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假期作文600字
推薦文章
春節(jié)的國際化顯示出中國軟實力和在世界影響力的顯著增強,你認(rèn)為春節(jié)作文怎么寫才優(yōu)秀呢?你是否在找正準(zhǔn)備撰寫“春節(jié)假期作文6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guān)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715705春節(jié)假期作文600字1
【紅苕丸子過年菜】
每年的春節(jié),我們家的過年菜中總少不了紅苕(紅薯)丸子這道菜。
紅苕丸子。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關(guān)中北部的銅川農(nóng)村,這里溝壑縱橫、坮塬密布,梯形的坮塬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旱田,大塊的旱田種植小麥,小塊的旱田種植玉米、豆類、耐旱的蔬菜及紅苕等作物。父親每年都要整出二分地,在立夏前后、趁著雨水增多的時候,去集上買幾把紅苕苗栽到地里。紅苕苗最怕太陽暴曬,因此要選擇陰天或者傍晚栽種紅苕。全家齊上陣,男的挑水,女的挖坑、澆水、埋苗。最開始的一周,如果天不下雨,需要每天挑水去澆紅苕苗。三伏天里,父親隔幾天就要去地里翻紅苕蔓,保證每棵紅苕蔓根部都能均勻地接受光照。霜降過后,紅苕蔓干枯了,父親準(zhǔn)備好架子車、镢頭去地里挖紅苕。收成好的話能裝滿一架子車,多數(shù)時候因天旱僅僅能收半架子車紅苕。收回來的紅苕大小不一,父親將其分揀,在院子里晾曬上幾天,先將有傷的挑出來,留下好的儲藏在紅苕窖里。母親會將挖爛的紅苕削去傷疤、洗凈,給全家蒸著吃。儲藏的紅苕留夠過年做紅苕丸子的量,剩下的差不多能吃一個冬天。
小時候,家里窮,過年的菜以素菜為主,母親用黃豆、綠豆泡豆芽,打上幾斤豆腐、割上三斤五花肉,留出餃子餡,剩下的做幾碗條子肉,做得最多的就是紅苕丸子了。母親做紅苕丸子,先將選好的紅苕洗凈,大的切成兩半,大火蒸上半個小時,蒸熟后出鍋放到案板上,趁熱剝?nèi)ッ總€紅苕上的薄皮,盛在菜盆里備用。接下來,母親找來一個大菜盆,舀一碗面粉,加適量水和成糊狀,將剝了皮的熟紅苕搗爛后混入糊狀面粉中。母親像揉面一樣,把面粉與紅苕揉勻。第三步,在熱鍋中倒上半斤菜油燒開,此時,灶下的火要小些,只見母親左手抓一把“紅苕泥”輕輕一擠,一個個紅苕丸子便從她左手虎口中順著鍋溜進(jìn)熱油中,她右手持漏勺,順勢一翻,待鍋中的紅苕丸子變成金黃色,迅速撈起盛在大菜盤中。炸好的紅苕丸子其實只有八成熟,吃的時候需要在鍋里再蒸上十分鐘左右。
記憶中,涼拌豆芽、麻辣豆腐、炒雞蛋、條子肉、紅苕丸子五個菜構(gòu)成了兒時的過年菜,常常是家里來了拜年的親戚,母親才會上齊這五個菜。豆芽與紅苕是自家產(chǎn)的,相對多一些,條子肉過不了正月初五就吃完了,孩子們只能憧憬著下次過年再吃。紅苕丸子一直能吃到元宵節(jié),蒸好的紅苕丸子熱氣中帶著絲絲甜味,再撒上一勺白糖,吃一塊,甜而不膩、唇齒留香。
到了21世紀(jì),集市上,一年四季各種菜品應(yīng)有盡有,我們家的過年菜從三十年前的五個增加到如今的二十多個。年過古稀的父親除了種地,年年還會栽植紅苕,盡管他的背被歲月壓得像一張弓一樣,氣力大不如前了。他年輕時就掉光了牙齒,過年時紅苕丸子這道菜仍是他最愛吃的。母親這些年患腰椎間盤突出,已經(jīng)做不了過年的菜了,每年都是我打下手、妻主廚。除夕之前案板上、冰箱里塞滿了過年的菜品,可那十幾碗紅苕丸子的味道仍是賽過了肉香。
#715704春節(jié)假期作文600字2
【米香濃郁閩中年】
“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比諝v進(jìn)入臘月,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人們趕完年集、清理完屋里屋外的蛛絲煙塵,家家戶戶便開始趕制過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鄉(xiāng)地處閩中,山區(qū)盛產(chǎn)稻米,鄉(xiāng)親們每日三餐以米制品豐富胃腸,卻也有滋有味。
我們家每逢廿八就要打糍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過年夜飯,一家人還要圍爐炸豆腐、炸糍丸。灶膛里的火種會留著慢慢燒到“第二年”,于是就有了“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這個童謠。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搗爛,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來韌性十足。然后雙手并用搓粿丸,動作像打太極拳,小時候我們跟著大人們學(xué)得不亦樂乎。
如果在打米粿時,加入蔥花以及被香油爆炒過的鼠曲草,那便成了咸香的綠粿。摻紅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團塞入錫模,拓出來的形狀如鈴鐺,再疊成寶塔樣子,名曰“蠻頭粿”。
山里起霧了,接著又下了霜,當(dāng)太陽從陰霾里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時,年近了。這時,母親會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漿壓成團,然后在篩子里搓揉,那一顆顆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篩眼,曬滿了院場。
村里過年有互贈米粉的習(xí)俗,《清嘉錄》謂之“送年盤”。蘇軾在《饋歲》里寫過: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面之食送給鄰里鄉(xiāng)親賀新年,這個米面就是米粉。米粉制作比米粿和珍珠粉復(fù)雜,米漿擠壓成粉團,而后蒸熟了在石臼里捶打,再把粿團壓出粿條來,需要入鍋反反復(fù)復(fù)煮。
民間“慶賀多尚彩聯(lián),賓宴不離紅蛋”,那酒糟染紅的雞蛋,是年節(jié)飲食的標(biāo)配。年夜飯五花八門,米粉上桌如玉縷金絲,在盤中交織纏綿。長長的細(xì)條,搭上蔥葉和佐料,色彩明快,給喜慶的家宴增添了無限溫暖。
母親在年夜飯后生火熱油,我們兄弟姐妹圍在灶臺前,跟著炸糍丸。炸糍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狀,一段段掰下來放到油鍋里,銅錢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后呈古銅色,寓意大富大貴。糍丸皮脆里酥,香甜可口,起鍋后甕藏,防止霉變。
村人待客如同小說里的梁山好漢,崇尚大塊吃肉與大碗喝酒。家家戶戶自釀紅酒數(shù)缸,然后在過年時每人三碗,敬遍所有賓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紅耳赤。那紅酒綿柔香醇,并且甘甜爽口,許多人飲后拍手叫絕。倘若有朋自遠(yuǎn)方來,性情豪爽的鄉(xiāng)親,就會忙不迭地開壇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隨即沖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瀲滟,火紅的瓊漿如江波映日,滌蕩胸腔。酒未入腸,人便陶醉。
生活的習(xí)慣形成了節(jié)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筑就一個個節(jié)日的內(nèi)涵。時光在流逝,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變化,但傳統(tǒng)的年味在老百姓們歡樂的笑聲中繼續(xù)拔節(jié)成長!
#715703春節(jié)假期作文600字3
【回眸】
日月其邁,歲序更新,年關(guān)將至,思緒萬千?;仨^往,關(guān)于過年的記憶如清泉在心中緩緩流淌,無聲地感受歲月的變遷,喚起心底最純真的情愫。
兒時最清晰的過年記憶是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那時候農(nóng)村居民生活還比較艱難。我家在當(dāng)時算是家境較好的,過年的時候相對好一些,可其他人家過年就不那么輕松了。臘月二十九那天,表叔愁眉苦臉地來了,一進(jìn)門就低著頭喃喃地說沒錢過年。父親沉默片刻后,打開鎖著的抽屜拿出三張十元的鈔票遞給他,表叔接過錢,頭也不回地走了。臘月三十那天,姥爺匆匆趕來,從蓋著塑料布的籃子里拿出幾條魚,小聲告訴母親:“趕緊給孩子們炸了吃?!比形缒赣H就開始蒸面食、蒸年糕、炸丸子、煮肉凍,面食有糖包、花卷、面魚等,年糕是用小米面和紅棗做的,丸子是用面糊和蘿卜做的,肉凍是用純豬皮來煮。父親則開始切白菜、切肉,準(zhǔn)備除夕晚上的餃子餡兒。大人們各自忙活著,我和姐姐在一旁玩沙包。準(zhǔn)備炸魚時,母親悄悄告訴姐姐去關(guān)上大門,等炸完了再打開,母親是怕鄰居家小孩聞到魚味兒找來,但是只有幾條魚又不夠分。
除夕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收音機里放著呂劇《借年》。父親說,他小時候過年時餃子不夠吃,奶奶給每個人盛上大半碗湯,湯里只有四五個餃子。大年初一凌晨四五點鐘,睡夢中的我就被母親叫醒,要起來吃餃子了!母親為我穿上新衣服,頭上戴上海綿花,我揉著惺忪的雙眼,跑到鏡子前去臭美一番。起床時天還不亮,外面就有鞭炮聲響起來,噼里啪啦,越響越多。剛吃過餃子之后,就開始有堂哥堂嫂來拜年了。拜年是要跪下磕頭的,還要說一聲“過年好”。
大年初二,全家要去姥姥家拜年。父親騎著自行車,車把上掛滿了大包小包,母親坐在自行車后面,我坐在橫梁上。一進(jìn)門姥姥就給了我五塊錢的壓歲錢,舅媽們又每人給我兩塊錢的壓歲錢。這在當(dāng)時,這個壓歲錢的數(shù)目并不算小,只是那時壓歲錢并不能歸小孩子所有,回家后得如數(shù)交給父母。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已吹滿大地,農(nóng)村居民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過年時幾乎家家有肉餡兒餃子吃,孩子有新衣服穿;表叔不再來借錢了,家里還買了電視機和摩托車;舅舅家表哥來拜年,帶來舅媽包的餃子是純?nèi)怵W兒的;母親炸魚也不用關(guān)門了,而且不光炸魚,還要炸藕合、炸肉、炸蝦。哥哥中學(xué)畢業(yè)后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于是在過年前就有鄰居鄉(xiāng)親不斷來找哥哥寫春聯(lián),大家在等哥哥寫春聯(lián)時順便拿幾顆糖果吃著,抓一把瓜子嗑著,邊吃邊說笑,場景非常熱鬧。父親也早早地把一對大紅燈籠掛在大門口,燈籠在微風(fēng)中搖曳,為新年增添了祥和歡樂的氣氛。
九十年代初期,父母搬到了城市里居住,年過得更加豐富多彩了。父親每年都要買很多漂亮的煙花來燃放,就是圖個高興。母親準(zhǔn)備的過年食物也更豐富繁多了,雞鴨魚肉蝦,各種蔬菜水果、干果,一應(yīng)俱全。大年初一,父母也不再宅在家里等人來拜年了,而是去廣場看秧歌舞表演。
2000年以后,我們家下一代的孩子陸續(xù)出生,家里的人口增多,也更增添了許多歡樂。只是這一代的孩子們從不盼過年,因為過年跟平時沒有多少差別,好吃的隨時有,新衣服隨時買。年初一,大人也不會叫他們早起床,而讓他們睡到自然醒;孩子們收到的壓歲錢都是成百的,大人們也不要,讓他們自己存放著。再后來,科技通訊越來越發(fā)達(dá),給親朋好友拜年不僅可以用電話拜年,還能通過網(wǎng)絡(luò)視頻拜年了。
通過網(wǎng)絡(luò)給老家的舅舅視頻拜年時,舅舅正穿著嶄新的衣服端坐在皮沙發(fā)上,面前的茶幾上擺滿了橘子、葡萄、火龍果等各種水果。舅舅說,現(xiàn)在老家也不興磕頭拜年了,移風(fēng)易俗新風(fēng)尚,見面互相問聲好。表叔家也蓋起了二層樓,還在微信上給孩子們發(fā)來了大紅包,還說等過完年天暖了就來看哥嫂,以前他困難時哥嫂沒少幫他。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2020年,這一年的春節(jié)不一樣。這一年,人人隔離在家中過年,不能走親訪友;這一年,廣大醫(yī)護人員和其他防控工作人員日夜奮戰(zhàn)在第一線,不能回家過年……
2021年的春節(jié),仍會是一個不平凡的節(jié)日。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仍然嚴(yán)峻,仍然要做好防護防控工作,不可松懈。但我相信在眾志成城之下,我們依然能安然無恙地度過這個嚴(yán)冬,依然能過一個祥和安康的年。
#715702春節(jié)假期作文600字4
【全家福們的除夕密語】
告別舊歲,新年將啟。又是一年過年時,老家的山村里處處透著年味。
這年味,在飄裊的炊煙里看得見,在飄香的灶臺旁聞得見,在鄉(xiāng)親們的笑臉上感受得到。而最濃郁的年味,是在全家福里。
在漂亮的新房子大門前,我們正在拍新的全家福。鬧鬧哄哄的一家人,熱烈討論著各自的位置,擺出最佳姿勢,一起喊著:“茄子!”“咔”,全家人的笑臉定格在此刻。
寬敞的客廳照片墻上,齊齊整整地掛著我們家不同年代的大幅全家福:從1974年的黑白照,到1988、1999、2011年……方寸之地,幾個瞬間,卻凝聚著小家的歷史,展現(xiàn)著時代的變遷。
我在照片墻前久久凝視,不覺融入“全家福們”的世界,聽到了它們的私密談話。全家福們以各自的拍攝年份為名,熱烈地討論著。
說房子
聲音沉穩(wěn)渾厚的全家福是長者1974:“我們要有新伙伴了,這位新人2020有點不同凡響,你們看這18人的大陣容,好壯觀;清一色的大紅圍巾,好亮眼!”
“要說最亮眼的,得數(shù)背景中的房子,”1999的感覺很敏銳,“新人2020這鄉(xiāng)村大別墅,真是華堂溢彩、美輪美奐。我出生那年,有新蓋的兩層樓房,也很風(fēng)光的。”
“我的是小平房。”1988說話言簡意賅。
“只有我是在城里的照相館出生的。因為條件越來越好,那年我們家進(jìn)城了,在城里買房過年,”2011調(diào)皮地說,“所以有人叫我城里人!”逗得大家都笑了。
全家福2020
話團聚
餐廳里也傳來一陣歡笑聲,那是除夕的重頭戲——吃年夜飯。全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伯舉杯賀道:“今年收獲滿滿,實現(xiàn)了多年的愿望,明年我們要爭取更大進(jìn)步。來——讓我們干杯,共慶新春!”
“好溫馨的場面!”長者1974忍不住感嘆,“好久沒這么團聚了,上一次這樣整整齊齊地過大年是哪一年來著,瞧我這記性——只記得老太太念叨了好幾年?!?/p>
1999接過話茬:“對啊,拍全家福還真是件奢侈的事。以前缺的是相機,像1974一身熊貓色,珍貴得也跟大熊貓一樣,那時候相機多稀罕啊?,F(xiàn)在拍照是容易了,但難的是人聚到一起,家人們都在外忙事業(yè),總是聚少離多。我們幾個,各有各的故事,都不容易……”說著說著,1999不禁微微一酸,感性起來了。
“我們就是團聚的見證!”1988還是話不多。
談新人
院門前,各類品種的煙花爆竹正在輪番表演喜慶節(jié)目,我兩歲的小侄子揮舞著煙花棒,像一個小指揮家;大哥哥的女友、北京來的小姐姐在翻飛的火光間翩翩起舞,光點在黑暗中閃現(xiàn),像一個個歡快的精靈。
城里人2011感慨地說:“果然還是鄉(xiāng)下更有年味,這個——城里可沒得玩!”
很有家長范兒的1974想到的卻是更深層的意義:“這一大一小是今年全家福里的新成員,大家庭真是越來越興旺發(fā)達(dá)?!?/p>
“果真是人丁興旺!”大家異口同聲道。
送祝福
在春晚的歡鬧聲中,零點的鐘聲敲響了,“十,九,八……三,二,一”。
“過年大吉,萬事如意……”電視里主持人的祝福溫暖而真誠。
“過年大吉,噼噼啪啪……”屋外迎新炮的祝福直接而熱烈。
“過年大吉,全家都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家人們的向往簡單而美好。
“過年大吉,永遠(yuǎn)都這么團團圓圓、紅紅火火!”全家福們最銘心的,是對一家人團圓時溫暖體驗的回味與珍惜。
#715580春節(jié)假期作文600字5
【燈火暖慰遠(yuǎn)行人】
我家先生來自江蘇省南部的一座小鄉(xiāng)村,如今常居江蘇省北部的故黃河畔,十多年來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匆匆忙忙把他鄉(xiāng)活成了另一個故鄉(xiāng)。
當(dāng)然,無論在他鄉(xiāng)如何根深葉茂,生命最初的那片土地終究是人們最放不下的羈絆。然而人到中年瑣事繁雜,過年便成了一年中唯一回家鄉(xiāng)看看的機會。過去這些年,每到春節(jié)假期的第一天,先生便急匆匆收拾行裝,帶上我和孩子回家。春運時遇到交通擁堵,我們一路從晨曦初升走到暮色四合,車子在夜幕中緩緩駛過村后的田埂。皚皚白雪映著各家門前搖曳的紅燈籠,如記憶中母親溫暖的懷抱,迎接遠(yuǎn)行游子的歸來。
先生家鄉(xiāng)有個風(fēng)俗,就是從大年初一早上四五點鐘開始,人們便攜家?guī)Э谌ビH朋家拜年。寒冬凌晨,天色尚暗,滿村燈火點點,家家備好瓜子和糖果笑臉相迎,拜年的人成群結(jié)隊,一路笑語踏雪而來。全村人兜一圈回來,天還未亮,孩子已經(jīng)在肩上再次熟睡。稍事休息后,婆婆便把棗子、核桃、糯米做成的各種形狀的糕點放在鍋里蒸。春節(jié)期間,每天飯桌上都會有一盤這樣的糕點,寓意步步高升。人來人往,觥籌交錯,一晃,七天的假期已悄悄溜走,人們又要踏上返回工作崗位的路。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每年返鄉(xiāng)的步調(diào),先生盼了一年多的過年歡聚計劃落空,遺憾許久,他和家鄉(xiāng)的侄子視頻連線,透過手機看家鄉(xiāng)雪后的田野、小院里的雞鴨白貓、家門口新貼的春聯(lián)和大嫂新蒸的點心。鄉(xiāng)愁為我們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一起等待下一次春暖花開。
而在第二故鄉(xiāng)的家中,除夕的燈火同樣溫暖。家人們在溫馨的家中煮一鍋水餃,擺些瓜子、花生、水果,在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音樂聲中,通過手機的視頻連線功能,參加千里之外的圍爐夜話。大江南北燈火綿延,萬家燈火共同撫慰著遠(yuǎn)行游子的鄉(xiāng)愁。風(fēng)雪夜,遠(yuǎn)行人,感謝科技的進(jìn)步?jīng)_淡了古人的羈旅之思,讓游子們縱使身在他鄉(xiāng),依舊能夠與故鄉(xiāng)的親人舉杯同酌,共同祈愿山河無恙,歲歲平安。
春節(jié)習(xí)作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