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人物形象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豐碑人物形象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豐碑人物形象讀后感篇1
《豐碑》講述了一支紅軍隊伍中的老軍需處長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下,毫不猶豫地將本該屬于自己的御寒衣物發(fā)給了戰(zhàn)士們,自己卻穿著單薄的衣服凍死在漫漫雪原上,成了一座晶瑩而高大的豐碑的事。他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十分值得贊揚。尤其是他身為軍需處長,本應該,也可以多拿幾件御寒衣物,而這位軍需處長非但沒有多拿一件衣物,還把自己的衣物也發(fā)了下去,甘愿自己凍死,卻讓戰(zhàn)士們穿著棉衣行軍。他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和發(fā)揚嗎?我想,他-這位真正偉大的軍需處長的光榮事跡將被所有參加長征的戰(zhàn)士們銘記在心中。
當我讀到“雪更大了,風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蓋可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而高大的豐碑”“一個凍僵的老戰(zhàn)士,倚著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好像一尊塑像。他渾身落滿了雪,右手的手指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神情自若,一時還無法辨認他的面目?!睍r,我發(fā)現(xiàn),老戰(zhàn)士的神態(tài)那么鎮(zhèn)定,十分安詳,由此使我們體會到,他看見戰(zhàn)士們沒有在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自己盡到了職責,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死而無怨。軍需處長就是發(fā)衣物的,而他卻因為缺衣而被活活凍死,是因為他把所有餓衣物留給了戰(zhàn)士。老軍需處長身先士卒,而沒有想到他自己,他這種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令人敬佩。我將把這種精神化為力量。這種力量將激勵著我去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我頓時感到心中一陣酸楚。如此值得我們稱贊的一位軍需處長,卻為了戰(zhàn)士們的安危,為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與常年積雪的云中山化為了一體。
他化成的豐碑,不僅僅記載著他的光榮事跡,更飽含著他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感:我,還有大家,都不能再閑著了,應該好好學習,將來動手建設祖國,讓軍需處長和為所有長征作過貢獻的人都不要帶著遺憾可是要想將來建設祖國,首先當然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小做起,如果連一般的事情都做不到,何談建設祖國。于是,我把自己和這位軍需處長相比了一下,我發(fā)現(xiàn)自己是那么得渺小。因為,平時在吃飯時,我總是將好菜和好肉往自己碗里夾,從不讓別人多吃一丁點兒好吃的。我從不輕易將自己的東西分給別人,卻經(jīng)常接受別人給的東西。如果說我是那位軍需處長的話,就我這種心理在關鍵時刻還能把棉衣發(fā)給戰(zhàn)士們嗎?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今后,我一定學習軍需處長那無私奉獻和熱愛集體的精神,做一名永遠為集體著想、為集體奮斗的學生。
豐碑人物形象讀后感篇2
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紅軍長征途中,軍需處長為了讓他人穿暖,自己只穿一件單薄破舊的衣服站在雪中,自己卻被凍死了。
讀第一遍時,我不由得感到作者文筆之細膩,每一處都對接無暇。
讀第二遍時,我感慨于文章中的故事情節(jié),起伏蕩漾。
“將軍就要發(fā)火的手勢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佇立了足有一分鐘。雪花無聲地落在他的臉上,溶化成閃爍的淚珠……”從這里我不僅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偉大,同時,還對將軍十分敬佩。
文章中雖無一處直說軍需處長的偉大,卻從其他人身上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軍需處長是一個舍己為人的好同志。
這篇文章最感人至深的就是軍需處長在風雪中與云中山化為了一體,變成了一座豐碑。
他真的變成了豐碑嗎?當然不是。豐碑代表著他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和偉大精神。
什么樣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我想,漫天的雪花,將軍的淚水,單薄破舊的衣服,它們會告訴你答案。
嚴寒中,軍需處長將棉衣讓給了其他戰(zhàn)士?,F(xiàn)在的生活好了,沒有人買不起棉衣,反而穿得過于奢華了,過于浪費了。
同學們,別忘了,是戰(zhàn)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太平,我們有何理由不節(jié)約,不珍惜?
軍需處長,乃至天底下所有同軍需處長一樣的好同志,我向你們致敬!
豐碑人物形象讀后感篇3
在這學期中,大家學過了很多課文,也有很多感受,可是最令我感動的是《豐碑》這篇課文。
《豐碑》這一課主要講述了紅軍長征途中攀登雪山時,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別的戰(zhàn)士,而他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我讀完這篇文章,被主人公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這個可以掌管紅軍棉衣的處長,卻因把衣服讓給別人而活活地凍死,他是傻瓜嗎?,不!他是真正的英雄。紅軍戰(zhàn)士就是憑著這樣堅定的信念和舍已為人的高尚品質(zhì),才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戰(zhàn)士勇往直前,英勇無畏的精神時刻激勵著我,現(xiàn)在的社會里,也是有很多像軍需處長那樣的人,還記得在2003年非典流行的時候,那些不顧個人安危挽救病人生命的白衣天使們,在汶川大地震中為救助被壓在瓦礫下的同胞,而不幸犧牲的解放軍戰(zhàn)士,他們不正是新時代的一座座豐碑嗎?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還記得在學校,一們五年級同學患了白血病,全校師生每人都捐出了自己的一片愛心,是這愛心使那們同學重新?lián)P起生命的風帆。還有那些在大山里支教的大學生老師們,他們放棄了大城市優(yōu)越的生活,這邊遠山區(qū)的孩子帶去了精神食糧,他們用自己的青春,點亮祖國的未來。
在我們的社會中,正需要許許多多軍需處長那樣的人,如果大家都能像軍需處長那樣舍已為人,那我們的社會該是多么美好?。?/p>
豐碑人物形象讀后感篇4
這篇課文很感人,大致內(nèi)容是這樣的:‘一支裝備很差的紅軍隊伍在云中山面對著十分惡劣的環(huán)境行進,正當將軍擔心戰(zhàn)士們是否能走出云中山時,前面的戰(zhàn)士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凍僵的老紅軍:他倚著一根樹干坐著,神態(tài)十分鎮(zhèn)定,安詳,身上只穿一件破舊的襯衫,將軍生氣地責備軍需處長不給這位老戰(zhàn)士發(fā)棉衣,后來他才知道,這位老戰(zhàn)士就是軍需處長。將軍愣住了,他對這位老戰(zhàn)士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風雪把軍需處長的身體蓋住了,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大家繼續(xù)前行,他們堅定的腳步聲仿佛在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是啊,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舍己為人、克己奉公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我的生活中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一次我坐公交車,有一個空位子沒人坐,我便坐了上去,這時,迎面蹣跚地走來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奶奶,我因為不想讓座,便趕緊扭頭假裝沒看見。軍需處長呢?他為了沒有棉衣的小戰(zhàn)士,把自己的棉衣給了他,自己卻凍死在冰天雪地之中。我呢?連讓一個座位都做不到,更別說像軍需處長那樣舍己為人了。讀完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受要說: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多好,沒有惡劣的環(huán)境,沒有破爛的衣物,沒有毫無營養(yǎng)的食物……
我們既然如此豐衣足食,為什么就不能好好學習呢?為什么就不能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呢?學習才能進步,學習才能使國家強盛,我們要學習軍需處長那克己奉公的精神,軍需處長不朽的精神,永遠在我們心中樹起一座高大的豐碑!
豐碑人物形象讀后感篇5
父母之愛,是人類古老而永恒的話題。這篇文章就是獻給在貴州省10。3纜車墜毀事件中不幸遇難的潘天琪,賀艷文夫婦。
文章中的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在我腦子里不斷浮現(xiàn):"……
當纜車以它那瘋狂的,駭人的速度下滑時,你們同時伸出了雙手,將小小的潘子浩高高的舉起……這最后的姿態(tài),以其不容置疑的質(zhì)和量矗立起了一座古老而永恒的豐碑……"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一個發(fā)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
那一年,正值我讀小學二年級,快開學了,小姨從某地帶著表妹乘汽車回綦江在汽車駛到山路的拐彎處,因為山路崎嶇又天雨路滑,車一下子就翻下了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小姨毅然的把表妹扔出了窗外,扔到了田梗上,而她卻成了不幸身亡的三人之一。
我真能夠感受你們,在全球人口今天正滿六十億的日子里,能夠感受到年輕的父母,年老的父母,乃至全世界的父母對后代的強烈愛意。你們雙手交織托起的不只是一個嬰兒,你們托起的是下一代生存的機率,托起的不絕繁衍昌盛的希望。寧愿冰冷的鋼筋水泥砸向自己,寧愿讓自己死得悲壯,死得慘烈,從容不迫,無怨無悔……
是呀,父母為了兒女,什么都愿意做。孟郊的游子吟道: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在文章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事例:7。31空難中遇難的母親貢紅梅;唐山大地震中的夫婦和用自己的血喂嬰兒的母親;為了女兒刺破心臟后度過三天的外國父親……
正如作者所說:"人類跳動的脈搏里,有你們,有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為人父母者……
看完這篇文章后,身為讀者的我們,怎能不向天下千千萬萬為人父母者致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