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
《朝花夕拾》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jīng)過,《朝花夕拾》作者表現(xiàn)對親友和師長的崇敬、懷念之情。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548628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1
今天是放假的第三天,我也按照原計劃,每天在《朝花夕拾》的冊子中讀一篇先生的文章。而今天所讀便是先生的《二十四孝圖》。
先生的這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圖》這本古籍的讀后感,而我所寫的則是先生的一篇讀后感的讀后感,這邊讓我感到不少壓力了。
先生是新白話運動的領軍人物,而這篇文字也是從白話運動入手,先給予那個所謂的紳士沖擊,闡明先生對于白話運動的立場。為了加強說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讀過的《二十四孝圖》入手,揭開封建衛(wèi)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為了讀通先生的這篇文章,我還將《二十四孝圖》的原本在網(wǎng)上找出,加以瀏覽,讓自己更好的能理解先生的這篇文章?!袄先R娛親”,“郭巨埋兒”,“臥冰求鯉”,這些文章都是傳揚封建禮教中的“孝”的膾炙人口的文章。
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是違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為了人頌之為“孝”而“孝”,封建時代也講求“禮儀孝悌”,但是這些所謂的“孝”實在無法用當下的孝道觀念所去衡量。郭巨可謂至孝,家里貧困,孝母之心值得稱贊,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實在違背了人本觀念??此拼笮?,其實是殘忍。這樣的故事在書中隨便翻翻舉目全是!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這樣一種封建的吃人的禮教,實在讓人感到可悲!
孝乃百善之首!作為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理當傳承發(fā)揚!但這樣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衛(wèi)這些的披著羊皮的衛(wèi)道士們更是可恥的!
#533338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2
再一次提及這本散文集,書香仿佛縈繞在鼻尖。他猶如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一個明媚的下午,和著蟬聲,給我們絮叨那些童年的趣事,也就是“朝花夕拾”吧。
魯迅是幸運卻又不幸運的。幸運的是,它可以在百草園里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的低唱;可以在書房里誦讀經(jīng)典:《三字經(jīng)》《千字文》《山海經(jīng)》。但是,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封建社會腐敗與黑暗對人們的思想影響也是巨大的。年幼的魯迅,要承擔父親的重病,家道中落,受盡人情冷暖,然而卻擊不倒他。
歷史老師曾給我們講過,現(xiàn)在的中國人的思維與創(chuàng)新比不上國外——就是因為幾百年來的封建社會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潛滋暗長。
魯迅明白,封建社會的固步自封是無法用力量來改變的,所以,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他要用文學的力量來改變這個黑暗的社會。
他筆下的“長媽媽”與“范愛農(nóng)”這兩位經(jīng)典人物,就是被封建社會所毒害的人物的縮影。長媽媽的性格與思想上都有太多消極與落后的東西,體現(xiàn)了革命前的黑暗社會的渾濁與昏暗。而范愛農(nóng)則是一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亦體現(xiàn)了舊社會人民對思維的束縛的反抗,向往自由、向往安樂的心。
當時的人們,受盡了黑暗與壓迫,一日終明悟,起身反抗,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次艱難的戰(zhàn)爭;為了幸福,不知揮灑了多少位烈士的鮮血——眼前的生活,我們需要珍惜。
俗話說: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情感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魯迅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徹底解放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他的文章就如同一杯醇香的老酒,讀來醍醐灌頂,發(fā)人深醒。
#753989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3
《朝花夕拾》是一本很有趣的書,每每拿起,我總是愛不釋手,歷時一個多月,我終于讀完了它,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感觸。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xiàn)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边@是魯迅先生在小引里說到的。而先生回憶中的所有美好,似乎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該是激發(fā)人們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后,也隱藏了謀人性命,叫人看著丑惡的禍心;去留學,因為意識到醫(yī)治人的精神比醫(yī)治人身體病癥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愛農(nóng),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一個象征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隱鼠,心中有了報仇的惡念,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奪人所愛。
接下來作者又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可他的隱鼠不是貓吃掉的,而是長媽媽踩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jié)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占領了整個床,滿腦子的窮規(guī)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xiàn)實,即使她目不識丁,即使她叫不出《山海經(jīng)》的名字,可還是為迅哥兒買回來了他心心念念的書。
在朝花夕拾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了他的童年,重新回味當年的人和事,我沉浸其中,深深地感動著。
#753731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4
魯迅對于我來說,一直是一個很熟悉的作家??墒?,忽然發(fā)現(xiàn),我只不過是對這個名字熟悉而已,并沒有讀過魯迅的作品。所以,今天,我把《朝花夕拾》看完了。
作品是一本內(nèi)容非常豐富的散文集,作者通過一種回憶的形式來反映自己的心路歷程,也通過一些側面的`事情來描繪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從農(nóng)村到城鎮(zhèn),從故鄉(xiāng)到他方,從祖國到異國。作者用自己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贊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對封建社會的那些不好的事情進行了很真實的諷刺,對愛國知識分子受到不公待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對胸懷博大的異國老師充滿的敬意之情
作品中我最喜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地方,這段回憶如一串五彩的項鏈,作者通過了一些很好的描寫、與真實的回憶使這串五彩項鏈散發(fā)著迷人的光彩。在百草園里拔植物、聽一些神話故事、拍雪人、捕鳥各種各樣有趣的游戲令我向往,在書屋中看先生入神的讀書,在書屋后的園子里玩耍,都令人羨慕。通過看了這本書,我已知道了魯迅兒時的快樂他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不希望被封建制度所束縛的性格。作品完完整整的展現(xiàn)了魯迅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還記得那位黑瘦的、八字須、戴著眼鏡的藤野先生嗎?他的那種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忘乎國界的高貴品質(zhì),令我欽佩!
長媽媽,一個睡覺是喜歡伸開兩腳兩手,呈“大”字形狀的農(nóng)村婦女,是作者幼時的保姆。從作者真實的描寫的描寫中,我知道她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很粗俗的農(nóng)村婦女,但是她很熱心而且還很樂意幫助人,不知怎么,我很喜歡這個勞動婦女。
通過這本書,我終于知道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原因了,因為喚醒中國人靈魂和救治中國人肉體相比下來,還是喚醒國人的思想重要!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讀一下這一本好書!
#505865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5
心目中,有兩位文人一生銘記,一位是現(xiàn)代童話大王鄭淵潔,他給了我最初的啟蒙;另一位便是魯迅,那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
人們常說,一本好書,見證了一段歷史,《朝花夕拾》便是如此。
一本只有十篇文章的回憶散文集,見證了近代中國三十年的文化變遷,也留給了讀者太多太多的感觸。封建思想,帝國主意的壓迫,中國六億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那時的魯迅,只有十四歲。
十四歲,父親去世,魯迅陰遭受誹謗而遠離紹興,到了南京進入雷電學堂。十八歲,只身一人又開始了怨毒日本求學之路。不該那些年齡承受的苦楚,魯迅用他瘦弱的肩膀擔著。初到日本,魯迅和孫中山先生一樣,懷著相同的夢想——學醫(yī)救國而努力。不同的是,一場講述日俄戰(zhàn)爭的電影,改變了魯迅今后的人生,從此棄醫(yī)從文。這是莫大的勇氣啊!一介平民,硬是用短小的筆尖,劃開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埋下的陰霾,讓一縷縷陽光,溫暖了無數(shù)愛國青年的內(nèi)心。
之后,魯迅在北京東交民巷的舊屋里,多了一張?zhí)僖皣谰爬上壬恼掌?,沒有了完好的講義,卻給魯迅今后的生涯做出了無限的鋪墊……
在幼時的魯迅,也有著平常的童年:“謀殺”自己隱鼠的阿長,卻幫自己買來了夢寐以求的《山海經(jīng)》;背完了《孟子見梁惠王》的前三卷,也傷逝了去看五猖會的熱情;告別了逸趣橫生的百草園,隨著大多數(shù)學子一起,進入了三味書屋,請教了鏡壽吾先生。仿佛人生都不會有偏差,直到自己父親瀕危,家境衰落。魯迅的人生也從此逆轉。
《朝花夕拾》并不如《百草集》那樣有著濃厚的諷刺意味。相反,書中的背景,沒有了夸張的手法,沒有了可以的抨擊,留下的只是一張張回憶的影子和一段段歷史的記憶。腐朽的封建教育,崇洋媚外的社會風尚,還有大鬧牛鬼蛇神的迷信之事,這些在《朝花夕拾》的任務里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魯迅就是魯迅,只有經(jīng)歷了許多常人無法經(jīng)歷的故事,才會有今天所見的《朝花夕拾》。
魯迅再給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曾提到:這十篇,原文載莽原上,后來被集成書了,原名叫“舊事重提”……后來想一想覺得……于是改名為《朝花夕拾》。起初,魯迅準備寫的十一篇,結果只寫了最后一篇《范愛農(nóng)》便草草結尾了。據(jù)回憶錄中講述:這篇寫法較差,大概是路途奔波,思路有點亂罷!其實知曉魯迅當時狀況的人都知曉,魯迅再用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住在廈門大學圖書館的閣樓上,一邊與“名人志士”作斗爭的同時,望著一輪明月,寫著這十篇——《朝花夕拾》。
親手寫的“民族魂”三個紅字。這也是當今社會所缺少的。區(qū)別于日本的民族排擠,中國人至少應該團結起來,面對未來許許多多魯迅先生還未曾面臨過的,民族危難……
#847161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6
阿長媽媽——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從她的身上,我認識了愚昧迷信的底層勞動人民,但他們的心是善良的。魯迅對阿長媽媽的感情經(jīng)歷了兩起兩伏,書中都有提及。其中,隱鼠這一段,我也很惋惜,但是又覺得只因一只隱鼠改變對一個人的評價,著實又是大驚小怪了。
同時這里也寫出了魯迅對動物生命的珍視,也讓我想起了曾經(jīng)養(yǎng)過的兔子,這只小白兔是母親從一個退休老師那兒求來的,它很可愛,全身的絨毛柔軟而又光滑,好像披上了一件毛大衣。它的耳朵很特別,又長又大,而且聽覺特別靈敏,稍有一點風吹草動,立馬豎起耳朵,尋找聲音來源。我發(fā)現(xiàn)它的耳朵很薄,透過耳廓,可以隱隱約約地看到許多密密麻麻交錯著的小血管。
小白兔的眼睛就像兩顆活靈活現(xiàn)的紅寶石,討人喜愛。它的三瓣嘴中還長著鋒利的牙齒,吃起東西來,津津有味。它的食物是父親下班去野外尋來的,它吃飽了,就用爪子洗洗臉,回籠子里休息了??墒?,小白兔也有它的缺點,在它“家”中有許多的“屎蛋蛋”,它一天天長大,陽臺的味兒也越來越重,于是父母和我商量,我只好哭著把它送到了野外山林,至今我依然惦念這小兔,希望它過得好!夢里它飛奔向我,我們一起愉快地玩耍!
我不喜歡他的父親,因為他的父親在前往迎神賽時叫魯迅背書,我個人認為這扼殺了孩子玩的天性??墒?,魯迅并沒有埋怨父親,卻在另一件事上因父親而自責,表達了魯迅對父親的愛。
這另一件事,便是他父親的病。這里我感受到了庸醫(yī)的無能。當父親病危時,另一個可惡的人便是衍太太,她讓魯迅在重病的父親床邊大喊大叫,魯迅覺得當時大喊大叫沒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不安,永遠內(nèi)疚,永遠痛苦!
導致這一遺憾的衍太太是一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還喜歡使壞的婦人。她唆使魯迅變賣母親的首飾,還把這事傳開去。不過,這也使魯迅遇見了恩師——藤野先生。我認為藤野先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在那個年代,平等對待中國人,關心他們的學業(yè)。我們?nèi)缛粼O身處地的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體會到先生的了不起!
其中,藤野先生幫魯迅改講義這事感動了我。他從頭到尾都用紅筆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錯誤也一一訂正。他是如此認真、細致!藤野先生對待魯迅的態(tài)度,引起了本國學生的不滿,于是他們抨擊魯迅,先生努力幫魯迅洗清了冤屈,好一個好老師!我也特別希望能遇見像藤野先生這樣的良師!
這就是我讀完《朝花夕拾》后對各人物的評價,也許有些片面,但這是我真實的想法,寫在此與大家探討。
#756203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7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xiàn)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不過,這正是兒童特有的。
我讀的名著是《朝花夕拾》,作者魯迅,我不覺得這像是一本名著,反倒像一個朋友與你閑聊家常。這本書主要是記述了魯迅從幼年時期到青年時期的道路和經(jīng)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fā)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的描繪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風俗畫面?!冻ㄏκ啊吩杜f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真摯的情懷,無奈的憂傷,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讓人鄙夷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極為厭惡,于是他去了仙臺,在那里認識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雖衣著模糊,但對科學嚴謹求實,對學生的作業(yè)一絲不茍,在魯迅的作業(yè)上用紅筆圈出來。而且他平等公正,毫無民族偏見,有著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節(jié)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jīng)》,細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這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三味書屋后面還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的工作是抓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的。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玩耍的無限樂趣。而《阿長與山海經(jīng)》說的是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給我講“長毛的故事”,謀害了我的“隱鼠”,給我買來了《山海經(jīng)》等。刻畫了一位可敬可愛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著中國勞動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她不僅質(zhì)樸,而且善良,關愛別人。作者由原來的討厭她,變成敬她愛她。
#860647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8
“朝陽開放的花朵,在夕陽西下時拾起。”
————朝花夕拾
(一)《阿長與山海經(jīng)》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
隨著保姆阿長的興奮的聲音,魯迅終于有了他最初得到的,最心愛的寶書。他對長媽媽謀害他最愛的隱鼠的小小的仇恨也終于放下。
阿長出現(xiàn)在魯迅很多文章里,這是一個迷信、好事卻又心地善良的保姆。她在除夕夜一本正經(jīng)的教給“我”正月初一要跟她說的話,并且在初一早上就塞給“我”福橘吃;在百草園里,長媽媽繪聲繪色的給“我”講美女蛇的故事。魯迅對長媽媽一直是感激的,除了有些時候會有些小小的怨恨,比如阿長呈“大”字形睡在床上把魯迅擠得沒法翻身,或是得知長媽媽謀害了自己最愛的隱鼠的時候。但是當長媽媽一臉興奮的把《山海經(jīng)》遞到他面前時,魯迅心里剩下的只有對這位長媽媽的尊敬和感激。
(二)《瑣記》
對于《瑣記》中的衍太太,我一直不怎么喜歡。她微笑著從不阻止“我們”比著吃冰,還在旁邊添油加醋;而當“我們”比賽打旋的時候她明明一開始說:“好……再旋一個!八十四……”可是阿祥旋著旋著一下子摔倒了,正巧阿祥的祖母進來了,衍太太就立馬改口:“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衍太太總是在背后慫恿孩子們干不好的事,卻在背后充當“老好人”。
魯迅家道中落,去衍太太家里玩耍,對衍太太說起要買的東西太多,錢卻不夠的事情。衍太太卻攛掇魯迅去偷母親的首飾賣掉。魯迅感到不對勁,就沒再去她家,可是衍太太卻又污造魯迅已經(jīng)偷家里的東西去賣了。這讓人打心里鄙視這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散播謠言的婦人。
(三)《父親的病》
魯迅的父親得重病已經(jīng)有好幾年,這些年家人都在努力的花錢請名醫(yī)治病,魯迅更是幫忙找一些“原配的蟋蟀一對”等奇怪的藥引。
原配的蟋蟀?誰知道這對蟋蟀是不是原配呢?這恐怕連醫(yī)生自己都無法判斷吧。這時候的醫(yī)生開的藥方已經(jīng)開始像巫醫(yī)開的了。醫(yī)生使藥方越來越玄乎,也許是讓人們有一種神秘感好保住自己的名氣罷了。很明顯,魯迅父親的病并沒有因為蟋蟀是原配而好轉,反而越發(fā)的重了。
父親將死時,喘息的很吃力,魯迅甚至想讓父親趕快喘完好沒有痛苦,可是又覺得這樣的想法好像大逆不道,趕快打住了。衍太太在旁邊說:“你父親要斷氣了,快叫啊,叫啊!”于是魯迅就趴在床邊大喊:“父親!父親!”父親聽到喊聲,平靜下來的臉又緊張了起來:“不要……叫?!笨墒囚斞竻s一直嚷到他咽氣。
古時的許多孝子們在父母臨死前會買一棵人參熬成湯不管三七二十一給病人灌下去,延長片刻的生命,似乎是這樣就盡了孝道。我在雜志上也看到過一個故事:一個癌癥晚期被醫(yī)生“判死刑”的老先生,在接受多種治療無效后準備放棄,平靜的度過僅剩的生命??墒羌覍賲s哭著求他接受治療,于是老先生僅剩的幾個月的生命都是在充滿痛苦的手術、化療中度過的。不可否認,晚輩們這樣做的確是“孝”,可是這樣病人就可以恢復健康了嗎?與其充滿痛苦,還不如靜靜地、安詳?shù)亩冗^最后的日子。
對于在父親臨死前的叫喊,以及他緊張的臉,魯迅一直充滿悔恨。是他對父親“最大的錯處”。
(四)《范愛農(nóng)》
范愛農(nóng),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fā),眼球白多黑少的人。
我一直認為這個人蠻小心眼的,只是因為過海關時,范愛農(nóng)他們帶了師母的繡花的弓鞋來日本,被關吏翻了出來端詳著,魯迅很不滿,不注意的搖了搖頭,結果就被范愛農(nóng)和他的同學們記在了心里,一直耿耿于懷,做什么事都要跟魯迅反著來。范愛農(nóng)的恩師刺殺巡撫被處以極刑,魯迅等一干人要發(fā)電報痛斥滿州政府,但范愛農(nóng)卻說:“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fā)什么屁電報呢?!?/p>
雖然發(fā)電報也沒什么用,但是這畢竟是有恩與自己的老師,怎么能說這么樣無所謂的話呢?只是為了反對魯迅主張做的事情嗎?
魯迅到北京后,想為范愛農(nóng)找點事干。但自從做不成學監(jiān),范愛農(nóng)什么事也沒得做。他還喝酒,也對魯迅的話充滿期待。“也許明天就收到一個電報,拆開來一看,是魯迅來叫我的?!彼麜r常這么說。
雖說人們討厭范愛農(nóng),不給他事干,但是他可以去闖,就像當時魯迅被家鄉(xiāng)的流言攻擊,遠走他鄉(xiāng)闖天下一樣??孔约旱哪芰χ\得一份工作,得有多好呢?可他卻只留在家鄉(xiāng)喝著酒,等待著,等待魯迅的電報。
《朝花夕拾》是魯迅對童年、青年的回憶。清晨開放的花在夕陽時被拾起,端詳著,端詳著,似乎看見了什么。
#245080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9
高爾基說過一句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感受極深。
里面主要講述了十個動人的小故事,《狗·貓·鼠》記述了童年是對貓和老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jīng)〉》回憶了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抖男D》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段宀坊仡櫫藘簳r一次看廟會的經(jīng)歷?!稛o?!疯蜩蛉缟孛鑼懥肃l(xiāng)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回味了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日子。《父親的病》在敘述父親生病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對庸醫(yī)誤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憤慨?!冬嵱洝酚浭龅氖亲髡呷ツ暇┳x書的經(jīng)歷。《藤野先生》懷念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并記述了作者棄醫(yī)從文的經(jīng)過。《范愛農(nóng)》回憶和悼念了青年時代的摯友范愛農(nóng)。
這些故事讓我百讀不厭,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對魯迅傾注了無私的愛。他平等公正,一絲不茍為一個清國留學生改作業(yè),連根畫錯位的血管也要替學生改過來,他關心學生的差異,他尊重學生,盡管替魯迅棄醫(yī)從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魯迅這位弱國子民的強國夢。
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感動、感激與懷念,即便當《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卻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藤野嚴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報國之情?!短僖跋壬?,一段感人的師生情,一顆動人的愛國心。是我永生難忘,終身受益。
這本書我讀了許多遍,但還是讓我流連忘返。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著美好的回憶。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 所以魯迅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391627朝花夕拾個人讀后感10
魯迅有一篇回憶記事的文集叫《朝花夕拾》,里面多側面的反映了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反映了魯迅志趣的形成過程。十篇文章既表達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不合理現(xiàn)象,又抒發(fā)了對往日師長,親友的懷念,也諷刺了一些社會現(xiàn)象。
在《狗·貓·鼠》中寫的是作者仇貓和仇貓的原因,說貓的實質(zhì)是縱惡養(yǎng)奸。其實是作者借貓諷刺和貓習性類似的一類人,我開始讀這篇文集時還小,以為魯迅只是單純的討厭貓,現(xiàn)在仔細的連接當時社會想想,那些“正人君子”,軍閥統(tǒng)治者的幫兇就像貓對獵物一樣施暴,實在寓意深厚。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是作者對這位勞動婦女的惦念以及對年幼的時光的懷念,文中寫出了作者由不喜歡到尊敬的幾件事,開始作者并不喜歡這位保姆,討厭她的切切察察,但有一次,阿長給作者講起“長毛”(洪秀全的軍隊)讓作者產(chǎn)生了空前的敬意,但漸漸的消失了,直到文章最重要的部分,阿長找到了魯迅最喜歡的帶插圖的《山海經(jīng)》,讓作者感到驚訝的是阿長把《山海經(jīng)》聽成了《三哼經(jīng)》,最后竟然找到了《山海經(jīng)》這著實不易,我也對此肅然起敬了。
《父親的病》是作者用諷刺的筆調(diào)寫了庸醫(yī)誤人,文中兩個“名醫(yī)”開的藥一個比一個稀奇古怪,毫無科學可言,諷刺了那些中醫(yī)的故作高深,作者父親病時花了大價錢請來“名醫(yī)”效果都不見好,那些“名醫(yī)”也相繼借故辭去,父親的病卻一天天加重了,表達了作者對庸醫(yī)的痛恨?,F(xiàn)在看來,那些庸醫(yī)確實可惡,可以說是草菅人命了,那些開的藥完全就是異想天開,如敗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舊鼓皮做的,說水腫一名鼓脹,用打破的鼓皮就能克服,這實在是可笑。
這十篇寫回憶的文章,確實像一面鏡子一樣放映了當時社會的陋習,迷信和黑暗,也為魯迅以后的志向做鋪墊。
朝花夕拾讀書感想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