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出自《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意思是:那些疲憊,疾病和死亡都是由貪婪欲望引起的,清心寡欲,不爭名利,身心都會舒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歡!
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1
看莫言的書一直是件很過癮的事情,同樣的感覺在賈平凹那也能找到,讀老賈的小說,讓人忍不住想大口抽煙大口吐痰,而莫言的小說,則使人大口吞口水,并目瞪口呆到汗流浹背,這個小胖老頭太能侃了,簡直就是天生的傾訴狂,他要是不寫小說,去講評書也絕對會是個好手。
《生死疲勞》的莫言的新書,延續(xù)了莫言一貫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什么叫魔幻現(xiàn)實主義呢,遠一點,得扯到馬爾克思的《百年孤獨》,這本書曾經(jīng)獲得諾貝爾獎,近一些,大概是《封神榜》。一提《封神榜》,大家恐怕也就是明白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其實就是上天入地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百無禁忌,《生死疲勞》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書中主人公西門鬧生前是個地主,死了以后,轉(zhuǎn)世,分別成為驢、牛、豬、狗、猴和大頭嬰兒,雖然經(jīng)受了六道輪回,卻依然保持了人的思維,并通過他的驢眼、牛眼看到了世間的事,有夠詭異,由此可見,莫言的想象力也有夠豐富。
在當代的小說家里,莫言大概能算最土的一個,其作品,很少涉及到城市題材,除了《師傅越來越幽默》,也就是后來老張拍的《幸福時光》以外。拿評論家的話講,莫言是個很民間的作家,近年來,這個趨勢好象更加明顯,從《檀香刑》開始,莫言就開始嘗試用民間的藝術形式來寫小說,這部《生死疲勞》走得更遠,干脆就是評書的章回體,其語言也是評書的風格,大段大段的獨白,大片大片的描寫,氣勢恢弘,連綿不絕,要是拿來朗讀的話,保證能讀得唾沫橫飛,等到上氣不接下氣之時,再大吸一口氣,這種感覺,比較類似于剛吃了一盆水煮魚。
在《生死疲勞》的封底,印著一些文質(zhì)彬彬的廢話,“《生死疲勞》是一部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tǒng)致敬的大書……”這話很愚蠢,除了冠冕堂皇以外,根本就沒說對事情的本質(zhì)。莫言這個人其實就是個天生的傾訴狂人,他只是喜歡講故事而已,而中國評書的章回體與說書人的氣質(zhì)又正好適合他,于是他便拿來一用,《生死疲勞》也就這么誕生了。莫言的幸福之處,就在于他能將自己的傾訴欲望轉(zhuǎn)換成文字,于是,他就成了作家,寫書賺錢,這等好事,旁人是羨慕不來的。
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2
一輪皎月,幾束月光,讓莫言的文字在靜靜的夜里,走進了我的世界。此刻,我的靈魂,仿佛受到了生死的洗禮。
《生死疲勞》是莫言筆下幻覺現(xiàn)實主義的又一驕人之作。它沖破了宗教對文學的束縛,以大膽的思維講述了西門屯的地主西門鬧被槍斃后,幾經(jīng)轉(zhuǎn)世成為驢、牛、豬、狗、猴、大頭嬰兒,以“動物之眼”看農(nóng)民與土地關系變遷的故事,講述了中國鄉(xiāng)村50年的歷史。
“我知道自己已經(jīng)焦煳酥脆,只要輕輕一擊,就會成為碎片。我聽到從高高的大堂上,從那高高大堂上的輝煌燭光里,傳下來閻王爺幾近調(diào)侃的問話:‘西門鬧,你還鬧嗎?’”剛剛翻開《生死疲勞》這本書,里面西門鬧對自己此刻狀況細膩的描寫和閻王爺極具詼諧幽默的話語,就深深的激起了我對這本書濃厚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深深地啟發(fā)了我: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必須擁有大量極具生動而細膩的描寫。
當我秉著一顆對這部作品十分的尊敬之心將它徹底讀完時,我發(fā)現(xiàn)了這是一本“講述農(nóng)民”的書。全書上下幾乎都是圍繞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nóng)民與土地的種種關系。
書中就有這樣的兩個主人公。一位是藍臉,另一位是洪泰岳。藍臉因堅持單干而拒接加入合作社,因此遭到了社會上對自己的巨大沖擊,雖然過程十分痛苦,路程十分艱辛,但歷史與結局證明他的堅持是對的。而洪泰岳這個“忠”于國家的基層干部,伊始,緊隨著錯誤的步伐,而光明時期卻又頑固守舊,最終在抗爭中死去。面對這兩個似同非同的人物,作者深深地感慨“這是個性相似的兩個人走了不同的方向,互為正負,合起來是一個人,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其實,作者這也是在告訴我們,無論處在了多么模糊而多變的環(huán)境中,都要學會擦亮自己的雙眼,辯證世事的是非,清楚自己選擇的錯與對。只有這樣,人生的追求才會有完美的結局,哪怕過程再艱辛,都是值得的!
“生死疲勞”不是對生的過程充滿厭倦,更不是害怕死去,而是對靈魂的追尋與死后對求生的執(zhí)著。莫言用《生死疲勞》告訴了我,只有不斷執(zhí)著的追尋,才有“生”的希望!
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3
終是將莫言的《生死疲勞》覽了個痛快,看了個透徹。15天看完55萬字不得不說眼乏得很,但覽字的本身快樂卻似山澗自由流動通徹見底的清泉叮叮咚咚淌過心田,沉淀淀的墨香將夏日的浮躁抹去,這經(jīng)過上千年打磨的文字啊,在歲月的長河里熠熠生輝。
讓我們先撇開小說的人物與情節(jié),聊聊莫言,這個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后記中寫道他用43天寫了43萬字,對于學生的我而言,他實在是了不起的!一天一萬字的速度可見莫言寫這部小說時是順暢自如的,而他的文字也給了我這樣的感覺,渾然天成,沒有多余的修飾沒有華麗的辭藻,就像一塊經(jīng)過打磨的好玉,那些多余的邊角都被磨平。莫言的寫作風格一向以大膽著稱,天馬行空般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誠然,這些在《生死疲勞》中都有顯現(xiàn)。我總喜歡將莫言與余華作比較,莫言的作品總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余華,而余華的作品也同樣讓我想起莫言。他們的文字都平淡樸實,可是細細品味又帶了幾分靈動。明明是信手拈來的比喻,卻讓人連聲稱妙。
我們還是回歸主題,聊一聊《生死疲勞》吧。
在小說中,一個被冤枉的地主經(jīng)歷了六道輪回,變成驢、牛、豬、狗、猴,最后終于轉(zhuǎn)生為一個帶著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頭嬰兒。這個大頭嬰兒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他身為畜牲時的種種奇特感受,以及西門鬧一家與藍解放一家半個多世紀生死疲勞的悲歡故事。小說透過各種動物的眼睛,觀照并體味了五十多年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龐雜喧嘩,充滿苦難的蛻變歷史。
由于整個故事的人物情節(jié)就像一棵存于千年的老樹,盤根錯雜,我還是選最短的一根樹杈與大家慢慢講來吧。
我要講的人物可了不起了,他本是地主西門鬧的長工,因臉上有一大塊藍色胎記,人送“藍臉”。后地主西門鬧因歷史原因被無辜處死,于是我們的藍臉同志就娶了西門鬧的妾室迎春做老婆,你可不要以為他是個忘恩負義的家伙,他實在是個老好人啊。
迎春與西門鬧生有一子一女,分別是西門金龍和西門寶鳳。后來又與藍臉生了一男娃。說來也奇了,這男娃的臉上竟然也有一塊藍色胎記,為了順應解放的潮流,這男娃便取名“解放”。
相信大家對人民公社化運動比較了解,我就不多作解釋了。
當大家都成群結隊下田務農(nóng)時,只有我們的藍臉同志抵住時代潮流,他就是了不起的單干戶。當大家都成群結隊去食堂吃大鍋飯時,藍臉一家便在家里啃他們的饃饃。他們享著單干戶的福,也受著單干戶的苦。你可能奇怪了,哪來的苦啊,入不入人民公社不是自由決定的嗎?話雖如此,但當全村全縣全省乃至全國都只剩了你一個單干戶,你還能扛住輿論的壓力嗎?你還能對領導的勸說無動于衷嗎?藍臉的家人可受不住了,他們紛紛加入了人民公社,同時也苦口婆心地勸說藍臉,但是我們有骨氣的藍臉硬生生地堅持了二十年。此等氣魄,我真沒有。這也是我打心底里佩服他的原因,硬漢!
身為最后的單干戶,藍臉受盡了排擠,而他那沒有人性的養(yǎng)子西門金龍為了逼他入社不惜對他拳腳相加,可他藍臉偏偏不怕死,用自己的大半輩子開啟了一段短暫的單干戶幸福時光??伤K究是悲涼的。熬了大半輩子,受盡了鄉(xiāng)鄰的唾罵,遭到養(yǎng)子的毆打,一次次看著自己心愛的動物死在自己眼前卻又無能為力,他心底的悲涼又有誰能體會呢?于是,他寄情于月,日落而耕,日出而息。在那個人人都愛火紅太陽的年代,他愛上的是與繁塵俗世截然不同的清冷的月兒。
人人都說何以琛對趙默笙足夠癡情,等了她七年,可相比之下七年又算什么呢?藍臉用大半輩子去熱愛土地,用他的熱血去澆灌土地,這樣的情愫又何嘗比不上那為人們津津念道的愛情呢?
藍臉平凡了一生,他對土地的熱愛是每一個平凡農(nóng)民的平凡情感。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平凡才是人生的真諦。我們還未曾走過平凡之路,便在心中早早斷定那是迫不得已的結果。我們渴望著擁有一切,就連那鏡中花也要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我們拼命向前走,尋覓著人生的黎明。到最后,在經(jīng)歷所有悲歡離合之后,我們恍惚明白,年少時最厭惡的平凡竟是人生最好的歸宿。
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4
《生死疲勞》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nóng)村50年的歷史。圍繞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nóng)民與土地的種種關系,并透過生死輪回的藝術圖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nóng)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小說的敘述者,是土地改革時被槍斃的一個地主,他認為自己雖有財富,并無罪惡,因此在陰間里他為自己喊冤。
在小說中他不斷地經(jīng)歷著六道輪回,一世為驢、一世為牛、一世為豬、一世為狗、一世為猴……每次轉(zhuǎn)世為不同的動物,都未離開他的家族,未離開這塊土地。小說正是通過他的眼睛,準確地說,是各種動物的眼睛來觀察和體味農(nóng)村的變革。
地主最后終于又轉(zhuǎn)生為一個帶著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頭嬰兒;這個大頭嬰兒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他身為畜牲時的種種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nóng)民藍解放一家半個多世紀生死疲勞的悲歡故事。小說透過各種動物的眼睛,觀照并體味了五十多年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龐雜喧嘩、充滿苦難的蛻變歷史。
讀莫言的《生死疲勞》,不會讓人打瞌睡,那海闊天空的想象,那優(yōu)美精妙的語言,那數(shù)不清的暗喻名言,紛至沓來,賞心悅目,令人精神振奮,不讀不快。而一讀之后,總會讓人心潮起伏,聯(lián)想翩翩,不吐不快。
莫言這《生死疲勞》,從敘事方式上分類,肯定屬于荒誕敘事。開荒誕敘事先河的,誠然算不到莫言的名下。最著名的、人所共知的《西游記》,就可以歸于這種敘事形式。但是,以荒誕敘事,演繹半個世紀的一地歷史、世事滄桑、社會變遷和人生沉浮的,當非莫言莫屬。至少,前無古人。
而且,他說得是那么一本正經(jīng)、勝似正史,讓人不能哭,也不能笑,不能相信,也不能懷疑。莫言運用荒誕筆法,敘歷史、社會和人生如此莊嚴之事,借用得可是一點也不勉強。一路讀去,你會感覺到,《生死疲勞》是“滿紙荒唐言,全為莊嚴事”。莊嚴者何?是對人的解讀,對一個時代的解讀,對一段歷史的解讀。
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nóng)民藍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滿了吊詭和狂熱,唏噓和罹難。當轉(zhuǎn)世為人的“大頭兒”終于執(zhí)著堅定地敘述時,我們看到了一條生氣沛然的人與土地、生與死、苦難與慈悲的大河,流進了我們的心田。
莫言的這部《生死疲勞》其實就是一部“生死輪回”。在這部《生死疲勞》里,用西門鬧這個冤死的地主為角色,用他的靈魂轉(zhuǎn)世投胎為驢、牛、豬、狗、猴的生死輪回,圍繞他的家人,他的家鄉(xiāng),和他相關的人,用不同的視角看人生得勢落魄、世間榮辱、生活百態(tài)…
表面上看,小說寫的是農(nóng)民五十年來與土地的關系。實際上,作者呈現(xiàn)的是一個社會進程,和在這個社會進程中人的價值選擇和性格命運,以及凌駕于它們對選擇本身的思考和對命運本身的思考。小說中,頑固的不愿加入人民公社的藍臉和熱切的捍衛(wèi)人民公社的洪泰岳都是極端人物,他們的個性也是極端的,雖然他們一起對峙了五十年,但當他們共同依賴與膜拜的土地,要被子孫們出賣時,他們都憤怒了。小說正是通過諸如此類對峙與憤怒,來呈現(xiàn)歷史、反思歷史,用恍惚于虛構與真實的方式來實現(xiàn)宏大敘事。
人或者動物,死后是否可以輪回,不得而知。不過,人生在世,人生百年卻也有不同的輪回和際遇。人有失意落魄的時候,但不會永遠失意落魄,總會有雨過天晴的時候;人有位高權重春風得意的時候,但要居安思危,多行善舉,否則也會有落魄的鳳凰不如雞的情況。這就是輪回。
從我們呱呱墜地時起,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擁有一個天使的靈魂。漸漸地,有的就被世間的紅塵蒙蔽了雙眼,有的人的內(nèi)心,被醒來的魔鬼占據(jù)。人生在世,其實我們的靈魂都在不斷的輪回。我們的內(nèi)心是裝著天使呢?還是裝著魔鬼呢?這也許是我們每個人需要認真思考的。
佛家語:“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吧儆麩o為”對活著的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因而所謂的“身心自在”也就無從說起了。事實上,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其欲望是伴隨著其生命之力起伏消長的,所以生死疲勞與貪欲同在。這部厚重的小說所體現(xiàn)的生死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人和動物都在不斷地經(jīng)歷“生死疲勞”,似乎是永無寧日的。而短暫寄寓于天地間的微不足道的人與物,則只能去體驗不可重復的生死疲勞的過程。
從一開始的無知,到慢慢擁有,然后人心的貪欲逐漸膨脹,直到最后回歸為零。這樣的生死死生,疲勞往復,也許是另一種生命的原生力量吧。無欲無為,希望我們能慢慢學會。
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5
佛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本書也是五一期間借的,以前看過莫言的書,可能寫作背景是北方,看他東西有點像我們山西趙樹理山藥蛋派文學,很樸實的語言,給你原生態(tài)的放映北方的那篇獨特的風情,你看到的是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坡,你聽到的是那醉人的信天游,你感受到的是......
0.一個幽靈
西門鬧,本書的主人公之一。其實他不是人,他一出場就被小鬼架著見了閻王。這是莫言的高明之處,沒有按照紀事或者其他角度進行故事敘述,而是整出這么個鬼來,呵呵,是鬼就要投胎,不過他投的是不同的牲畜。西門鬧通過幾次的輪回,從一個局外人(姑且認為他是人)的眼光注視我們的祖國從建國開始到如今這個漫長社會的發(fā)展歷程。故事本身沒有對社會進行任何的評價,但是通過其中的人物演繹的故事,給我留下的是對這個社會的思考。另一位主人公是堅決不入公社,單干了一輩子的藍臉。
1.做驢
主人公上輩子地主,其實人品不錯,出身不好,一出來趕上建國那會,直接槍斃。那會兒人們特別是農(nóng)民終于有了自己的土地。人們的喜悅可想而知,是啊,我們的先輩當初革命不就是為了這片土地么?于是面對建立公社和吃大鍋飯,有的人肯定不干。當時政策是:入社自由。于是很多人勸那些不入的人。
不入社的人就像驢一樣倔,好在那時講民主,你不如就不入。
由此可以看出,那個時期的氛圍是比較開放,有什么問題你可以罵娘,但你不可以強迫誰做什么。是啊,革命了半個世紀,這點是最重要的,自由、平等、尊重。就沖這點,我們后人給毛爺爺磕頭我雖然不會,但是能理解。毛爺爺,純爺們。
2.做牛
西門鬧在三年自然災害時候被餓瘋的人們消化了,呵呵,接著投胎做牛。這個時候已經(jīng)開始了我們熟悉的大躍進時期,也到了大革命時期。聽的最多的是口號,看這部分,你能充分的理解什么是現(xiàn)行反革命這類詞,其實,如果你把毛主席像章掉茅坑里,OK,你就是反革命,還是現(xiàn)行的。
單干不入社的人就像老黃牛默默沉默,你隨便欺負我,反正不入。
讀到這里,你會被當時那個年代很多荒唐事情逗笑。這個我和我44年出生的父親有過交流,他不認為那是荒唐,當年他們做紅衛(wèi)兵,全國串連,還有一些派別斗爭,以及下鄉(xiāng)是美好的,因為那個年代是真正的烏托邦,人民內(nèi)部間人和人是絕對的平等。記得老爸說到這,就不說了,是的,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那段歲月,肯定不會知道其中滋味。
3.做豬
西門牛__革期間跟著單干主人死活不入社,被拉進去后寧可燒死自己也不背叛主人。這不,看他不爽的閻王讓他這次在改革春風中做了豬。這個時期我想我們80年代生人應該有印象,那個時候,最可愛的人除了士兵還有勞模、先進。書中的村子也成了養(yǎng)豬模范村,西門豬就是豬王。
單干的人如今身邊沒有任何人陪,養(yǎng)成了半夜耕作的習慣,一種孤寂。
據(jù)說那個時期中國的GTP增長是雙位數(shù),我其實沒什么感覺,可能太小了,就是感覺人們在不停的說物價太貴,還有就是家里時不時就要買一堆鹽或者買很多醋。社會的變化如今回頭看,是好快,當初給我壓歲錢從十張五角已經(jīng)變成了五十甚至百元的票子。
4.做狗
西門豬在改革時期也是表現(xiàn)良好,為了救落水兒童奮不顧身犧牲。這會他成了條德國黑貝,時間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它眼中看到的是九十年代這樣一個中國各種矛盾凸現(xiàn)的時期。什么腐敗、婚外戀、社會年輕小混混.....
曾經(jīng)的漢子老了,目睹這些,舉措只有關緊房門,躲避。
書這一章叫“狗精神”,和90年代很相仿。人們在看到經(jīng)濟日漸發(fā)展的同時,社會風氣的變味出現(xiàn)了。學生出現(xiàn)比吃比穿結幫結伙,年輕人人浮于事,年紀大的有權的開始貪污有錢的包養(yǎng)情人。社會的貧富差距凸現(xiàn)。我想很多人應該對九十年代中期有很深刻印象,那個時候物價突然飛漲,人們工資根本跟不上,還有就是八十年代建的果園,豬舍,紡織廠紛紛完蛋。后來我考研學政治經(jīng)濟學才明白,那個時期的中國就像西方的經(jīng)濟危機一樣,那些當年盲目投資的東西,只能強行毀掉,不然浪費更大。
5.結局和開端
西門狗最后走的很安詳,和曾經(jīng)的主人單干戶分別躺在那片守護了一生的土地中走了。這個時候,土地里已經(jīng)有了他東家夫婦倆、妻子、倆個兒媳、老朋友夫妻倆、養(yǎng)子、養(yǎng)子情人、驢、牛、豬的墳墓。
“一切來自土地的都將回歸土地”他的墓碑后來這樣寫道。
其實,如果你沒有北方那種厚重文化背景,看這個書很郁悶的,一會是小鬼,一會又是人。讀這本書開頭寫著佛的話,我當時可樂了,莫言這小子幸虧沒把毛爺爺語錄寫上去。讀的過程中,會慢慢的被其中人物吸引,那場景會引起自己共鳴。
給自己最深印象的是那種輪回,那種精神狀態(tài)的輪回。從一開始的無知,到慢慢擁有,然后人心的貪欲逐漸膨脹,直到最后的回歸為零。真的,閻王就是閻王,看我們?nèi)祟惒凰怯性虻?,你不是貪?那讓你多幾個輪回,多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子。無為無欲,我們應該慢慢學會。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年無為,身心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