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年味高二作文
推薦文章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xiāng)的年味高二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年味高二作文1
每當想起那座小村莊,那絲絲縷縷的家鄉(xiāng)味就會從我的記憶深處傳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p>
在臨近臘月,家鄉(xiāng)的那股濃濃的年味已經(jīng)隨著冬天那一陣陣凜冽的寒風緩緩向我們飄來?!耙獨⒇i嘍,殺年豬嘍!”孩子們歡快的呼喚著,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只見大人們把肥豬從豬圈里趕出來,眾人一齊把豬抬上專用的凳子。一個人抓著豬尾巴,兩個人拽著豬耳朵。在殺豬師傅的忙碌下,過了大半天才將年豬殺好。有些人喜歡吃腌肉,于是就用鹽灑在肉上,這也是年夜飯上的一道美味菜哦。
在除夕前幾日,人們通常都會分工打掃家里衛(wèi)生,也會把被子清洗干凈,意味著除去這一年不順心的事。
到了除夕夜,家家戶戶都得團聚在一起,在外打工的兒女也要趕回來,吃上一頓美滋滋的團圓飯。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魚、肉、蝦、八寶飯等等。在每家每戶的年夜飯中,魚那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含有“年年有余”的寓意。吃完了年夜飯,人們還要守歲,有的看春晚,有的打牌。到了十二點,鞭炮聲“噼里啪啦”響個不停,大家都祈禱在新的一年里紅紅火火。
除夕“噼里啪啦”地大笑著走來,又“噼里啪啦”地大笑著離去。
家鄉(xiāng)的年味高二作文2
家鄉(xiāng)的年味兒,蘊含著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著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xiàn)出我的家鄉(xiāng)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xiāng)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媽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大家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神”,并且今年搬了家,還要把家鄉(xiāng)的觀音請到家里去呢。媽媽是家里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媽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媽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媽媽,首先到家鄉(xiāng)的廟里拜拜。廟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xiāng)的一傳統(tǒng)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yè)進步。廟里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xiāng)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zhuǎn)眼,下午了,是時候把菩薩接到家里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媽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一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干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一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粗菓硬幌镜臒熁?,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jīng)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fā)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信息,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一家人都已經(jīng)“裝備”好向家鄉(xiāng)出發(fā)了。家鄉(xiāng),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jīng)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于腦后,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
后記: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xiāng)的年味兒,是隱于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家鄉(xiāng)的年味高二作文3
今年我在奶奶家過年,那兒地年味可濃了!家家貼春聯(lián),戶戶掛紅燈籠。鞭炮聲,五光十色地煙花和朦朧地硝煙到處都是。一輛輛汽車涌進山村,走下來抱著大大小小一大堆禮包地人,他們歡歡喜喜地向自家奔去。
我哼著小曲兒,蹦蹦跳跳地走到廣場上,走在我兩旁地還有我地爸爸媽媽。走著走著,我發(fā)現(xiàn)廣場中心被人們里三圈外三圈地圍了個水泄不通。我按捺不住好奇心,趕緊跑過去湊熱鬧。我好不容易擠到最里面,定睛一看,原來是舞龍。只見幾個大漢身著黃袍,人手一根粗長棍子,撐起那條巨大而威武地布長龍,鑼鼓聲中龍舞起來了。瞧!它先繞著場地踱步一周,然后時而翻騰而起,時而俯沖而下,時而首尾相接旋轉(zhuǎn)不止,時而如波浪起伏不定……隨著鑼鼓地打擊越發(fā)激烈,龍地身體如高山一般盤起來,龍頭高高昂起,搖動著那對沖天地角,在陽光地照耀下,那一身抖動地鱗片閃爍著耀眼地金光!最后,龍把頭昂得更高了,它出神地凝望著遠方,猛得張開口,露出兩排潔白地牙齒,似乎在仰天長嘯!頓時,觀眾群中爆發(fā)出來地暴風雨般地掌聲與喝彩聲一陣接著一陣,此起彼伏,經(jīng)久不息,看來觀眾們都被這場舞龍表演所征服。
下午,一陣“噼啪”地爆竹聲傳入我地耳朵,接著是一陣音樂地奏鳴,一個“大頭娃”笑呵呵地跨入了奶奶家地庭院,他拱了拱手,“拜年了,拜年了”說了一串吉利話。在他身后有一群小孩,每個人身前有一個可愛地馬頭,身后有一個光滑勻稱地馬屁股,蹦蹦跳跳,好活潑,我饒有興趣地打量著他們,而奶奶則快活地喊道:“喲!是跳馬燈地!”話音剛落,他們就轉(zhuǎn)著圈兒一下前一下后地跳起舞來,乍一看還真像一群活潑地小馬駒在跳躍,我拍手叫好,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忙遞過去幾個小紅包……
夜晚是最迷人地。夜空在鞭炮與煙火地交織中成了一個絢爛地大花園。各色“花朵”在空中不停地變化,彩色地光一閃一閃地把山水房屋映襯得五彩繽紛,變幻不定。我們跑出去一看,大橋上正在放焰火,一陣陣銀鈴般地歡笑從那兒傳出來,在山村中回響。我們也放了起來。看著這美麗地煙花,爺爺和奶奶都樂了,我則依偎在媽媽身邊,燦爛地笑了。我們地煙花剛放完,山那邊又有煙花在空中爭奇斗艷。
啊!山鄉(xiāng)地年味是團聚地,是快樂地,是幸福地!我愛山鄉(xiāng),更愛山鄉(xiāng)地年味!
家鄉(xiāng)的年味高二作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繪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放炮迎新的熱鬧場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這似乎是一種不會被人忘卻的傳統(tǒng)。從我記事之日起就對每年除夕凌晨12點的炮聲記憶深刻。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這一時間點里每家都會放開門炮辭舊迎新,在新年里討個好彩頭,你能想象上百花炮聲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種光亮,那種聲響,怎一個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這么晚,相信這震耳欲聾的炮聲還是會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爺爺、伯伯、爸爸都會準時從被窩中爬起來放鞭炮,對他們而言,這已是保持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習慣了。他們不需要鬧鐘,卻總是那么準點,或許是他們的心靈感知新年的氣息比我們更早更準吧!
我一直認為,鄉(xiāng)下的年味兒比城里要更濃些,因為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調(diào)料,純樸、感恩與真誠。城里的路旁商店張燈結彩,這是他們對新年的期許,希望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步步高升,但這其中不乏有些應付之意,過多花哨的裝飾只是隨了大流,迎合時代發(fā)展的需求。相比較而言,鄉(xiāng)下人家門上貼的春聯(lián)更有寓意,這些春聯(lián)并不昂貴,并不華麗,卻寄托了一家人對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說平凡之中見真情,春聯(lián)不也是如此嗎?
年味兒要與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與家人共進晚餐。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物質(zhì)需求的提高,“年夜飯”人們更熱衷于去飯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說有笑,吃著現(xiàn)成的飯菜,吃完結賬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樂而不為呢?但在鄉(xiāng)下大多數(shù)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飯店菜品的美味,但這是家人親手烹制的,里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即使比不上飯店用餐的方便,但與家人一起勞動是開心的,充實的,享受的。我們吃的不是美味,是氣氛。只要一家團聚,一起吃飯,我相信,無論飯菜的豐盛與否,大家都是開心的。
吃完年夜飯干什么呢?答案當然是看春晚了!雖然現(xiàn)在對春晚的意見褒貶不一,但依然不減低人們對春晚的熱情,很早就開始關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終于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一家人和樂融融的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說說笑笑,體味春晚帶給我們的樂趣,等待零點鐘聲的敲響。
除夕,除舊迎新。年味兒,充斥心田。希望人們可以在新年中過的更輕松、更舒適、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家鄉(xiāng)的年味高二作文5
“新年好,新年鬧,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新氈帽”這首簡單的兒歌道出以前男女老少過新年時發(fā)自內(nèi)心的甜蜜。和以前一樣,人們依然守著過去的傳統(tǒng):采辦年貨、貼對聯(lián)、掛燈籠,時間老人的腳步越來越近,年味越來越濃了,似生活中增添了一種莫名的期待。
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今天我來到了杭州的古文化的發(fā)源地,老杭州的精神樂園——吳山廣場。吳山上的廟宇雖已不存,但還有一些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如上鐫刻有蘇東坡的詠牡丹詩和明吳東升書寫的“歲寒松柏”四字,字跡尚可辨認。三茅觀舊址附近有一塊巖石,上刻“吳山第一峰”五個大字。
農(nóng)歷臘月20是杭州吳山一年一度舉辦吳山廟會的日子,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齊聚這里,寄托對美好新年的祝福,吳山廟會,不僅自古就有,而且四季不斷,臘月二十到正月十八,人們到此辭舊迎新、祈求一年的好運氣,早年的廟會,除了燒香拜佛、算命測字等傳統(tǒng)活動外,還有賣書畫的、演廟臺戲的、耍雜技,賣花、斗雞、看相、賣唱小曲、斗鳥,人們趕廟會往往是“聞風而去,滿載而歸”。無數(shù)種小吃是廟會上永恒的風景,在這里,西北的燒烤、臺灣的冰點、老北京的糖葫蘆、新疆的果脯……不少食客一路走一路吃,為的就是將美味“一網(wǎng)打盡”。
今天的吳山廟會,給大家提供購物、娛樂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廟會的內(nèi)容是那么的豐富體現(xiàn)了繽紛多彩的生活細節(jié),讓我感受到了昔日杭城的往昔的市井風貌。
在吳山廣場的我還看到了一群最可愛的人,他們是來自杭州各個大學的志愿者,敬最可愛的愛心使者,。在吳山廣場一場以“青春彩杭城春風送和諧”為主題的廣場志愿者服務活動中,我和志愿者工作人員在一起,看到了他們?yōu)楹贾荼镜厥忻窈痛汗?jié)期間外出的游客們所做的一切。
大年二十八的廣場上,游客很多,步行街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旅客一擁而上,問路的,拍照的,嬉笑打鬧的,耐心的志愿者沒有理會吵鬧的言語,熱鬧的場面,維持著秩序,引導著游客,用最禮貌的話,最真誠的微笑耐心地,解答著游客的各種問題,
志愿者人員身上,我看到了真情,體驗到了溫暖,感受到了放棄自己的時間服務他人的付出與偉大。在那里我明白,能服務他人是一種快樂。
我學會了可能不會出現(xiàn)在書本里的知識。那是一種奉獻的生活態(tài)度,“與人為善,暖于錦帛”“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吳山年會結束了,但今天看到的一切和發(fā)生的一切將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
家鄉(xiāng)的年味高二作文相關文章:
★ 2022家鄉(xiāng)的風俗優(yōu)秀作文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