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800字讀后感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漢代學者稱贊《史記》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史記800字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149773史記800字讀后感1
今年寒假,我上了學而思短期班在線直播課“體貼入微讀《史記》”,里面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我,仿佛打開了一部巨大的歷史畫卷,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
在老師講解的基礎上,我找出了家中的《史記》。這本《史記》已被翻譯成白話文,原著是司馬遷,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翻閱沉甸甸的書本,我仿佛坐上了時光穿梭機,來到兵荒馬亂的戰(zhàn)國、秦朝、西漢年間,驀然發(fā)現(xiàn),那一位位英雄,帶著堅定無畏的表情,披荊斬棘,向我走來。
《史記》就是一部歷史人物的百科全書,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有智勇雙全的藺相如,他憑三寸不爛之舌、顧全大局的格局、忠君愛國的精神,帶給我們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動人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舍身為國的荊軻,不顧自己的性命刺殺秦王的大無畏精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是多么的凄涼;統(tǒng)一六國的秦始皇是個殘虐的暴君,他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害得老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在秦朝殘暴的統(tǒng)治下,起兵反抗;西楚霸王項羽,英勇善戰(zhàn),有著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可惜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下場……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雪恥滅吳的故事告訴我們困難與挫折能催人奮進,與人力量,安逸與保守卻使人墮落,所以,我們要勇敢面對挫折,敢予接受挑戰(zhàn),否則只能像吳王一樣死路一條!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溫潤而莊嚴?!妒酚洝泛芎瘢惨话偃?,我還沒有讀完,但已受益匪淺。
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溫潤而莊嚴。《史記》很厚,共一百三十篇,我還沒有讀完,但已受益匪淺。所謂“讀史使人明智”,領略成功的秘訣要學習歷史人物的優(yōu)點,也要以過去的失敗為鑒,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404864史記800字讀后感2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當我一翻開這本書便再也放不下了,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讓我回味著華夏文明的精華,相信你也一定會被吸引的。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內蘊儒學經典,歷史著作,諸子百家著作,形成了完整的文化思想脈絡?!胺榛饝蛑T侯”的周幽王因美色而丟了性命;“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的贏政心機復雜;“荊軻刺秦,圖窮匕現(xiàn)”中的荊軻并未完成燕國太子丹的任務被贏政殺死;項羽自刎烏江,一代能將竟落得如此下場。這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仿佛讓我進入了那個紛亂的時期,華麗的詞藻讓我不禁對司馬遷這位奇才肅然起敬。
之前雖也聽王老師講過也接觸過一些關于《史記》的片斷,但是仍然被震撼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太多太多,不僅僅是一些家喻戶曉的故事,就連刺客的身世也是那么動人。說到刺客,我的心里就會出現(xiàn)一個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沒錯,他就是荊軻,當年那個奉燕國太子燕丹之命前去刺殺秦始皇嬴政而離奇死亡的荊軻。他的倔強與孤僻的性格讓我十分好奇,便仔仔細細研究了一番,結果才知道到了他的身世是那么奇特與悲慘。我欣賞他,欣賞他的重情義,欣賞他的才華更欣賞他的略謀,盡管失敗了,但是我仍然欣賞他,他的一切都讓我為之震撼。
國學經典,華夏之明,書雖然已經看完了,但我相信歷史不會完,還有許許多多的謎沒有解開,這本書展現(xiàn)了國學的精粹,希望有更多人去了解國學,熱愛國學。
#289878史記800字讀后感3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杰地靈的禮貌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后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以往的驚心動魄,思量以往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墒窃谏倌瓴蛔R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zhí)著,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品味全書,我心中僅有一個人可謂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zhàn)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shù)百,死戰(zhàn)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杰請他渡江再待卷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豈能茍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于他,項羽可是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于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成王敗寇,戰(zhàn)爭儼然成為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shù)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為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可是正義二字,為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為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為的是不讓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的是維
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fā)戰(zhàn)亂,最終也可是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歷史風云,世間百態(tài),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嘗膽,最終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zhàn)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561716史記800字讀后感4
讀了《史記》,我最深的感觸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這些真實發(fā)生過的歷史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有幾個。
一個是暴君商紂王,他雖然擁有好的口才,但他把這個才能用于拒絕大臣的進諫,他有強壯的身體,但他把這些力量都用于狩獵、玩樂之中,讀到這,我的心隱隱刺痛,為商朝感到悲哀,明明商紂王有這么好的資本,完全可以好好地治理國家,讓國力越來越強大。最令我吃驚的是,當忠臣比干勸說他的時候,他卻“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主意,他對比干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孔,難道你是圣人么?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幾個孔!”說著,他就拔出劍,剖開了比干的胸膛,把比干的心臟當著眾臣的面挖了出來!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對商紂王如此暴虐的行為深惡痛絕,可以想象,當時的百姓多么痛恨這個商紂王。當周國的首領—周武王和紂王交戰(zhàn)時,紂王的百姓、奴隸們竟然發(fā)過來攻打商紂王。結果當然不用說了,周武王贏得了民心,大勝而歸。這個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
《史記》的第四十二章也講述了類似的道理,鄭國的國君與妻子姜氏生下了兩個兒子,但姜氏偏愛二兒子,厭惡大兒子,因為她生大兒子時難產。當長子生繼太子位時,姜氏就不高興,她想讓二兒子段繼位,于是在生登基時強迫生把京邑封給段,然后,讓段在京邑暗中操練兵馬,然而這一切長子生都看在眼中,但他不動聲色。段聽說他沒反應,便進一步與母親商量他篡位的奸計,準備內外呼應。讀到這,我的心不由緊縮,生怕二兒子段會得逞。結果并非如此,生在段攻打京城時,拿出最精銳的兵馬和段決一死戰(zhàn),結果生大勝。段的荒淫無度使百姓非常厭惡他,所以最終生保住了王位!
《史記》中類似的歷史事件很多,他們都讓我領悟到一個真理:正義永遠能戰(zhàn)勝邪惡,得民心者得天下!
#289866史記800字讀后感5
《史記》是爸爸送給我的生日禮物,爸爸送我的版本是白話文版。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讀完了這本書。
“尊師重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是我閱讀《史記》這本書的收獲。
在《史記》里,我讀到了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尊師重道的事跡。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學生宮敬叔要去周朝京都洛陽朝拜天子,孔子明白老子在洛陽居住,為了能向老子請教古代的“禮制”,便和宮敬叔一同前往洛陽。來到洛陽的第二天,孔子便迫不及待地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老子當時正在著書立說,聽聞譽滿天下的孔子前來拜訪,立即放下手中的刀筆,迎接孔子??鬃舆M入大廳,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后,才向老子請教古代的“禮制”。因為孔子態(tài)度很誠懇,老子就很詳細地跟他講解古代的“禮制”。孔子學到了很多關于古代“禮制”的知識。
閉卷沉思,我想到了我的教師。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因為剛上小學,沒有定性,上課忍不住玩小玩意兒,被教師發(fā)現(xiàn)了。教師第一次提醒了我,我就停了下來,可是過了一會兒,我忍不住了,又把小玩意拿出來玩,教師那雙火眼金睛又發(fā)現(xiàn)了,就叫我站起來。本以為這樣我就能夠好好聽課,誰明白,我再次玩起了小玩意。于是教師板著臉說:“站起來也能玩,要好好聽課才是。把手上的東西拿上來,沒收!”我看著教師嚴厲的臉,便明白我在課堂上玩小玩意是不尊重教師,不尊重同學,不尊重知識,我羞愧地紅著臉低著頭,乖乖地把手上的小玩意交到講臺前。當我轉過背,發(fā)現(xiàn)全班同學都在看著我,當時我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鉆進去,并暗暗發(fā)誓以后再也不要這樣了。課后,教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教師批評你,讓你在課堂上站起來,是因為你影響到了課堂秩序,教師期望你好好學習,將來以優(yōu)異的成績來回報社會。要記?。鹤鹬貏e人是在莊嚴自我!”
孔子是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把自我當成學生,千里迢迢地去向老子求學。給我們樹立了尊師重道的榜樣。
相較于孔子,我在學識上是一張白紙,思想、道德、文化修養(yǎng)各方面都要不斷地加強學習,而尊師重道是我人生中永不停止的課程。
史記讀書筆記相關文章: