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的詩歌10篇張籍的唐詩
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唐代中后期詩人。貞元初,與王建同在魏州學詩。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張籍的詩歌,來欣賞一下吧。
筑城詞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筑城處,千人萬人齊把杵。重重土堅試行錐,
軍吏執(zhí)鞭催作遲。來時一年深磧里,盡著短衣渴無水。
力盡不得拋杵聲,杵聲未盡人皆死。家家養(yǎng)男當門戶,
今日作君城下土。
送安法師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出郭見落日,別君臨古津。遠程無野寺,宿處問何人。
原色不分路,錫聲遙隔塵。山陰到家節(jié),猶及蕙蘭春。
贈商州王使君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銜命南來會郡堂,卻思朝里接班行。才雄猶是山城守,
道薄初為水部郎。選勝相留開客館,尋幽更引到僧房。
明朝從此辭君去,獨出商關路漸長。
送蕭遠弟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街北槐花傍馬垂,病身相送出門遲。
與君別后秋風夜,作得新詩說向誰。
玉真觀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臺殿曾為貴主家,春風吹盡竹窗紗。
院中仙女修香火,不許閑人入看花。
答元八遺紗帽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黑紗方帽君邊得,稱對山前坐竹床。
唯恐被人偷剪樣,不曾閑戴出書堂。
古樹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古樹枝柯少,枯來復幾春。露根堪系馬,空腹定藏人。
蠹節(jié)莓苔老,燒痕霹靂新。若當江浦上,行客祭為神。
江村行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南塘水深蘆筍齊,下田種稻不作畦。耕場磷磷在水底,
短衣半染蘆中泥。田頭刈莎結為屋,歸來系牛還獨宿。
水淹手足盡有瘡,山虻繞身飛飏飏.桑林椹黑蠶再眠,
婦姑采桑不向田。江南熱旱天氣毒,雨中移秧顏色鮮。
一年耕種長苦辛,田熟家家將賽神。
送友人歸山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出山成北首,重去結茅廬。移石修廢井,掃龕盛舊書。
開田留杏樹,分洞與僧居。長在幽峰里,樵人見亦疏。
新城甲仗樓
朝代:唐朝|作者:張籍
謝氏起新樓,西臨城角頭。圖功百尺麗,藏器五兵修。
結締榱甍固,虛明戶檻幽。魚龍卷旗幟,霜雪積戈矛。
暑雨熇烝隔,涼風宴位留。地高形出沒,山靜氣清優(yōu)。
睥睨斜光徹,闌干宿靄浮。芊芊粳稻色,脈脈苑谿流。
郡化黃丞相,詩成沉隱侯。居茲良得景,殊勝峴山游。
張籍詩歌創(chuàng)作大致有3個時期。40歲前為早期。40-50歲為中期,其優(yōu)秀樂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歲后為晚期。這時生活逐漸安定,除仍寫樂府歌行外,多作近體詩。他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和推動者。其樂府詩頗多反映當時社會現(xiàn)實之作,表現(xiàn)了對人民的同情。其詩作的特點是語言凝練而平易自然。和當時的王建齊名,世稱“張王”。詩中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種社會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婦怨》,另一類描繪農(nóng)村風俗和生活畫面, 如《采蓮曲》《江南曲》。
張籍的詩歌10篇張籍的唐詩相關文章:
★ 關于張籍的詩集錦
★ 王維的詩歌10篇
★ 李賀的詩歌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