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節(jié)的作文高三800字
推薦文章
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關于春節(jié)的作文高三800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關于春節(jié)的作文高三800字1
現(xiàn)在過春節(jié),覺得沒有一點意思。
而兒時的春節(jié)留在記憶里卻永遠忘不了的。
我對過春節(jié)有印象大概是六、七歲時吧,記得過了臘八,媽媽就開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饅頭,當然和現(xiàn)在城里買的或圓或方的饅頭不一樣了。家鄉(xiāng)的饅頭其實不叫饅頭,而且平時是不這樣做的,只有在重大節(jié)日和走親戚的時候才會這樣做。媽媽蒸的叫棗花,另一種叫糕。每到蒸糕的時候,媽媽早早就忙起來了,先天晚上發(fā)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還要和幾個關系好的鄰居一起蒸。在鄰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間里,男人們壓面,女人們捏棗花,我和一幫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一會到屋里看看,一會又跑的沒有了蹤影,總之這一天家長是不管孩子的,也許是顧不上管吧。媽媽蒸的糕主要是用來祭祖的,記得我小的時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學考試,媽媽都要蒸個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媽媽說是為了讓兒子“高升”啊。
棗花和糕,媽媽現(xiàn)在還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種東西現(xiàn)在已經沒有了,家鄉(xiāng)人叫“黃蒸”,具體是哪兩個字我也說不準,姑且就用這兩個字吧。它其實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點陷,有白菜,也有白蘿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吃,在我離開家到縣城上學以前,我們家平時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窩頭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經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到飯店吃飯,有人特別愛點貼餑餑熬小魚,我看著玉米面做的餑餑從來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楊村鎮(zhèn)有一家貼餑餑熬小魚特別有名,市里有人開車跑到那兒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從承德回天津,他們要去吃楊村的貼餑餑熬小魚,那個餑餑貼的真好,但是我也沒有吃一口。童年的記憶里對玉米面特別的抵觸,這種抵觸持續(xù)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看,更沒有春節(jié)晚會了,只是等著三十晚上的餃子熟了,就該我放炮了。但是頭鍋煮熟的餃子是不讓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媽媽在每個碗里盛兩個餃子和一點湯,我和弟弟妹妹端著放在媽媽燒香的地方,有的在門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該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當然由我來,小我七歲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擔,但是我從來沒有讓過,直到我對放炮沒有了興趣。小時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記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誰,很多年以后我問媽媽,她笑笑說,其實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誰,只是從老人哪兒學來的,為了祈求來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這樣做的。只到現(xiàn)在媽媽每年還在重復著這樣的活動,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覺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還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時候家里窮,小孩子過年的時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讓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給拿出來。睡覺前,媽媽把新衣服給拿出來,把舊的衣服換下來,我聞著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兒時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別早,聽到炮聲就起來了,穿著媽媽換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幾個同齡的孩子去給長輩們拜年了。小時候拜年我們叫磕頭,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頭的,大人有時候故意逗我們,不把頭磕響了不給禮物的,說是禮物,其實就是一顆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特別的禮物了。農村拜年很講究的,先給自己最近的親屬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親屬,最后的外姓的鄰居,但是不給輩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時候對鄰居的輩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經常和同伴們去比自己輩分低的鄰居家拜年,惹得大人們笑話。初一這一天孩子們都是解放的,幾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經常是和同伴們去做我們之間的游戲了。
初二是閨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離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帶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無拘無束的一天,一直到過了初五,大人們該上班了,我們也快開學了,年才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關于春節(jié)的作文高三800字2
在我們家過年有蒸糕的習俗。今天正是爺爺和奶奶蒸糕的日子。昨天爺爺終于答應我可以一起做這件事了,我興奮地一夜沒睡好。
今天一大早就起床了,趕緊刷牙、洗臉,然后蹦蹦跳跳跑下樓,看見爺爺就問:“爺爺,有沒有準備好了?”爺爺笑著說:“瞧把你急得,還沒有好呢!”“那要到什么時候才好呢?”我有點迫不及待?!榜R上好啦!”爺爺邊回答邊走進了廚房。只見爺爺雙拿著一袋加工好的米粉,小心翼翼地倒入早已準備好的竹匾中,接著把“堆”成的山的米粉散開,然后倒入準備好的紅糖水,紅糖水就像調皮的孩子,在米粉上打著滾,不一會兒就被米粉吸收了,再也調皮不起來了。接著,爺爺挽起袖管,用手在米粉上來來回回地搓動,揉散的米粉就像雪花一樣從爺爺?shù)氖种搁g落下來,可真有趣。我趕緊也卷起袖管,學著爺爺?shù)臉幼尤啻昶饋?,可是米粉到我手里就不聽話了,不是一塊塊的,就是黏在我手上一動不動,任我急得滿頭大汗。爺爺笑著說:“玥玥,不能只拿潮濕的米粉,要把干的和潮的一起放在手里揉搓,這樣才能使蒸糕粉和均勻呀。”我恍然大悟,趕忙抓上些干的米粉揉搓,果然不再黏在手上了。第一步完成之后,爺爺拿來一個篩子,把那些米粉過篩,再一看,竹匾里的蒸糕粉變得細小而均勻了。過了好久,爺爺?shù)念~頭也冒出了細細密密的汗珠,才把蒸糕粉準備好。
終于要開始蒸糕了,我對爺爺說:“快點教教我怎么蒸糕吧!”爺爺對我說:“不要急,我來慢慢教你?!睜敔斖箦伬锛由纤屛野阉疅_,然后用碗把米粉一碗一碗地倒在蒸籠里面,之后把蒸籠放在燒開的水上架起,最后把蓋子蓋上。大概再等二十分鐘左右,蒸籠里隨著冒出的水蒸氣,散發(fā)出一陣陣誘人的清香。爺爺揭開鍋,用筷子戳個小眼,我很疑惑地看著爺爺。爺爺似乎會讀心術,舉著筷子說:“筷子上不黏上米粉就說明糕熟了呀?!迸?,蒸糕的學問真不少啊!第一塊糕終于蒸好了,看著色澤誘人的糕,號稱“小饞貓”的我早就忍不住了,一個勁地咽口水。等爺爺把糕切給我一小塊后,我趕緊開吃了!“哇!太好吃啦!啊,燙燙……”爺爺,奶奶笑得合不攏嘴。接著,爺爺又做了各種糕,有蜜棗的,紅豆的,還有加上了“紅綠絲”的,看得我眼花繚亂。真希望自己有九個胃,可以把美味的糕點都嘗個遍。
這個春節(jié),我吃著自己參與蒸的糕,覺得年的氣氛格外濃烈了。
關于春節(jié)的作文高三800字3
作家馮驥才曾說:真正的年味,不應該只是物質的豐盛,而更應該是精神的豐盛。這話不假。過去,人們盼望著過年吃魚肉,穿新衣,同時也盼望著合家團聚,共度除夕夜;如今,人們企盼著過年放長假,收紅包,同時也企盼著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獨特的年味。
對于魯迅來說,年味就是舂年糕,是滿屋飄香的糯米味,是扯白糖時軟軟熱熱的糖條甜,是裹粽子時形狀各異的箬葉香,更是其筆下故鄉(xiāng)紹興的社戲?;借b水社戲熱,紹興人自古有看社戲習慣,戲臺搭在湖中央,戲臺前的湖面上擠滿了烏篷船,隨著鑼聲響起,船上的男女老少個個伸長了脖子,宛如魯迅筆下的紹興春節(jié)里的風情圖。這時,年味從社戲中男女主人公的對白中飄出,鉆進紹興人的耳蝸里。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老舍筆下的臘八粥,是過年的象征,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的'干果熬成的,是一場小型的農業(yè)展覽會。新年那天,人們喝著臘八粥,用臘八蒜蘸著餃子吃,當醋的辣味沖上面頰是,這才有了過年的氣息。這時,年味是從老北京胡同口里飄出的臘八粥的香,飄進老北京人的味蕾里。
再說說湘西。端午節(jié)有著傳統(tǒng)的比賽劃龍舟,春節(jié)里有著傳統(tǒng)的節(jié)目燒燈。玩燈不僅要憑氣力,還得要勇敢。為表示英雄無畏,每當場坪中有焰火上升時,白光直瀉數(shù)丈,有的還大吼如雷,這些人卻不管是‘震天雷’還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陣,迎面奮勇而前。沈從文如是回憶到。在我看來,燒燈除了顯示人的勇敢外,更多的是驅趕鬼神之意,這與放鞭炮有著相同的寓意。這時,年味伴隨著火紅的亮光,照耀進湘西人們的眼里。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fā)達,過年時人們不用趕回家鄉(xiāng),視頻通話也能使人們一塊過年;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不再企盼著過年吃魚肉,穿新衣;隨著空氣質量的變差,春節(jié)禁止市民燃放煙花爆竹。于是,人們開始抱怨如今年味越來越淡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吐槽春晚,卻也年年守在電視機旁觀看,因為這是央視為全國人民烹制的年夜飯;我們搶著只裝有不足十元的紅包,因為心意滿滿;我們收發(fā)這同樣的短信,因為那是新年里朋友的問候。這時,年味又從電視,紅包,手機中飄出,飄進人們的心中。
年味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感受。
關于春節(jié)的作文高三800字4
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在外過春節(jié)的經歷,由于習慣,從來沒有想過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風俗其實是很意思的,細細想來,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xiāng)是廣東梅縣,因是山城,即使是嚴冬,到處依然是郁郁蔥蔥的,家鄉(xiāng)一年四季的綠,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是熾熱的,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場面,到處都是歡歡喜喜的人群。和那綠一樣,給人陽光般的感覺。家鄉(xiāng)人一直沿著舊習俗,都重視過節(jié),從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節(jié)過,每個節(jié)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春節(jié)是過節(jié)中最重視的。家鄉(xiāng)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春節(jié)的歡樂氣氛中。
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殺雞殺鴨,還有殺豬,把這些將要成為年貨之一的東西臘好,在正月里用來招待客人。同時要做印有“?!弊值拿赘?,蒸放了紅色香料的“發(fā)”糕,意思是“發(fā)財”,還要炸“煎堆”,釀客家娘酒,釀豆腐等,一切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除此以為,還要給全家老少準備新衣服,因為過年了,全家都要換新衣服。小孩是重點,里里外外都要換新的,大人不全換,也得換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凈凈,以示新一年新的開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貼對聯(lián),掛紅燈籠。從那時起燈籠一直要點到元宵才能熄滅,意為驅邪消災。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誠地點香燒紙敬神放鞭炮,以保佑來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飯后,全家人都要沐浴換新衣,畢后長輩們會給未婚的晚輩們壓歲錢,意示長輩長壽晚輩健康成長。隨后便開始祭祀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后便開始張羅除夕的團圓飯,太陽還沒下山就得開始吃晚飯,意為“早年早節(jié),團團圓圓”。晚飯后還會在灶邊放一盤食物,用來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勞,也意為一年灶火不斷,不缺吃喝。除夕夜來臨,屋里所有的燈徹夜長明,意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也有“守歲”的意思。除夕夜結束前,還要把屋里打掃干凈,因為年初一是不能打掃衛(wèi)生的,意思為“辭舊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點,要大開屋門,在屋門口擺放食物和放鞭炮,意為“接財神”。
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因為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不然誰家春耕時便會塌田,真實性如何,無人去深究,總之大家都早起。起后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接著,大人們忙著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見到大人都說“恭喜發(fā)財”,長輩便喜滋滋地給小孩“利事”,“利事”即紅包,意思也是讓小孩健康成長。在這一天,是不能到別人家里吃飯的,以示家里一年到頭都團團圓圓。這天的午后,重頭戲就是“舞獅拜年”,村里的舞獅隊挨家逐戶,敲鑼打鼓,每到一戶,舞獅的人會在屋里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時氣氛熱鬧,滿院生輝,主人便高高興興給舞獅的人發(fā)“利事”,以圖吉利。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回夫家,正月初四拜大家,正月初__離家,正月初七吃七樣菜……這些,在家鄉(xiāng)都保留著不變的風俗,也給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jié)的__。那天,所有村的舞獅隊都進城“鬧元宵”。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舞獅比賽是“鬧元宵”的開場節(jié)目,比賽結束后由各村代表選出前三名,以后只要縣里有活動這些獲獎隊都是首要的表演隊?!盁裏熂堋币彩窃谋匦谢顒樱藗冇弥駰U撐起一條用竹條編成的長長的龍,龍身上裝有各色各式的煙花,轉龍開始,所有煙花一同點燃,煙火齊齊噴出,形成一條火龍,此時火光熊熊,鼓樂錚錚,歡聲笑語,人群鼎沸,人們盡情歡樂,在火光鼓聲中宣匯著滿腔激情的熱望。俗話說:轉火龍,人活九十九?;瘕堻c完了轉完了,意味著新的一年將消災伏禍平平安安。除火龍外,花燈隨處都是,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圍圈席地而坐,鑼鼓手、小镲手等熱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熱?;鸸庥臣t了人們的臉頰。演奏都們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們唱得激情飛揚,聽眾們聚精會神聆聽,人們思緒被樂曲山歌牽引著飛馳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勞累,憧憬著新的美好一年。
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很多活動都帶有迷信色彩,即使人們不相信,但風俗還是這么一代一代地傳著,家鄉(xiāng)人都認為,這是一種傳統(tǒng),一種娛樂,一種祈盼和希望。
關于春節(jié)的作文高三800字5
年味,彌漫在車站港口。懷揣著歸家急切的學子、農民工,滿載著收獲,滿載著喜悅,滿載著期望,等候在車站港口,相互問候著;年味,彌漫在祝福中,那一封封寫滿溫馨的鄉(xiāng)思家書,那一張張精美飽含祝福的賀年卡,那一桌桌盛滿醇香的親情家宴,無不寫滿了濃濃的年味。最是這傳統(tǒng)的春節(jié)來臨時,滿是濃濃年味。
一開門,便覺得連空氣都是新的,深深淺淺地呼吸著,還真是“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今年,倒也有幾分不同。“咦,地上的煙火都去哪了?”爸爸一句話提醒了我,我四下里掃視一遍,果真不見了煙火燃放后狼狽的身影,昨天晚上煙花的咆哮也比往年小了許多。帶著疑惑,我們父子倆一路尋找。一路上,零星地散布著幾具煙花爆竹殘損軀殼。好一會,終于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發(fā)現(xiàn)了顯示煙花的電子屏幕,一個個整齊的擺放在一起。我們不免覺得有些奇怪。這時,居委會的干部來了,互道了新年好,爸爸便問道:“今年煙花爆竹的燃放,怎么全換成了電子的了?”干部便說道:“這不,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加強了,紛紛響應國家號召,開始使用電子煙花了唄!””“原來如此。好,我們也會注意的!”我們父子倆相視一笑,分頭去收拾昨晚,我們燃放煙花剩余的垃圾,期待來年能放上電子煙花。今年,雖然少了往年,燃放煙花時的絢麗繽紛與爆竹時的熱鬧歡烈,我們心里卻多了一份說不清的溫暖。
新年,本是團圓的節(jié)日,親人們卻因路途遙遠,而未能回家,給長輩拜上一次年,不覺也成了奢望。一大早,爸爸便把我從溫暖的被窩里揪了出來?!案陕镅?,還沒睡醒呢……”睡眼惺忪的我,從夢的牢籠中逃離出來?!翱靵斫o長輩們拜年了!”“拜什么年,我們也沒有回去,哪有什么長輩?”父親不言語,徑直帶我來到了電腦面前,出乎意料的,我看見了爺爺奶奶和許多長輩擠在攝像機前,正熱情地與睡眼朦朧的我打招呼,原來是視屏聊天啊!我向長輩們一一問好,拜年。此刻,我感到了親情的`溫暖,同時,也體會到了創(chuàng)新的美妙。
春節(jié),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不應遺忘它,我們不該將其變成一個娛樂的借口,我們不應該脫離傳統(tǒng),不應該脫離中華文明這棵矗立了千年的蟠曲的大樹。但時代在變,我們?yōu)榱俗呦蛭磥?,更不應該停留于傳統(tǒng),諸如大量燃放煙花這類傳統(tǒng),無疑是對我們環(huán)境的極大破環(huán),這正是需要我們摒棄的。
輕嗅著雅致的年味,靜守著難得的清歡,這,才是我們該有的春節(jié)。靜守花開,淺笑安然,一個傳統(tǒng)而又溫馨的年歲,正在醒來。
關于春節(jié)的作文高三8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