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漂流記人物形象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你們精心整理好的魯濱孫漂流記人物形象讀后感,希望能給你們帶來實質(zhì)性的幫助。
魯濱孫漂流記人物形象讀后感篇1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我第一個感想就是:生離不開奮斗。
是的,讓我們想想看:魯濱遜一個人在島上生活了20多年,吃盡了苦頭,但他還是生存了下來,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和奮斗的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使我感到震撼。魯濱遜生活在一個荒島上是很孤獨的,沒有人陪他,這種生活是難以令人想象出來的,而且很困難,魯濱遜需要自己去創(chuàng)造出生活的必備物品(因為孤島上沒有現(xiàn)代物品),需要經(jīng)受起大自然的考驗,需要………想到這里,我覺得他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一種奇跡,一種不是普通人所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奇跡!
當我讀完第3遍時,才覺得,其實魯濱遜不僅靠自己對生存的奮斗,實際上是一種對生命的渴望,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生命的渴望,才會使魯濱遜為了生存而奮斗,只有他的不懈奮斗,才會使他創(chuàng)造出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了20年的奇跡,而這種對生命的渴望,是來自他相信終有一天奇跡會出現(xiàn),使他重新回到社會中去。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出色的碼頭工人,由于夜里加班,不小心把自己反鎖在一個大冷凍車的箱子里,他想,我一定會被凍死的,第二天,他的同伴發(fā)現(xiàn)了他,他果真被活活凍死了,而箱子內(nèi)的溫度并不是低溫,和怡人的箱外溫度差不多,而他竟然凍死了,他不是死于低溫度,而是死于自己心中的低溫——他失去了自己對生命的渴望。
一本《魯濱遜漂流記》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魯濱孫漂流記人物形象讀后感篇2
讀了《魯濱孫漂流記》的序言,我不禁產(chǎn)生這樣的疑惑:一個人,在毫無生存條件的情況下,整整生存了二十六年,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捧起這本書,我欲罷不能。
魯濱孫聰明、樂觀、堅毅、有愛心。遇到困難時,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勤奮的在荒島上安居下來,使荒島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家園。
在一次意外中,只有魯濱孫被海浪沖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為了生存,魯濱孫不得不去捉山羊,種麥子。天長日久,魯濱孫在荒島上擁有了成群的山羊和大片的麥子。他靠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戰(zhàn)勝了饑餓、寒冷、寂寞,獨自在孤島上生存了二十六年。一天,魯濱孫收養(yǎng)了一個被同伴追殺的野人,教他干活,教他說話,野人成了他的好幫手,魯濱孫給野人取了個名字—星期天,他們兩個在島上過著愉快的生活。
后來星期天發(fā)現(xiàn)了一艘英國船,從船長口中得知他們被手下反叛綁了起來。在的幫助下船長重新奪回了船,魯濱孫和野人一起乘船回到了英國。魯濱孫的善良拯救了他自己。
讀完這本書,我思緒萬千:如果是我,被沖到了島上,獨自一人,一定會意志全失被嚇死;如果是我,我也不會要捉山羊,種麥子,一定會被餓死;如果是我……我不敢再想,因為種種答案都告訴我,我無法生存。
我很羞愧,因為我每當遇到一小點困難就要別人幫。做作業(yè)時,遇到難題,就上網(wǎng)抄;做家務(wù)做累了,有家人幫……遇到困難就退退縮縮,半途而廢。我從來只想著不勞而獲、依靠別人,卻不懂先苦后甜、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使我養(yǎng)成了大小姐的脾氣。
魯濱孫的樂觀,讓我想起了八歲初入校園的我。當時,身旁有許多不熟悉的人。周圍的小朋友有些都哭起來了,我被感染了,也開始哇哇大哭起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漸漸懂的,眼淚解決不了問題。遇到困難,我不會像小時候一樣抱頭痛哭,而是去尋找解決的辦法。
魯濱孫是一個勇敢的人!是一個直面人生的人!是一個打不倒摧不垮的人!他值得我們?nèi)W(xué)習(xí)。我也要做個樂觀的人,每天笑著面對生活;我還要做個勇敢的人,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我更要做個善良的人,因為善有善報。
魯濱孫漂流記人物形象讀后感篇3
有一個名字讓我們震撼于他,他就是英國作家福迪寫的長篇小說<魯賓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遜。他憑著一種堅持不懈,勇敢頑強的精神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長達28年的艱辛?xí)r光。
魯賓遜在一個小島上以聰明才智戰(zhàn)勝了一切的一切,他在島上先采野果子充饑,接著就馴養(yǎng)騎山羊來了,用山羊肉來充饑。有一天他無意中掉落了幾顆種子,這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種子可以種出糧食,而這糧食又可以充饑,于是他便開始種植水稻糧食。這種勇敢頑強的精神讓我不得不佩服,他在沒食物吃的情況下還能這樣的勇敢頑強的去尋食物,找糧食。如果換作是我在這個荒蕪人煙的小島上肯定會自暴自棄,自己對自己說:“算了吧,不會有食物的,干脆等死吧!”
我記得魯賓遜在小島上有一次生了病,當時有沒有藥,他只有信念,他堅信自己的病是會好的。他憑著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終于讓他健康了。我還佩服他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學(xué)習(xí)中,在生活中我常常把一件事做到一半就放棄不做了,如果我有魯濱遜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就可以再讓學(xué)習(xí)提升一點。
我讀完這本一本男孩必讀的書后,讓我知道生活中很多時候只要有魯賓遜的精神就可以勇敢前進,奮發(fā)向前!
魯濱孫漂流記人物形象讀后感篇4
有這么一個假設(shè),把你拋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有一艘船供給你充足的食物以及日用品,這個島上沒有兇猛的野獸和野人,那么,你愿意來到這么一個島上么?或者說,你若變成這樣會怎么做?這就是《魯賓孫漂流記》的最初假想。笛福把這個假想描寫在魯賓孫這個人物身上。魯賓孫是一個英國青年,他懷著云游四海的志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經(jīng)歷無數(shù)險情,后來整條船在太平洋上不幸遇難,他作為唯一幸存的人在一個孤島上生存下來。
“有時我會發(fā)生疑問,為什么蒼天要這樣作踐他所造出的生靈,害得他這樣不幸,這樣孤立無援,這樣沮喪無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對這種生活產(chǎn)生感謝的心情?”從這句描寫中,不難看出魯賓孫初登孤島時的絕望心情。是啊,他需要面對的不是兇猛野獸、驚濤駭浪,而是人類最大的弱點——孤獨。他,在這種環(huán)境與可怕情緒的摧殘下,依然活了下來,是什么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沒錯,是求生的意志,是生命的本能,是生的動力呀!“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jīng)驗教訓(xùn),這教訓(xùn)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安慰的東西?!濒斮e孫擁有把逆境轉(zhuǎn)變?yōu)閷ψ约河欣h(huán)境的能力,他懂得如何總結(jié)好與壞、利與弊,并善于利用目前的利扭轉(zhuǎn)逆境,這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除了強烈的求生意志,還有魯濱孫自己的冒險精神、毅力與他冷靜的頭腦在起作用。他與我一樣,與父母有隔閡,有遠大的志向與抱負,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斗,可是,換作是我能否有他那樣的毅力與勇氣呢?他用雙手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堡壘似的安全的家,為自己儲備充足的食物和彈藥,當然那艘船也功不可沒。真讓我汗顏,若是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恐怕早已嚇得手足無措,更別提防御工事和建造一個家了。我還在父母的庇護下,在家庭的溫床里,做自己的春秋大美夢。雖然我們的年齡無法相比,可單單是在精神上,我卻是遜于魯賓孫許多的。
魯濱孫在島上生活了20多年,終于得救。這是亞力山克大·塞爾柯克的真人真事,笛福用自己流暢的文筆加上創(chuàng)造與想像寫出《魯賓孫漂流記》這部經(jīng)久不衰的名著。魯賓孫會成為青年們崇拜的人物,是因為他的活力、創(chuàng)造意識、不怕艱苦、善于團結(jié)人的一個發(fā)展、進步的人物。是的,要培養(yǎng)扭轉(zhuǎn)逆境和在艱苦環(huán)境中生存的能力,我得從現(xiàn)在開始,反思自己,鍛煉自己的意志了。
魯濱孫漂流記人物形象讀后感篇5
我們總是感到缺少什么東西而不滿足,是因為我們對已經(jīng)得到的東西缺少感激之情。
是的,今日的魯濱孫和我們是不同的,在一次航海中,他被困到了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墒牵麤]有感到不滿足。因為,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上帝讓他留下了最寶貴的東西——生命。世間萬物,只有有用處,才是最可寶貴的。任何東西,積攢多了,就應(yīng)送給別人,我們能夠享用的,至多不過是我們能夠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沒有用。魯濱孫就是這樣,利用著自己的生命,來到這個小島上生存。他自己辛勤的努力著,為著持續(xù)自己的生命。當沒有了住處時,他可以找山洞。搭帳篷;沒有了食物,他可以打獵,種小麥。而不是一個人呆呆地坐著,空想著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這是沒有用的。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人的感情又是怎樣的變幻無常??!我們今天所愛的,往往是明天所恨的;我們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明天所逃避的;我們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害怕的,甚至?xí)樀媚憫?zhàn)心驚。而魯濱孫一個人在島上居住了20多年,他會有孤獨的時候,他會有害怕的時候,而他渴望的,就是有一天能夠離開這小島。
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多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活下來的堅定信念,靠的是戰(zhàn)勝嚴峻困難的勇氣和智慧。我們在學(xué)習(xí)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難,是不是也該學(xué)一學(xué)魯濱孫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呢?
魯濱孫漂流記人物形象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