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后半部分讀后感
品味名著后,書中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論語》后半部分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論語》后半部分讀后感篇1
我國歷史久遠,地大物博,而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孔丘,一直以來被人們當作圣人來崇拜,原因就是因為他的《論語》。那是中華民族的精萃。雖然全書只有一萬多字,并且該書是孔子的弟子所記錄的他的學述思想,深刻地體現(xiàn)了這位教育家“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育理念。是隔二千多年,一直是人類教育事業(yè)的靈魂。
我看過這本書,雖然理解還不夠透徹,但手捧這本書,感覺非常的樸素和溫暖,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一直被普通百姓作為人類道德的準則。
他提倡“孝道”,主張要以德為原則,去尊敬長輩,這在我們現(xiàn)在社會,猶其應該引起重視,不能以工作壓力大,而忽略了自己的長輩,免得后悔莫及??鬃右蔡岢叭实隆?,主張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意去對待別人,如果現(xiàn)今社會,我們都能以此為準則,那么我相信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鬃舆€提倡“誠信”,他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一個人要是沒有信譽,真不知道他怎么在這個世上度過一生。道理很通俗,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他更提倡“學習”之道,人的智慧是靠后天的學習積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學習的心愿,但可能方向和質量會有所不同,孔子當時就教育他的弟子“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鋵嵵R無處不有,就看我們是不是用心去學。當然他提倡的東西還很多,一直為人們作為一種美德。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當今社會,各方面都在飛速發(fā)展,但孔子的思想一直引導我們中華民族走向寬闊的大道。
《論語》后半部分讀后感篇2
今天,媽媽和我一起從網(wǎng)上搜集了《論語》的名句,我和媽媽一起背了三四句。我背的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君子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弊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蓖ㄟ^這些名句,告訴了我們學習一定要思考,學會了,學懂了,也要返回來再一次鞏固和復習,免的忘記了。
以后,每天晚上我都要抽出十分鐘來背上幾句,就連媽媽也答應我,以后她也要跟我一起背誦,朗讀!
論語讀后感據(jù)中學的歷史課本記載,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開始,一直到清末,《論語》作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認可的正統(tǒng)思想,統(tǒng)治了中國思想界達兩千年之久。事實上,這兩千年中,官家推行論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統(tǒng)治的工具。因為論語講“禮”、講“仁”;講“忠”,將“孝”;或許也因為《論語》中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個人對該句的理解持保留意見,見下文)。
若子民全都仁義忠孝而又不知,自然不會犯上,不會上也就不會作亂,更談不上謀反了,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我們要推翻封建統(tǒng)治必須要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鎖。《論語》自然是首當其沖。所以,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五四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確的。打得很好。
《論語》后半部分讀后感篇3
《論語》就像一杯耐人尋味的香茶,越品讀就越能體會出文言文之間蘊藏的知識。走進了《論語》這本書,我看到了萬人師表、學識淵博的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把他平日的言行給記錄下來,編成了《論語》。《論語》一共有20章,記載了孔子各方面的言論,圍繞著“仁 ”這個主題編制的??鬃邮侵袊寮覍W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不管在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起著很大的進步意義?!墩撜Z》不僅是古代文學的典范,而且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是學習中國文化的開始。
《論語》的第一章就是學而第一,以學為主。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它的意思是說:“學習過后能按時復習,不是很愉快嗎?”現(xiàn)在的一些學生把 復習甚至于學習看做是一件很痛苦、浪費時間的事情。但是你如果把學習看做是一場游戲,我和你之間的學業(yè)上的較量!
我讀完第一章,突然明白了:學習的過程應該取長補短,應該更好的完善自己不足之處,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
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所堅持的儒家不僅僅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廣為流傳,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們編成一部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傳至今。
然而,起初我卻對孔子有著極大的成見,認為他是一個腐朽的老頭子,只因為孔子曾經(jīng)說過:惟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我對這一句話感到憤憤不平,認為孔子歧視女性,還時常想著孔子的母親不也是女人么,當讀到孔子的文章時,便和同學用惡毒的話來數(shù)落孔子,直到現(xiàn)在,我才明白是自己誤會了孔子,孔子所說的: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并沒有歧視女性的意思。而古時候的語言文字和現(xiàn)在的語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我真應該要學好文言文,以免再出現(xiàn)同樣的笑話來,我也明白了不能夠只因為個人的片面觀點去評價一個人的好壞,而是要根據(jù)長久的觀察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優(yōu)劣。
《論語》后半部分讀后感篇4
論語中有很多論述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有現(xiàn)實意義,小到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大到一個地區(qū)的管理,都有指導意義。
《論語衛(wèi)靈公》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子貢問他的老師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身的.行動準則,孔子說,那就是寬恕、原諒,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如果現(xiàn)在的人能夠按照孔子所說的那樣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萬萬不能發(fā)生的,比如暴力強拆,又比如搶劫,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會發(fā)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不論社會地位是卑賤,還是高貴,我們都應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越來越和諧、安定,人們的生活才更加幸福安康
《論語》后半部分讀后感篇5
論語》是中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它的資料很廣泛,涉及了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許多問題,它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兩千多年,可是有些資料依然值得我們在今日去學習、運用。比如:“學而不思,思而不學”就是要告訴我們學習要和思考聯(lián)系在一齊,只明白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的人,即使再用功的去學習背誦,也學不到真正的知識。
“言必信,行必果”就以一個“曾子殺豬”的故事教導我們此刻的家長,不能哄騙孩子,不然孩子會所以學會哄騙別人,要重視誠實守信品德的養(yǎng)成。“欲速則不達”就是告訴我們做什么事都不能只圖快,否則,反而會失敗,也提醒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不要“拔苗助長”。還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懊舳脤W,不恥下問”等等。《論語》不僅僅讓我們了解了它的精華思想,更弘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讀了《論語》這篇著作,我受用不盡,不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還親密接觸,讓我對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論語》書是對孔子日常生活的舉止與語言方式,還有記載中國史代偉人對孔子的評價與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句話反應了孔子與別處倆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師傅,還反應了孔子好問好學的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他還非常謙虛,自己成了老師,還是求學,對問題都不恥下問;不像我們,遇到獎勵就萬分驕傲,遇到困難就不理不睬。在我練字期間,我在書法班的名譽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驕傲,在學校的作業(yè)本上寫得亂七八糟,還差點被批入“差字黑名單”;自從讀了這本著作,我在數(shù)學方面的字體大有進步,連老師都對我刮目相看;有一次,還在課堂上公開贊揚我的作業(yè)本呢!原來論語是這么重要啊!
《論語》后半部分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