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追星人與被追星人作文5篇
推薦文章
大家知道嗎?追星,有利也有敝,它是一把雙刃劍,所以大家追星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一個度。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淖沸侨伺c被追星人作文,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追星人與被追星人作文(一)
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沒有盲從性,能正確分析偶像的優(yōu)點和不足,追星是為了追求明星的亮點,學習明星好的東西,并以此為榜樣,在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培養(yǎng)自己積極奮進的精神,這種人都能健康成長。我鄰居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人。他很喜歡邁克爾?喬丹,常常對喬丹在球場上的精彩表演,投球的高超本領贊不絕口。但更使他佩服的是喬丹的優(yōu)良品質,有一次喬丹已發(fā)高燒近40度,躺在床上打點滴起不來,但他的球隊在球場上連連失利,在最后3分鐘時,他不顧痛苦毅然投入戰(zhàn)場,不過幾分鐘他就頻頻得手投了幾個3分球反敗為勝。他的這種英雄氣概使這孩子暗下決心,一定要學習喬丹堅忍不拔的毅力,做一個堅強有為的人。
追星是青少年從孩童向成人成長過程中的生理心理過程的反映。青少年處于由孩子向成人的發(fā)展階段,正是長身體、長知識和樹立遠大理想的時期,他們的理想、愿望正處于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實現和完善,他們既想擺脫兒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樣體現成熟。明星的出現使他們眼前一亮,從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實現的希望,追隨他們、崇拜他們,已成為心中的渴求。
追星是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種表現。大多數明星都有一技之長,或在體育競技上,或在藝術上。加上其外觀或是英俊瀟灑,或風姿綽約,體現了美的風采,年輕人常常被他們吸引,從思想、行為和外表等去模仿學習。
追星也是廣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轉型時期,性的發(fā)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識仍是朦朦朧朧,對異性產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異性的影子。在年輕人的眼里,明星是快樂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范。他們都向往夢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虛擬的世界中,幻想著自己成為了明星,成為頂尖人物,并以此成為生活中的目標。
另外,在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學生學習負擔很重,升學的壓力,學生相互競爭的壓力,課后家長安排的各種輔導等,壓得很多學生喘不過氣來。當明星以光彩奪目的形象展現于大眾,進入他們生活后,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去崇拜,與明星一起瘋狂,一起宣泄,以滿足心理的需求。
追星熱還是社會誘導的結果。有的商家和“星”們的經紀人利用各種手段,對“星”們大肆包裝,以追求的利益。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來,滿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經受不住誘惑,出現了種種偏差。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對人生追求的體驗,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過程,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標和偶像,當前的追星也是這樣。因此,對追星現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對,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現問題,而要積極引導,使之理性化。
追星人與被追星人作文(二)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的提高,電視、廣播、電腦等媒體已經越來越普及了,通過這些傳媒,我們認識和了解許多的影星、歌星、笑星、體育明星等星。自然而然,在我們的身邊,出現了“追星一族”。學生追星,是利是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里,我談談我的看法。
“追星”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好處,又有壞處。
有些時候,追星還是有利的。疲勞的時候聽聽他們的歌,可以緩解勞累;不高興的時候看看他們的專輯、視頻,可以讓心情開朗;無聊的時候也可以看看他們的海報上燦爛的笑容,可以讓自己變得輕松愉快。
在大人眼中,偶像是幼稚的、低俗的。小孩子或許不應該有偶像,就算有,也應該是雷鋒叔叔、愛因斯坦、馬克思這樣的偉人。但我不同意,難道新時代的“明星”就比不上舊時代的“偉人”嗎?今天,我就要在這里大聲宣布:“追星,不僅僅是喜歡,更是為了學習他們那堅持不懈的精神。”但作為學生,我認為追星應該有目的的追,不能盲目地追。
現在有很多人追的“明星”是20_屆快樂男聲的第三名——武藝,我就是他的“午飯”。武藝,是一個很靦腆、很低調的男孩。有些人喜歡他,并不是盲目的追求,而是去發(fā)現他的努力,讓他的努力成為自己的動力,把這動力運用在學習中去。還有許多人在追體育明星,比如,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六屆亞運會110米欄的冠軍得主----劉翔,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在北京奧運會上因傷黯然退賽,然而,他沒有放棄,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頑強拼搏,刻苦訓練,最后又重新站在的領獎臺。
有些時候,追星卻又是不良的。有些人瘋狂買自己喜歡的明星的海報、唱片以及專輯,不惜自己僅有的錢;有些人聽說自己喜歡的明星要巡回演唱,自己寧可掏光錢包也要跟著去。“追星”成為了時尚,我們班許多同學是隨著“潮流”這股風飄動。他們每天都會嘰里呱啦的說一大堆永遠也說不完的自己喜愛的明星的軼事,追看電視劇,這些都影響了學習成績。有的“追星族”還有更加極端行為。你們還記得那個瘋狂追求劉德華的女孩楊麗娟嗎?她從16歲開始癡迷香港歌手劉德華,此后輟學開始瘋狂追星。楊麗娟的父母勸阻無效后,賣房甚至賣腎供她多次赴港尋劉德華。甚至到香港參加劉德華歌友會,實現自己的愿望——和自己的偶像合照。最后,楊麗娟的父親由于楊麗娟瘋狂地“追星”的行為而跳海自殺。
“明星”是青少年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奮斗動力。青少年是需要榜樣的,這一點不容置疑。然而,“明星”是我們自己發(fā)現、自己確立的,我們就會去學習去仿效,去努力提高自己,以使自己與偶像重合為一,另外,在追星的過程中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能盲目地去追星,去效仿某些人,有的明星在光環(huán)的后面也有許多的缺點,我們要學習的是明星們那種奮發(fā)進取、不屈不饒的精神,并把這種精神運用在學習和生活中去。
追星人與被追星人作(三)
關于我追星這件事,忘記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了。好像是幾年前開始不自覺地留意的一個人,到現在,留意他似乎已經成為了習慣,他也似乎成為了我這個生活的一部分。
追星,這是一個使很多人聽到以后都忍不住皺眉的行為。我不止一次聽到來自不同的人的嘲笑與指責:“追星都是不務正業(yè)!”“他有什么好的,不過都是包裝出來的。”“你又不了解他。”“這么小,追什么星!”
我忍不住夸一夸,我喜歡的那個他,不是很多人眼中的沒能力的后輩,而是一個有趣的,有實力的,很酷卻又對世界充滿熱情和好奇的男孩。
其實客觀一點說,我自認為,追星追星,可能一開始是因為他的某些特質而被吸引,但更多的是在追一種寄托。在心理學上,偶像只是人們心中完美形象的外在投射而已。理性地看,我們眼中的那個人,其實很多是我們幻想出來的“那個人”。所以其實,了不了解,有什么必要呢。
我的確并不了解他,但我也確確實實在因為他,因為我心中那樣美好的那個人,而努力而進步,為他感動為他祈禱,甚至流淚。他填補了我生活中的很多空缺,他充當了我難過時默默“陪伴”的那個人,亦是我前進時的動力。他的聲音和歌曲陪我度過了許多難眠的晚上。除了家人,再沒有其他人如他這么重要了。
我相信,絕大多數追星的人,也和我一樣。在許多接踵而來的意料之外里成長,為了追上他們的腳步而告訴自己要再勇敢一點,再進步一點。當邁出了一步步后回頭望時,還是會驚嘆自己難能可貴的毅力,還是會在溫暖喜悅的感受里輕易紅了眼眶。
我并沒有那么在意那些勸阻我的聲音。因為我深知,只要足夠理智,那么關于追星這件事,也未嘗不可。
追星人與被追星人作文(四)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音樂逐漸的來到人們身邊,它似乎有一種魔力,當人無聊或心情很糟時,用心去聽它,就會使我們精神煥發(fā)、心情不在低調。
的音樂家貝多芬說過:“永遠不要拋棄音樂,否則將會失去精神的靈魂?!币魳肥翘焓沟恼Z言,它所表達的是無法說有不可沉默的東西。
我也愛上了音樂,愛上了我最喜愛的歌星,也就是現在之稱為音樂巨人----周杰倫。他是一位曠世的音樂奇才,他以婉轉迷人、舒服坦然的音質已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張專輯中幾乎都是他的作品!
周杰倫之所以現在這么“紅”,在背后卻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據我了解,在他讀高中的時候,他的成績一直都不好,最后沒考上大學,但他卻在一家酒吧工作,為客人用店里的鋼琴彈出優(yōu)美的曲子,后來一位音樂制者看上了他,并讓他在一周時間內創(chuàng)作幾十首歌曲,他堅持不懈、毫不罷休的創(chuàng)作了一首又一首感動人心的歌曲,最終他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歌星。后來他掙錢給父母、親戚買房子,并長期看望他們。這樣的事跡是多么令人感動呀!
周杰倫不僅為音樂事業(yè)做出了貢獻,更為慈善基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20_、20_兩年中在我國發(fā)生了兩次天災,周杰倫挺身而出、毅然的為受災群眾捐了幾十萬,并且還發(fā)表了自己的感言。
我是多么的喜愛周杰倫,便為此的查找了解他,他總使我們感覺他有一種超酷的感覺,擁有讓人艷羨的曠世才華,但低調而不囂張,內心張揚自我,卻為人平和。他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應該是關心貧困、永不松懈的品質。
追星人與被追星人作文(五)
當中學生追星現象已經成為普遍的熱潮時,談論該不該追星,似乎已經沒有確切的實際意義,現在該討論的,是該如何追?如果適當的,選擇好的星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但許多人卻以夸張、瘋狂的態(tài)度“追星”,不僅沒有好處而且對社會也無益。
追星影響少年們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少年的道德品質的形成,不同程度上加重了家庭經及負擔。甘肅蘭州女孩楊麗娟因為初中時代偶然間夢到了劉德華,深深的迷上了劉德華。后來輟學在家,成天搜索劉德華的資料,在墻上貼滿了他的海報、畫像。屋子里到處是他的專輯、影碟。甚至有關劉德華的所有演唱會都要去參加。家里為她追星已經債臺高筑,老父賣房賣腎支持女兒追星,最后老父走投無路跳海自殺.
這簡直是可笑可悲,一個年齡十幾歲的女孩因為偶像荒廢時間真的不值得。她本來能多學點知識,盡一個兒女該盡的職責,這樣才對得起自己,可她非但不這樣做而且讓父母為自己犧牲了這么多。她不孝!不健康!已經失去了做人的資本!
有句話說,說別人之前先想想自己。以前我也追過星,那段時間逃課不想上學,父母怎么勸我依然無動于衷,父母請求老師讓我繼續(xù)念書,但我因為追星想封閉自己,就在家里呆了兩個月沒上學?,F在逐漸長大明白了什么該追什么不該追。
聽媽媽說,爸爸在年輕的時候,從家里的窗臺上看見外面有一個搶劫犯在搶東西。他用跑得快的優(yōu)勢將壞人繩之以法。爸爸在平時工作中也非常努力,總是任勞任怨。所以他也是單位上的一顆“星'。許多明星能紅起來,是受媒體的宣傳,而我爸爸是實實在在做得好。
追星族不一定都像楊麗娟那樣瘋狂、癡迷,但都必須講究一個度,要適可而止。我們應該崇拜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他們建起了高樓大廈,架起了鐵路橋梁,架起了舞臺上絢爛的燈光,我們才有豐富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