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山水的詩歌10篇精選
山水詩起源于 先秦兩漢,產(chǎn)生于魏晉時期,并在 南朝至晚唐隨著中國詩歌發(fā)展與文學(xué)環(huán)境變遷而不斷演變 [2] 。山水詩鼻祖是東晉的 謝靈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纳剿脑姼瑁M軒椭酱蠹?
欒家瀨
唐代:王維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fù)下。
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
宋代:黃庭堅
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fēng),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fēng)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瑯琊溪
宋代: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
不知溪源來遠(yuǎn)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浣溪沙·五兩竿頭風(fēng)欲平
五代:佚名
五兩竿頭風(fēng)欲平,長風(fēng)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fēng)波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xì)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北山
宋代:王安石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
細(xì)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西樓
宋代: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fēng)吹起數(shù)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鈷鉧潭西小丘記
唐代: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西二十五步,當(dāng)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fù)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庇鄳z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xiàn)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南柯子·山冥云陰重
宋代:王炎
山冥云陰重,天寒雨意濃。數(shù)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fēng)。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nóng)。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上三峽
唐代: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有關(guān)山水的詩歌10篇精選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