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49到52回讀后感
推薦文章
紅樓夢作者真實細致地描寫了悲劇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復雜現(xiàn)實內(nèi)容, 揭示造成悲劇的全面而深刻的社會根源。圍繞著愛情婚姻悲劇,同時鋪開一個由許多有關(guān)人物構(gòu)成的廣闊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那么你有什么紅樓夢讀書心得呢?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紅樓夢49到52回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guān)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860250紅樓夢49到52回讀后感1
張愛玲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周汝昌也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使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的“文化小說”。從所有中國明清兩代重要小說來看,沒有哪一部能像《紅樓夢》具有如此驚人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的了。
《紅樓夢》到底是本什么樣的書呢?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研讀了一下《紅樓夢》,才理解了為什么有那多人鐘情于它,為什么有那么多人研究“紅學”。
就思想內(nèi)容來說,《紅樓夢》有著卓越的成就,在藝術(shù)技巧上也有同樣的很高的造詣,前幾天在網(wǎng)上看過有法國人這樣的評論說,《紅樓夢》的作者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xiàn)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曾經(jīng)對《紅樓夢》的認識僅限于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愛情,也曾為過他們的愛情而嘆息,可惜?,F(xiàn)在重讀一遍,就像品嘗濃郁的茶一樣,覺得愛情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不能缺少的元素罷了
《紅樓夢》這本名著是曹雪芹以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賈、史、王、薛四個家族為背景,并且以賈府家事利益和寶玉的一生為主題,通過對這個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過程的講述,揭露并深刻批判了腐朽和黑暗的封建社會,并暗示著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趨勢。
《紅樓夢》第一章就講了一個神話,在靈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過多故五內(nèi)郁結(jié)。到最后石頭變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寶玉,我們不知道,只覺得充滿著神話的神秘和浪漫的色彩,頗引人入勝。
書中的金陵十二釵是核心的一部分,分別寫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云、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十二個奇女子。每個女子都有不一樣的命運,她們統(tǒng)統(tǒng)被放在了“薄命司”。與此對應,在歌曲的最后,寶玉又形象的對其總結(jié),像欠淚的淚已盡的黛玉,富貴的金銀散盡的寶釵,欲知命短問前生的元春,分離聚合皆前定的探春,還有為官的家業(yè)凋零的湘云,無情的分明報應的妙玉,欠命的命已還的迎春,看破的遁入空門的惜春,癡迷的枉送了性命的鳳姐,有恩的死里逃生的巧姐,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的李紈,冤冤相報豈非輕的可卿。所謂紅顏薄命,也就如此了吧。
開頭曲《枉凝眉》中這樣唱道“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jīng)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曹雪芹運用了詩歌,繪畫,書法等各種藝術(shù)手法,詮釋了這樣一部笑著含淚的悲劇,
魯迅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xù)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于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王之終于出家,同一小器。
#859913紅樓夢49到52回讀后感2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jīng)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
獨對紅樓夢里的愛情故事情有獨鐘。
紅樓夢里的愛情故事還真是不少。首先,就是寶黛的紅粉癡戀。在紅樓夢里要數(shù)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后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xiàn)是那么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xiàn)是那么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
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zhí)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凄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xiàn)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zhì)。
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憂傷??v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于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jié)局。
《紅樓夢》巨大的社會意義不僅在于它寫出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更在于它以這個愛情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響了沉沉暮鼓。同時,小說通過對封建叛逆者的歌頌表達了新的朦朧思想,也敲響了新世紀到來的晨鐘。
在中國文學,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像《紅樓夢》這樣把愛情悲劇寫得既富有激動人心的力量,又能深刻全面地揭示出它的社會根源,從而對封建社會作出深刻有力的批評。
#361339紅樓夢49到52回讀后感3
《紅樓夢》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星期三的午時,我懷著好奇的心境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賈`史`王`薛為背景,故事情節(jié)由主次兩條矛盾線索構(gòu)成的。一條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感情為中心,貫穿全節(jié)的全線。它以賈`林爭取感情自由,婚姻自主和個性解決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禮數(shù)之間的矛盾為線索,以賈,林最終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數(shù)的徹底背叛和感情的杯具為結(jié)局而告終。
讀完以后,我已淚流滿面。從這條主線看來,造成賈,林感情杯具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與禮數(shù)的禱告下,青年男女感情不取決于他們的意志,而由以賈母為代表的榮譽當權(quán)派們決定的。賈母對林黛玉的“疼”只是親情上的而已,并不是喜愛她不符封建道德規(guī)范的“孤高自許”。由此選出薛寶釵而旗幟林黛玉。它以賈府及其親族的哀敗為結(jié)局,不僅僅構(gòu)成主線的社會背景,并與主線殊途同歸,提示了封建制度的罪惡。
#860366紅樓夢49到52回讀后感4
“金陵十三釵”中,我最喜湘云,喜歡她的率真,她的灑脫,她的豁達。
且看湘云第一回出場,并不感其突兀,概因前之已伏之筆吧。而后由賈母,王夫人眼中寫出湘云之衣著打扮,再由寶釵口中說出湘云舊事,至此,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了,絲毫不費筆墨,卻有如此傳神。
與寶黛初會比較看來,寶湘在書中的初會便是有一番景象了。如此文字,似犯而不犯,似重而不重,又有幾多。而這位云妹妹當真是心直口快且俐齒伶牙,幾個絳紋石的戒指換出的那一番道理,想來讀者應記憶猶新吧。直到玉卿挨打,寶釵趕蠅,齡官劃薔,湘云才結(jié)束了她的第一次小住。此間數(shù)個故事,紛亂頭緒,卻從未有缺何人,象憑空消失一般,必在紛亂中有幾筆點到,象寶玉挨打時,眾人來看,便點了湘云一筆,寶釵趕蠅時,湘黛二人偶見,又是一筆。如此又生出多少故事,至齡官劃薔后,湘云來辭,一切就順理成章,總在亂中添置幾筆,讓人看后覺得簡單而又有緒。
再看湘云二次來訪,便是海棠結(jié)社后了。若上一次雪芹先生要突出刻畫湘云的性格,此一次則刻畫湘云的才情。兩首白海棠詩寫盡多少故事,而其中“卻喜詩人吟不倦,豈令寂寞度朝昏”,“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墻角也宜盆”兩句我竊以為便是其真實寫照,再看她的菊花詩“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數(shù)去更無君傲事,看來惟有我知音”,“隔座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倘若陶彭令再生,也比慨然菊有此詠者,不枉矣。再看紅樓最精妙的一副百笑圖中,也不乏湘云的身影,雪芹先生在劉姥姥二進大觀園中寫到“湘云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如此這般,紅樓中的人物性格便全部展露在讀者面前,如此文字,試問古今小說中非紅樓而誰有?好一副紅樓百笑圖,如見如聞。
待到湘云第三,四次來,便應是整部紅樓夢中最熱鬧非凡的文字了“琉璃世界白雪紅梅”“怡紅院群芳開夜宴”等。如果說從前那兩次只不過是湘云的一個剪影,那么此兩回中,湘云便得到了一個升華。在廬雪庵的聯(lián)詩中,湘云的聯(lián)句是最多的,在我看來質(zhì)量也是的。雪芹先生以如此筆墨將新到的寶琴,李紋,岫煙都給了讀者一個大致的交代,如此便不感陌生了。憨湘云醉眠芍藥洇,在我看來是紅樓中畫湘云最美的一副圖畫,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一般,湘云則是眠花了。試想紅樓眾閨閣中,除卻湘云,還有誰會如此酣眠,無拘束,無牽掛的醉臥于花陰之間。在湘云的世界里,沒有解不開的煩惱和憂慮,試問釵黛二人可有如此胸襟嗎?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湘云便是這樣的真名士?!坝⒑篱煷髮捄炅浚瑥牟粚号角槁韵敌纳?,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
此后逐晴雯,死金釧,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大觀園從此便籠罩上一層陰云,再也沒有散開,湘云此后再來,沒有了從前的那種笑聲了。也許是勝極必衰的原因吧,此等繁榮文字的背后便隱藏了無限的悲哀,紅樓便真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湘云最后的結(jié)局到底怎樣,我不得而知,曹雪芹先生只一句“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留給我們我先遐想。
#860827紅樓夢49到52回讀后感5
今年斷斷續(xù)續(xù)的又讀完了一遍《紅樓夢》,掩卷而思,真有一種“云深不知處”之感,紅樓中那些可愛又可憐的女孩兒,牽動著古往今來多少人的心啊。
曹雪芹筆下的人物都獨具人性,千人千面,沒有絲毫的雷同首先要說的就是黛玉,黛玉多愁善感,體弱多病,身世孤單,精神壓抑,加上寄人籬下而又性情高傲敏感,使得自己十分脆弱。黛玉初進賈府時,時時小心,事事謹慎,言談舉止慎之又慎,恐怕被別人恥笑。
第一次見到寶玉其人時,油然而生了一種親切感。而寶玉眼中的黛玉,自然與眾人眼中的不同,“這個妹妹我曾見過”。所以當發(fā)現(xiàn)這個“神仙似的妹妹”沒有玉時,竟摘下自己的玉,狠命摔去。
很多人喜歡黛玉,不喜歡寶釵,我也佩服黛玉的美麗才情,但總覺得大家閨秀就應該如寶釵般大度有氣量,不要像黛玉般小肚雞腸、尖酸刻薄。寶釵博學多識,深沉理智,端莊賢淑,然而也是一個苦命的女子,她的出嫁其實更多的是遵從母親之命,嫁給了一個不愛自己、亦不被自己所愛的丈夫。
賈母說她的一段話我很喜歡;“大凡一個人,有也罷沒也罷,總要受得富貴耐得貧賤才好。頭里他家這樣好,他也一點兒不驕傲,后來他家壞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待他好,他是那樣安頓,一時待他不好,不見他有什么煩惱。我看這孩子倒是個有福氣的?!弊鋈司蛻撨@樣,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紅樓女兒們個個個性鮮明、美麗可愛,《紅樓夢》這本書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它真是一本值得我用一生去品讀的好書。
紅樓夢讀書感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