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書匠》800字讀后感
《不做教書匠》是2006年3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管建剛。本書探討了教師如何發(fā)現(xiàn)和完善自我,如何才能更具有職業(yè)競爭力,如何才能順應教育變革走一條少些坎坷的職業(yè)發(fā)展之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不做教書匠》800字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不做教書匠》800字讀后感1
不做“教書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斗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yè)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書中親切生動的語言,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引領著我們走向自己美麗的教育人生。通過細細的品讀,讓我的確是受益多多。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獲。對于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yōu)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學質量不高。請記得,你沒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蔽覀內鄙俚木褪菍κ〉恼_認識,很多時候在失敗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這本書,給了我們啟發(fā),讓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失敗,讓我們有勇氣去接受失敗,讓我們有勇氣去挑戰(zhàn)失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勇于創(chuàng)新與改變,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教學之路。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好書。管校長說:“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們微笑的價值,將超越經濟的總和。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歡老師能把微笑掛在臉上。當你能微笑著傾聽學生講述,微笑著贊許,微笑著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著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學生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坐在課堂里。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么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边@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我感謝這本書,它讓教師們從中汲取力量,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實踐中去。
我國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之漁。當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話,即“教是為了不教”,并把它視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國外教育界提出“遷移而教,為遷移而學”??梢娭匾晫W生的后天學習、后天發(fā)展,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仡欁约旱慕虒W,大部分時間只是比較機械的傳授學生以知識。正的成了管老師所說的教書匠了。
《不做教書匠》只要我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學生,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著,工作著,始終跟著時代的腳步在前進,我們就能成為學生心目的好教師。這是最重要的!
《不做教書匠》800字讀后感2
很早就從網上購買了管建剛老師寫的《不做教書匠》一書,遲遲沒有閱讀。最近的一個周里利用晚上的時間把這本書看完了,讀完以后確實像書中的序言所說,“你很幸運,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對于一個年輕的老教師而言,我讀后心潮澎湃,原來真正的教師應該這樣做。
全書由淺入深地分別從“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yè)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斗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這八個章節(jié)來論述一名年輕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途徑與方法。這對現(xiàn)今年輕教師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來說,無疑是一劑“苦口良藥”。管老師把自己成功的經歷與振聾發(fā)聵、令人驚醒的經典故事結合著,向我們年輕的教師們講述著教師如何才能更成功。這既是一部教師勵志的書,也是一部人人可讀的活的教育學。這本書凝聚著管老師的教育人生經歷與教育智慧,它告訴我們一名教師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師在教育的歷程里跌倒過也不可怕,只要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選擇好方向,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再不斷的反思、學習、實踐,終究會成長為一名有智慧的教師的。我敢說這本書絕對值得我們年輕的教師一讀,這本書處處體現(xiàn)著對教師這一特殊群體的“終極關懷”,對今天我們的教師來說,比所有的教育理論性的書籍更值得一讀。
當讀到第二章的時候,我被一個小題目“學校是我的”所吸引。讀后我曾問過自己,也曾問過我的同事們,“學校是誰的”。我們都沒有想過“學校是我的”,只是認為學校是國家的,有誰會去想“學校是我的”,這也許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吧!這不由得讓我聯(lián)想到臺灣一所著名大學的校長高震東來國內做的演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相當于天下興亡,人人無責。對我們教師來講,如果每人的年終考核都加十分,不就相當于每個人都沒有加分嗎?“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業(yè)績。如果你的胸中裝的僅僅是個人的教學成績,那么你也只能做一個普通的教書匠;如果你的胸中裝的是整個學校,思考的是整個教育及教育的發(fā)展趨勢,那么你就是未來的校長和教育家?!边@既是時代呼喚的教師工作意識,也是我們教師挖掘自己潛能的有效途徑。一個學校如此,一個班級更應如此。當天晚上我寫了一篇“有感于‘學校是我的’”的博文,第二天在辦公室里寫下了我給孩子們的一封信“7.8班是我的”。當我走進教室在講臺上把“7.8班是我的”這封信念給孩子們聽的時候,很多學生在下面留了淚,我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戳鳒I,但我知道他們受到的震撼和我一樣,我們都應該銘記“天下興亡,我的責任”。
現(xiàn)在的社會是個浮躁的社會,很多年輕人不能靜下心來本本分分地做事,在我們教師隊伍里也不例外,很多教師已經享受不到工作的樂趣了,也有很多年輕的教師認為教育是一份工作,工作是為了獲取報酬,報酬是為了工作以外的生活,忍受工作的痛苦是為了工作外的生活的快樂。殊不知,一個對工作充滿厭惡和恐懼的人,即使是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時間,也往往不能完全放松下來,因為一想到接下來的工作,他就會渾身不自在,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這也是現(xiàn)在很多教師多多少少地存在著一定的抑郁癥的一個原因所在吧!其實工作是否單調乏味,是否毫無樂趣可言,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工作者的態(tài)度,工作者的投入,是否能做出讓別人認可的工作成效來。要做到這幾點,需要我們用大腦去思考,需要我們用智慧去創(chuàng)造。一個人對工作沒有投入,不用自己的大腦思考,不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那與機械性的作業(yè)有什么區(qū)別。而每一個教育者都清楚真正的教育是心靈的工作,是智慧的工作,是情感的工作,是“人”的工作,機器永遠無法取代。也許正因為如此,管老師才把“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放在最后一章,告訴我們真正的教育需要有智慧感的教師來全身心地投入。
最后我把管老師表白自己的話,拿出來與大家共勉?!敖逃?,是我存在的家。我已注定是一名教師,我的存在依附于教育的存在,我的教育表現(xiàn)是教育存在的家,也是我自己的家。失去這個家,我的人生將一無所有。那一刻,我產生了流淚的欲望,那不是哭,那是一個游子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為他亮著的燈火,他悄悄地蹲下來,靜靜地流淚."
《不做教書匠》800字讀后感3
從假前拿到書的那刻起,腦海中就有一個疑問:"不做教書匠,做什么?"隨著閱讀的深入,漸漸明了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正如那些專業(yè)的匠人,把一份事情從內心里去熱愛和做到專業(yè)、精益求精,變成獨一無二的匠人,同理,有如此胸懷的老師也不是教書匠了,而是專業(yè)的教育者。管老師想告訴我們的是不要只滿足于做一個普通的教書匠,應努力成為一個胸懷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約束感,有責任感,有上進感,有專業(yè)感,有奮斗感,有親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整個寒假,用零零碎碎的時間讀完這本書,圈畫勾勒,做了讀書筆記?,F(xiàn)把一些感受寫下來:
做老師不要怕吃苦,在挫敗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貶值
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獲。
對于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蛟S這次評優(yōu)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這學期你的教學質量不高。請記得,你沒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
做老師不能輕言放棄,堅定目標提升專業(yè)能力。
年輕的老師們,請不要放棄,不要在五年內放棄。朝著奮斗的目標,堅持五年,你一定會做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這五年里,你也可以選擇某個內容做為教育教學上的一個點進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隊活動,或是班集體建設,或是晨會課,或是和后進學生的談話,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語文老師,你可以研究閱讀教學,或是研究作文教學,或是研究課外閱讀,或是研究寫字教學,或是研究識字教學,或是研究提前讀寫,等等。先把這一個點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來,再遷移或拓展。
一個具備教師專業(yè)水準的教師應當有以下特征:第一,教材解讀能力。第二,與學生交往的能力。第三,課堂組織管理能力。第四,突發(fā)事件處理能力。第五,試卷編制能力。只有具備專業(yè)能力才能做一個真正"匠人".
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這項工作固然需要經驗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決斷。一個教師是否具備專業(yè)水準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實踐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設想和意圖在智慧、愉悅的實踐中得以完成。
可以肯定地說,一個愛敲教鞭的教師還不具備專業(yè)水準,一個愛發(fā)脾氣的教師也不具備專業(yè)水準。具有專業(yè)水準的教師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們能從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們能從人的心靈深處出發(fā),找到教育的契機和力量。
他們還具備創(chuàng)生教育資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個樣本,他們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出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學個性的方法來。嚴格意義上講,教師不是知識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不做教書匠》800字讀后感4
在拿到《不做教書匠》的那一刻,我的腦海中就浮現(xiàn)出一個疑問:“如何做,才不算是教書匠呢?”帶著疑問,我開始細細品味起此書,書中管老師利用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給我們談人生、講教育,在閱讀的同時,我也逐漸感受到管老師所說的“不做教書匠”就是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要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做教書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斗感的教師;做一名有_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是呀,世間最美麗的東西是什么?是微笑;最動人的表情是什么?是微笑。有的時候,一個微笑會讓你的心情頓時好起來;有的時候一個微笑可以化敵為友,微笑的魅力,有時遠出意料之外,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吝嗇與自己的微笑。正如管老師所說:“我們對學生微笑,生活就對學生微笑,學生也就微笑著面對生活?!笨梢?,教師的微笑對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孩子是天真的,他們不希望老師是兇巴巴的,他們不愿意看到老師整天板著臉孔訓斥他們。當我們用微笑面對他們時,能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悅的心情,使他們感到親切、溫暖,也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微笑的教育是孩子喜歡的、向往的教育。如:在課堂上,當我們提問時,很多時候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其實知道,但就是沒信心舉手發(fā)言,這時如果我們能微笑著向他點點頭或微笑著做一個手勢,他們會馬上從微笑里感悟到老師對自己的喜歡、從溫柔的目光里讀到鼓勵,隨之就會找到自信、積極發(fā)言。又如:我班有個叫欣怡的孩子,初來時她哭鬧很厲害,每天她都是“死”拉著奶奶的脖子、衣服或頭發(fā)不放,每次我們都會微笑著費力得把她硬抱過來,還微笑著安撫家長安心的離去,我們的手好幾次都被她給抓破,但我們還是以微笑對待她,逐漸地她從我們的微笑中感受到了老師對她的關懷;感受到了老師的親切;感受到了老師就像媽媽一樣的關心自己。不久她就獨自進教室了,還能主動和我們老師問早,這次去她家,她還拿出了自己的好東西給我們吃。
很多人在提到教師時,總會與“嚴肅”、“不茍言笑”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通過實踐,“微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恰當適時給孩子燦爛的微笑,會讓孩子身心愉快、輕松學習,與教師親密相處、無所不談,心靈交融。微笑或許是架起師生情感橋梁的紐帶,活躍的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設少不了微笑的潤滑劑。今后,我會在孩子們取得成功時,用微笑送去欣賞;在孩子感到失落時,用微笑送去鼓勵;在孩子犯錯時,用微笑送去寬容……
《不做教書匠》800字讀后感5
工作已經第十五年了,雖然天天都要接觸書,但真正靜下心來看一本書似乎已經是很久之前的回憶了。拿到管建剛老師的書心理想的首先是哪位名教師又在著書立說了,看完書后卻感想很多。
文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一個人的態(tài)度就決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這樣詮釋的:積極的態(tài)度就是積極富有生命意義的人生;消極的態(tài)度就只能收獲庸庸碌碌的無為人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應該有著不虛度此生、充分體現(xiàn)人生價值的強烈愿望。
“一個人有很多種活法,歸根到底的哲學學問題只有一個:精神立身或者富貴立身?!边x擇教育就等于選擇了精神守侯,保持內心豐富的安靜和寂寞的充盈。
“地球上每晚有30億人餓著肚子睡覺,有30億人進出教堂寺廟,因為有生命的威脅;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銀行海域存款,錢包里還有鈔票,那么你屬于這個地球上8%的幸運的人。我們有著中等以上的收入,還有著可觀的精神收入,這樣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嗎?”
作者的話雖然很平實,但句句扣人心弦,說得很真誠,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學在一起,很多時候都在羨慕別人的工資比自己高,別人的機運比自己好,卻沒有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時間就這樣浪費了,可能自己在這樣的想法中度過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無所成,管老師的話就像當頭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幫助自己確定了方向。
書中又有這樣一段文字:“清閑,正是消磨人奮斗志向和勇氣的殺手。拿出鷹的勇氣來改變自己,把身上的懶惰摔打個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閑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個一個無情的揭穿,象鷹一樣勇敢地向自己開刀。教育,什么時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樂死。”
管老師的書中告訴我們,要做一名有責任感的老師
我覺得這個責任感,首先是要對自己負責。我們不能期望一個對自己不負責的人,會對學生和學校負責,會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未來聯(lián)系起來。人,只有一次青春。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對自己有責任感,最重要的行動是珍惜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不少青年人認為只有趁著大好年華,盡情享樂,才對得起這青春。殊不知,這其實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樂主義怎樣泛濫成災,我仍要堅持說,教師就是教師,教師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樣,也只有這“不一樣”,教師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獨行的清醒與尊嚴。
對自己有責任感,就要對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規(guī)劃,而不做一天教師撞一天鐘。人說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不能給自己制定一個長遠的計劃目標,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樣只能在碌碌無為中浪費自己的一生。
管老師報考師范學校的理由是:教師有美好的寒暑假,還能轉戶口,能從田里走出來,拿月工資,吃公家飯,病了有公費醫(yī)療,老了坐在家里拿退休工資。說實話自己也并不是抱著為教育事業(yè)獻身的理想報考教師的,更多是當時父母和老師的影響,做了老師也發(fā)現(xiàn),做一個教師也是很苦很累,要做個好老師更難,可正如作者也告訴我們的:教育,有快樂的意義。這個快樂不是作者當初所想的任何一點,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