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哈姆雷特》讀后感作文
品味名著后,書中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名著《哈姆雷特》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名著《哈姆雷特》讀后感作文篇1
有句話這么說:“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苯袢湛赐晟勘葋喌摹豆防滋亍?,我就是其中的一個讀者,當(dāng)然也就有話要說了。
哈姆雷特原本是一個純真、善良而有理想的少年,他崇拜自己的父王,并且以為自己以后繼承王位也會成為丹麥又一位出色有作為的國君。同時看到自己父母恩恩愛愛,也幻想自己以后會與自己喜歡的奧菲利亞結(jié)為連理同樣如此幸福快樂。但是,世事難料,在父王死后,叔父繼位并且與母后結(jié)婚,這一系列的變化來得太快以至于使哈姆雷特開始思考身邊的一切——懷疑父親的死、看不起母親、不再相信愛情。尤其是父親的鬼魂將自己的真正死因告訴他之后,他便開始醞釀報仇雪恨,同時也開始思考人生——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但是他也開始放棄自己,覺得人生毫無意義,活著只是為了替父報仇,他的情感沒了依托,開始變得瘋瘋癲癲,這也是折射了一個時代里迷茫的一群人。在復(fù)仇的這一個過程中,哈姆雷特傷害了許多人,或許有些是罪有應(yīng)得,但有那么一兩個卻是無辜的,例如真正瘋了并自殺身亡的奧菲利亞。
哈姆雷特自身還是存在著弱點的,但只要是人,他的性格就難免有弱點,這些都不會阻礙他成為一個英雄,雖然這是悲劇式的英雄,所以他的死未免讓人惋惜,不過這也是悲劇所需?!氨瘎【褪前衙篮玫臇|西毀滅給別人看”,這是魯迅先生對悲劇的定義,也正是因為毀滅所以使其變得深刻起來。不可否認(rèn)的是,哈姆雷特是一個時代的英雄。
在戲劇中,我還讀到了貪婪欲望與阿諛奉承,也正是前者是許多人喪失寶貴的生命,而后者是一個人喪失本性,這些人性的弱點無論是放在哪個國家哪個年代都是存在的。所以,在《哈姆雷特》中,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哈姆雷特的要學(xué)會去克服自己的弱點,從而變得堅定與強大,我想這才是我從中最大的收獲吧。
名著《哈姆雷特》讀后感作文篇2
《哈姆雷特》是一部非常出色、優(yōu)美的作品,震撼人心,使人流連忘懷、回味無窮。里面不單有著優(yōu)美的詞句、哲深的對白和曲折動蕩的故事情景,更是它對人世、人性、死亡的思考。雖然是一部悲劇,但在其中讓我們感受到文學(xué)的優(yōu)美,或許這是一種凄涼之美,有人說“美麗總是憂愁的”,但在悲慘的背后,讓我們看到了美妙的感受,乃是它給我們?nèi)祟惥竦淖矒艉托撵`的悲憐。
貫穿全劇的主角哈姆萊特,是個勇敢,理想崇高,品格高尚,思想深刻的好青年。但是突如其來的父王猝死,叔父繼承王位并與其母后成親,加上父王冤魂告訴他所有殘酷的真相,并促他為父報仇,哈姆萊特頓時感到理想的幻滅和現(xiàn)實的丑惡。這些丑惡的事實引起了他對美好世界的懷疑和對人類善良觀念的動搖。于是,悲劇開始擴散,蔓延……
復(fù)仇的道路是艱辛的,在這個環(huán)境中,他不得不當(dāng)機立斷,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猶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費在做決定上,反而失卻了行動的力量。他原本是那么優(yōu)秀,但他又耽于沉思,自責(zé),自我懷疑,加之憂郁與孤獨,于是一再拖延復(fù)仇計劃。然而正是因為他的猶豫不決,導(dǎo)致了一個有一個悲劇的上演:因為失誤殺死自己心愛的人的父親,心愛的人因為傷心過度而墜河淹死,母親被毒酒意外毒死……一切的一切,貫穿起來,就形成了一部驚世的悲劇巨作。
然而,莎士比亞要表現(xiàn)得遠不止這些,這部戲劇中富有永遠需要令人捉摸的哲學(xué)。主角哈姆萊特所具有的正是當(dāng)時文藝復(fù)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優(yōu)點,缺點,以及他們的迷惘,矛盾和痛苦,同時也深刻反映著16——17世紀(jì)初人文主義思想的危機。當(dāng)然,隨之時間的推移,之一部悲劇不朽的屹立在世界文壇的原因,是它所描繪的主人公哈姆萊特,可以成為每一個人的原型他的悲劇意義顯然超出了文藝復(fù)興一個世紀(jì),他是西方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一個犧牲品,他已成為世界文學(xué)中一位典型形象。
名著《哈姆雷特》讀后感作文篇3
戲劇是人生的放大,人生就如一場戲。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當(dāng)你經(jīng)歷了一段豐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重新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自我,你總是能在《哈姆雷特》里找到那些你會覺得那似乎應(yīng)該是屬于永恒與不朽東西。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時他的抉擇是非理性的,熱血中正義的沸騰讓他失去理智,比如當(dāng)他在激怒之下一劍刺死他誤以為是國王的波洛涅斯時。然而或許正是他這種不理智的抉擇,這種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從心底里接受和認(rèn)同他的藝術(shù)形象,因為我們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見他的影子……
哈姆雷特又是極其重視感情的,一個憂郁多情的王子。當(dāng)他以裝瘋來躲避國王的迫害時,依然抑制不住對奧菲利亞的思念,不忍心讓她因為自己裝瘋而痛苦,冒著可能受到國王懷疑的風(fēng)險給她寫了一首小詩;當(dāng)他傾聽了父王鬼魂的訴說,一顆心困擾在親情與正義之間,憂郁不已。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哈姆雷特,在對命運的抉擇中構(gòu)造了自己的悲劇。本來他完全可以屈服于自己的命運,不去探詢父王死去的真相,但性格不允許他帶著疑問庸庸碌碌地生活,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尋真相的道路。此后,只要他做出的任何抉擇稍有不同,所有人最終的命運都會改變,但是經(jīng)驗驅(qū)使他一次又一次作出在他認(rèn)為是正確的而實際上是致命的抉擇,然而,他并沒有為自己的抉擇感到遺憾,他只是希望霍拉旭能為他“留在這一個冷酷的人間,替我傳述我的故事吧”。因為每一個人的每一個抉擇在特定情況下都是唯一的,所以我不會指責(zé)他的愚蠢、不值得與對正義的狂熱,他是黑暗中的英雄,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哈姆雷特是我心中最原始的存在,他的悲劇使人性的光輝燦爛耀眼,他的悲劇是人生成功的開始,那是一座價值與精神的大廈,一座正義的豐碑。在那樣一個除了目標(biāo),再也沒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其善惡的世界里,勇敢地作出抉擇,然后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運,——這就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之所在吧!
名著《哈姆雷特》讀后感作文篇4
前幾天,爸爸給我借了一本書,名字叫《哈姆萊特》,這本書是莎士比亞寫的。剛讀完第一節(jié),我就被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地吸引了。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哈姆萊特的父親統(tǒng)治這整個丹麥,哈姆萊特是丹麥的王子。有一天,哈姆萊特的父親在一棵松樹下休息,結(jié)果一條“毒蛇”毒死了。這條毒蛇就是哈姆萊特的叔父。哈姆萊特的叔父很早就像當(dāng)國王了,所以就用了這個陰險毒辣的辦法害死了老國王。哈姆萊特臥薪嘗膽,一心想為自己的父親報仇,當(dāng)上國王。最后,他除掉了新王,自己和仇人也同歸于盡了。
合上了這本書,我仿佛看到哈姆萊特就站在我的面前。我敬佩哈姆萊特很偉大。他的心中有夢想,自己努力去做,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哈姆萊特的復(fù)仇之路很艱辛。為了復(fù)仇,他的戀人奧菲利亞死了,好朋友少尉也死了,不過他并沒有被悲痛而打倒。他裝瘋,想找個機會把國王殺了。但遲遲沒有找到機會,就把真相告訴國王,想光明正大地殺了國王。國王也想借刀殺人,就安排哈姆萊特和雷蓋茲比賽。給哈姆萊特的劍是套木球的,給雷蓋茲的卻是沒有套木球并沾滿毒藥的劍。雷蓋茲用毒劍刺中了哈姆萊特的肩膀,國王以為哈姆萊特就要死了。令國王沒有想到的是,哈姆萊特用自己的劍刺中了雷蓋茲的要害,雷蓋茲倒在地上,國王大驚失色,哈姆萊特又拿著雷蓋茲的劍刺死了雷蓋茲,又跑到國王面前殺死了國王。由于他中了毒,不一會,就犧牲了。
哈姆萊特壯志未酬身先死,統(tǒng)治整個丹麥城,當(dāng)上君主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我既敬佩哈姆萊特,又為他感到可惜。中國有一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他能讀到這句話,能再等待,結(jié)局就圓滿了。
哈姆萊特,如果這本書能夠改寫,我真希望你能復(fù)活,希望你能生活在沒有戰(zhàn)爭的年代,希望你能忘記仇恨,做一個快樂的王子!
名著《哈姆雷特》讀后感作文篇5
《哈姆萊特》是英國著名戲劇家莎士比亞所作的驚世杯具。劇中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復(fù)仇為主要線索,同時還摻雜著雷歐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兩條復(fù)仇線索,以相互聯(lián)系和襯托。在復(fù)仇情節(jié)外,莎士比亞還寫了哈姆萊特與霍拉旭之間的真誠友情,他與奧菲利婭之間的感情和他與叔父與母后之間復(fù)雜的關(guān)系。
貫穿全劇的主角哈姆萊特,是個勇敢,夢想崇高,品格高尚,思想深刻的好青年??墒峭蝗缙鋪淼母竿踱溃甯咐^承王位并與其母后成親,加上父王冤魂告訴他所有殘酷的真相,并促他為父報仇,哈姆萊特頓時感到夢想的幻滅和現(xiàn)實的丑惡。這些丑惡的事實引起了他對完美世界的懷疑和對人類善良觀念的動搖。于是,杯具開始擴散,蔓延……
復(fù)仇的道路是艱辛的,在這個環(huán)境中,他不得不當(dāng)機立斷,可是,他由于敏感而猶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費在做決定上,反而失卻了行動的力量。他原本是那么優(yōu)秀,但他又耽于沉思,自責(zé),自我懷疑,加之憂郁與孤獨,于是一再拖延復(fù)仇計劃。然而正是因為他的猶豫不決,導(dǎo)致了一個有一個杯具的上演:因為失誤殺死自我心愛的人的父親,心愛的人因為悲痛過度而墜河淹死,母親被毒酒意外毒死……一切的一切,貫穿起來,就構(gòu)成了一部驚世的杯具巨作。
然而,莎士比亞要表現(xiàn)得遠不止這些,這部戲劇中富有永遠需要令人捉摸的哲學(xué)。主角哈姆萊特所具有的正是當(dāng)時文藝復(fù)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優(yōu)點,缺點,以及他們的迷惘,矛盾和痛苦,同時也深刻反映著16——17世紀(jì)初人文主義思想的危機。當(dāng)然,隨之時間的推移,之一部杯具不朽的屹立在世界文壇的原因,是它所描繪的主人公哈姆萊特,能夠成為每一個人的原型他的杯具意義顯然超出了文藝復(fù)興一個世紀(jì),他是西方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一個犧牲品,他已成為世界文學(xué)中一位典型形象。
名著《哈姆雷特》讀后感作文篇6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杯具”之首。這是一部復(fù)仇的杯具。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父親被叔父害死,叔父不但篡奪王位,還娶王后為妻。哈姆雷特見到了父王的鬼魂,得知事實真相后立誓復(fù)仇,最終與對手同歸于盡。
哈姆雷特?zé)o疑是書中最重要的人物。在一切事情發(fā)生之前,他是個單純、對未來充滿完美期望的青年。但隨著他父親死去,叔父繼位后,他的性格就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他猶豫、失望,常常自言自語,感嘆命運的不公。尤其是在哈姆雷特從鬼魂口中得知真相以后,他常常像癲狂一樣,發(fā)泄出心中的憤怒。他決心承擔(dān)起復(fù)仇的重任,但在行動時又遲疑不決。書中的一段獨白體現(xiàn)了他矛盾的心理:“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在奮斗中掃清一切,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最終,憑借他對夢想的至死不渝,他完成了宿命。
莎士比亞對哈姆雷特的形象、性格的塑造可謂淋漓盡致。經(jīng)過哈姆雷特的幾段內(nèi)心獨白,表現(xiàn)出他反復(fù)變化的心理和他對人生的種種思考,使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又增添了幾分杯具色彩。書中的鬼魂是個導(dǎo)火索,正是他的出現(xiàn),讓哈姆雷特走向毀滅。鬼魂的幾次呼喊和感嘆也是深入人心,呈現(xiàn)出一幅悲壯的畫面,又給這個杯具添上一筆悲情的色彩。
在最終哈姆雷特決斗中,國王被哈姆雷特手中的毒箭殺死,他的那句“毒藥,發(fā)揮你的力量吧!”好像是他最終的發(fā)泄,又好像是他的昭告,表達出了他心中一切的仇恨。哈姆雷特對這個世界已經(jīng)絕望,在他臨死之前,他對他最好的朋友霍拉旭的一番話表達了他的情感:“你倘若愛我,請你暫時犧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一個冷酷的人間,替我傳述這故事吧?!笨梢娝麑@個冰冷的世界已毫無眷戀之情,對這個世界充滿憎恨。
哈姆雷特最終對邪惡勇敢地發(fā)出了最終一擊,雖然最終被惡毀滅了,可是他用自我的行動昭告了詩人,他的人文主義精神和夢想散發(fā)出燦爛的光輝被我們永遠銘記。
名著《哈姆雷特》讀后感作文篇7
不久前又看了一遍《哈姆雷特》,對人物有了一些新的認(rèn)識。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奧菲利亞只能如一條自生自滅的小船,能讓她從容美麗的香消玉損,已經(jīng)是作者的仁慈了。在那樣的時代,在那個特定的典型的環(huán)境里。
奧菲利亞的命運只能維系在王子身上!王子愛她,至少曾經(jīng)愛過。她也確信王子愛她。連她的哥哥、父親都看得出來??墒牵踝颖池?fù)著替父報仇,為母雪恥,為國除害的大任!這些都比對一個女人的愛情來的重要!他在復(fù)仇的火海中掙扎,他在叔叔一次又一次的構(gòu)陷中抗?fàn)帲趯δ赣H的失望中奮斗,他在對周圍人的圍追堵截中,像個獵豹一樣左躲右閃,伺機反攻,這一切,讓他沒有時間再去關(guān)心愛情,關(guān)心一個愛著她的女人。
這個女人甚至成了試探他的籌碼,這個單純的姑娘被人利用了來試探自己的愛人,她自己都不知道,因為利用她的正是自己的父親,而父親是受新國王的指使。不得已中,王子殺掉了偷聽的老臣——他心愛的姑娘的父親,王子因此被堂而皇之的遣送出境??上攵瑠W菲利亞,這個孤苦無依的姑娘,在父親被情人殺死、情人不在身邊,哥哥在外流浪的情況下,瘋了。
她把一些小花插在王子坐過的椅子上,嘴巴里念念有詞:“這是給您的茴香和漏斗花,這是給您的蕓香。這兒還留著一些給我自己,遇到禮拜天,我們不妨叫它慈悲草。啊!您可以把您的蕓香插戴的別致一點。這兒是一支雛菊,我想要給你幾朵紫羅蘭,可是我父親一死,他們?nèi)贾x了?!?/p>
作為大臣的女兒,她必須謹(jǐn)言慎行,就在不久前,哥哥還要她跟王子保持距離,她這樣做了,因為她是個乖女孩。父親讓她試探王子是否真的瘋了,她也做了,因為她是個乖女兒。現(xiàn)在,她可以說自己心里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她可以照自己的方式給自己所愛的人采花,跟他對話,在王宮里出出進進。甚至,按自己的意愿,去編織花環(huán),爬到高高的樹枝上,唱歌遠望,那結(jié)果是,樹枝斷了,連同她一起,順?biāo)鳌㈨標(biāo)?,帶著這個美麗的姑娘回到了天國。
沒有她的世界里,男人們的血腥的角斗,更加肆無忌憚!
名著《哈姆雷特》讀后感作文篇8
《哈姆雷特》讀后感:生命里總有我們不喜歡,但必須去做的事
本周共讀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這也是一個關(guān)于復(fù)仇的故事。為了復(fù)仇哈姆雷特失去了一切,他的愛情,他的王位,乃至他的生命。那么哈姆雷特為什么一定要去做這件事呢?
哈姆雷斯的叔父為了獲得王位和權(quán)利,引誘王后一起設(shè)計陰謀毒死了哈姆雷特的國王父親。葬禮兩月不到又迎娶哈姆雷特的母親,曾經(jīng)的長嫂為新王后。前任國王的靈魂得不到安息,化作鬼魂向哈姆雷特揭露陰謀并要求哈姆雷特替父報仇的故事。
哈姆雷特在朋友幫助下見到了亡魂父親,亡魂告訴他自己是被弟弟和妻子合謀下毒害死。死后靈魂受盡煎熬,只有揭開真相完成復(fù)仇才能安息。
得知其中陰謀的哈姆雷斯痛苦,憤怒,但卻沒有沖動。為搞清事情真相,哈姆雷特借戲劇表演還原國王遇害現(xiàn)場以觀察叔父反應(yīng)。得知真相的他心碎了。為父母愛情的嘆息,為今后人生的無奈,也為自己那無果的愛情。
好幾次,哈姆雷特完全有機會可以直接殺掉國王,揭發(fā)叔父陰謀,為父報仇,但哈姆雷特在自己的優(yōu)柔寡斷中錯失良機。猶猶豫豫的性格和拖拖拉拉的行為造就了他最后的悲劇。
其實換了新國王并沒有影響哈姆雷特的地位,他還是國王當(dāng)眾承認(rèn)的直接繼承人,待他接任國王再揭露真相也是一種復(fù)仇方式。但哈姆雷特過不去心里這一關(guān)。心靈的煎熬,痛苦時時刻刻折磨并提醒他復(fù)仇。他所看到的,見到的,一切都成為了復(fù)仇行動的催化劑。
如他所說:“一個人要是把他生活的幸福和目的,只看作吃吃睡睡,他還算是個什么東西?”
人生有許多無奈,就像哈姆雷特,即使不喜歡不愿意也必須去做的事情。
朋友有個堂弟,生活中特別挑食,不愛吃飯獨愛垃圾食品飲料。學(xué)習(xí)得看心情和環(huán)境,作業(yè)不到最后一刻絕不做。日常服飾非品牌不穿。問了就是一句:“我喜歡?!?/p>
生活不是喜歡就可以,每個人身上都有屬于他的責(zé)任。喜歡是一種擁有,而愛是一種責(zé)任。
所以,珍惜吧,在我們還可以選擇喜歡,選擇愛,選擇說走就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