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魯迅傳記讀后感800字
魯迅先生幽默樂觀的人,從課文中,處處都體現(xiàn)了他幽默樂觀的性格。他教育別人的很,經(jīng)常用幽默樂觀的語氣來教育的孫女。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碛嘘P(guān)魯迅傳記讀后感800字5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guān)魯迅傳記讀后感800字1
數(shù)近代文學(xué)巨匠,魯迅必當提之。理稱“璀璨之星”,魯而不愚,勤能補拙。中華數(shù)百年來,化璀璨之明珠,以光輝照亮人間。
魯迅,由(名)字而觀人,雖愚鈍,而不失迅猛,一見便知其為自謙之大器。他個性頑強,《魯迅傳》中曾提到,他為家人采草藥治病,遲到了,仍刻意隱瞞,當時的他,又何不富有童稚?因童年家人生病采草藥的經(jīng)歷所托,魯迅的志愿便成了學(xué)醫(yī)。
《魯迅傳》中曾提過,他到了東京學(xué)醫(yī)后,這才發(fā)現(xiàn),所謂學(xué)醫(yī),只不過是治療人的肉體,中國人需要的,是一顆并非像往常一樣麻木不仁的心。他擁有比常人堅定的毅力,立志挽救麻木的民眾。一個中國間諜即將被日本人槍斃,而民眾卻一聲不響,甚至有幸災(zāi)樂禍的……于是乎,他“棄醫(yī)從文”,他的人生,也正是這樣一步步地向人生之璀璨邁進。
“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罷了”,可見其自謙無比。魯迅的資質(zhì)與常人無異,為何又成為了中華史上一代“璀璨的明珠”?不僅僅是他留給世界的作品,更是他那執(zhí)著不變的思想!無愧于“璀璨”二字!
“橫有千古,縱有八荒”,好一番雄壯之氣魄!魯迅著實為百年一遇之才人也。身患惡疾,卻仍舊抵抗到底,本以為活不過一年,而他創(chuàng)造了存活了5年的.醫(yī)學(xué)奇跡,此乃天助,愿才人在世間長久!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而他,卻把大半的時光投入工作,有付出就有回報,其何不為偉人?
世界無魯迅,則少璀璨之光,他是人類寶貴的財富?!栋正傳》,巧妙地諷刺了當時人民的無知與可笑,阿Q比較后不明不白地做了個替死鬼,還不知為何,甚可笑!由此可見他的思維早已超越了常人,為國家著想。
記得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他見中國在他們一行人的指引下,即將復(fù)興,而遂作此詩,望中國再次立于世界之巔——以國之生死興亡為憂樂,同魯迅一般,即為“璀璨”之源頭。
何為偉人?一味盲目舍己為人,那是愚昧。自古奉獻出價值,自古價值現(xiàn)偉人!愿璀璨之光在中華大地綻放!
有關(guān)魯迅傳記讀后感800字2
讀完《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后,我有一種強烈的沖動,想去紹興魯迅故居看看,我想在他的居所中能更加真切的體會到魯迅先生當年的想法和他那在民族危機中的苦苦掙扎。魯迅先生姓周,名樟壽,后改為樹人,號豫山,后改為豫才。魯迅是他的筆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在紹興城內(nèi)周姓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讓魯迅在啟蒙的時候先讀歷史,而不是四書五經(jīng);父親周伯宜,對魯迅非常寬厚,允許他讀閑書;母親魯瑞更是喜歡他。少年魯迅便生活在這種頗為繁華而寬厚的環(huán)境中讀書長大,調(diào)皮好斗,有著少年所特有的驕傲。但祖父卻因為一次科場行賄案下獄,父親也吐血并終于去世,親戚便不再對魯迅家客氣,分房子的時候給魯迅家最差的房子。這種世態(tài)炎涼、由繁華轉(zhuǎn)為凄苦的經(jīng)歷很容易讓人想到曹雪芹,另一個在中國的晚期封建社會反儒家的困頓的斗士。后來在廣州,青年學(xué)生問他為什么憎惡舊社會,他回答:“我小的時候,因為家境好,人們看我像王子一樣,但是,一旦我家庭發(fā)生變故后,人們就把我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我感到這不是一個人住的社會,從那時起,我就恨這個社會?!?/p>
是的,魯迅先生恨,他恨這個社會的黑暗,同時也恨自己的無能。要知道,在絕對強大的事實面前再有力的個體思想也如螢火與之皓月,變的渺小無比。魯迅先生就是如此,面對逐漸衰敗、日漸黑暗的社會,他多么想用他的力量去改變,可是現(xiàn)實卻給了他多個無情的耳光。讀到這,我仿佛已經(jīng)不是我,而是與先生一樣的一點螢火,在深邃的無邊的黑暗中苦苦掙扎。先生從人道主義轉(zhuǎn)向了個人主義,由啟蒙的悲觀主義,轉(zhuǎn)向了存在的虛無主義。從學(xué)生變成醫(yī)生,從醫(yī)生變成文學(xué)家從文學(xué)家變成革命家。每一次的轉(zhuǎn)變都給了他不小的打擊,仿佛一個健壯的成年人一巴掌輕易拍碎小孩子手中的玩具一樣。先生是不屈的,身份的多次轉(zhuǎn)換可以證明;先生也是不甘的,他的文字可以證明。
人存在的意義是什么?是碌碌無為的任由事物擺布還是面對無情的現(xiàn)實躲在暗處大聲吶喊?先生給了我一個答案:我不管自己的力量多么的渺小,我也知道我自己的力量不能改變太多的客觀事實,可是我還是要盡我的全力去做,即使我做的不能改變什么,這樣起碼在我晚年終老的時候我可以用我那滄桑的眼睛勇敢的直視我走過的路。況且蝴蝶效應(yīng),也許我做的一些小事引起了這個社會的共鳴,那么我將會很欣慰,同時感到101%的驕傲。
也許有些人還無法體會到自己能讓這個世界改變一點點的那種感覺,那是一種驕傲??上壬强蓱z的,這個社會仿佛就是要與他作對一般,將先生的種種努力都無情的打壓下去,看著他在無力的痛苦中苦苦掙扎,黑暗的社會嘴角微微上揚。
這也使得先生在虛無主義的鬼氣中滑落的太遠。但1925年,還是有一只手拉住了不住下滑的先生,那就是許廣平。許并不是人中之鳳,但有著一股子對新思想、自由、革命的堅毅,這深深的鼓舞了先生。后來兩人到了上海定居。作者王曉明寫道:“從某種意義上講,魯迅和許廣平的相愛而終于同居,在上海建立新的家庭,是他一生中最有光彩的舉動。正是在這件事上,他充分表現(xiàn)了生命意志的執(zhí)拗的力量,表現(xiàn)了背叛傳統(tǒng)禮教的堅決的勇氣,表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代人追求個人自由的個性風采。但是,也恰恰在這件事情上,他內(nèi)心深處的軟肉和自卑,他對傳統(tǒng)道德的下意識的認同,他對社會和人性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都表現(xiàn)的格外觸目。一個人一旦相信愛情,就不再是虛無主義者。”
魯迅的人生終點最終在上海畫上?;厥走^去,先生不斷的遭遇到“滑鐵盧”。早期先生想要醫(yī)治民族,對大眾,他是輕蔑的,他覺得百姓迂腐,不能像他那樣面對民族的'衰敗勇敢的站出來用自己的行動去拯救自己的民族。后來他發(fā)現(xiàn)相對于迂腐的尋常百姓,知識分子更容易明白他,于是先生棄醫(yī)從文,可是后來的種種草魚卻使他不斷看到知識分子的局限性。在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東西之后,先生開始由一個知識分子慢慢的向革命家轉(zhuǎn)型,但革命的本質(zhì)就是推翻舊的迎來新的,這與先生骨子里的舊思想是矛盾的,終于,他提出了新知識分子的說法。也算是在新事物和舊思想中取一個折中吧。這其中包含了先生的怨念及恨意,我想也許先生就不應(yīng)該生在那個時代,也恰恰命運弄人,雖然先生在時代的洪流中苦苦掙扎,但他也是推動時代發(fā)展的一絲助力。
讀完《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后,我看到了一個曾今熟悉現(xiàn)在卻又完全陌生的魯迅,大家對他有一種心靈上的崇拜,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在那深重危機中的苦苦掙扎,危機中的苦苦掙扎。
有關(guān)魯迅傳記讀后感800字3
魯迅先生,從小學(xué)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已經(jīng)進入了我的意識當中,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還特別喜歡魯迅先生寫的文章,那個時候還試著背過幾個小段,感覺挺有韻味的。
高中的時候,看過魯迅先生的《祝?!罚适虑楣?jié)與人物性格給震撼到了,細微的描述與引人入勝的諷刺,讓我們對那個時代有了情緒,我不愿相信舊時代的黑暗與欺壓,可是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塑造的那一個個鮮明角色,讓我不得不承認了現(xiàn)實,之后陸陸續(xù)續(xù)就開始更加關(guān)注他的作品了,魯迅的選集故事很多,題材很多,人物很多,原本我以為我會將他們混淆,可是我記住了他們。魯迅曾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這種表現(xiàn)人生、改良人生的創(chuàng)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祥林嫂、愛心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guān)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guān)系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guān)系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采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tài)度,并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泄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郁積的怨憤之氣。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鮮血,敢于正視慘淡的人生”,我認為魯迅先生作品價值之處,就在于其改造“民族靈魂”和中國社會的思想。魯迅先生為現(xiàn)代文學(xué)刻劃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既瘋狂又格外清醒的“狂人”;作為國民弱點象征的“精神勝利法”的體現(xiàn)者阿Q;帶著滴血的靈魂走向地獄的祥林嫂;還有閏土、華老栓等等。他不但寫出人物的“血肉來”,而且表現(xiàn)出人物“靈魂的深”。
在這其中,我最感到震撼的還有《狂人日記》,它是魯迅先生《吶喊》中的一篇。《狂人日記》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第一篇真正的現(xiàn)代白話小說。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讀者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在狂人的眼中看到的是他人對他的“欺負行為”,在《狂人日記》中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很輕易地透過病例的假象,看到魯迅以象征的形式對封建傳統(tǒng)所進行的批判在這里。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來: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狂人的思維和語言常常是離經(jīng)叛道的,但他的觀察和結(jié)論卻是豐富和深刻的。作品雖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記,卻始終圍繞著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不斷發(fā)生的吃人現(xiàn)象展開,其用意就是告訴大家,在寫滿“仁義道德”的歷史中,其實滿本都只寫著兩個字:“吃人”!這是魯迅對封建道德下的定義,也是他多年來思考的結(jié)果。作品通過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觀察了他身邊的人:“他們——也有給知縣打過枷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給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然而,他們不但沒有起來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著吃人??袢藶榇硕Щ?,作者為此而憤怒:“是歷來如此慣了,不以為非呢?還是喪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來,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終會被吃掉的,而未來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還有”的“沒有吃過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發(fā)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
然而魯迅始終是一位直面現(xiàn)實的勇士,即使他內(nèi)心中已經(jīng)感到絕望卻仍然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jīng)有人在呼吁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有人在“以筆為旌”,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雖然這呼聲十分微弱,但卻令人看到了人類世界的最后曙光。
有關(guān)魯迅傳記讀后感800字4
魯迅寫的《故鄉(xiāng)》,講述了他與閏土小時候的一些事情。閏土?xí)而B、看瓜,魯迅在那段時間很快樂,可正月過了,閏土必須回家。一開始,他們還相互送了幾次禮物,但后來再也沒有見面。我明白了:快樂的時光是短暫的,只有好好珍惜時間,快樂才是永遠的。
時間對我們學(xué)生來說是如此的重要啊!哪一個成功的人浪費過時間,都是爭分奪秒的學(xué)習(xí),比如說我國的數(shù)學(xué)家陣景潤在攀登數(shù)學(xué)高峰中,勤學(xué)苦練,閱讀了中外的上千本有關(guān)資料,通宵達旦地學(xué)習(xí),終于成了世界的數(shù)學(xué)家。這可以表明只要珍惜時間,勤學(xué)習(xí)就會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我們應(yīng)該珍惜時間,我不是只相信成功人士所說的,我自己也深受體會。我就是因為不懂得珍惜時間,所以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總是用各種說法說服自己多睡一會兒,這樣就使我天天上學(xué)遲到,不僅受到老師的批評,還使我失去了許多的早讀時間,清晨是一個人記憶力的時候,也是一個人精神狀況的時候,這個時間我錯過了,其余時間在讀上5小時也比不上早讀時的30分鐘吧!后來我做了個試驗,我在早讀時認認真真的讀了讀書確實是比我在課余的時候記得牢,記得準。我睡覺只是一時的舒暢,而我早點讀書不僅對我一生都有益,而且讓我養(yǎng)成了早起早睡的良好慣。只要我門學(xué)會利用和珍惜時間了,盡管在一小時里珍惜了一分鐘都是有用的,你想啊,一分鐘確實做不了什么事情的,但是10個小時那就有10分鐘了,100個小時里就有100分鐘了啊,所珍惜的100分鐘可以做多少事情了啊!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边@句諺語大家應(yīng)該不陌生吧。也告訴我們應(yīng)當珍惜時間。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瞧,這就是魯迅先生的名言。
有關(guān)魯迅傳記讀后感800字5
以前一直認為魯迅是一個高大而又奇跡的存在,他占領(lǐng)著中國文壇的高端,是近代中國思想的至高點。他的偉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魯迅“橫眉冷對”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我們從來都用仰望的方式認識他,評價他。看完這篇傳記后,才知道,他會一本正經(jīng)地評價女人衣著的款式和顏色,調(diào)皮地與朋友開玩笑,認真嚴謹?shù)貙Υぷ?,簡單細致地對待日常生活,慈愛地對待兒子,原來魯迅先生平時也是一個溫和的老爺爺形象啊!
文章開頭寥寥幾句,一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的魯迅形象便躍然紙上,跟以前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無情”的魯迅形成了鮮明對照。爽朗地笑,輕快地走。文中好多次寫到魯迅先生的笑聲,有明朗的笑、會心的笑、愉快的笑,把魯迅先生的平易近人、親切隨和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卻對衣著有著獨到的審美,生氣地指責用桃紅色綢條的作者;面對“我”其實做得不好的合子,魯迅先生卻還是問妻子可否在吃幾個;調(diào)皮地對每天都見面的朋友說好久不見;對草率寫信的青年人深惡痛絕,卻認真地展讀著每一封信;身體不太好,卻一直穿著簡單的衣服,吃著簡單到極點的菜;不在意出書的原稿;從來不坐汽車;在深夜工作……
本文通過女性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出魯迅超群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和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zhì)。他有著普通人的心態(tài),他可以對人的穿著品頭論足,他可以和年輕人開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樣飲食、起居,他同樣可以享受親情,享受天倫之樂。是一位充滿著睿智的老人。
有關(guān)魯迅傳記讀后感8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