個眼神里帶著利劍的大作家會有什么樣的寫作風格呢?然后我就特別自然地尋覓到了這本《復活》。
全書大概講的就是作為陪審員的貴族青年捏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認出了收審的女犯瑪絲洛娃就是自己十年前的溫柔俏麗的初戀情人卡秋莎。為了贖回自己的罪過,為了將來自己和瑪絲洛娃的幸福,捏赫留朵夫開始奔走解救,訪問一個又一個法官、將軍、省長、市長、國務大臣等等很多人。他四處奔波,目睹了俄國社會的種種丑惡。他從解救瑪絲洛娃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和上流社會決裂的決心。捏赫留朵夫通過為瑪絲洛娃案子的奔走,靈魂蘇醒了。
列夫·托爾斯泰用犀利的筆觸描繪了兩位在道德精神上的復活,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那些貪色貪樁法官,為了一己私欲而觸及法律的本質。
小說的結局又像是喜又或者帶著悲,但不管怎樣,這位大家用他幽默但不失分寸的筆墨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看似普通的事實,只有學會與人為善才可以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也許也會給自己、給他人帶來一個有發(fā)展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不管怎樣,讀完整本書,我還是有頗多收獲的。
復活主要情節(jié)讀后感作文篇7
小說名曰《復活》,它隱喻一個人泯滅的良知在某種精神力量的感化下能夠獲得重生。男女主人公透過各自的懺悔和寬恕,雙雙走向精神和道德的“復活”,使其人性得以復歸,這一切帶有濃厚的“不以暴力抗惡”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托爾斯泰的味道。他借此從社會和個人的道德角度對政府、法庭、監(jiān)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也讓每一個讀者思考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之間的關聯,思索怎樣來進行個人道德的自我完善。
我們知道,由于種種原因,此刻的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已經到了一種瀕臨危機的狀態(tài):自私自利,物欲膨脹,貪污受賄,腐化墮落……幾百人圍觀落水者卻無人前去相救,肇事司機將傷者在送醫(yī)院的途中將其扔下任其死亡自己卻逃之夭夭……我想這些人連十八世紀托爾斯泰筆下的涅郝柳多夫都不如。為什么此刻很多人感嘆好人難做?難做好人?就正因有人做了好事沒有被肯定相反被誤解?!皹尨虺鲱^鳥”,久而久之就讓人們達成了一個共識:你不去做好事你會沒事,你做了好事搞不好你就有事。這樣的共識不能不說是我們道德水準的一個悲哀。相反,如果我們能夠讓好人不再吃虧或被誤解,讓更多的人都能夠見義勇為或者多做好事,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和媒體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都來維護道德的規(guī)范,如此才能讓我們的社會風氣有所好轉,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溫馨無比。
《復活》之因此能夠感動人,這是正因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誠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言,《復活》較之其它作品,更能讓人清楚地看到托爾斯泰那雙直達心靈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