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竹子高三作文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jù)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竹子高三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guān)于竹子高三作文1
勢如破竹”、“胸有成竹”這兩個成語,我們不時運用。那么,大家對竹子又有多少認識呢?原來,竹子屬禾本科中的多年生木質(zhì)常綠植物,跟稻子、麥子、玉米、甘蔗、高粱是近親。已知全球有150屬,1225種,竹林面積達140萬頃。廣泛分布于地球的北緯46°至南緯47°之間,熱帶、亞熱帶、暖溫帶都有竹子那搖曳生姿的身影。它的莖通常呈圓柱形,中空,莖上每隔一段就長有一個實心的節(jié)子,節(jié)子上對生著細長的圓柱形節(jié)狀的空心竹枝,枝梢上長著幾片帶狀的竹葉,這幾片竹葉構(gòu)成了“介”字或“個”字?!爸瘛本褪撬南笮巫帧6喾N竹子可以長到6米至8米高,亭亭玉立。
每逢春季,老竹的跟部就會萌芽。新芽破土而出,長成竹筍。溫暖多雨的.春夏兩季是竹子迅速發(fā)育的黃金季節(jié)。秋季,有的篁竹會發(fā)黃枯萎。冬季,在寒冷的地方,竹子里的水結(jié)冰膨脹,有的竹子因此爆裂,噼啪作響。
竹子共有500多個品種,常見的有毛竹、淡竹、慈竹、苦竹、茅竹、箬竹、箭竹、方竹等。有些竹子不開花,有些每年開花結(jié)籽,有些40年才開一次花,竹子開完花就死了。有的竹莖近似方形柱子,叫“四方竹”。有的竹莖像節(jié)節(jié)佛肚,叫“佛肚竹”。有的竹子長在深山,粗壯俊俏;有的竹子栽在花盆,小巧玲瓏。
竹子渾身是寶,竹根、竹筍、竹竿、竹枝、竹葉都是好東西,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實用價值和食用價值。
在畫家筆下,山麓、小溪旁,一片竹林,幾家農(nóng)舍,是那樣的嫵媚動人。(蘇軾曾感嘆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在作家眼里,竹子跟梅、蘭、菊一樣,都是君子,它節(jié)操高尚。在雕塑家手上,竹根、竹竿、竹枝則可脫胎換骨為美輪美奐的工藝品。在音樂家口中,笛子、蘆笙、箜篌、洞簫、葫蘆絲的聲音是那樣娓娓動聽。在孩子們手中,用竹篾做骨架的瓦片風(fēng)箏、蟹風(fēng)箏、蜈蚣風(fēng)箏變得多么飄逸瀟灑。在雜技女郎的抖動下,空竹高速旋轉(zhuǎn),上下翻飛,令人嘆為觀止。
竹子堅韌結(jié)實,人們用它扎排柵、搭竹橋、蓋竹樓。竹子中空,人們把它們連接起來,作為輸水管道,將河里、山上、湖中的水引來,灌溉農(nóng)田。在水鄉(xiāng),人們還用竹子扎成竹筏,用來過渡、打漁、運貨。用竹子還可以制成竹梯、竹椅、竹桌、竹床、書架,編成竹席、竹簾、箕畚、籮筐、籠子、蓑笠、蒸屜、提箱、花籃、碟子、茶杯,削做筷子、竹杠、扁擔,等等。在古代,人們把竹子削成狹長的竹片,用繩子和皮條串起來,成為竹簡。另外,東漢以來,竹子就一直作為造紙的材料。
熊貓最愛吃箭竹,人也愛吃竹子。鮮嫩的竹筍拌著肉芹、紅蘿卜、松子、鮮魷炒吃,清淡爽口。將竹筍曬干,用水泡軟,拌五花豬肉炒吃,別具風(fēng)味。用枯干的竹子栽培出來的竹蓀是高級的菌類食物。竹子的根、莖、葉、實等都可入藥,例如,竹汁就有很高的醫(yī)療保健價值,可清涼退熱,養(yǎng)顏駐容。竹子還是好飼料。
有一篇散文《井岡翠竹》說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里,井岡山的紅軍用竹子作梭鏢、釘陣,用竹竿燒筒飯、裝鹽巴,井岡百姓則用竹擔為部隊挑糧食,抬傷員:竹子功勛卓著。還說燒了竹葉,還有竹枝;折了竹枝,還有竹竿;砍了竹竿,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象征著井岡人。
清朝鄭燮在《竹石》中贊頌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敝褡?,挺拔偉岸,虛懷若谷,慷慨豪爽,節(jié)操凜然,忘我無私,頑強不屈,值得稱頌。
關(guān)于竹子高三作文2
朱法官愛好旅游,他經(jīng)常駕車出行,朱法官他不是本地人,可他幾乎游遍了臨海的名勝山川。今天,我隨朱法官游覽了在距臨海城三十多公里的蓋竹洞。
蓋竹洞,當?shù)厝擞址Q羊岙洞,因自羊岙村進山到洞而得名。直至兩年前,人們上蓋竹洞沒有現(xiàn)在那么方便,全是山澗小路,石級臺階,草路柴柵,人們到了羊岙村便得下車步行。自去年后,上蓋竹洞已不象過去那么遙遠,也無需過去那樣的長途跋涉。
臨海是個典型的丘陵地帶,山多地少,連綿起伏的山便形成了蜿蜒而至的谷,山與谷之間形成了成百上千個岙。在臨海市區(qū)周圍分布著許許多多的山岙,這些山岙村莊依山而居因山而名,就成了某岙村。汛橋鎮(zhèn)西邊有座山叫羊山,該山麓村莊就被命名為羊岙村,順著羊岙村后向西,沿著新澆鑄的水泥馬路順勢而上,至下路坑村,在下路坑村口路上,有座蓋竹寺,寺背后約五百米高處有個寺院,那就是蓋竹洞。又因蓋竹洞自羊岙村而入山處幽,當?shù)厝斯室喾Q之為羊岙洞。
去蓋竹洞人們可以驅(qū)車而行,但不能直達,只能到下路坑村,熄車徒步,從蓋竹寺到蓋竹洞,抬著高腳力腿,踏著古舊石級,在七轉(zhuǎn)八彎的道路上,在遮天蔽日的林蔭下,在陡峭的山坡上,在竹木叢生密林中前行。至臨近峰頂,在石壁峰下,影約可見,黃墻紅瓦,銀欄灰地,那就是蓋竹洞。
上了蓋竹洞,游客雖不多,但此建筑自如,整潔有序。有一王姓老太告訴我說:她在此已三十年有余,今年八十又二。觀其色神清氣明,視其行僅略稍慢。王老太又說:三十年前與夫一同上山修道。她與丈夫有說不完的故事,丈夫徐宗達于1975年出家修道,1984年任道教三十六洞天之蓋竹洞監(jiān)院,至去年(2007年)功滿德圓含笑辭世于蓋竹洞中,享年八十二歲。
蓋竹山上豐草綠縟,佳林蔥蘢,草木爭榮,林壑尤美,物人共享,是人們散心放野的絕好去處。蓋竹洞內(nèi)有主寺準備的各種用餐器具。今逢二男二女,自帶膳食于洞就餐,洞又肴素皆宜,只是肴素別處。蓋竹山上天高山闊,氣清神爽,腳下綠葉滿目,頭頂艷陽在天,洞內(nèi)佛祖金光,洞外靜心愜爽。人們何不去之游賞。
關(guān)于竹子高三作文3
三月暖風(fēng)徐來,百花待放,處處春意盎然。然在眾簇叢中唯有一株嫩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望著它遙想家鄉(xiāng)那片竹林,在春雨的滋潤下,是否更加茂盛?
我幼時曾在鄉(xiāng)下,家鄉(xiāng)有座山頭我記得很清楚。那里有片竹林,我閑暇之時便喜歡去那里玩耍。
未到山腳遙遙望去春風(fēng)吹過竹林,拂起青青竹葉,碧波蕩漾,景色煞是醉人。一路耍玩進竹林,陽光透不進來,只能灑進點點碎光。我和幾個小伙伴一起拎著竹籃嬉笑著進來挖竹筍。
夏季竹子長的最為茂盛。謂竹“酷暑生清陰”一點不為過。當太陽炙烤著大地,村民們?nèi)宄扇旱陌嶂竦蔬M入林中,在竹子的蔭庇下,聊著天、喝著茶、談笑風(fēng)生,悠然自得,很是自在。
寒蟬鳴凄,百花皆羞澀的垂下“腦袋”。只有那片竹林在凄骨的寒風(fēng)中傲然挺立,在金色的世界里,它依舊我行我素,向人們展示著它那亙古不變的皮膚。
寒風(fēng)挾帶著冷雪打在竹子身上,壓彎了它的身軀,但它始終不肯趴在地上。我想,也許它還不甘心就此倒下,它也許在等,等著“明朝紅日出,依舊與云齊?!?/p>
每每憶起竹時,腦海中便浮起錢樟明的《水調(diào)歌頭·詠竹》一詞,“有節(jié)骨乃堅,無心品自端。幾經(jīng)狂風(fēng)驟雨,寧折不易彎。依舊四季翠綠,不與群芳爭艷?!蔽蚁耄@就是竹之魂的總概括吧!其實這又不是人生的寫照?中華民族的歷有多少英雄豪杰與竹之魂是何其相似啊!文天祥寧死不降;朱自清寧愿餓死不吃美國救濟糧……筆筆事跡皆撼我心。
我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寫歷史,是好是壞要靠自己走出來。應(yīng)該像竹一樣,每走一節(jié),都要虛心直上,給自己人生添上一筆圓滿的句號。
歷歷竹節(jié),足以言志。我愛竹,我學(xué)竹,我贊竹。
關(guān)于竹子高三作文4
柳樹,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樹,使人想起了將軍;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隱者。竹輕盈細巧、 四季常青,盡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嘩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jié),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 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清代詩人鄭燮這樣贊美道:“一節(jié)復(fù)一節(jié),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 免撩蜂與蝶?!敝褡有臒o雜念,甘于孤寂,她不求聞達于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
置身萬傾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卻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舉目望去,那成方成陣的竹林,就象一隊隊,一排排跨馬飛戈的兵團,而當漫步兩旁茂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又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幽雅。剛?cè)嵯酀芮苌?,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澳友旱皖^,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土埋節(jié)短,青尖露后,立刺蒼穹?!边@副對聯(lián),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條件艱苦的破巖中,竹子也能頑強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獻。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竹筍做的佳肴,為人類所食用;用筍衣縫的布鞋,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竹子制作的竹涼席、竹家俱、竹膠板、竹筷、竹廳、竹工藝等要有盡有。在成寧竹鄉(xiāng),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說,道出了竹鄉(xiāng)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竹鄉(xiāng)人打的是竹傘、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樓、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筍……竹子還以她殘留的校丫扎成掃帚,為人類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頭等,也在 灶底燃燒,發(fā)揮光和熱。有幅對聯(lián)這樣寫道:“竹頭雖微餐餐灶底炊肴饌,器皿雖小戶戶廚中要斗筲?!敝衽c人類結(jié)下不解之緣, 竹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軀亦自豪?!?/p>
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一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關(guān)于竹子高三作文5
一棵極為常見的植物。它的外表非常光滑,枝干長得很像甘蔗,但卻比甘蔗粗上那么一圈兒。一節(jié)一節(jié)地往上躥,逐漸變得像甘蔗一樣細,于是生長小枝。它的小枝長得有點兒呆板,但卻很有規(guī)律,一節(jié)又一節(jié),但卻始終不是一條直線。小枝還不及一個孩子的小指粗,但卻很難能將它從中間一分為二。與眾不一樣的是,小枝還能繼續(xù)分枝。
在這些節(jié)枝的頂端,生長著兩片或三片細又長的葉子。大多為深綠色,薄薄的。但在綠色中卻夾雜著許多咖啡色的枯葉。葉子隨著陣陣清風(fēng)在空中盡情搖曳;一絲風(fēng)也沒有時,枝葉則向下低垂或向上倒立著;風(fēng)若大一點兒,它們則與風(fēng)一起“合唱”一首蕭瑟的歌兒。
一根又一根的節(jié)枝與一片又一片的綠葉交錯,使得它看起來非常茂盛,幾乎找不著一點兒空隙。滿地的落葉也算得上是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它的幼芽能夠食用,外表裹著一層又一層棕色或綠色的外衣。聽說它的根在地底下分布得非常廣大,有好幾平方公里寬呢,只可惜不能夠親眼瞧瞧。在枝干的周圍兩、三米處,幾乎不長其它植物,連生命力最為旺盛的草,都很難能找到蹤跡,可能土壤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都被它深深埋藏在地底下的根給吸收完了吧。
眺望,是一片翠綠;俯視,是茂盛得幾乎沒有一點兒空隙;仰視,卻能發(fā)現(xiàn)綠色中夾雜的枯葉。這棵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竹子,已經(jīng)度過了十四個春秋冬夏。
關(guān)于竹子高三作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