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
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中之重,想要寫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滿分作文,靈活運用。怎么才能寫好作文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高一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高一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1
法國作家讓季奧諾寫過一篇的小說《植樹的人》,講的是一個離群索居的牧羊人,通過近半個世紀堅持不懈地植樹,證實了“孤獨者能夠找到幸?!?。
這位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戰(zhàn)爭,也不知道1939年的戰(zhàn)爭,他天天和樹打交道,和樹相依為命,他用心靈的語言和樹談心,默默地交流,過的是“淡泊生活”。他通過親身經(jīng)歷證實了孤獨者“找到了過得美滿幸福的好辦法——愛讓生活多份陽光”。
這位牧羊人幾十年置身于荒無人煙的地域,他每種下一棵樹,就感到在人世間就又多了一個親人。他的事業(yè)是“堪與上帝比美的事業(yè)”。由于充滿了改造現(xiàn)實世界的強烈愿望和對樹的極度熱愛,這位牧羊人在實踐中逐漸發(fā)現(xiàn)人與土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他深深意識到人生的價值在于為他人、為后人造福。
幸福不是一種狀態(tài),而是一種心態(tài)。人生充滿忙碌,但人們依然可以選擇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瑣而艱辛,但寧靜的心靈和滿腔熱忱會彈奏出精彩的樂章!
愛是人生之源,一個人的心中倘若沒有愛的泉水,那也就不會有人生的綠蔭。有了愛,縱然是滿眼陰云、遍地荊棘,你都會對這個世界充滿無限的迷戀和神往。愛造就人成為獨一無二的動物,物質(zhì)的貧缺只會導(dǎo)致人生的艱難,而愛的匱缺則會使人生空虛和靈魂孤獨。
令人心痛的是,在這個越來越崇拜物質(zhì)的年代,一些人變得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物質(zhì)左右著他們的心靈,其心靈世界猶如干涸的沙漠。心不乏則身不累,有人說,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這樣的人,其生命一定是陽光般燦爛炫美。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曾經(jīng)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可以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即積極的心態(tài)還是消極的心態(tài),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p>
高一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2
暮春又至,清明節(jié)也隨之而來。
又踏上了那條久違的道路,說不出是熟悉還是陌生,在外求學的我多少年沒有再次踏上這條歸鄉(xiāng)的路?曾經(jīng)彎曲的道路如今已變得筆直暢通,曾經(jīng)的泥濘如今也變得整潔。道路兩旁的樹木也彰顯寧靜,在清明節(jié)的凄清氛圍里增添了份肅穆。
故鄉(xiāng)早已不是曾經(jīng)的破舊,如今,紅瓦白墻的三層小樓也比比皆是,在清明節(jié)的寧靜氛圍里也顯得格外淡雅。相比之下,一個雜草橫生的院子,兩間破爛不堪的房屋顯得格格不入。
那便是曾祖母生前居住的老屋,幼時的我經(jīng)常嬉戲玩耍的老屋,曾祖母去世后,屋子便沒人居住了,也無人清理,更顯凄清。木門上掛了把鐵鎖,那把鐵鎖在風寒日露中早已銹跡斑斑,正如曾祖母的一生,飽經(jīng)滄桑。木門前棗樹下的石凳,依舊光滑,但卻布滿灰塵,曾祖母辭世后,便再沒有人記起當年的石凳,它早被人們淡忘了,但此時我見到它,卻是那么親切,就如失散多年的老友重又相逢。眼光迷離中,我仿若又看到我那年邁的曾祖母手持蒲扇,端坐在石凳上翹首而盼,等我歸來。老屋的陳設(shè)是怎樣的我早已記不起了,但曾經(jīng)的點點滴滴卻歷歷在目。
曾祖母生于亂世,從未受過教育,但我卻知道,她是非??释R的,當我坐在門前的石凳上朗讀剛剛認識的漢字時,曾祖母便會停止手中的忙碌,認真聽著,仿佛那些漢字是世界上最動聽的音符。聽著聽著,她會跟著我的朗讀時不時張張嘴,但又不會出聲,待我讀完,她總是喃喃地說:“娃子,你以后要好好學習,多認識字,多做文化,有了文化才能做很多事情,我就沒文化,一輩子沒本事,你要向你曾祖父學習,你曾祖父就有文化,會寫很多字……”,曾祖父走的很早,可每當曾祖母提起他時,便會露出燦若桃花的笑,她眼中的柔情使我動容。兩位老人沒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誓言,也沒有“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承諾,然他們卻有曾經(jīng)平凡的生活與細微的關(guān)懷。
曾祖母是極愛我的。曾祖母的腳很小,他喜歡光腳走在鄉(xiāng)間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我也總是學她的樣子,光著小腳一路跟著她。這時,曾祖母就會像變戲法似的從兜里拿出一顆糖或者幾塊餅干,喜滋滋的看我吃完,然后作為獎勵給我講故事。不,她講的不是故事,她講的是她親眼目睹的事情,是她曾經(jīng)的記憶。記憶中曾祖母是非常厭惡戰(zhàn)爭的,她深知戰(zhàn)爭帶來的后患,很多戰(zhàn)士為了保家衛(wèi)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戰(zhàn)爭導(dǎo)致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說起這戰(zhàn)爭,我仿若看到了曾祖母眼中的淚水,因為曾祖父也是犧牲在沖鋒的路上。透過曾祖母的淚水,我仿佛學到了更多。
暮春的風又起了,幽幽梨花香迎面而來,沁人心脾。老院的墻低矮,不及我的身高。我一仰頭,便看到了院內(nèi)的一樹梨花,在輕風的輕撫下悠悠灑灑。那便是曾祖母一生都至愛的梨花,如雪般純潔無瑕,八年前,曾祖母就是在梨花飄落的時節(jié)離去的,帶著一臉安詳。此時,梨花爛漫如舊,卻再也無人觀賞。
我想,梨花的陣陣清香,一年復(fù)一年的開放,也許就是曾祖母對我雋永的叮囑和溫馨的陪伴吧!我站在紛紛飄落的梨花中靜默回溯,眼前總浮現(xiàn)曾祖母那張飽經(jīng)滄桑卻又無比慈祥的面龐,此時,清明時節(jié),我才明白,曾祖母早在我心中扎根,我會用一生銘記我的曾祖母,我的親人。
一季梨花開,一生情誼深。唯愿曾祖母在另一個世界觀花開如舊……
高一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3
曾經(jīng),我們對飲于清輝之下,賞明月,共話嬋娟;而如今,小學生都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是一顆死寂的星球。那么,再當你執(zhí)起酒杯時,是否還有"但愿人長久"的憂情?愈近的距離,讓充滿詩意的文明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帶來便利、知識的同時,也將我們僅剩的一點意象剝奪了。在對美好的事物進行追求時,我們是不是更應(yīng)存一份謹慎之心,與美好事物保持一份距離,讓美好的事物更美?
行走于心靈,徊徉于紅塵的林徽因便是如此。當一位才華橫溢的小生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詩歌,當一位才子手執(zhí)一把油紙傘在雨巷中靜靜守候只為與你擦肩而過,敏感的心難道不曾為此動容?然而,愛情至美,青澀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終究會成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堅守,選擇了一個合適的距離,讓兩個人的故事被傳為佳話,而不至于讓徐志摩和自己都受傷。在這若既(即)若離的朦朧距離中,他們在對方眼中都變得更美好了。
張愛玲曾經(jīng)說:"白的天上是一輪明月,而紅的則是墻上的一灘蚊子血。紅的成為了一朵紅玫瑰,而白的便成了一粒飯米粒。"她這般說,自己也確有這般體會。曾經(jīng),她相信愛情,相信胡蘭成,然而情感與空間距離的愈來愈近,卻將兩人都撕扯得體無完膚。距離的接近并沒有給他們之間以絲毫的美感,反而讓他們之間的距離更遠。
在科技館中,曾經(jīng)保持著一份童真,對著美麗的蝴蝶有著無限的幻想的同學們是否依然有著對美的幻想?看過蝴蝶的翅膀結(jié)構(gòu)后,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見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與詩意,而只能聯(lián)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結(jié)構(gòu)了。
紛繁的世界里,我們保持人與人之間的一線距離,人與物之間的一尺距離,人與事之間的一丈距離?;蛟S,曾經(jīng)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讓你回味無窮;拉近一線距離,那些曾經(jīng)美的故事、事物會在瞬間瓦解。
保持一線距離,別讓顯微鏡破壞了你,更遠你在我眼中更美。
高一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4
古諺有云:“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边@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jīng)驗,但看云卷云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啟電視,世界范圍內(nèi)的天氣預(yù)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為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并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于自然,人理應(yīng)借助科學發(fā)明和經(jīng)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xiàn)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從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fā)明應(yīng)用到如今發(fā)達的天氣監(jiān)測預(yù)報系統(tǒng)發(fā)展,人類生產(chǎn)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于自然,甚為渺小,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秘,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yīng)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局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shù)目茖W思維產(chǎn)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養(yǎng)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人生于自然,也歸于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gòu)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tài)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哲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變,細觀云過水動之美,創(chuàng)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態(tài),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tǒng)一與協(xié)調(diào)。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tǒng)感受自然的方式,也無法抵抗科技發(fā)展的潮流。因此,務(wù)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技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高一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5
驟雨初停,一道七色彩虹凌駕于天邊,我的目光被深深吸引,漸漸地、漸漸地……
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被叫在老師辦公室,一直不停地哭,很久很久。當老師再次回到辦公室時,淚珠不斷。老師很驚訝:這女孩幾乎哭了一個上午。
其實,這女孩只是因為晚到了,她心愛的椅子背一個男孩拿去了,她找到了那個椅子,卻再也拿不回來,連老師也不信她的所言。她崩潰了,無所適從。她只能用她的眼淚來洗刷自己的傷。
那條悠淡的藍紫消失了,還好,赤、橙、黃、綠、青還在。
小女孩長大了一點,她邁入了小學的門口。新的學校讓她感到新鮮,有點嚴格的課堂,她有點不適。
那天,最恐怖的數(shù)學老師在上課,剛開始,她很認真,然后,她上完體育課的姐姐來到窗前,她無視了課堂,眼睛轉(zhuǎn)向了窗外。她被老師無情地叫了起來,批評了,也不能有所埋怨。畢竟,這次真的是她自己的錯。
綠青的寬度在慢慢縮小,很小很小,看不到了,只有赤、橙、黃還懸掛于高空。
那年,這個女孩三年級了,她班里建起了一個圖書角,每天中午都有集中看書的時間。這天,她拿到了一本神話故事,她很喜歡,卻在接近下課時,被她同桌搶去,因為這本書是她同桌的,他要把書拿回家看,她不愿意。兩人起了爭執(zhí),她被老師叫過去,只是讓她在那兒幫忙翻作業(yè),她有點莫名。也有點慶幸,但心里對于那本神話書還是耿耿于懷。
第二天的開始,她收到同桌拿來的那本書,他已經(jīng)把書看完,而現(xiàn)在,他同桌把書的使用權(quán)交給了她。
有一種顏色在不知不覺中消散,天邊的彩虹只剩下難以辨別的紅、橙。
她終于學會騎自行車。有一天,她騎車回家,恰巧遇到路上的爸爸,她兩開啟了一場追逐戰(zhàn),他爸爸在前面飛奔,她也發(fā)動自己全力使踏板全速飛轉(zhuǎn),家就在前方。然而,家門前的一個轉(zhuǎn)彎見證了一個毀滅瞬間。車速的過快加上彎道的小角度,她被重重地扔在地上。手心,臉上不堪入目。結(jié)痂了,還好,傷口不深,痂脫落以后沒有留下什么疤痕。
眼見著之前還分得清的赤橙也變窄了。我確信,現(xiàn)在的空中,只剩下哪點頑強的紅色。
時光荏苒,她已經(jīng)初三,每天不斷的卷子讓她疲憊,頻繁的考試,鮮紅的分數(shù),倒退的名次。前方不知道是哪所學校在等待著她。她已經(jīng)在懸崖的邊緣,一步之差,就會使她粉身碎骨。她安慰自己,鼓勵自己,給自己自信。終于,她挺過來了,她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進入她滿意的學校。
最后的一點紅色也無法逃脫,它也隱沒在了這浩瀚的空中。
虹如此短暫,十年又如何,回過頭來,它與虹又有什么區(qū)別:同樣瞬間的存在。
她即是我,那一個十年已經(jīng)逝去,那十年的映象也在慢慢消失。下一個十年,她、我一定好好珍惜,一定要好好過。我們十年為期,那時,再見。
高一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