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后感600字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nèi)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里面,其實會發(fā)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里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升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牟烁T讀后感600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菜根譚讀后感600字 篇1
很久之前就曾聽朋友提起《菜根譚》一書,朋友對此書極為推崇,將其譽為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閑暇之余仔細閱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時間閱讀品鑒。
近日,女兒的學校給孩子們發(fā)了這本書,并讓每個學生都要熟記里面的內(nèi)容。八歲的女兒根本無法理解每一段語錄背后的含義,向我求救,讓我給她讀和講,于是借此機會我第一次翻開了這本《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所以以“菜根為名”,原因眾說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為這則源于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借此書表現(xiàn)了甘于清貧的淡然態(tài)度和平凡超脫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學習。
在生活節(jié)奏高頻率的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nèi)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jié),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學習閱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仿佛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打開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著我的內(nèi)心,改變著我的心態(tài),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quán)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著非常強的教育意義。過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質(zhì)的_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zhì)條件,結(jié)果自己的心永不滿足,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現(xiàn)在,我知道了,物質(zhì)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zhì)條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有穩(wěn)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應該是快樂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快樂的一種心態(tài),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總是不斷上演著失意和得意。這段語錄告訴我們,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對于剛從銷售轉(zhuǎn)到綜合辦的我來說,此語可作為職場格言。面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工作挑戰(zhàn),只有加倍努力,將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喪氣,而是繼續(xù)努力,堅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恫烁T》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人生。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希望你也能偷得一點閑暇,找到它,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著文字飛翔,讓人生隨著閱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譚讀后感600字 篇2
讀菜根譚,就像走過了一遭人生似的,讀完頓時覺得世事皆洞明,人生的困頓都變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前些年,曾經(jīng)讀過一遍《菜根譚》,那時年幼很多道理還不明朗,甚至覺得不對,時隔幾年再讀,突然能夠懂得了,也理解的更加深刻了,也明白了這本書真的是智慧的結(jié)晶啊。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作,是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成書于明代萬歷年間,四百多年來,廣為流傳,歷久不衰,人們對其評價頗高。古人云:“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庇种^:“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又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應明一時有感而發(fā),變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為主旨,化大俗為大雅,化腐朽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情之余,點化人世間的萬事,寫下了幾百年傳世不衰的菜根箴言。
這本書融儒、釋、道三家思想于一爐,菜根譚的這種智慧,使其有別于那些消極避世、空疏玄談的勸解箴言書;又因不同時代、不同國別、不同階層的人都能從中嚼出一番滋味來,所以本書能夠流傳于海內(nèi)外,經(jīng)久不衰。本書文辭優(yōu)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既保留了原著的精華,又彰顯了菜根譚的現(xiàn)代價值和文化魅力。它是一部有益于人們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奮發(fā)向上的經(jīng)典讀物。無論是在閱讀中還是合上書本后,我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放松下來,開闊心胸,放慢腳步,在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同時享受生活。
我想只要大家隨意翻閱本書,就會被其中精彩絕倫的美妙語言所吸引,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愛上這本書,而且這本書只讀一遍是不夠的,就像那句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本書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值得我們反復咀嚼,值得我們贈送親朋好友的真正的好書。
菜根譚讀后感600字 篇3
關(guān)于書名的由來,有人認為語出“性定菜根香”,有人認為由宋代儒者汪信民“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這句話化用出來,另外也還有一種說法,明朝孔兼為《菜根譚》所作的題詞中有這么一句話:“譚以菜根名,固自清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边@句話大概意思說:這本書以“菜根”命名,是因為作者在人生清苦歷練中悟出道理來,而且悟出的這道理是作者經(jīng)歷風波、坎坷的體現(xiàn)。“菜根”是一種清苦的東西,而菜葉的苦味卻全由菜根提供、生長出來,可見人生的樂境由苦境出來。
《菜根譚》這本書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還是儒家思想,特別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所謂中庸思想,就是要提倡中正平和、通融豁達的精神。比如其中說道“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以?!本褪且笪覀円欣斫獍莸木?。再比如“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隱諷之;今日不悟,候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币彩且笪覀円谢磉_、大度、平和的精神。
《菜根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日本影響深遠。因為在中華民國時,日本就有對這本書不斷刊刻的先例。到了20世紀80年代,伴隨經(jīng)濟的發(fā)展,日本企業(yè)界人士認為,在企業(yè)管理、用人制度、業(yè)務銷售、市場開發(fā)、員工自律諸多方面,菜根譚都有很大鞭策、警示作用。
當你在苦惱郁悶事業(yè)不得意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有豁達開朗的感覺,苦惱煩悶的感覺也伴隨著你領略體會書中內(nèi)容時而消散。
當你隨心所欲放縱自己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對事業(yè)前途有更清醒的認識,伴隨你走向人生更輝煌的一個臺階。
《菜根譚》讓你樂觀豁達,正如有句格言所形容: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上云卷云舒。
總的說來,《菜根譚》在本質(zhì)上是一本有關(guān)安身立命的書。正如《菜根譚》序文里頭講的一個故事:乾隆年間,有一個處于官宦仕途的人,在朝廷里邊居于要職。他經(jīng)歷了許多人生世象,在不斷的升遷與貶官過程中,得了一場重病。在病難中,回想往事,無論是人生險境,還是人生樂境,世事總是匆匆忙忙,最后悟通自己在人生追逐當中,總是隨著外在事情的變化或高興或愁悶,心事總被外物牽拌,不免心神疲勞,所以導致重病一場。這說明我們需要有一種達觀甚至有些超脫的思想,常言說“計劃總趕不上變化”。我們要做好計劃,但當計劃無法在經(jīng)過努力后實現(xiàn),我們當然需要反省;同時,我們還應有一種豁達從容的態(tài)度。
讀一本好書,雖不花多少錢,也不花多少時間,但書讀過之后,我們對于人生、事業(yè)、家庭會有更多獨到見解,因而生活也更豐富多彩。
菜根譚讀后感600字 篇4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的沖刷、洗禮,留下一顆顆瑰麗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評價這本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ㄏ憧梢杂帽莵砥肺?,果香可以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乍一看這本書,感覺都是一些常見的經(jīng)常聽的建議,但經(jīng)過仔細閱讀,讓我越來越著迷,這些道理往往被我們平時忽視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嘗就有它的獨特。
這是古往今來前人成功與失敗的總結(jié)。例如,秦始皇的統(tǒng)一無疑是由于他善于出謀劃策,這最終使他成為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quán)國家的人,從而獲得了千古一帝的稱號。
楚懷王死在異鄉(xiāng)也因為不聽屈原的勸告,置屈原的勸告于不顧,最后陷入了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成功與失敗的對比,這無疑是對這句名言最好的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勸我們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輕易展示自己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鋒芒,只會引起別人的嫉妒。
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為自己很聰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還把話說了出來,最后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你說楊修聰明?他很聰明,但是他為什么會死呢?這是他的愚蠢,因為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卻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里怎么想,大臣們幾乎都知道,只是覺得自作聰明的楊修不知道,因為他不知道才招妒。因此,智慧似乎是愚蠢的,偉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們從生活的規(guī)則中吸取教訓。
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流傳千古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變化的人生哲理,充滿詩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收獲人生準則。
菜根譚讀后感600字 篇5
夜深了,靜得可以聽見葉落的聲音,柔柔的音樂聲繞于耳際,青花瓷杯中茶葉隨水的沉浮漸漸變成綠色,晶瑩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閃爍著水的靈動,那一刻心兒會明亮清新,恰是林間澗溪緩緩流淌,一日的.蕪雜,此刻只有一份久違的寧靜縈繞于心。靜靜讀著《菜根譚》,品味一代偉人毛爺爺說的話: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恫烁T》是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等學問的語錄體文集,共分前后兩集、三百六十則,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將儒釋道三家精髓于一爐,娓娓道出中國式的處世建業(yè)之方和修身養(yǎng)性之學。其中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國的宏遠志向、親近自然的隱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氣息,又充滿詩情畫意。讀著細細回味,如茶在口,潤澤清新。
書的有句話,講的是: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對這句話,我理解為:對品德不好的人報以嚴格的態(tài)度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對待他們不討厭他們,要做到對事不對人。《菜根譚》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嚴,恩宜后濃,它的意思是說,我們對待別人應該從嚴到寬,如果先寬厚再轉(zhuǎn)至嚴格,別人就會憎恨你冷酷無情,而恩惠則要從淡轉(zhuǎn)濃,否則別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這句話講的雖是修身方面的問題,但用到教育孩子上來,同樣適用。它提示我們對待孩子應該一開始就嚴格要求,時時關(guān)注他(或她)身上出現(xiàn)的各種小問題,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將各種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自己內(nèi)在的自覺行為準則之后才能由嚴轉(zhuǎn)寬,否則極易產(chǎn)生一種破窗現(xiàn)象而引發(fā)一系列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曾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試驗:他將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中產(chǎn)階級社區(qū)帕羅阿爾托和相對貧困雜亂的布郎克斯街區(qū),停在布郎克斯街區(qū)的那一輛,摘掉車牌、打開頂棚,結(jié)果那輛車在一天之內(nèi)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羅阿爾托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也完好無損。后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那輛車玻璃敲碎了,結(jié)果呢,僅僅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诖隧椩囼灒螌W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某個建筑物的一塊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結(jié)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
我們提倡對孩子寬容,那是指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允許他們犯錯,但并不是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也不該得到批評,甚至還不適當?shù)孬@得激勵。青少年時期是是非觀念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教師和家長得體的嚴厲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寬待孩子的那些因為主觀意識導致的錯誤,就會助長出現(xiàn)更多的破窗,使許多本來完好的玻璃也難以幸免。我們教育孩子不僅要及時更換被打破的玻璃,同時對出現(xiàn)細微裂縫的玻璃亦采取恰當?shù)难a救措施,從而在日常的嚴謹教育中獲得應有的效益。比如學習上,有某一個人懈怠了,往往會影響周圍的其他同學,繼而那一塊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所放松。
菜根譚讀后感6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