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寫景的詩句10句有譯文
古詩要求押韻,使音調和諧優(yōu)美,如李白《靜夜思》押ang韻。押韻韻腳的位置一般在偶數句末,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薄肮狻薄八薄班l(xiāng)”是韻腳。通常奇數句不押韻,首句入韻格式除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膶懢霸娋?,希望能幫助到大?
1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
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
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發(fā)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一邊。
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
不要說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2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天階 一作:天街;臥看 一作:坐看)
譯文
銀燭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手執(zhí)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
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
3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出自兩漢的《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
在銀河東南牽牛星遙遙可見,在銀河之西織女星明亮皎潔。
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地響個不停。
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
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
雖然只相隔了一條銀河,但也只能含情脈脈相視無言。
4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出自唐代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隨君 一作:隨風)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guī)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5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出自兩漢劉徹的《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譯文
秋風刮起,白云飄飛,草木枯黃大雁南歸。
蘭花、菊花都無比秀美,散發(fā)著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麗的人的心情卻是難以忘懷的。
乘坐著樓船行駛在汾河上,行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
鼓瑟齊鳴船工唱起了歌,歡喜到極點的時候憂愁就無比繁多。
少壯的年華總是容易過去,漸漸衰老沒有辦法!
6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jié)氣,正是在春天植物萌發(fā)生長的時候。
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落下,無聲地滋潤著春天萬物。
雨夜中田間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燈火獨自閃爍。
天剛亮時看著那雨水潤濕的花叢,嬌美紅艷,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7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般 一作:一番)
譯文
孤獨的人默默無語,獨自一人緩緩登上西樓。仰視天空,殘月如鉤。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8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出自宋代蘇軾的《陽關曲·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
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9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出自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一》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云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10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出自唐代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無改 一作:未改/難改)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譯文
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xiāng),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fā)卻已經疏落。
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已經離開家鄉(xiāng)很多年了,回家后才感覺到家鄉(xiāng)的人事都已變化太多。
只有門前那在春風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漣漪的鏡湖的碧水,還是舊時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